close

 

人生的最後篇章 解讀瓊瑤的翩然離世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

 

#楊聰財醫師與楊聰才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精神醫療專業團隊關心您

 

#文章分段標題

 

1.  生與死的辯證:瓊瑤遺書的啟示

2.  生命的燦爛與衰微:生理層面的探討

 

3.  心理掙扎與解脫:從情感到理性的選擇

4.  社會與環境的影響:孤獨與陪伴的抉擇

 

5.  靈性探索:生命終點的精神追尋

6.  自殺議題的多面向剖析

 

7.  案例分享:一位老人的生命選擇

8.  生死教育:面對老化與死亡的智慧

 

9.  家屬與社會的支持系統:減少遺憾的方法

10. 結語:珍惜生命的每一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生與死的辯證:瓊瑤遺書的啟示

 

86歲的瓊瑤以她特有的文字風格,寫下了對死亡的理解與選擇,這是一封充滿情感與理性的遺書。她用「翩然」來形容死亡,展現自主掌控生命的態度。她提醒年輕人不要輕易放棄生命,卻也坦然接受老年時光的不可避免的衰老與疾病。她也不鼓勵輕言自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生命的燦爛與衰微:生理層面的探討

 

瓊瑤提到對老年人常見的「插管維生」與「臥床生活」的恐懼,這反映了生理層面的痛苦。老年衰弱過程中的身體不適,如慢性病、行動不便、失能,成為她選擇自主終結生命的重要理由。

 

生理層面的痛苦提醒我們,如何透過醫學與照護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品質,減少他們對生命最後一程的恐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心理掙扎與解脫:從情感到理性的選擇

 

瓊瑤遺書中多次提到對亡夫的思念與自身的心理掙扎。她用文字緩解痛苦,卻無法避免孤獨與內心的失落。心理層面上,長期喪偶與孤獨可能導致情緒低落、抑鬱,甚至對生命喪失熱情。

 

在心理健康方面,及時的心理諮詢與家庭支持,能幫助老年人找到內心的平衡,避免過早選擇生命的終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社會與環境的影響:孤獨與陪伴的抉擇

 

瓊瑤晚年雖然住在豪宅,卻依然感到孤獨。家人的陪伴有限,而社會對於老年群體的關注也不夠深入。這反映出現代社會中,許多老年人面臨的環境挑戰:社會疏離、家庭支持不足、老人文化缺失等。

 

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創造更加友善的社會環境,為老年人提供心理與情感上的支持,讓他們不至於感到孤立無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靈性探索:生命終點的精神追尋

 

在遺書中,瓊瑤多次提到「靈魂」與「翩然」的意象,這些表達顯示她對於靈性層面的深度思考。靈性的平靜能幫助個體面對死亡,讓人感到自我超越。宗教信仰或靈性活動可以在老年時提供安慰,讓人從精神上接納生命的終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自殺議題的多面向剖析

 

自殺往往被認為是消極或逃避的行為。這個事件提醒我們,自殺背後的原因並不單一。

1.  生理:疾病與衰老帶來的痛苦。

2.  心理:情感創傷與孤獨感。

3.  環境:缺乏支持系統與社會孤立。

4.  靈性:對生命意義的重新詮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案例分享:一位老人的生命選擇

 

案例描述

人物:李阿嬤,87歲,喪偶10年,膝下無子女。

時間與地點:某市郊安養院,2023年夏季。

事件:李阿嬤多年來飽受關節炎折磨,生活無法自理,長期感到孤獨。一次,她請護理人員幫她聯繫心理醫生,坦言自己不想活了。在隨後的心理治療中,她逐漸學會與孤獨和平共處,找到參與園藝療法的樂趣,並結交了幾位同齡朋友。雖然身體仍不適,但她的心境明顯好轉,最終放棄了自殺的念頭。

啟示

 

李阿嬤的轉變顯示,適當的心理支持與興趣引導,可以改變老年人對生命的態度,讓他們重新找到生活的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生死教育:面對老化與死亡的智慧

 

瓊瑤的遺書告訴我們,生命教育不僅適用於年輕人,也應覆蓋老年群體。

1.  接受老化:學會接納衰老帶來的身體變化。

2.  生死觀:探討死亡的意義,為人生畫下完整句號。

3.  價值重建:找到老年生活中的價值感與使命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家屬與社會的支持系統:減少遺憾的方法

老年人需要更多來自家屬與社會的支持,包括情感交流、實質幫助與精神慰藉。設立老年關懷機構,促進跨代溝通,能有效減少他們的孤獨感與對死亡的恐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結語:珍惜生命的每一刻

瓊瑤用生命的最後文字,告訴我們應該如何熱愛生命,也如何平靜地接受它的終結。這不僅是她個人的生命哲學,更是對所有人的啟示:請務必珍惜當下,用愛與熱情燃燒生命,直到它自然熄滅的那一天。

 

影/「年輕的你們千萬不要輕易放棄生命」 瓊瑤留書:我已翩然的去了 | 作家瓊瑤離世 | 社會 | 聯合新聞網

影/「年輕的你們千萬不要輕易放棄生命」 瓊瑤留書:我已翩然的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聰財精神社會 的頭像
    楊聰財精神社會

    聰財 楊的部落格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