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實治療法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

 

@現實治療法(Reality Therapy

是由美國精神科醫生威廉·葛拉瑟(William Glasser)於20世紀60年代創立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這種治療法強調個體的選擇、責任感及其對現實的應對能力,認為人們可以通過選擇行為來改善生活質量。葛拉瑟的著作《是你選擇了憂鬱》提出了一個重要觀點:許多人會選擇負面的情緒或行為,因為他們相信這是最適合的應對方式,而現實治療法則提供了一個框架,幫助個體理解並改變這些選擇。

以下內容將從現實治療法的發展歷史、基礎理論、應用方式及具體案例等方面展開說明,並結合生理、心理、環境及靈性的多重視角來解析。

 

一、由來與發展歷史

 

現實治療法起源於1960年代,當時心理學界正處於行為主義與精神分析學派的交鋒之中。葛拉瑟認為,當時的主流心理治療方法過於側重於個人的過去和潛意識,而忽視了當前的現實問題與人際關係。他提出,心理健康的核心在於個人是否能有效應對現實、滿足基本需求,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此,現實治療法強調「此時此地」(Here and Now),並聚焦於個體的選擇與責任感,認為所有行為都是有意識的選擇,並且是為了滿足某些基本心理需求。

 

在現實治療法的發展過程中,葛拉瑟還提出了選擇理論(Choice Theory)作為其理論基礎。選擇理論指出,人類的所有行為都是為了滿足五個基本需求,這些需求包括:生存、愛與歸屬感、力量感(權力)、自由感和樂趣感(趣味)。每個人會根據自己的需求優先順序來選擇行為,而當這些需求未被滿足時,人們可能會陷入心理困境或行為問題中。

 

二、基礎理論

 

現實治療法的基礎理論可以分為幾個關鍵部分,包括選擇理論、控制理論、心理與生理需求等。

 

1.  選擇理論:這是現實治療法的核心理論,主張所有的行為都是個體為了滿足內在需求而有意識地選擇的。這些需求包括生存、愛與歸屬、權力、自由和樂趣感。當個人意識到他們的需求未被滿足時,他們可以選擇通過改變行為來滿足這些需求,而不是陷入無助的狀態中。

 

2.  控制理論:控制理論指出,個體的行為是為了改變外部環境,以達到內在的滿足感。這與現實治療法的核心概念一致,即人們擁有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並且通過這種控制來應對現實挑戰。該理論強調責任感,個人必須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負責。

 

3.  心理與生理需求:葛拉瑟認為,所有人類行為的背後動力是為了滿足心理和生理需求。在生理層面,生存是最基本的需求,而在心理層面,愛與歸屬、權力、自由和樂趣是驅動行為的核心需求。

 

4.  總體行為:葛拉瑟將人的行為分為四個部分:思想、行為、感覺和生理反應。這些部分相互影響,並共同構成了人類的總體行為。現實治療法強調行為的重要性,認為改變行為是改變思想和情緒的關鍵。

 

三、特色與優點

 

現實治療法有其獨特的理論特色和臨床應用的優勢:

 

1.  強調責任感:現實治療法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個人應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負責。這種強調責任感的方式,使得治療過程中的個體能夠主動參與到改變中,進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2.  注重此時此地:不同於傳統的精神分析學派,現實治療法更關注當前的問題和現實挑戰,而非過去的創傷或潛意識。這使得治療能夠更快見效,特別適合應對當下困境的個體。

 

3.  以需求為核心:選擇理論提供了一個簡明的框架,讓個體能夠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需求,並採取行動來滿足這些需求。這種需求導向的治療方式,能幫助個體在治療過程中更加具體地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4.  靈活性與適應性強:現實治療法可以適應不同的個體和問題,從焦慮、抑鬱到成癮、婚姻問題等,它提供了一個具有普遍適用性的框架,幫助個體找出問題的根源並尋找解決方案。

 

四、缺點與限制

 

儘管現實治療法有許多優勢,但它在應用中也面臨一些限制和挑戰:

 

1.  不適合所有個案:現實治療法的強調責任感和選擇,對於一些無法掌控自己行為的個體,例如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患者,可能不適用。這些患者可能無法有效地參與到行為改變的過程中。

 

2.  忽視潛意識和過去經驗:現實治療法專注於當前的行為和選擇,但忽視了個人的潛意識和過去經驗對於當前行為的影響。對於一些來自童年創傷的問題,僅僅強調現實應對可能不足以完全解決問題。

 

3.  對行為改變的過度依賴:現實治療法強調行為改變的重要性,但有時個體的情感或思維模式的改變並非能僅通過改變行為來實現。這對於一些情緒深陷困境的患者來說,可能難以快速見效。

 

五、臨床使用與介入手法

 

現實治療法在臨床上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幫助個體重新認識自己對生活的控制力,並通過改變行為來解決現實問題。以下是其臨床使用的主要步驟:

 

1.  建立治療關係:治療師與患者之間的信任關係是現實治療法的重要基礎。治療師需表現出對患者的尊重、共情與理解,並引導患者參與到治療過程中。

 

2.  評估需求:治療師會幫助患者識別他們的心理需求,例如愛與歸屬感、自由、權力感等,並找出這些需求未被滿足的原因。

 

3.  行為改變:通過與患者一起分析目前的行為,治療師幫助患者識別出哪些行為是有效的,哪些行為是無效的,並指導他們做出不同的選擇來滿足需求。

 

4.  強調責任感:治療過程中,患者會被鼓勵承擔對自己行為的責任,並理解每個選擇的後果。

 

5.  長期追蹤與支持:現實治療法並不只關注短期的問題解決,而是致力於長期的行為改變,讓患者能在治療結束後仍然能夠有效地應對生活挑戰。

 

六、具體成功案例

 

以下是一個使用現實治療法成功的案例:

 

一位35歲的男性,因為工作壓力和婚姻問題陷入了長期的焦慮和憂鬱狀態,甚至出現了離婚的念頭。他的情緒問題主要來自於對現實的無力感,並且認為自己無法滿足家人和公司的期望。

 

在治療過程中,治療師首先幫助他識別出他內在的需求:他希望得到家人的認同和愛,並希望在工作中有更多的掌控感。在了解這些需求後,治療師與他一起分析他目前的行為,並發現他常常選擇逃避問題,例如加班來迴避與家人的衝突,或者在工作中推卸責任,讓自己免受壓力。

 

治療師引導他看到,這些行為雖然在短期內減少了壓力,但從長遠來看並沒有真正解決他的問題,反而使情況更加複雜。通過現實治療法的介入,這位男性逐漸意識到,他可以選擇更積極的應對方式,例如與家人進行坦誠的溝通,並在工作中承擔更多的責任。隨著行為的改變,他的情緒狀態逐漸改善,並且重建了與家人的關係。

 

七、結論

 

現實治療法強調責任感和選擇,幫助個體認識到他們對生活的控制力,並通過改變行為來改善心理狀態。它的基礎理論,如選擇理論、控制理論,為個體提供了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框架來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儘管現實治療法在應用中有其限制,但它的靈活性和實用性使其成為一種廣泛應用的心理治療方法。

 

絕版=B是你選擇了憂鬱 CHOICE THEORY: A NEW PSYCHOLOGY OF PERSONAL FREEDOM

作者: 威廉.葛列什 William Glasser,譯者曾璿憓商周出版 2014/09/18

342

 

絕版=B你在做什麼?:成功改變自我、婚姻、親情的真實故事 What Are You Doing ?: How People Are Helped Through Reality Therapy

作者: 威廉.葛拉瑟等 William Glasser譯者譚智華李瑞玲 張老師文化  

1996/03/01 絕版

 

現實治療(Reality Therapy)由威廉‧格拉瑟(William Glasser)於20世紀60年代提出,是一種著重行為和現實的心理治療方法,強調個體應對現實挑戰,滿足其基本需求。現實治療的核心理念圍繞著人類基本需求,這些需求包括生存、愛與歸屬、權力、自由以及樂趣感。每一種需求在生活中都像汽車上的不同部件,缺一不可,共同驅動著人們向目標前進。通過這種方式,現實治療可以幫助個體找到生活的方向,並學會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行為,以滿足這些需求。

 

  • 現實治療的適用對象

 

現實治療廣泛適用於各種年齡層和背景的個體,特別是那些陷入焦慮、抑鬱、行為問題或生活困難中的人群。具體來說,現實治療適合下列對象:

 

1.  青少年和學生:許多青少年和學生面臨學業壓力、同伴關係以及自我身份認同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導致焦慮、抑鬱和行為問題。現實治療提供了一個框架,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需求,並學會如何做出明智的選擇,管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2.  家庭和婚姻關係困難者:夫妻或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緊張,可能是因為未能滿足彼此的需求。現實治療強調愛與歸屬的需求,幫助家庭成員之間更好地理解彼此的需求,從而改善溝通和關係。

 

3.  工作壓力或職業倦怠者:現實治療可以幫助那些感到職業倦怠或工作壓力過大的人群。這類人常感到權力、自由或樂趣的需求未能得到滿足,通過現實治療,他們可以重新審視自己的選擇,找到更好的生活與工作平衡。

 

4.  犯罪行為或社會適應困難者:現實治療被證明對那些有反社會行為或違法行為的人有效,特別是那些需要重新適應社會的人。透過現實治療,他們可以學會負責任地滿足自己的需求,避免進一步的犯罪或不當行為。

 

5.  成癮者:成癮問題往往源於個體試圖以不健康的方式滿足某些基本需求,如樂趣、權力或自由。現實治療幫助成癮者重新認識自己的需求,並學會通過更健康的方式來滿足這些需求,從而擺脫成癮行為。

 

  • 人類基本需求:現實治療的核心

 

現實治療認為,每個人都被五種基本需求驅動:生存、愛與歸屬、權力、自由和樂趣感。這些需求影響著我們的思考、行為和決策過程。如果將這些需求比作汽車的不同部件,那麼它們共同推動我們的人生前行。以下將分別探討這五種需求,並以汽車作為比喻,詳細說明其重要性。

 

  1. 生存(Survival):車子的引擎

 

生存需求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涉及到食物、水、居所、安全以及健康等與生命息息相關的事物。在現實治療中,生存需求相當於汽車的引擎,提供了我們賴以運行的基礎動力。如果一輛車的引擎出了問題,那麼這輛車就無法正常行駛。同樣地,如果生存需求未能得到滿足,個體將無法應對日常生活中的挑戰,甚至可能出現心理或身體的問題。

對於一些處於貧困、無家可歸或身體健康狀況不佳的人來說,生存需求的未滿足可能導致極大的心理壓力和焦慮感。現實治療幫助這類人群找到解決問題的具體步驟,通過行動來改善生存環境,讓他們能夠繼續前行。

 

  1. 愛與歸屬(Love and Belonging):車子的座椅和安全帶

 

愛與歸屬需求代表了個體對人際關係、友情、家庭關係以及社會連結的需求。它在現實治療中被視為一種與他人建立聯繫的力量,類似於汽車的座椅和安全帶。座椅和安全帶的作用是提供舒適和保護,讓駕駛者和乘客能夠安心前行。同樣地,愛與歸屬感可以讓人感受到支持和安全感,使我們在生活中感到穩定。

 

如果愛與歸屬感未能得到滿足,個體可能會感到孤獨、疏離,並陷入抑鬱或焦慮等負面情緒。現實治療幫助個體探索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的需求,並促進他們與重要他人之間的聯繫,從而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1. 權力(Power):車子的方向盤和油門

 

權力需求代表著控制、自尊和成就感,與個體在生活中獲得影響力和自我價值的需求相關。在現實治療中,權力需求可以比作汽車的方向盤和油門,這兩個部件決定了汽車的行駛方向和速度。權力需求推動著個體追求成就、提升自我價值,並對生活中的挑戰保持掌控。

 

如果權力需求未能得到滿足,個體可能會感到無助或失去方向,並出現自我價值感下降的問題。現實治療透過幫助個體找到健康的方式來滿足其權力需求,從而促進他們的自尊和自我實現。例如,幫助青少年通過學習或運動等積極的行為來建立自信,而不是通過破壞性或反社會的行為來獲取權力。

 

  1. 自由(Freedom):車子的油門踏板和變速桿

 

自由需求代表著個體對選擇、自治和自主的需求。在現實治療中,自由需求相當於汽車的油門踏板和變速桿,這兩個部件允許駕駛者調整速度和控制行駛的方式。個體對自由的追求體現了他們希望擁有選擇權,能夠自主決定自己的生活道路。

 

當自由需求未能得到滿足時,個體可能會感到受困或受到限制,從而產生沮喪感或反抗行為。現實治療幫助個體認識到自由的重要性,並鼓勵他們採取積極的行動來爭取更多的自主權。例如,幫助一名處於壓抑家庭環境的青少年找到表達自我的方式,從而提升他的自主感和幸福感。

 

  1. 樂趣感(Fun):車子的音響系統和裝飾品

 

樂趣感需求代表了個體對快樂、娛樂和新奇事物的需求。這種需求類似於汽車的音響系統和內部裝飾,這些東西雖然不直接影響車子的性能,但卻增添了駕駛的愉悅感。樂趣感讓我們在生活中找到意義和樂趣,從而保持心理健康和平衡。

 

當樂趣感未能得到滿足時,個體可能會感到乏味和壓抑,甚至可能通過不健康的方式來尋找快樂,如物質濫用或冒險行為。現實治療強調,樂趣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並鼓勵個體通過健康的方式來滿足這一需求。例如,幫助一位中年人重新找到他年輕時喜愛的興趣愛好,從而提升他的生活質量。

 

  • 現實治療的基本理論與實踐

 

現實治療的核心理論基於選擇理論(Choice Theory),認為個體的行為是他們為了滿足需求所做的選擇。因此,現實治療的治療師會幫助個體認識到自己的選擇,並學習如何做出更負責任的選擇來滿足需求。治療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包括:

 

1.  建立治療關係:治療師首先與個體建立信任關係,這是一切治療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治療師會傾聽個體的困擾,並表現出真誠的關心和理解。

 

2.  評估需求:治療師會幫助個體識別自己未被滿足的需求,並引導他們思考如何以健康的方式滿足這些需求。

 

3.  行為改變:一旦需求被識別,治療師會與個體一起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這些計劃旨在改變不健康的行為,並促進更積極的生活方式。

 

4.  自我責任:現實治療強調個體需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並通過自我反思來提升行為選擇的質量。治療師會鼓勵個體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影響,並學習如何做出對自己和他人都有益的決策。

 

5.  正向強化:現實治療強調積極的改變和正向強化。治療師會強調個體的成就和進步,並通過鼓勵來激勵個體繼續前行。

 

  • 現實治療的成功案例

 

一名經歷婚姻危機的中年男性在接受現實治療後,逐漸學會如何與妻子溝通,並重新找回了婚姻中的愛與歸屬感。這名男性最初感到權力和自由需求未能得到滿足,並因此產生了與妻子頻繁爭吵的行為。透過現實治療,他認識到自己可以通過健康的方式來表達需求,而不是採取控制或指責的態度。最終,他不僅改善了夫妻關係,還學會了如何在其他生活領域中更負責任地滿足自己的需求。

 

  • 結語

 

現實治療為個體提供了一種有力的工具,幫助他們識別並滿足自己的人生需求。通過像汽車各個部件一樣協同運作的方式,這些需求推動著我們前行。透過現實治療的過程,個體可以學習如何做出更負責任的選擇,改善人際關係,提升生活質量,並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幸福與滿足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聰財精神社會 的頭像
    楊聰財精神社會

    聰財 楊的部落格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