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身心障礙 抱女童 身心殘障手冊剛成年男子強行抱女童30秒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

 

台灣領有身心殘障手冊剛成年男子強行抱女童30秒 造成女童恐慌 女童家長憤怒擔心 認為身心殘障手冊剛成年男子不會受到應有的制裁約束

 

政府 民間 社會 家庭要如何避免這種領有身心殘障手冊病患做出干擾一般人安全的言語行為狀況?

 

ANSWER

 

避免持有身心障礙手冊的患者做出可能干擾他人安全的行為,是一項需要政府、民間組織、社會和家庭共同合作的社會課題。以下是一些實際可行的策略和建議,從政策層面、教育層面、支持系統以及社區整合等多角度出發,來有效降低這類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並保障公眾的安全。

 

1. 政府層面:強化政策及法律制度

 

政府應該通過相關政策和法規,來更好地管控持有身心障礙手冊的患者,尤其是那些可能具有衝動性行為或對他人構成潛在風險的個案。近年來,已有一些國家和地區對精神障礙患者的監管及跟蹤輔導進行了強化,以減少因病情未能被有效管理而造成的社會風險。在此方面,台灣可以借鑒以下幾種政策手段:

 

A• 增加行為風險評估:通過專業的精神科醫師或社會工作者進行行為風險評估,以提前識別和預防那些可能存在危險行為的個案,並針對不同個案提供相應的干預計劃。

 

B• 加強保護措施和法律懲戒:法律上可以考慮設立更加嚴格的懲戒措施,針對那些干擾公眾安全的行為,即便行為者因病情而不受刑責,也可以考慮以強制治療的方式進行管理。

 

C• 制度化輔助治療與追蹤機制:許多持有身心障礙手冊的患者在出院或獲得初步診斷後,缺乏持續性監管和治療。為此,政府應該鼓勵並支持成立長期的病患追蹤管理系統,以確保這些個案能夠定期進行心理評估和輔導。

 

2. 家庭角色:加強家庭監管與支持

 

家庭是最了解患者情況的單位,家人的支持和陪伴是防止患者出現極端行為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成員需要接受專業的指導,了解如何幫助身心障礙患者控制情緒並避免發生過激行為。

 

A• 教育和支持家屬:通過提供專業心理健康教育,讓家屬了解身心障礙患者的症狀和病情可能帶來的風險行為,幫助家人辨別危險信號,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幫助。

 

B• 家人監督和協助:家屬應該和醫療團隊緊密合作,定期幫助患者跟進治療情況,確保其遵循治療計劃,並對患者的日常行為進行合理的監控。

 

C• 建立家族支援小組:家庭成員可以組成支援小組,當患者行為出現異常時,及時提供應對和支持,防止狀況惡化。

 

3. 社會責任:提高公眾認知與社會包容

 

對於一般大眾而言,應該提高對身心障礙患者的理解和包容,這樣可以更有效地處理可能發生的問題,並且在遇到相關情況時能夠作出理智、合適的應對。

 

A• 加強身心障礙知識普及:政府和民間組織可以推動更多關於身心障礙和心理健康的知識普及活動,讓社會對這些患者有更深的了解,從而避免過度恐慌或歧視。

 

B• 促進友善社區:建立包容的社區文化,讓身心障礙患者在社會中能夠得到理解和接納,減少其因受到排擠而出現的激烈行為。舉例來說,一些社區活動可以專門設計供患者參與,讓其融入正常生活。

 

C• 提高公眾警覺性與應對技巧:公眾應學會在面對可能具備風險行為的患者時如何保護自身安全,並能適時報告有潛在危險的行為給有關單位,防止事件發生。

 

4. 民間組織的介入:提供更完善的社區支持網絡

 

民間組織在協助身心障礙患者的康復和社區適應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幫助他們更好地管理情緒和行為,避免對他人造成不良影響。

 

A• 提供心理健康服務:通過民間心理諮詢和輔導服務,幫助身心障礙患者學習如何調整情緒,緩解壓力,並有效減少行為上的不穩定性。

 

B• 鼓勵社會參與:民間組織可以通過社會活動或支持小組的方式,鼓勵患者參與,增加他們的社會連結,減少孤獨感與焦慮情緒,進而降低衝動行為的發生率。

 

C• 設立應急支援小組:當患者有行為失控風險時,應急小組可以提供及時支援,防止事態擴大。

 

5. 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及社區的角色

 

在學校和社區中推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於建立早期識別和干預的機制,特別是針對青少年患者,這樣可以讓他們及早學會如何有效管理情緒與行為。

 

A• 引入心理健康課程:學校應該在心理健康方面加強教育,讓學生從小了解和認識身心障礙問題,並培養對這些群體的同理心和接納心態,減少因歧視和排擠而造成的社會隔閡。

 

B• 訓練教師及社區工作者:讓學校和社區的工作人員接受專業培訓,學會如何處理和應對可能會影響到公眾安全的患者行為,並學習基本的應對技巧。

 

C• 設立早期介入計劃:學校和社區應該設立早期介入計劃,一旦發現患者有異常行為,能夠及時採取干預措施,避免問題惡化。

 

6. 強化患者自身能力:心理健康訓練與技能提升

 

幫助持有身心障礙手冊的患者提升自我控制和情緒管理的能力,是防止行為失控的長遠之道。

 

A• 提供情緒管理訓練:透過專業訓練,例如正念冥想或認知行為治療,幫助患者學習情緒控制技巧,並減少他們可能對他人構成的潛在威脅。

•  培養社會適應能力:一些患者在社會互動中容易產生不適應感和焦慮,針對這類情況,可以通過社交技巧訓練,幫助患者適應社會互動,減少衝突發生的機會。

•  促進自我監控意識:引導患者培養自我監控和自我察覺的能力,讓他們學會如何辨別自身的情緒變化並進行適當調整,從而減少對他人的潛在影響。

 

7. 建立報告和支持系統:協助應對突發事件

 

政府和社會應該共同建立一個報告和支持系統,使得當突發事件發生時,相關部門能夠迅速應對,並且在事後進行跟進和支援。

 

A• 設立危機熱線和應急措施:提供一個24小時危機熱線,讓公眾能夠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及時求助;另外,也可以設置專業的應急小組,以便在事件發生後能夠迅速到達現場處理。

 

B• 報告機制和追蹤輔導:針對發生過行為失控事件的患者,進行更為嚴格的監管,並提供長期的追蹤輔導,確保其行為不再對他人構成威脅。

 

C• 家屬和社區的支援網絡:建立一個支援網絡,讓家屬和社區能夠在患者行為出現異常時及時報告,並獲得專業的應對指導,減少對公共安全的威脅。

 

總結來說,避免持有身心障礙手冊的患者做出干擾他人安全的行為,需要全社會多方位的協作。政府應在法規和政策上加強管理,家庭在患者日常行為監督中承擔更多責任,民間組織提供支持服務和社會融入機會,而學校和社區則推動心理健康教育。通過這些共同努力,才能建立一個更安全且具包容性的社會,保護公眾安全並促進身心障礙者的健康成長。

 

=參考新聞 2024/10/28 桃園女童光天化日遭男強抱 30秒尖叫「救我」無人幫 影片曝光超揪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聰財精神社會 的頭像
    楊聰財精神社會

    聰財 楊的部落格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