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ROFESSIONALISM 241119菁英力 職場素養進階課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

@題目=菁英力:全方位職場素養與實踐之道

 

@目錄

1.  引言:菁英力的核心價值

2.  職場素養的多面向解析

3.  10大關鍵要素:職場成功的基石

4.  生理層面:如何保持健康以支持職場表現

5.  心理層面:心緒智能與壓力管理

6.  環境層面:有效運用資源與適應變遷

7.  精神靈性層面:尋找工作中的意義與使命

8.  案例分析:一位初入職場青年的轉變之路

9.  如何在職場中持續進化

10. 結語:成為自己的伯樂,成就他人與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言:菁英力的核心價值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職場環境中,單純依靠技能或勤奮已不足以脫穎而出。真正的菁英力,不僅在於技術能力,更涵蓋專業形象、溝通能力、心緒智能和人文素養等綜合素質。這些素養如同拼圖般交織,構築出職場中的穩定基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職場素養的多面向解析

 

職場素養可分為四大面向:

1.  生理健康:支持長期工作表現的基礎。

2.  心理韌性:面對壓力與挑戰的能力。

3.  環境適應:靈活應對變遷與多元文化。

4.  精神靈性:在工作中尋找內在驅動力與價值感。

 

這些面向彼此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個人在職場中的長期成功與滿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大關鍵要素:職場成功的基石

1.  專業能力:持續學習行業知識並內化為專業實力。

2.  溝通技巧:精準表達,克服認知差異。

 

3.  時間管理:高效分配時間,避免事務纏身。

4.  壓力應對:建立心理韌性,從容面對挑戰。

 

5.  健康管理:規律作息與健康飲食。

6.  人際網絡:建立與維護有價值的職場關係。

 

7.  創新能力:以多元角度解決問題。

8.  目標設定:明確目標並設計實現路徑。

 

9.  自我反思:持續檢視行動與結果。

10. 精神驅動:保持初心並尋找工作的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理層面:如何保持健康以支持職場表現

 

生理健康是職場表現的基石。一個健康的身體能提供穩定的精力來源,使個人能在工作中全情投入。

 

A• 規律作息:確保充足睡眠,維持身體與腦部的最佳狀態。

B• 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營養來支持腦力與體力。

C• 運動習慣:每周至少三次中強度運動,有助於減輕壓力並增強體能。

 

例如,某知名CEO每天清晨進行30分鐘慢跑,並以蔬果為主的早餐開始一天,這樣的健康習慣成為他應對高壓工作的後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層面:心緒智能與壓力管理

 

心緒智能是指對自我與他人情緒的理解與管理能力。在職場中,穩定的心理狀態能提高專注力,並幫助解決複雜問題。

 

1.  情緒覺察:能及時發現自己的情緒波動並適時調整。

2.  壓力管理:通過冥想、深呼吸等方式舒緩壓力。

3.  積極心態:以正面思維看待挑戰,將挫折轉化為成長的契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環境層面:有效運用資源與適應變遷

 

職場是資源與挑戰共存的場域。適應環境的能力,往往決定了一個人是否能在職場中立足。

 

A• 學習多元文化:理解並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

B• 適應科技變革:掌握最新技術,保持競爭力。

C• 環境影響管理:創造支持性的工作空間,例如減少干擾、提高效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神靈性層面:尋找工作中的意義與使命

 

精神靈性並非宗教信仰,而是對於自身價值與生活意義的探索。在職場中,找到工作的使命感能極大提高內在動力。

 

1.  內在驅動:工作不僅是為了薪水,更是對自我價值的實現。

2.  感恩態度:對每一份機會心存感激,讓工作成為一種享受。

3.  服務他人:透過職業影響力造福更多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例分析:一位初入職場青年的轉變之路

 

=背景

小雅(化名),25歲,畢業於某一流大學,進入一家知名企業從事市場分析工作。然而,剛進職場的她在適應環境與工作壓力中屢屢碰壁。

問題

1.  生理:熬夜加班導致健康惡化。

2.  心理:缺乏壓力管理,情緒波動大。

3.  環境:無法融入團隊,感覺孤立。

4.  精神靈性:對工作的意義感到迷茫。

 

=轉變

1.  健康管理:小雅開始規律運動,每天早晚散步30分鐘。

2.  心理調適:她學會用冥想舒緩壓力,並參加心理諮商課程。

3.  職場關係:她主動參與公司活動,建立起人際網絡。

4.  尋找意義:透過自我反思,她發現自己的工作能幫助企業制定更可持續的策略,這讓她找到了使命感。

 

=結果

 

半年後,小雅的職場表現顯著提升,成為部門中備受肯定的一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在職場中持續進化

1.  保持學習心態:不斷學習新技能,適應時代變化。

2.  建立反思習慣:定期檢視自己的表現與目標。

3.  尋求反饋:接受他人的建議,不斷改進。

4.  投資健康:健康的身體是長期成功的基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語:成為自己的伯樂,成就他人與自己

 

職場是一條漫長而多變的道路,唯有不斷提升自己,才能在其中游刃有餘。成為自己的伯樂,既是對自己的負責,也是在創造更多成就他人的機會。這樣的你,必然能在人生舞台上散發屬於自己的光芒。

 

=B=菁英力: 職場素養進階課 陳嫦芬 商周出版 2016/01/30

 

=內容簡介

成功不能光靠硬拚,更要儲備五大素養「菁英力」

前景混沌不明,唯一能掌握的只有自己!
工作技能上添增專業素養,定能脫穎而出!
持續自我進化,成為企業爭取的菁英!

成就卓越,做自己生命中的「菁英」

菁英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可由後天化育而成。
想要出人頭地,從現在開始以自我領導力,強化個人智識,鍛鍊所需的職場素養:

專業力:不只是技能熟練的專家,更是具備綜合素質的專業人
溝通能力:克服「認知差異」,精準傳達與接收訊息,提昇職場效能
心緒智能:參透人與事交互運作、心緒相互影響的本質,平穩本心
專業形象:完善個人形象,成功塑造他人對己的印象,妥善扮演職場角色
人文素養:集思想、情感、素質與學養於一身,風範氣質渾然天成

 

產品目錄

第一篇 職場素養總論
第一章 人在職場,挑戰重重
第二章 究其本質,何為職場
第三章 做專業人,決勝職場
第四章 職場素養,三足鼎立
第五章 領導自我,精進不懈
「芬」解職場

第二篇 全相素養課之溝通能力
第一章 清晰流程,完善溝通
第二章 高效表達 建立信任
第三章 職場表達,字斟句酌
第四章 釋疑解惑,面對溝通
第五章 高明提問,梳理任務
第六章 肢體語言,優雅裕如
第七章 職場社交,實戰溝通
「芬」解職場

第三篇 全相素養課之心緒智能
第一章 專注意念,收斂心神
第二章 正視情緒,納受小我
第三章 擴增心力,剛柔並濟
第四章 心緒智能,由此入門
「芬」解職場

第四篇 全相素養課之專業形象
第一章 塑造形象,邁向成功
第二章 專業形象,內外兼修
第三章 面對成見,扭轉印象
第四章 優良印象,闡道論術
第五章 職場女性,形象器識
「芬」解職場

第五篇 全相素養課之人文素養
第一章 人文素養,博愛理性
第二章 素養拔升,要略建議
第三章 自我期勉,精進不息
「芬」解職場:自省提點

 

作者簡介

陳嫦芬
任教於臺灣大學管理學院財務金融系暨「萌拓學堂」創辦人、清華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EMBA,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MBA課程;其所開授的「職場素養與領導力」課程,廣受學生歡迎。

陳教授近年投入華人國際職場素養教育及兩岸創業家教練、顧問等服務事業。

她的教科書《芬解上班族全相職場素養課》由清華大學出版社於2015年印行。她Coursera的線上課程「職場素養」,與喜馬拉雅FM主播的節目「芬解上班族卓越之路」,也受到大眾的關注與肯定。

陳教授為資深國際投資銀行家,曾任瑞銀集團投資銀行(UBS)亞太區副董事長暨董事總經理、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亞太區副總裁及滙豐(HSBC)金融控股集團台灣區投行總經理等高階管理職。

陳教授長期參與公共服務、關注社會公益與婦女議題,曾擔任臺灣行政院政務顧問、國家發展基金副執行秘書等職,亦曾於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公廣集團中華電視公司、中華公司治理協會、婦女救援基金會等機構擔任董事。

 

這是一本出版了多年(2016)的書,最近在圖書館看見,一翻之下,立刻心有戚戚,開啟「打勾模式」,看看自己有做到多少,倒不是要看自己是否菁英,而是想知道過去歲月所為,是否也曾有些誤打誤撞之行為,才造就現在好以及不好的模樣。

=打勾模式
近年來這類成長或管理書籍,由於年齡與經歷之故,其實並不是要獲得成長或獲取方法,而多為檢視自己的作法,與書上所言是否有差別,若有,就找出原因,然後思考之。所以,我稱之為打勾模式。

在我目前接觸的領域,職場上真的少見有主管能引領年經人正確的邁向未來生涯,或許我周遭多為新創,主管都是少年有成,本身就沒有豐富的職場與人生經驗,又何以指引,但當企業茁壯,就無法避免管理這件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養人才。因此,也看見不少落入困境的組織。

 

其實不止新創產業,傳產中也有許多斷層,以我自己來說,剛進社會時就曾經深受前輩或學長姐的提攜,他們告知許多眉角,甚至手把手的教,但現在幾乎看不到。從中間主管無法承上啟下看起,就知道斷層有多大,社會新鮮人也得自己摸索、衝撞,也有可能誤入歧途,這類在我的朋友間會稱之為「長歪了」。

 

自己年輕時,是水裡火裡歷練來的,固執地堅守一些旁人覺得笨的原則,但現在看來雖然過程辛苦,但所收穫的最後都是自己的寶藏,這也是知識工作者的優勢,不但做中學,學的技能都在身上,即使轉了職場、換了公司,也不需要害怕。

 

培養自己是一件永遠不會虧本的事情,從品德到專業都要不斷淬煉,而成為菁英是自己的目標,而不是為了別人的眼光,或許有這樣的底氣,外在就能自信而從容。而每個人對於菁英的定義也可以不同,像我就只希望有能力做一些有用的事情,或許在職場、或許對社會⋯⋯曖曖內含光即可

 

從大陸回來後,接案生活近十年,後來又進入職場,其實有一部分是為了想傳承,其中的故事熟悉我的朋友自然得知。因為緣分,剛好都遇見剛畢業的年輕人,才有機會在他們進社會之際,做個引路人。那幾年的辛苦,不在工作,而在帶人,需要有魅力、有方法,還要扮黑臉,鬆緊拿捏的幕後,其實有不少思考與掙扎,但其中最難的還是以身作則。現在想想都還後怕,深恐沒有掌握好,誤人子弟。而且相處時間並不長,很多都來不及。

 

當我看到這本書,相見恨晚,若是之前有機會閱讀,或許就可以與大家一起開個讀書會來討論應用,也或許我也可以將所經驗的事情,有系統的整理出來,更有效率的分享。

 

書封介紹文案
菁英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可由後天化育而成。
想要出人頭地,從現在開始以自我領導力,強化個人智識,鍛鍊所需的職場素養:
專業力:不只是技能熟練的專家,更是具備綜合素質的專業人
溝通能力:克服「認知差異」,精準傳達與接收訊息,提昇職場效能
心緒智能:參透人與事交互運作、心緒相互影響的本質,平穩本心
專業形象:完善個人形象,成功塑造他人對己的印象,妥善扮演職場角色
人文素養:集思想、情感、素質與學養於一身,風範氣質渾然天成

這本書與現在年輕人主流的價值或許不符,市場上吃香的總是很多快速方法,讓人短時間、第一次、立刻就⋯⋯印象深刻、立刻有效、馬上上手,但多半是所謂「術」,而且成功者我看多半是因為個人特質,而非懂方法就能成功。

但「道」卻是要慢慢累積,從知識、從實作、從挫敗、從檢討,漸漸內化成氣質、形成自信、鍛煉成精,自然而然讓人尊重與信任。

我覺得菁英力這本書,就是以作者自身的遭遇故事去分享如何「得道」,或許現在年輕人會覺得老派,但還是非常適合想要從自己做起的人。打造好自己,隨時有機會都才能把握,也才能發光。

若覺得職場未來茫茫,無人指點,或許可以找這本書來看看。

 

 

=讀後筆記《菁英力:職場素養進階課》

陳嫦芬教授或許是商界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自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投身法律事業7年餘,之後轉戰金融界,在那個年代成為叱吒風雲的投行女王,歷任瑞銀集團投資銀行(UBS)亞太區副董事長暨董事經理、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亞太區副總裁及滙豐(HSBC)金融控股集團台灣區投行總經理等高階管理職位。

近年來,陳教授轉向教育界,致力將畢身職場經歷,傳授給莘莘學子,期待精進年輕世代的「職場素養」,亦即她所謂「認知、理解及應對職場不同情境的能力」,透過本書剖析職場素養、溝通能力、心緒智能、專業形象及人文素養等5大職場面向,細膩梳理職場日常隱而不現的「軟實力」,讓大家都能以更韌性、專業的態度,面對變化萬千的職場生涯。書中內容涵蓋範圍甚廣,大至溝通及危機處理能力,小至服儀裝扮提點,謹筆記個人印象深刻的重點如下。 

 

職場是「人」與「事」的萬縷交融,承擔任務、妥善處理、解決問題永遠為最終核心

陳教授直言,職場本質不脫人與事,「人」是指人格特質,「事」則是知識加技能,如何併用兩者,展現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職場核心目標。在陳教授的定義中,職場是追求組織「共好」的場域,這其中的意義包含:

 

協同合作的修煉地,往共同目標前進。

物競天擇的競技場。

人才轉化成組織「人力資本」的歷程,亦即思考如何讓自己成為有價值或有能力創造價值的人?

沒有標準答案的考場。尤其,在越大的組織中身為越高階層的管理者,更是會追求相對穩當的決策。所以應練習從更高視角,在準備資料的過程中給出有價值的建議,不可疏於思考和判斷。

有付出就有收穫的公平秤。

要在職場脫穎而出,所需的專業素養可不少,例如個人特質(自我覺知、獨處靜心、性格突破)、通情達理的人事互動、語言/表達能力、個人習慣(自律、思辨)、親切(多元理解與包容)、樂觀(正向價值觀、追求卓越的精神)等。但陳教授深究職場素養,提出三足鼎立的支柱:

 

一、專家知識:針對行業及自身工作範圍應具備的知識及技能。共10項建議,包含全球總體經濟學、行銷與品牌管理、個體經濟分析、決策科學、會計、區域金融策略、組織架構與互動、銷售與客戶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公司治理。

 

二、群體技能:涉及人的因素與他人合作。共10項建議,包含多元文化智商、專案管理能力、績效管理及當責、善於易(面對變動的韌性)、人際技巧、處理不確定與弔詭狀況、化繁為簡的能力、表達技巧與傾聽觀察、信任、建立與團隊合作。

 

三、自我領導力:自我管理的能力,共10項建議,包含堅定不移的誠信、樂觀正向、直覺力與決斷力、自律、好奇心與創意、高度的自我覺知、適應力與反應力、追求卓越與熱情、強大的心力、持續學習力。

 

總言之,唯有領導自我,方能持續精進。「說說你自己(Talk about yourself)」是陳教授自陳在過往面試時最偏好使用的經典提問,這能快速了解一個人是否認識自我,乃至於對自身經歷累積是否已有所沉澱與反思。 

 

有溝就要有通:溝通要在考量關係及內容角度的前提下,確認資訊能在對方腦中精確重現

溝通的目的,不僅是資訊傳達,也是建立信任的基礎。陳教授指出,高效溝通須掌握3個要領,包括:精確的表達工具(口語、文字、符號、圖線等)、嚴謹的思考紀律、真誠的態度。請謹記要建立信任,絕不輕言許諾,在過程中要認真傾聽,並盡可能展現坦誠的態度。 

 

陳教授提醒,職場表達講究字斟句酌,無論是平時商業書信、洽公、簡報等,都應盡可能學習以下2種思維邏輯:

 

一、觀察與敘述

 

先概要敘述事件,以及與事件相關的要素(人、事、時、地、物)。

補充陳述輔助事實。

因果論述,分析事理。

探討該事件可能產生的衝擊與影響。

視情況場合,添加主、客觀評論。

二、商業敘事

 

明示為文目的(例如:供參考/會知/核准等)。

扼要摘錄事實內容(背景/擬請核之議)。

利弊分析、因果論述。

事實緣由(人、事、時、地、物)。

其他補強論述與分析。

綜上所論,高效的溝通,必須掌握3個核心,亦即「表達主題→提出結論→論述原因」。

 

素養展現一個人的質地,專業形象的外在打理,兼營內在心緒和博雅氣質的提升同等重要

在職場上,做好專業形象與印象管理非常重要,它會影響他人對你的第一眼觀感。陳教授提點,要傳遞優良印象,應盡可能強調自身的特點與能力,坦誠面對質疑,不為自身短處辯解,並為此提出堅實的補強說明。針對女性,陳教授則提點兩大關鍵字:「端正」與「大簡為美」。例如陳教授自云她偏好款式為簡單深色材質的公事包及名片夾,以展現專業、質感與得體適切的印象。 

 

人文素養亦可充實內在,使人呈現豐盈的精神狀態,陳教授給予幾點建議,包含:細心與周到、閱讀與文藝、筆記與思維、攝影與視角、廚藝與健身、旅行與心胸、安靜與智慧、利他與服務。 

 

職場現狀「多代同堂」,對於職場素養的定義或許已有變遷,但仍不失為培養典雅舉止的菁英教科書

基於陳教授縱橫商場的高度格局與歷練,本書綜觀高階國際商務文化,提點許多精闢見解與細膩的禮儀眉角。然而,隨著西元2000年後出生的新一代也逐漸步入職場,回過頭去審視陳教授對於職場的定義,是追求組織共好的場域,比對20242月《天下雜誌》才出了一篇名為〈最矛盾的世代:為何600世代不想待在組織工作?〉的專題,似點出了世代間對於工作價值觀的差異。而對於被歸類在YZ世代的我而言,組織共好的前提是組織目標能與個人目標或價值觀扣合,否則容易喪失意義感而懷疑人生。 

 

當斜槓成為當代眾人試圖在工作與生活間尋找熱情與平衡的方式,我個人針對職場的定義,會更偏好《離職說明書》的觀點:職場是他人打造的場域,如何藉此場域深化個人技能,從上班族變成專業者,擁有隨時轉身的餘裕。本書對於職場素養的精雕細琢確實是激勵自己提升自我格局的典範,但成為「職場菁英」的定義,期許人人都有勇氣能自己說了算。

—來自喬安小事發佈於喬安小室 https://vocus.cc/article/65d9e3d0fd89780001e404fc

—來自喬安小事發佈於喬安小室 https://vocus.cc/article/65d9e3d0fd89780001e404fc

台大課程:職場素養與菁英力 課程心得(1)

睽違了六年,從當年的大四北京交換學生、當兵、踏入大陸職場四年後, 終於以校外旁聽生的身份來到課堂,心裡除了興奮、激動之外,更有說不出的 感激在心頭。縱然當年已經閱讀過『菁英力』這本書,但擁有實務職場經驗後 再重返校園,對於若干情境與心法更能心領神會、融會貫通。

在職場的漫長時光將會佔去人生中最精華的四十年時光,再優渥的薪水都 不能買到青春,而如何讓這段時間熠熠發光,過得值得則是每一位職場人一生 需要追尋與琢磨的功課。

 

一代人的品質,決定 一代人的命運, 對年輕較沒有資歷的人來說,這句話一開始難以理解。 但回溯台灣在二十世紀下半葉的經濟奇蹟,是由賢能前輩力推動的十大建設、設立科學園區及華僑返台帶來的科技和資本奠定了台灣蛻變的基石,締造了曾經的輝煌發展年代。

人才的品質與遠見,真對社會發展影響深遠。不只是年輕世代,父母輩世代也要持續精進改變,做下一代的榜樣,世代一起努力,才能推動改變。

 

We are the beneficiary of all colleagues continuing to enhance self- accomplishment”

 

基業長青的公司並非只由一時的領導者決定,而是下至基 層員工,上至董事長、總經理每一個人每一天都努力做出 自我改變,重視機構的榮譽,不斷將優良名聲傳承下去的 成果。每一位員工不應該只是將自己定位成一個組織的 「過客」,而是具有「組織成就人,人也成就組織」的心 態。

 

「異同並存」、「跨界 共榮」的時代,跨界 整合必要,雞同鴨講 溝通無礙成常態

 

 

龍頭科技集團 (EMS) 雖擁有厚實的資訊科技製造能力和 全球供應鏈管理能力,但缺乏整車製造的經驗,因此與跨 領域集團合資創立「MIH 電動車開放平台」,是近年企業 間追求跨界共榮, Synergize 的典型範例。 若企業只專注於自身的專業領域,則未來產出的產品將難 以突破既有的價值框架。而如何溝通協作跨產業的知識, 則成為能否達成企業合作 1+1>2 的目標。

 

在職場上,真正具有實力卻被埋沒而懷才不遇的人幾乎沒有。通常是擁有一些自己本身沒有發現的問題或缺點尚未 改善,才會讓某個機會擦肩而過。如果是自詡具有潛力的 千里馬,必須要先成為自己的伯樂。

課程後半段昱婷學姊分享如何與老闆討論和評估投資案的提問訣竅和要考 量的範圍及角度,則讓我拓寬了思維的界線和思考框架,學習到了提問的視角 和範疇不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或眼前所見的目標,更要將視角拉高至老 闆做決策的角度,為老闆和公司帶回更多具有參考及決策價值的資訊和回饋, 才是代表公司參與會議,但任先鋒部隊的意義所在。

另外,我也從學姊的分享和歷程中,內心感到十分觸動。過去幾年也曾服 務於相同的集團,在兩岸三個不同的城市輪調過。回想起在職場中的起起伏伏 和跌跌撞撞,內心總安慰自己至少從過程中有學得收穫一二; 現在離開了,對 於下一步也有所躊躇和迷惘。聽著學姊的分享,有機緣在大人身邊歷練,增添 不少視野和多元的實務經驗,光速進步多上了好幾個台階,心中也勉勵自己要 趕緊定位好自己,站穩腳步,朝成為更好的自己邁進!

—來自Ethan的商業 & 閱讀& 學習筆記 發佈於Ethan的商業 & 閱讀& 學習筆記 的沙龍 https://vocus.cc/article/617a9a1ffd89780001170fd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聰財精神社會 的頭像
    楊聰財精神社會

    聰財 楊的部落格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