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喜樂之源:在信仰中找到全人安慰與盼望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
https://www.facebook.com/
https://panel.pixnet.cc/#/
https://www.tiktok.com/@
https://www.tiktok.com/@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言:信仰與喜樂的相遇
人類生活中充滿各種挑戰與試煉,從生理疾病到心理壓力,從社會環境的動盪到靈性上的迷茫,這些挑戰常常讓我們感到疲憊甚至絕望。然而,在基督教信仰中,喜樂被視為生命的基本情緒之一,是上帝恩典的明證與聖靈的果子。本篇文章將從生理、心理、社會、與精神靈性多面向探討喜樂神學的核心,並通過具體案例展示如何以信仰實踐獲得全人層面的安慰與盼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喜樂的神學根基:路德的啟示
路德認為喜樂是一種來自上帝的超自然禮物,不僅是聖靈的果子,更是抵抗憂鬱與絕望的武器。
1. 喜樂的來源:喜樂是基督徒生命的核心,由上帝的拯救和恩典帶來,透過赦罪讓我們重建與上帝的親密關係。
2. 苦難中的喜樂:試煉和痛苦並非削弱喜樂,而是使其更加深刻,如同金子在火中被提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生理層面的喜樂實踐
1. 健康的生理基礎:生理健康是感受喜樂的重要基礎,例如音樂治療能促進腦內啡的釋放,減輕壓力並提升幸福感。
2. 幽默的力量:幽默感能放鬆肌肉張力,改善身體狀態,幫助人在困難中仍能感到輕鬆與愉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心理層面的喜樂探索
1. 正向心理學的支持:正向心理學研究發現,主觀幸福感能顯著提升人的應變力與復原力,與路德的喜樂神學不謀而合。
2. 思維的轉化:通過行為治療和認知轉變,能有效阻斷消極思想的循環,讓人逐步進入喜樂的狀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社會層面的支持與連結
1. 關係的修復:人際關係中的喜樂來自彼此的支持與關懷,例如家庭、教會和社區的力量能讓個體感受到被愛與被接納。
2. 全人的投入:透過參與社會活動,如音樂敬拜、遊戲和對話,人可以更全面地感受上帝的恩典與供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精神靈性的深度喜樂
1. 靈性的慰藉:祈禱與靈修幫助人們在靈性深處找到安慰與力量,使內心充滿平安與喜樂。
2. 喜樂與盼望的連結:精神上的喜樂是一種對未來的盼望,即使身處困境,依然相信上帝的美意與拯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實際案例:絕境中的喜樂之光
=案例背景:
一位名叫瑪莉的女性,30歲,因癌症末期住院。她感到深深的絕望,質疑自己的信仰是否足夠堅定。
=具體情境:
1. 人事時地物:在病房中,瑪莉的牧師經常探訪,帶來經文分享與禱告支持。
2. 挑戰與試煉:她因疾病疼痛和未來的不確定性感到恐懼,但她的牧師邀請她參加醫院的音樂敬拜活動。
=信仰的改變:
1. 生理層面:音樂治療釋放她的壓力,改善睡眠質量,讓她能以更好的狀態面對治療。
2. 心理層面:通過與牧師的對話,瑪莉學會轉化消極思維,專注於上帝的應許。
3. 社會層面:她在敬拜活動中與其他病友建立連結,感受到陪伴與支持的力量。
4. 靈性層面:經過祈禱與靈修,她體會到上帝的臨在與愛,內心充滿平安與喜樂,即便身體仍然軟弱。
=結局:
瑪莉最終安然離世,但她的家人和醫療團隊一致認為,她在最後的日子裡展現了非凡的平安與光彩,這種力量也感動了周圍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如何實踐喜樂:全人視角的指引
1. 日常喜樂的養成:通過讚美上帝、感謝生活中的小確幸,提升內心的幸福感。
2. 面對困難的力量:接受試煉是人生的一部分,並相信苦難中有上帝的旨意。
3. 參與社區的活動:與他人連結,共同分享與體驗喜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現代挑戰中的喜樂神學
1. 資訊過載的時代:學會篩選有益的信息,避免陷入無意義的比較與空虛感。
2. 後現代的灰色情緒:透過信仰找到生命的方向與意義,抗拒同質化的情感與價值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活化喜樂的具體方法
1. 幽默與自嘲:用輕鬆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荒謬,促進內心的寬廣與彈性。
2. 音樂的力量:參與創作或表演,讓音樂成為與上帝對話的媒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結論:讓喜樂成為生命的力量
在基督信仰中,喜樂不僅是一種情緒,更是一種力量,它超越了個體的痛苦與絕望,成為人生中的亮光與盼望。無論是在生理、心理、社會還是靈性層面,信仰都能為我們帶來全人的安慰,幫助我們在試煉中找到平安,並用喜樂去感染這個世界。
@資料重點整理
Christian Religion 241202 整理 Book憂谷中的安慰 第4-6章
4-6=要喜樂: 路德對於喜樂的神學實踐 喜樂神學 對消極的循環,發揮抵消的效能 打破毀滅模式,情緒得釋放安慰 以生命的源頭,取代絕望無力我 |
=路德勸慰書信中最強調的主題 喜樂, 基督徒生命的基本情緒 試煉痛苦時:經歷的喜樂更為深刻 生活的艱難:為恐懼憂疑創造環境, 也為生命美好賞賜喜樂洋溢 |
=上帝是喜樂的來源 喜樂 ○是上帝拯救和捨己的 明證 ○個人經歷上帝的恩典 ○顯明上帝的良善、安 慰和豐盛的喜樂 |
=喜樂是聖靈的果子 以證明聖靈的工作 上帝渴望百姓喜樂 ○內在是為了自己 ○外在是為了其他人的緣故。 |
=喜樂安慰的來源 喜樂的福音來自上帝給出獨生子 內心的安慰:借愛子給我們無虧的良 心、永生的確據 外在的安慰:心安理得享用一切美善 的恩賜 |
=喜樂是聖靈所賜的新記號 喜樂加上無虧的良心 ○藉由赦罪恢復蒙神所愛的關係 ○不再以節制和自我否定、質疑享受 為虔誠 ○不再被恐懼、和良心不安壓制 |
=以喜樂為武器的對抗 抵抗魔鬼:牠慣用悲哀沮喪打擊信心 鄙視魔鬼:用嘲笑、嬉戲、喝咖啡挫 敗仇敵 |
=隨時都要喜樂 路德的命令語氣 喜樂不是一種隨意來去的內在情緒,隨著非 掌控之事物而反應 |
=喜樂來自我們之外(extra nos) 來自聖靈的禮物:超自然、白白給予 基督徒生命中最真實的存在 苦難強化喜樂 主觀的態度:外在的操練 意志的決定:更深層的愉悅(Freude |
=享受生活 讚美上帝: 提振心靈、讓自己喜樂 美食、對話、遊戲、音樂 全人投入上帝恩慈又慷慨 的供應之中(理智情感、 身體感覺) |
=喜樂與幸福感 正向心理學 人文主義科學: 以主觀的幸福感為主(subjective well-being) 強化人的復原力和應變力,對宗教與靈性持開 放態度 路德喜樂神學 藉信心抓住:聖靈超自然的禮物與果子,不是 從正念或美德而來/與心理學策略不衝突 基督教教牧關顧 助人發現神恩言中的喜樂盼望和安慰 |
=活化喜樂的行動 -行為治療與活化 從外面引進活動,阻斷內在的思想與 負面的行為模式 -主要是提供活動 不直接改變患者的信念 無意識形態的負荷 比認知行為療法更有 |
=幽默感/HumourTherapy - 機智者homo facetus - 幽默逗趣的對話:具放鬆生理的效果,釋放 肌肉張力、腦內啡 認知治療學者佩魯齊 - 促進有彈性的態度:擴大容忍力、眼光更寬 廣、促進關係 - 觸發心理變化:看見自己是更大環境的一小 部份 - 自嘲:具自由/欣賞經驗中的荒謬性 |
=音樂治療 -音樂輔助省思與祈禱:參與創作、參與禮 拜儀式的演奏與讚美 -透過敬拜得慰藉醫治:音樂成為祈禱、讚 美和上帝話語的媒介 |
=灰色末後的日子 - 1967(前現代)法朗茲曼聖詩 變灰色,描述西方 走向新抑鬱時代、缺乏喜樂 - 今天(後現代) 同質情緒、劃一的存在狀態 受保護、遠離戰爭混亂、卻不快樂 |
=語彙和經驗的縮減 - 史托特/現代和後現代 表達喜樂的德文語彙縮減 英文表述強度薄弱 不自覺像孩童般開心的反應,太超過 - 建議閱讀詩人和神學家 他們活在文化的角落裡 語彙意含尚未失色、淡化的地方 |
=失去對比 -資訊擴張,感到更貧乏 無人能跟的上,資訊攔阻人做出實踐行動 -人們因無聊和無意義而癱瘓 ○ 生活所有的層面,模糊暗淡、缺乏明確 的定義 ○ 道德倫理複雜難解,永遠有灰色地帶 ○ 不同的觀點都有價值,找不到自我前進 的方式 |
=喜樂引起對比 -包含接受極端事物:除非了解受苦,否則 如何體會喜樂呢? - 一旦生命中真實的困難痛苦都被粉飾與低 估,當人遇見了美善和愛,如何辨識出來 呢? |
=缺乏喜樂,失去盼望 - 新的抑鬱世紀 生活迷失方向、絕望,引發憂鬱。 - 失去盼望 喜樂和悲傷都變得灰暗模糊的地界,最終失去盼望。這是一種無法填補的空洞、 人心的危機。 |
=需要一個故事 德爾班科Andrew Delbanco 懷疑,感到一個人漂泊在荒謬的世界 中,希望消逝,憂鬱即希望黑暗的巒 生子… 人們需要為過往不完整的故事,整理 成一個事、想像出一個結局。這樣的 故事,助人行經死亡終點,予人盼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