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觀所返回學生前先上中介課 也要讓搜查規定更符合教學現場

【楊聰財專欄】

============================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台灣新北市發生高中生遭割頸案,受害男同學遭到從少觀所返校就學不久的同學割頸身亡。立法委員質疑:根據統計這些離開少觀所的少年,1年內的再犯率高達5成,認為這些少年離開少觀所前是否有經過完整評估,確定適合回到學校?立法委員也質疑高中職以下校園暴力事件及偏差行為,108年是9385件,但112年則高達26171件,4年來增加1.8倍。因為校園不安全,導致學生都去讀私校,現在私校的錄取率甚至10%或20%;以上現象令人憂心

,司法和教育單位的聯繫卻非常差。教育部長表示從少觀所或矯正學校出來的少年,如果不適合回到學校,會由中介教育基地承接;教育部將提供經費支援各縣市,陸續要完成建置33個中介教育基地,

新北市率先規劃「中介教育過渡方案」,將對觸法學生逐案列管,觸法且有傷人之虞者,將規劃中介教育過渡方案,返校之前先接受一週至一個月不等的輔導課程。對於各界關注重點之一的「中介教育」,新北市教育局表示希望透過社區化概念協助非行少年,以公部門資源為主,民間團體資源為輔,讓從少觀所出來的孩子,能先在學區附近接受中介教育課程與活動,或是透過擔任社區志工,職場探索等方式,並提供如何適應校園生活的課程,讓他們能夠順利返校。新北市教育局也表示:等列管的學生返校後,將持續給予小團體輔導、高關懷彈性課程、職涯探索與友善商家參訪等相關輔導;教育局也表示會與社會局、衛生局、地方法院、少年警察隊、學生輔導諮商中心合作,討論學生輔導機制與中介教育過渡方案實施程序,並加強與司法機關合作。

 

#教育部再次啟動修法,讓搜查規定更符合教學現場

 

新北凶殺案件發生後,教育部召開「校園安全諮詢會」,召集家長、教師、校長與學生等團體,共同討論改善校園安全的作法。會議中,各團體達成共識,要修正《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在《注意事項》中,原本只對搜查的前提與過程做出限制性的規範,卻缺乏對被搜查學生身分的說明,也缺乏對搜查過程的細節指引。因此,在諮詢會後,教育部說明《注意事項》中對搜查規定──也就是第 2829 點──內文中的「特定學生」,明確界定其身分定義。

「特定學生」預計包括:

一、少年觸犯刑罰法律,遭警查獲,或由少年法院審理期間,或少年法院已裁定保護管束執行期間者

二、少年有偏差行為,遭警查獲,經警方發送「學生偏差行為通知書」者。

三、符合防制藥物濫用特定學生各類身分之一者。

四、後續將研議新增保護管束結束後是否列為「特定學生」相關範疇追蹤管理,或納入學校是否可自行決定搜查對象。

也就是將學生高風險的身分類型,加入「搜查啟動的背景條件」,讓對象更為明確,也盡量不要妨害全體學生的身體自主權與隱私權。

 

#維護校園安全,大家一起來努力

該會議也針對「建立校園安全檢查機制」進行細節討論:將區分為例行抽查、緊急檢查兩種態樣;緊急檢查又區分為特定學生、非特定對象及學生宿舍等態樣,後續將就例行抽查、緊急檢查人員之類型、人數及必要性、是否增設全班性的安全檢查持續研議相關機制。另外,有關與會人員建議檢查時的錄影資料留存年限、是否上傳主管機關留存,後續將蒐集實務上意見研商。

各團體關注的重點與諮詢會上討論的內容,除了搜查規定的全面檢討之外,更包括「中介教育輔導機制」、「提升輔導量能」以及「建立高關懷個案輔導措施」等議題,這些議題複雜,且必須投入大量跨部會的資源,需要長時間才能見效。然而,不只是「校園安全」沒有唯一正解,全體社會的安全也沒有特效藥,不可能透過修正單一規定就能達到目標,這自然也不只是教育部的任務。「養一個小孩,需要一個村子的力量」,就算把孩子趕出校園了,他還是在社區繼續生活。除了教育之外,社政與衛政也必須建立起不再漏接的網絡,這很漫長、很辛苦,但才能讓大眾在事件的義憤激情後,共同面對與改善現狀的不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