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質量指數BMI與壽命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參考資料

1-BMI標準不代表健康?2023美國最新研究推翻BMI健康定義,這2大指標比BMI更重要

2- BMI標準不代表健康?2023美國最新研究推翻BMI健康定義,這2大指標比BMI更重要

3- BMI2530/胖得恰恰好 活得比較久 

 

#BMI 和壽命的關係

    BMI(身體質量指數)和壽命之間存在著關係,但這種關係並不是單一的或直接的。BMI是一個衡量個人體重相對於身高的指標,通過BMI可以粗略地評估一個人是否過重、肥胖或過瘦。

研究表明,過高或過低的BMI都可能與壽命縮短相關。過高的BMI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某些癌症等慢性疾病風險增加有關,這些疾病可能會降低預期壽命。同時,過低的BMI也可能與營養不良、免疫系統功能下降等問題相關,進而影響壽命。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壽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基因、生活方式、環境、社會經濟地位等。因此,單單根據BMI來預測壽命是不夠準確的,需要綜合考慮其他因素。

總的來說,保持適當的BMI是維持健康和延長壽命的一部分,但並不是唯一的因素。適當的飲食、運動、定期檢查等健康生活方式同樣重要。

 

#BMI多少時候 壽命會最長?

BMI (Body Mass Index) 是根據一個人的體重和身高計算出來的數字,用於評估一個人的體重是否在健康範圍內。通常來說,BMI 處於正常範圍內時,壽命可能會更長,但這並不是唯一影響壽命的因素。其他因素包括遺傳、生活方式、飲食習慣、運動水準等也都對壽命有影響。維持一個健康的 BMI 是重要的,但它只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最佳的 BMI 範圍因人而異,最好根據個人的情況,採取綜合性的健康管理措施。

 

#BMI 的正常範圍

    身體質量指數(BMI)是一個用來評估一個人體重是否在健康範圍內的指標,通過計算一個人的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的平方(米)來獲得。以下是一般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BMI的範圍:

BMI 小於 18.5:過輕

BMI 18.5 24.9 之間:正常範圍

BMI 25.0 29.9 之間:超重

BMI 大於等於 30.0:肥胖

然而,這只是一個粗略的指標,並不能全面反映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因為它不考慮體脂肪百分比和肌肉量等因素。例如,一個身體組成比例較高的運動員可能會被認為是肥胖,但他們的身體可能是健康的。所以,如果有擔憂,最好諮詢醫生或專業體能教練。

 

#2013 JAMA研究:BMI2530/胖得恰恰好 活得比較久 

這項2013研究研究由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主持,分析了97份研究報告中身體質量指數(BMI)與死亡率的關係,研究對象近300萬人。報告刊登於20132日出刊的「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是目前最新、規模最大的肥胖研究,更對所謂的「肥胖弔詭」提供了新的說明。之前的研究曾指出,有心臟病、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病者,如果胖一點會活得比較久。
    該研究指出,體重介於過重到輕度肥胖者(BMI2530之間),死亡率比一般體重者(BMI18.525之間)少了6%BMI介於3035的中度肥胖者死亡率比一般體重者少了5%,由於比率差異過小,在統計學上意義不大。不過重度肥胖者(BMI超過35)死亡率比體重正常者多了29%
    研究人員建議,身體質量指數不該是健康的唯一指標,甚至連何謂正常的BMI數值(18.524.9)標準都應該修改,包括血壓、膽固醇、血糖、三酸甘油脂、腰圍、肌力與肌耐力都該列入考量。舉例來說,BMI只看體重與身高,不看脂肪與肌肉的差別,許多體型健壯的運動員沒有肥胖問題,但BMI卻都超標。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醫學與公共衛生教授卡蘭塔扎德表示,「脂肪本身並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糟糕。不好的脂肪是囤積在腹部的脂肪。」腹部以外的脂肪,例如皮下脂肪、大腿與屁股的脂肪不一定對健康有害,而且脂肪多,通常肌肉也會多,有可能更健康。
美國彭寧頓醫學研究中心的漢斯斐爾德博士認為,如果膽固醇不正常,體重就會影響人的健康,但若其他指標正常,不需要嚴格逼自己減肥。

 

#除了BMI之外,你更應該注意體脂率及腰圍比

BMI有許多缺點,最常見的就是體脂肪量是否落在健康的範圍內?但由於BMI計算方便,在日常中還是很容易被用來判斷體態是否健康,那麼我們應該參考哪些指標,才能避免BMI的缺點所帶來的偏誤?

除了大家熟知的體脂率外(男性體脂率介於15-25%,女性20-30%則為正常值),應透過腰圍比作為標準值,根據國民健康署所提供的健康腰圍建議,男性應小於90公分(約35.5吋)、女性則為80公分(約35.5吋)較佳。

3招降體脂率及腰圍比

除了維持運動習慣、充足的睡眠外,日常中也可以做這3件事來降低體脂率及腰圍比:

用餐時,多吃含纖維質食物的攝取。(如綠花椰菜、百香果)

減少鹽攝取,飲食求清淡,並每日飲水2,000cc-3,000cc

減少甜食,改攝取天然糖份。

BMI是一個可以用來初步評估個人的體重狀況的簡便工具,假如數值呈現BMI的極端值(BMI超過35BMI低於18.5),則建議尋求醫師的協助來改善。但我們不應該僅僅依賴BMI來判斷自己的健康狀況,而是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包括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運動水平,以維護良好的健康狀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