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與其全身健檢 不如接受心臟檢查、腦部檢查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與其全身健檢 不如接受心臟檢查、腦部檢查

接受心臟和腦部檢查確實是非常重要的健康照護措施。心臟和大腦是身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們的健康狀態直接關係到整個身體的運作和健康。心臟檢查可以幫助檢測心臟疾病、高血壓等問題,而腦部檢查則可以發現中風、腦部腫瘤等潛在問題。相較於全身健檢,專注於這兩個重要器官的檢查可能更加有針對性,能夠更早地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並採取相應的措施來預防或治療。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其他身體部位的健康就不重要,但對心臟和腦部的關注確實至關重要。

 

#要多久接受心臟檢查?為什麼?

通常,接受心臟檢查的頻率會根據個人的風險因素和健康狀況而有所不同。一般建議,如果你沒有心臟疾病病史,而且沒有其他風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肥胖或家族史等,則可以每年或兩年接受一次健康檢查,其中包括心臟檢查。

如果你有心臟疾病風險因素,或者已經有心臟疾病病史,則可能需要更頻繁地進行心臟檢查,以便及早發現任何問題並進行治療。

此外,如果你有任何心臟症狀,如胸痛、呼吸困難或心悸等,則應立即就醫進行評估和檢查。

總的來說,定期接受心臟檢查有助於確保你的心臟健康,並及早發現任何潛在的問題,以便及時治療。

 

#要多久接受腦部檢查?為什麼?

接受腦部檢查的時間長短通常取決於具體的檢查類型。以下是一些常見腦部檢查及其大致所需的時間:

1.  頭部CT掃描:通常需要大約5分鐘至10分鐘。CT掃描可以迅速提供腦部的詳細影像,常用於急性創傷和出血的診斷。

2.  磁共振成像(MRI):這種檢查通常需要20分鐘到1小時。MRI提供較CT更詳細的影像,適用於檢查腦瘤、中風後遺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

3.  腦電圖(EEG):腦電圖的時間可能從20分鐘到數小時不等,視乎是否進行長時間監測。EEG主要用於評估癲癇和其他腦功能異常。

進行腦部檢查的原因可能包括但不限於頭痛、意識障礙、視力問題、語言或記憶障礙等症狀,或者是用於追蹤治療效果及疾病進展。每種檢查都有其特定的醫療目的和指示。在醫生的建議下進行這些檢查,可以幫助診斷潛在的健康問題,制定適當的治療計劃。

 

#心臟檢查包括哪些項目?

1.  心電圖(ECG):透過皮膚表面的電極測量心臟的電活動,用於檢查心臟節律和心肌缺血的跡象。

2.  超聲心動圖(心臟超聲):使用超聲波技術觀察心臟的結構和功能,包括心室的大小、心臟瓣膜的運動以及心臟的收縮功能。

3.  運動心電圖(運動測試):在體力活動(如步行跑步機)期間監測心臟活動,用以評估心臟在運動壓力下的反應及可能的冠狀動脈疾病。

4.  核心造影: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後進行掃描,評估心肌的血流和功能,查找心肌缺血或梗塞的區域。

5.  冠狀動脈造影:通過導管進入冠狀動脈,注入對比劑後使用X光來觀察血管中是否有狹窄或堵塞。

6.  24小時動態心電圖(Holter監測):連續記錄心電活動24小時,用於檢測間歇性心律不齊等問題。

這些檢查有助於評估心臟的健康狀態,查找潛在的心血管問題。根據病人的症狀和醫生的評估,可能會建議進行一項或多項檢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聰財精神社會 的頭像
    楊聰財精神社會

    聰財 楊的部落格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