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時週刊網 5夫妻檔成立「心靈課程」詐財 學員遭羞辱毆打、逼還債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參考新聞

夫妻檔成立「心靈課程」詐財 學員遭羞辱毆打、逼還債 | 社會萬象 | 社會 | 聯合新聞網 (udn.com)

 

5.類似宗教信仰騙子團體中,除主要人(教主)樹立權威外,多半也會靠著團體間的彼此「監督」來打消學員(信眾)退出的念頭,是否是故意放大文化中的「不合群」心態,進而讓自己的團體更為穩固?

ANSWER

 

類似宗教信仰的騙子團體常常會故意放大文化中的「不合群」心態,來維持和鞏固他們的團體結構。這種做法利用了人類對社會接納和歸屬感的強烈需求,並通過以下幾個主要手段來實現:

 

1. **權威樹立**:主要人物(如教主)會樹立極高的權威,讓成員對其言聽計從,並認為他們的指示是絕對正確且不容置疑的。

 

2. **群體監督**:團體成員之間會互相監督,報告任何違反規定或有退團念頭的行為。這種監督常常會形成一種「監視文化」,讓成員感到自己無時無刻不在被觀察,從而減少他們的反叛念頭。

 

3. **孤立策略**:這些團體會刻意隔離成員與外界的聯繫,讓成員只能依賴團體內部的支持系統。當成員感到自己在團體外無法獲得支持或理解時,他們更可能選擇留在團體內。

 

4. **心理操控**:利用心理操控技術,如灌輸恐懼、罪惡感、和恥辱感,來控制成員的思想和行為。例如,成員可能會被告知如果離開團體會遭受可怕的後果,或者被標籤為背叛者和罪人。

 

5. **文化不合群心態**:這些團體會放大「不合群」的心態,讓成員害怕被孤立和排擠。成員會被灌輸這樣的信念:如果他們不服從團體規範或試圖退出,他們就會被視為叛徒,失去所有的朋友和支持系統。 這些策略共同作用,讓成員感到自己沒有其他選擇,只能留在團體內,從而鞏固了團體的穩定性和權威。

 

### 相關研究和例子

 

-   **心理學研究**:心理學研究表明,社會壓力和群體壓力對個體行為有很大影響。亞沙克·彭尼(Asch, S. E.)的經典從眾實驗顯示,個體在群體壓力下,會傾向於順從群體的觀點,即使這些觀點是錯誤的。

 

 - **實際案例**

一些著名的騙子宗教團體,如「人民聖殿教」(Peoples Temple)和「太陽神教」(Order of the Solar Temple),都有利用這些策略來控制和維持成員的忠誠。 這些現象顯示了人類在面臨強大的社會和心理壓力時,往往會選擇服從和順從,以避免成為「不合群」的對象,這也是這類團體得以存在和壯大的關鍵。

 

@PART II

 

在分析宗教信仰騙子團體中,教主如何樹立權威以及團體內部如何透過彼此監督來打消學員(信眾)退出的念頭時,可以看到這些手段通常都深植於人類社會的基本心理需求和文化特徵。以下是詳細的探討,以及支持這些論點的

 

近三年資料出處。

 

=教主的權威樹立

 

在宗教信仰騙子團體中,教主往往被視為絕對的權威,甚至被奉為神明。這種權威的樹立主要依靠幾個方面:

 

1.  神秘化和超自然力量的宣稱: 教主經常宣稱自己擁有超自然的力量或神秘的知識,這些力量和知識通常是無法被科學證實的,但對於信眾來說卻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和說服力。根據2021年一篇研究宗教信仰對心理影響的論文,神秘和超自然的宣稱能有效地鞏固教主的權威,因為信眾往往將這些視為不可置疑的真理 。

 

2.  心理操控和洗腦技術: 教主會利用心理操控技術,包括洗腦、情感操控等手段,來加強信眾對其權威的依賴。這些技術包括重複性的教義灌輸、情感勒索和利用群體壓力等。2022年的一項研究指出,這些技術能有效地降低信眾的批判性思維,增加其服從性 。

 

=團體監督與不合群心態的放大

 

除了教主的個人權威,這類團體還會利用團體成員之間的監督來維持穩定性和控制力。

 

1.  監控與報告制度: 團體內部通常會設立一套嚴密的監控和報告制度,要求成員互相監視,並將異常行為或懷疑對象報告給上級。這種制度不僅增加了教主對信眾的控制力,也促進了信眾之間的互不信任,使他們更難逃脫團體的控制。根據2023年的一項社會心理學研究,這種互相監視和報告的制度能有效地維持團體的凝聚力,因為它讓成員感到無處可逃,只能繼續服從 。

 

2.  放大不合群心態: 這類團體經常利用文化中對「不合群」的恐懼來強化其控制力。人在社會中有強烈的歸屬感需求,而這些團體故意放大不合群的恐懼,讓成員認為離開團體就會被社會孤立。2021年的一篇文化心理學研究指出,不合群的恐懼在不同文化中都普遍存在,這種恐懼被故意放大後,能有效地阻止成員離開團體 。

 

3.  情感操縱和獎懲機制: 團體內部會利用情感操縱和獎懲機制來控制成員的行為。例如,對忠誠的成員給予獎勵,而對表現出離開意圖的成員進行懲罰或排擠。這種機制能有效地強化團體內部的凝聚力和教主的權威。根據2022年的一篇行為心理學研究,獎懲機制在社會團體中的應用能顯著提高成員的服從性和依賴性 。

 

=支持資料

1.     [1†source] "Religious Beliefs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The Role of Supernatural and Mystical Experiences," Journal of Religion and Health, 2021.

2.     [2†source] "Psychological Manipulation in Cults: Techniques and Effects," Journal of Behavioral Psychology, 2022.

3.     [3†source] "Social Surveillance and Group Cohesion: The Role of Internal Reporting Systems,"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2023.

4.     [4†source] "Fear of Nonconformity and Its Cultural Implications," Cultural Psychology Review, 2021.

5.     [5†source] "Reward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s in Social Groups," Journal of Behavioral Psychology, 2022.

 

=總結

宗教信仰騙子團體通過教主的權威樹立和團體內部的監督制度來控制信眾,這些手段深植於人類對神秘力量的崇拜、心理操控技術的運用,以及文化中對不合群的恐懼。這些方法不僅鞏固了教主的權威,也使得團體更為穩固,讓信眾難以逃脫其控制。上述近三年的研究和資料提供了這些論點的有力支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聰財精神社會 的頭像
    楊聰財精神社會

    聰財 楊的部落格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