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RAIN DEPENDENCE HAPPY  腦科學 依賴 快樂中樞 2467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腦科學解釋 依賴成癮 快樂回饋中樞 多巴胺

 

在腦科學領域中,依賴成癮被視為一種慢性神經精神疾病,其主要特徵是個體對特定物質或行為的強烈渴望和重複使用,儘管這種行為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大腦中的快樂回饋中樞和多巴胺系統在依賴成癮的形成和維持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一、依賴成癮與大腦的關聯

 

依賴成癮涉及大腦的多個區域和神經傳遞系統,特別是多巴胺系統。多巴胺是一種神經遞質,在大腦的獎勵和快樂回饋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當人們接觸到愉悅的刺激(如食物、性、藥物或某些行為)時,大腦中的多巴胺釋放量會增加,這種增加通常發生在中腦的腹側被蓋區(Ventral Tegmental Area, VTA),並通過神經纖維傳遞到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伏隔核是大腦的主要獎勵中樞之一,被認為是多巴胺介導的快樂回饋系統的核心區域。

二、快樂回饋中樞的作用機制

在正常情況下,大腦的快樂回饋中樞會調節個體的行為,促進生存所必需的行為,如飲食和繁殖。當這些行為完成時,伏隔核中的多巴胺釋放增加,個體感受到快樂和滿足。然而,成癮物質或行為會過度激活這一系統,導致異常的多巴胺釋放。

成癮物質(如酒精、尼古丁、可卡因等)或成癮行為(如賭博、網絡遊戲)會直接或間接地促進多巴胺的大量釋放,遠超過正常生理刺激的水平。這種過度的多巴胺釋放會讓大腦感受到強烈的愉悅和獎勵感受,從而形成一種強烈的“正強化”效應,使得個體反覆尋求該物質或行為。

三、多巴胺系統與依賴成癮的形成

多巴胺系統對於成癮的形成具有關鍵意義。依賴成癮的形成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  初次接觸和愉悅反應:當個體第一次接觸成癮物質或行為時,大腦的多巴胺系統會被激活,釋放大量多巴胺,產生強烈的愉悅感。這種感受通常會促使個體再次嘗試該物質或行為。

2.  習慣化和耐受性:隨著持續的接觸,多巴胺系統對成癮物質或行為的反應會逐漸減弱,即所謂的“耐受性”。此時,個體需要更高劑量的物質或更頻繁的行為來獲得相同的愉悅感受,這導致了成癮的習慣化。

3.  依賴性和戒斷症狀:長期的物質使用或行為會改變大腦的神經回路,導致依賴的產生。當個體停止使用該物質或行為時,會出現戒斷症狀,如焦慮、抑鬱、煩躁等,這些症狀促使個體重新接觸該物質或行為。

4.  強迫性使用和失控:在成癮的後期階段,個體的行為不再受控於理性選擇,而是被強烈的渴望和衝動驅使。此時,成癮行為已成為大腦的主要動力,無論其後果多麼負面,個體仍無法停止。

四、大腦回饋系統的異常變化

在成癮過程中,大腦的快樂回饋系統會發生一系列異常變化,包括但不限於:

•  伏隔核的過度激活:成癮物質或行為持續刺激伏隔核,導致多巴胺系統持續激活,這會改變神經元的結構和功能,增強對該物質或行為的渴望。

•  前額皮質的抑制作用減弱:前額皮質(如前額葉皮層)是大腦中負責決策、衝動控制和情緒調節的區域。在成癮過程中,這些區域的功能會受到抑制,使個體難以抑制對成癮物質或行為的渴望。

•  獎勵系統的敏感性降低:長期的多巴胺釋放會導致獎勵系統的敏感性降低,即使在正常情況下也難以體驗快樂或愉悅,這被稱為“獎勵缺乏”狀態。

五、依賴成癮的神經生理學機制

依賴成癮的神經生理學機制涉及多個神經回路和神經遞質系統。除多巴胺系統外,還包括以下幾個重要系統:

1.  谷氨酸系統:谷氨酸是大腦中的主要興奮性神經遞質,在成癮的學習和記憶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成癮過程中,谷氨酸系統會與多巴胺系統相互作用,增強對成癮物質或行為的渴望。

2.  伽馬氨基丁酸(GABA)系統:GABA是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其主要作用是抑制神經活動。在成癮過程中,GABA系統的功能可能會改變,導致大腦的抑制功能減弱,進一步加強對成癮行為的驅動力。

3.  應激反應系統:成癮物質或行為會激活大腦的應激反應系統(如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軸),引發一系列內分泌和自主神經反應,這些反應會加強對成癮行為的渴望和依賴。

六、多巴胺在依賴成癮中的關鍵角色

多巴胺在依賴成癮中的關鍵角色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  正強化機制:多巴胺的釋放會產生強烈的愉悅感受,這種感受會強化對成癮物質或行為的渴望,使個體反覆尋求該刺激。

2.  負強化機制:當成癮物質或行為被中斷時,個體會經歷負面情緒(如焦慮、煩躁),這些情緒會促使個體重新使用該物質或行為,以減輕戒斷症狀。

3.  預期和渴望:多巴胺不僅參與愉悅的感受,還參與對獎勵的預期。當個體預期到成癮物質或行為的獎勵時,多巴胺的釋放會增加,進一步增強渴望。

4.  學習和記憶:多巴胺系統在成癮相關行為的學習和記憶中扮演重要角色,這意味著大腦會形成對成癮行為的“記憶”,即使在沒有實際接觸成癮物質的情況下,這種記憶也會被激活,誘發渴望。

七、依賴成癮的成因與治療

成癮的成因既包括遺傳因素,也包括環境因素。遺傳學研究表明,一些人可能天生對成癮物質或行為更加敏感,這可能與多巴胺系統的差異有關。此外,成癮行為往往與壓力、社會支持缺乏、情緒障礙和童年創傷等因素有關。

治療依賴成癮的策略通常包括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

•  藥物治療:一些藥物可以幫助減少渴望和戒斷症狀,例如美沙酮和納曲酮,用於治療鴉片類藥物依賴。其他藥物如抗抑鬱藥和抗焦慮藥,也可以幫助改善依賴成癮患者的情緒狀態。

•  心理治療:認知行為療法(CBT)和動機性訪談(MI)是常見的心理治療方法。這些方法旨在幫助患者識別和改變有害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並增強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

圖示說明

下面的圖示展示了依賴成癮過程中涉及的大腦區域及其功能:

1.  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快樂回饋的核心,負責多巴胺的釋放和愉悅感受。

2.  腹側被蓋區(Ventral Tegmental Area, VTA):多巴胺神經元的起點,向伏隔核釋放多巴胺。

3.  前額皮質(Prefrontal Cortex):負責決策、衝動控制和情緒調節。成癮過程中,這部分的功能受損。

4.  海馬體(Hippocampus)和杏仁核(Amygdala):參與學習、記憶和情緒反應,與依賴成癮有關。

八、總結

依賴成癮是一種複雜的神經精神現象,涉及多個大腦區域和神經遞質系統,尤其是多巴胺系統的異常活動。依賴成癮的形成過程中,個體的行為逐漸失控,並對成癮物質或行為產生強烈的渴望。儘管成癮的治療仍然面臨挑戰,但通過理解其神經生理機制,可以發展更有效的治療方法和干預策略,以幫助患者重新獲得生活的控制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聰財精神社會 的頭像
    楊聰財精神社會

    聰財 楊的部落格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