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bit Reclaim 241026 Book 從容心態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
https://www.facebook.com/
https://panel.pixnet.cc/#/
https://www.tiktok.com/@
https://www.tiktok.com/@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在面對人生的重大抉擇時,我們經常面臨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例如一份工作工時穩定,家人朋友在身旁,但無法賺大錢;另一份工作則薪水高、職位體面,能接觸新事物,但離家遙遠且需要頻繁加班。每個選項都有其優缺點,讓人難以取捨。但無論如何選擇,我們都應時刻記住,時間才是最珍貴的資源,選擇的關鍵應圍繞如何更好地利用我們的時間。
- 時間是無價的資源
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我們追求各種目標,往往忙碌不堪,將真正想做的事一拖再拖。時間比金錢更珍貴,因為金錢可以賺取,而時間一旦流逝便不可回頭。學會花錢買時間,例如聘請家務助理或購買交通便利的服務,可以讓生活更加充裕,進而提升幸福感。
- 時間與金錢的取捨
時間與金錢的取捨,對所有人而言都至關重要,不論貧富。對於資源有限的人來說,選擇將時間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能夠獲得更高的生活滿足感。簡單來說,學會精明地分配時間和金錢,是生活品質提升的關鍵。
3. 分清時間安排的類型
我們可以從“時鐘型”和“事件型”兩種時間管理方式中辨識自己,進而找到適合的時間安排方法:
A• 時鐘型:這類人偏好依照時間進行下一項活動,無論是否需要中斷手上的工作。他們會隨時檢視時間,以控制活動的節奏。若同時有多件事情需要完成,他們傾向依照時間順序進行。
然而,這種方法容易造成行程過於緊湊,缺乏彈性,最終導致身心疲憊。因此,建議在行程中加入休閒與休息的時間,以恢復精力。
B• 事件型:這類人偏好根據事件的完成度來安排下一項任務。他們會在滿意當前工作的完成狀況後,才進行下一步。
但事件型的安排容易低估任務所需的時間,導致待辦清單過長,進而增加焦慮。為此,建議依事件的重要性設定優先順序,並設定合理的總體時間目標,來降低壓力。
- 培養時間充裕感的八個習慣
從日常生活的小習慣開始,我們可以逐步培養出時間充裕的感覺:
-1. 釐清動機:隨時提醒自己“為什麼做這個?”,刪除不必要的浪費行為,例如將午餐後滑手機的時間改為散步10分鐘。
-2. 預留寬裕時間:在日程安排中創造放鬆的機會,為身心恢復提供空間。例如固定運動時間,當感到過於疲憊時安排休假。
-3. 配合自身時間偏好:無論你是時鐘型還是事件型,都應依照自己的節奏安排,減少時間焦慮。
-4. 將目標結合日常:例如想增進閱讀量,便可以利用通勤時間看電子書,或在做家事時聽有聲書。
-5. 實施獎懲制度:例如連續三天晚上八點後不查看電子郵件,就獎勵自己一杯精品咖啡,給予自己小小的獎勵,強化良好行為。
-6. 善用自動化設定:例如在特定時間關閉通知,以減少分心。
-7. 抗拒純粹的緊急事項:不僅做緊急事項,還應設定進度來完成重要但不緊急的事項,避免忽略這些對長期有幫助的事情。
-8. 享受休閒時光:不要拘泥於花費是否物超所值,而是著重與重要的人一起創造回憶。
- 時間陷阱與時間匱乏的常見問題
認識導致時間匱乏的六大陷阱,可以幫助我們避免浪費時間,培養對時間的掌控感。了解自己容易掉入的時間陷阱,並學會克服它們,是擺脫時間壓力的第一步。
- 擺脫時間匱乏感的五種方法
將花費時間的方式記錄下來,並持續改善,可以幫助我們找回更多的時間。精心安排每天的行程,讓生活更有節奏感,提升幸福指數。
6. 擺脫時間匱乏感的五種方法
將花費時間的方式記錄下來,並持續改善,可以幫助我們找回更多的時間。精心安排每天的行程,讓生活更有節奏感,提升幸福指數。
7. 八大策略養成時間充裕的習慣
建立從容的心態,將生活規劃得井然有序,能讓我們更有效率地完成各項任務,同時也保有身心的靈活度。設定意向、做好規劃、貫徹執行,便能逐步養成時間充裕的生活模式。
8. 長遠生涯規劃
在面臨重大人生選擇時,採取從容的態度,有助於做出更明智的決策。例如在決定工作去向時,考量的不僅僅是眼前的利弊,更要從長期的生涯規劃出發,權衡時間和金錢的成本與收益。
9. 推動系統性變革
為了更廣泛的改變,我們不妨從制度開始革新,無論是公司內部的流程,還是日常生活的規則,都可以透過微調來增進效率。例如,在職場中建立彈性工時制度,讓員工有更充裕的休息時間,提升工作效率。
=結語:擁有充裕時間的未來
每個人都希望能有充裕的時間,隨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無論我們身處何種狀況,透過心理學與行為科學的指導,我們都能逐步成為時間的主人,學會在取捨的當下做出更有智慧的選擇。
#導致時間匱乏的六大陷阱
時間匱乏是現代人普遍面臨的問題,而其中的六大陷阱往往是無形中消耗我們時間的罪魁禍首。這些陷阱包括:
- 過度的承諾與責任
現代人往往受到社交壓力、工作責任和家庭義務的驅動,容易承諾過多,以為多付出就會獲得更多的成就或認同。然而,承諾過多只會導致精力分散,難以集中完成每一項任務。長期的過度承諾會讓人無法專注於真正重要的目標,導致時間被零散地佔據,成效反而降低。
- 未設明確的優先順序
許多人在面對多項任務時缺乏清晰的優先次序。當每項任務看起來都很重要,結果是所有事情都在忙碌卻缺乏重點,無法完成關鍵的任務,造成一種似是而非的時間稀缺感。這種狀況下,雖然感到忙碌,卻並未達到期望的成就,時間最終被分散在非核心的事情上。
- 多任務處理的迷思
許多人相信同時處理多項任務可以提高效率,但事實上,多任務處理常常導致每項任務的品質下降,並且增加了完成的時間。在多任務的轉換過程中,大腦需要重新聚焦,這種頻繁的切換會造成更多的注意力消耗,實際上拖慢了進度。這種錯誤的時間管理方式反而形成了對時間的掠奪。
- 缺乏時間規劃
許多人缺乏系統性的時間規劃,日常生活和工作未經規劃,導致在處理突發狀況時手忙腳亂。時間管理的缺失讓人容易被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牽引,無法把握住真正重要的長期目標,時間分配因此變得被動且無效。
5. 分心和注意力的稀缺
現代生活充斥著社交媒體、電子郵件、訊息通知等各種干擾,這些分心源不僅佔據時間,更消耗了專注力。持續的分心使得人們無法有效專注於單一任務,而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去恢復專注力。注意力的稀缺進一步延長了完成工作的時間,也造成了時間的稀缺。
6. 未重視休息和復原
忙碌的生活往往忽視了休息的重要性,而持續的疲勞導致了工作效率降低。當身心處於疲憊狀態時,思維和行動力都會受到影響,這不僅延長了完成任務的時間,還讓人處於惡性循環中。缺乏適當的休息會讓時間的匱乏更為明顯,導致進一步的疲勞和低效率。
這些陷阱在無意識中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導致人們感到時間的匱乏,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系統性的調整和意識到時間的真正價值。
#擺脫時間匱乏感的五種方法
要擺脫時間匱乏感,可以從五個重要的策略入手,包括:優先排序、專注一件事、建立時間界限、規律休息和運用心流理論來提升效率。以下是詳細說明:
- 優先排序
在現代生活中,事情往往繁多且雜亂,我們難免會產生時間匱乏的壓力感。優先排序可以幫助我們辨別哪些任務是真正重要的,並在有限的時間內將精力放在高價值的事項上,避免在不必要的細節上浪費時間。
A• 原因:人類的大腦在面對多樣的資訊和選擇時,會感到不堪重負,甚至出現決策疲勞,這會使我們在不重要的任務上浪費大量時間。通過優先排序,我們能有效避免這種情況。
B• 理由:優先排序可以讓我們在精力最充沛的時候,先完成最重要的事項,這樣即使遇到時間緊張的情況,也能確保主要任務得到完成,有效降低壓力。
- 專注一件事
多工處理常被認為是一種高效的工作方式,但研究指出,實際上這種方式會消耗大量認知資源,導致生產力降低。專注於一件事可以使我們更快速地完成任務,並且在每個任務上都達到更高的完成度。
A• 原因:專注可以讓大腦更專注地將資源集中在一項任務上,而不是頻繁切換在不同任務之間,這樣能減少決策和記憶的負擔。
B• 理由:選擇專注於一件事,並逐步完成各項任務,不僅能提升質量,也會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更加充實與滿足,從而減少時間匱乏感。
- 建立時間界限
確立清晰的時間界限,並在界限內專心完成任務,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掌控時間。例如,設置每日的工作時間限制、每個任務的完成時間,以及休息和社交的時間區間。
A• 原因:時間界限的設立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有結構化,從而降低在無意義事項上耗費過多時間的風險。
B• 理由:時間界限是一種心理的“倒計時”機制,會讓我們在規定時間內專注於手邊的任務,從而避免拖延,這對於感到時間匱乏的個人尤其有幫助。
- 規律休息
規律的休息不僅有助於恢復精力,還能讓大腦的認知功能更靈活、更高效。工作一段時間後安排短暫的休息,有助於保持注意力和專注力。這種「番茄鐘法」等休息方式已被證明可以有效提高生產力。
A• 原因:休息使得大腦的負荷得到釋放,恢復專注力和創造力,進而提升後續工作效率。
B• 理由:通過合理的休息,我們能更有效率地處理任務,避免疲憊狀態下工作,進而感受到時間的充裕,消除匱乏感。
- 運用心流理論提升效率
心流是一種在專注和愉悅的狀態下自我感受消失的心境,通常在高挑戰且高技能要求的任務中達成。心流狀態下,我們對時間的感知會變得模糊,並能迅速達成工作目標,進而減少時間壓力。
A• 原因:心流狀態能讓我們更加投入於任務,不易受到外界干擾,這有助於高效率地完成工作。
B• 理由:透過培養進入心流的能力,我們可以減少時間的匱乏感,並達到更加充實的生活體驗,從而在不知不覺間完成大量任務。
這些方法不僅能改善時間匱乏的感受,還能提升整體生活質量,使我們在充實和專注中實現更高效的生活。
=B從容心態:不焦慮,不窮忙,8個習慣從小處改變,人生每個階段都零匱乏感 Time Smart:How to Reclaim Your Time & Live A Happier Life 艾希莉.威蘭斯Ashley Whillans 張靖之天下雜誌 2023/04/27 =Y覺得不幸福? 先問問你過去25分鐘在幹嘛|天下好讀.導讀《從容心態》 |
‧有兩份工作的選擇:一份工時合理穩定、家人朋友在身旁,但賺不了大錢;另一份薪水高、職位體面,可以接觸新事物,但離家又遠又肯定經常加班。你會怎麼選擇? |
從小處著手改變,簡單的8個習慣, |
時間無比寶貴,比金錢更珍貴,學習花錢換時間。 |
分時間安排的兩種類型,避開時間陷阱。 |
8個培養時間充裕感的習慣,從日常開始簡單改變 |
C1 時間陷阱與時間匱乏的通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