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mily Relationship 241027 Book 關係的評估與修復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
https://www.facebook.com/
https://panel.pixnet.cc/#/
https://www.tiktok.com/@
https://www.tiktok.com/@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B=關係的評估與修復:培養家庭治療師必備的核心能力趙文滔、許皓宜
張老師文化 2012/10/12
=前言
家庭治療師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不僅幫助個人調整心理與情緒,還幫助家庭修復受損的關係、建立更健康的互動模式。要成為一位優秀的家庭治療師,必須具備評估、修復家庭關係的核心能力,並對各種關係動力、系統思維在不同領域的應用有深刻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系統思維與關係評估的應用範疇
系統思維是一種著眼於整體系統及其內部交互作用的視角。家庭治療師通過系統思維來理解家庭成員間的互動及其對個體行為的影響。
1. 校園中的系統思維
在校園中,系統思維有助於理解學生與家庭、老師之間的相互影響。家庭治療師可以通過分析學生在家庭中的角色、學校中的社交行為來識別問題根源,幫助學生適應學校生活。
2. 職場中的系統思維
職場關係常涉及團隊合作、角色分配、管理和員工間的情感互動。家庭治療師能運用系統思維,幫助員工在職場中平衡角色衝突,增進工作滿意度及生產力。
3. 社區中的系統思維
社區是一個大的互動系統,家庭治療師通過分析社區成員之間的關係,幫助家庭解決與鄰里間的矛盾,並促進更具支持性的社區環境。
4. 醫療體系中的系統思維
家庭成員在面對疾病或健康問題時,常需要進行心理上的調適。系統思維在醫療體系中的應用有助於家庭治療師協助患者家庭建立支持性互動,改善醫療體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家庭治療師的五項基本任務
家庭治療師需具備的核心任務包括協助家人參與治療、探索問題背景、促發對話、處理衝突和促進關係。
- 協助家人投入治療
要讓家人參與治療,治療師需具備對家人心理需求的敏銳洞察,並幫助家人接受治療過程。
- 探問與進入脈絡
治療師通過探索家庭背景,理解家人的心路歷程,進而找到家庭困境的脈絡,從而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治療計劃。
- 促發對話
家庭治療師通過引導家人之間的溝通,幫助他們打破原有的溝通障礙,促進更健康的交流模式。
- 處理衝突
家庭治療中常出現情緒衝突,治療師的任務是提供有效的衝突管理策略,幫助家人達成和解。
- 促進關係
促進關係是家庭治療的最終目標,幫助家人修復感情裂痕,建立更加親密、支持的關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家庭治療師的六類核心能力
1. 進入治療
治療師需要具備快速進入家庭系統的能力,與家人建立信任。
2. 評估與診斷
治療師通過專業的評估手段,確定家庭中存在的問題,為治療提供準確的基礎。
3. 治療計畫及個案管理
治療師根據評估結果制定詳細的治療計畫,並根據個案進展進行調整。
4. 治療介入
治療介入包括多種技術手段,如家庭角色扮演、情緒處理等,幫助家人打破舊有模式,建立新行為。
- 法律、倫理及規範
治療師在實踐中需遵守專業倫理和法律,保護家人隱私,維持治療的公正性。
- 研究及方案評估
透過研究和方案評估,治療師能不斷優化治療方法,提升治療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重要的關係動力
家庭關係中常見的七大動力對治療過程有重要影響。
1. 人際相互性
人際相互性指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互為因果。
2. 界限、分化與三角關係
家庭中的界限過度或過少均會帶來困擾,三角關係更容易引發家庭成員間的緊張。
3. 人際溝通
家庭中存在多層次的溝通模式,治療師需要洞察其中的含義,協助家人理解彼此。
4. 依附關係
依附關係影響個體對他人的依賴與情感連結模式。
5. 關係模式的代間傳遞
許多行為模式在家庭中代代相傳,治療師需幫助家人打破負面的傳遞模式。
6. 家庭韌力
家庭韌力使家庭能在困境中堅持,這也是治療的重要一環。
- 語言與意義的世界
治療師需幫助家人通過對話理解彼此的意圖與情感,建立有意義的連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部分:會談歷程
家庭治療的過程包括九次會談,每次會談都針對不同的目標和內容。
-第一次至第三次會談
開啟對家庭成員的理解,協助建立信任,找出主要困境。
-第四次至第六次會談
進行治療介入,改善家人間的互動,緩和情緒。
-第七次至第九次會談
深化治療成果,鞏固家人之間的新模式,並進行療程總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部分:系統思維的跨場域應用
-校園中的應用
家庭治療師幫助學生在家庭與學校間建立穩固的支持系統。
-職場中的應用
治療師幫助員工理解和管理職場中衝突與壓力,增強團隊合作。
-社區中的應用
治療師協助社區內成員建立信任和支持的網絡。
-醫療體系中的應用
在醫療體系中,治療師支持患者及其家屬,在疾病治療過程中減輕心理負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語
家庭治療師通過多元的核心能力和系統思維,能夠有效幫助家庭成員解決困境,修復並強化家庭關係。
關係的評估與修復:培養家庭治療師必備的核心能力
=4大應用範疇 系統思維在校園的發展 |
=5項基本任務
一、協助家人投入治療 |
=6類核心能力
1進入治療 |
=7種重要關係動力
一、人際相互性:彼此關聯、相互影響 六、家庭韌力 |
=9次詳細會談歷程
=C01= 成為家庭治療師
一、透過家庭,理解一個人
二、系統思維:症狀與系統脈絡的關聯
何謂「系統觀點」
重要性與其應用範圍
三、家庭治療專業發展現況
家庭治療有效嗎?
實證研究結果解決不了的問題
家庭治療這門專業:現況與未來發展
實務發展的限制
四、古典系統理論與其限制
五、區分學派的教學訓練模式及其限制
六、家庭治療師的核心能力
1進入治療
2評估與診斷
3治療計畫及個案管理
4治療介入
5法律、倫理及規範
6研究及方案評估
=C02= 評估關係動力:培養對關係動力的敏感度
一、人際相互性:彼此關聯、相互影響
互補性:互為對比,實為一體,互相包含,互相依賴
競爭
循環因果:彼此互為因果
案例:做女兒的軍師,不要做獄卒
二、界限、分化與三角關係
關係中的離與合
界限:在「離」與「合」之間尋求平衡
自我分化:維持自我的重要能力
親子間的共生與共依附
三角關係
(1)跨代聯盟:孩子成為父母的「情緒配偶」
(2)親職化:孩子變成「小媽媽」
(3)代罪羔羊:孩子被視為「小惡魔」
(4)支持型迂迴:孩子成為「小病人」
案例:生病的兒子,分不開的母子
三、人際溝通:層次與型態
語意:語言的意義
語法:語言的風格
語用:語言的脈絡與功效
從內容到歷程
雙重束縛:溝通理論的臨床應用
習慣性溝通姿態與一致性溝通
案例:淡定媽與激動女兒
四、依附關係
孩子長大不只需要營養
不同的依附關係型態
依附關係對兒童發展的驚人力量
依附型態的來源
治療依附創傷的孩子
案例:抱著母親感受過生活的孩子
五、關係模式的代間傳遞
情緒反應模式會代代相傳
暴力:可怕的代間傳遞
教養方式的代間傳遞
婚姻模式的代間傳遞
案例:代代相傳的「文化寡婦」
六、家庭韌力
信念體系:韌力之核心
能緩和衝擊的組織模式
有助適應的溝通過程
案例:不會擁抱的夫妻
七、進入語言與意義的世界
建構主義與社會建構
對話:詮釋與意義創造的美妙過程
敘事:解放與給力的一種過程
反思過程:治療歷程中的「留白」
反思團隊
治療隱喻(模型)的移轉
=C3= 推動改變,修補關係:家庭治療師的五項基本任務
一、協助家人投入治療
從個人歸因,拓展到系統觀點
是家庭沒準備好,還是治療師?
一步步贏得家人的投入
有時需要一點堅持
二、探問與進入脈絡
探問的功夫
選擇探問的焦點
進入家人的位置發言
進入脈絡
從游刃有餘到出神入化
三、促發對話
讓家人自己交談起來
邀請對方回應
協助家人克服溝通阻礙
提煉和對焦
鼓舞家人繼續對話
四、處理衝突
新手家庭治療師的夢魘
家庭治療師如何面對衝突
在對立、緊張升高之前,化解掉張力
從衝突進入重要經驗脈絡,增進彼此親密感
五、促進關係
他們原本已經相愛,我們只需要幫他們把愛找回來
努力讓冰封之下的愛再次出土
看見華人文化裡的豐富情感
肢體接觸的溫柔力量,超乎想像
掌握要點,加以熟練,然後放下
=C4=會談歷程:開啟關係修復之旅
第一次會談
第二次會談
第三次會談
第四次會談
第五次會談
第六次會談
第七次會談
第八次會談
第九次會談
結語
=C5= 系統∕關係思維在不同場域的應用
系統思維在校園的發展
系統思維在職場的發展
系統思維在社區的發展
系統思維在醫療體系的發展
附錄一:美國婚姻與家庭治療協會(AAMFT)頒訂之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ies)
附錄二:教師用教學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