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sychology Book chat 241125 Wrong Life我可能錯了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

 

=B=我可能錯了:森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Jag kan ha fel och andra visdomar från mitt liv som buddhistmunk 作者: 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卡洛琳.班克勒納維德.莫迪里  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 Caroline Bankler, Navid Modiri 郭騰堅 先覺  2023/02/01

-Y-《我可能錯了》瑞典森林智者的智慧錦囊,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我可能錯了》

 

@標題=我可能錯了:用謙遜與內觀重塑生命的智慧旅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主要標題

我可能錯了:以謙虛與愛的智慧重塑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言:謙虛的力量與自省的智慧

 

現代生活充滿挑戰,無論是追求成功的壓力、繁忙的工作,還是複雜的人際關係,都讓我們常常陷入困惑與焦慮。《我可能錯了》這本書,講述了一位瑞典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放棄高薪職位,出家為僧,修行 17 年後還俗的心路歷程。他將這份寶貴的智慧濃縮成一句箴言:「我可能錯了」,這句話成為他面對人生無常、死亡,以及自我反思的核心指導方針。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結合書中的核心觀念,從生理、心理、環境與精神多層面探索,並以一則真實案例展現如何將這些智慧應用於生活中,為我們帶來更多平靜與自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段標題

 

  • 謙虛與內省:擺脫內心念頭的束縛

 

人類的痛苦往往來自於過於相信自己的念頭。比約恩提醒我們:「我們可以選擇是否相信念頭。」當一個人能夠以旁觀者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內心波動,他就能跳脫情緒的操縱,進而獲得心理上的自由。

 

二、「我可能錯了」:關係修復的金鑰

 

這句箴言提醒我們,在衝突中往往是對錯之爭導致裂痕。當我們放下自以為是,以開放心態接受自己可能錯了,對方的世界也能在我們眼中變得更加清晰。

 

  • 與不可控的事物和解

 

書中提到:「這也會過去。」這句話是作者面對人生起伏的重要心法。我們無法掌控外界發生的一切,但可以選擇自己的反應方式,並相信每一次低谷終將過去。

 

  • 生理面向:焦慮與壓力的調適

 

從生理角度看,比約恩提倡冥想與呼吸練習,這些方法能有效降低壓力荷爾蒙的分泌,幫助大腦進入放鬆狀態。同時,良好的飲食與作息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基礎。

 

  • 心理面向:認知重建的力量

 

比約恩提醒我們,負面思維可以被調整。他以自身經歷說明,即使面臨漸凍症的挑戰,他仍以幽默與樂觀面對,這是認知重建的最佳典範。

 

  • 環境面向:選擇適合的支持系統

 

作者提到,他曾經選擇遠離都市繁忙的環境,隱居於森林,這樣的選擇幫助他重新找回內心的平靜。現代人可以選擇建立適合自己的支持系統,例如友善的社交圈或療癒的生活空間。

 

  • 精神面向:超越小我,擁抱當下

 

比約恩強調,「不要相信每個念頭」,這與佛教的無常觀不謀而合。他認為,生命的核心是找到並分享天賦,並通過與世界連結實現意義。

 

  • 從放下執念到珍愛當下

 

「學會喜歡別人本來的模樣」是書中的一大智慧。當我們能夠接納自己與他人的不完美,就能減少不必要的內心衝突,活得更加輕鬆自在。

 

  • 具體案例:喬安娜的自我重建

 

=人事時地物描述:

喬安娜是一位35歲的都市白領,工作壓力大、睡眠不足,與同事、家人關係緊張,常感到焦慮與孤獨。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接觸到了《我可能錯了》這本書。

 

=應用智慧的過程:

 

1.  心理層面:轉化念頭

喬安娜學會不再執著於負面念頭,遇到挫折時,她告訴自己:「我可能錯了。」這幫助她從自責中解脫,重新審視問題。

 

2.  生理層面:改善作息

她開始每天冥想15分鐘,調整作息,發現這對緩解焦慮有明顯效果。

 

3.  環境層面:改變環境

喬安娜選擇在假期遠離都市,去森林中度假,並定期參加冥想課程,找到支持自己的社群。

 

4.  精神層面:內觀與接納

在冥想中,她逐漸接受自己與周圍人的不完美,學會了感恩並放下執念。

 

=結果:

喬安娜的生活逐漸走向平衡,她不僅改善了與家人的關係,還找到了一份更適合的工作。她說:「《我可能錯了》讓我看見,最難的不是改變外在世界,而是改變看待世界的方式。」

 

  • 重新定義成功:從擁有到成長

 

比約恩指出,真正的成功來自內心的自由,而非外在的成就。他認為,放下過度執著,活在當下,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用智慧面對人生風暴

 

《我可能錯了》這本書不僅是比約恩人生經歷的總結,也是他對生命的深刻反思。透過謙虛與內觀,我們可以學會接受自己與世界的不完美,找到內心的寧靜與自由。

 

無論是面對焦慮、衝突,還是生老病死,這些智慧都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人生的挑戰。希望每個人都能像喬安娜一樣,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走出生命的低谷,迎向充滿意義與愛的未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聰財精神社會 的頭像
    楊聰財精神社會

    聰財 楊的部落格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