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plomatic 241201Book希望習近平看到此書:化解兩岸困局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
https://www.facebook.com/
https://panel.pixnet.cc/#/
https://www.tiktok.com/@
https://www.tiktok.com/@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重要參考資料
=B=希望習近平看到此書:化解兩岸困局
出版日期:2021/10/29
內容簡介 資深媒體人黃年精闢剖析兩岸困局,向兩岸領導人發出諍言! |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
目錄 出版者的話 兩岸和平的關鍵思索:期待黃年倡議「兩岸競合學」 高希均
|
為何本書取名《希望習近平看到此書》 |
第二個角度是應當站立在中國文明的制高點上。中共曾強調「以階級鬥爭為綱」,後來則強調「和諧社會」;又曾「批孔揚秦」,如今則四出普設孔子學院,而非秦始皇學堂。 |
因為,兩岸關係不只是「你吃掉我或我吃掉你」的統獨問題,而是一個具有人性、文明及歷史高度的議題。在這個議題上,中共不僅要面對台灣,也要面對中共自己、面對中國,面對全世界、全人類,面對人性及文明。 |
《希望習近平看到此書》是黃年在向中共發言!並且希望蔡英文也能看到此書重要的兩岸論述。 兩岸關係不只是「你吃掉我或我吃掉你」的統獨問題,而是一個具有人性、文明及歷史高度的議題。在這個議題上,中共不僅要面對台灣,也要面對中共自己、面對中國,面對全世界、全人類,面對人性及文明。 倘非如此,中共即使吃掉了台灣,也得不到自我救贖,反而作孽更加深重,不能面對人性、文明與歷史,不可大也不可久。 兩岸若要化解困局,中共與台獨皆要走出「中華民國滅亡論」,將兩岸關係定錨在中華民國。 兩岸關係有如一場花妙的探戈。雖然也有翻滾騰躍,但仍應是婆娑曼妙。因為探戈的神髓就在心靈契合,探戈不是相撲或角力,不能玩過肩摔。 兩岸的終極解決方案應當是「為人類文明建立典範,為兩岸人民創造救贖」。 大屋頂中國下,容得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在正是如此,未來也可以如此。 |
(一)兩岸能化「危」為「機」?高希均 黃年先生這本剛出版的新著《希望習近平看到此書 —— 化解兩岸困局》,是他近20年來評述兩岸關係最完整的探索及總結: 「天下文化」在10年內出版了他三本相關著作: 2013年:《大屋頂下的中國》 2015年:《蔡英文繞不繞得過中華民國》 2019年:《韓國瑜vs.蔡英文:總統大選與兩岸變局》 兩岸關係是攸關兩岸14多億人口的福祉及命運。這樣密集的出書,正反映兩岸關係發展中不斷出現的瓶頸與弔詭,此刻仍陷於僵局。
|
美國前任與現任的二位總統川普與拜登,為了他們的國家利益與自己的選票,居然把台灣問題從過去的「國際邊緣化」抬舉到當前的「台海危機化」—— 台灣變成了美中博奕的一堆乾柴、一枚地雷、一個馬前卒。台灣人民該興奮,還是該悲哀?這就是為什麼黃年這位兩岸問題專家,必須再出版這本新著。 (二)「一家之言」的影響力 1978年11月《聯合報》刊出〈一個災禍的中國,必無苟免的台灣〉文章後,啟動了40餘年來黃年的名字與兩岸論述的連結。從1949年以來,兩岸的領導人歷經三個世代更替,黃年評述兩岸情勢的嬗變與和平追求的解方,一直受到海峽兩岸官方與民間的重視。 在現今名嘴與網軍出沒的年代,黃年的文章始終能見人所未見,鏗鏘有力。他不必上電視與網路節目嘶聲吶喊,常以一針見血的評論,可能刺痛各方,也可能啟迪各方,出現了「一家之言」的影響力。 在混沌矛盾、剪不斷理還亂的兩岸論述中,他共獲得了12項新聞評論獎的空前紀錄,包括曾虛白、吳舜文、星雲及金鼎獎等。 在這本新著中,黃年站在「人性的本質與文明的方向」的高度,希望為兩岸困局尋找解方。 黃年認為,台灣不應「去中國化」、「去中華民國化」,中共也不要返回「馬列主義基本原理」。他主張,兩岸現今在「大屋頂中國」下,維持「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未來若要進一步統一,可以是「共同締造論」的「互統一」。 |
(三)倡議「兩岸和平學」 他的「互統一」,以「中華民國」為兩岸最大公約數,這其實正是鄧小平所說的「統一不是誰吃掉誰」的真義所在。 在本文中我要向黃年先生提出,由他來倡議建立一門新的單獨學科,可以稱之為「兩岸和平學」(或「兩岸競合學」),並呼籲各大學及相關系所,可針對此重大題目設立新課程。 想起1959年從落後的台灣去美讀研究所時,剛好趕上新設立的「經濟發展學」,從此變成了我一生的專業。 兩岸分隔逾70年,此書討論兩岸發展歷史演變及競合的關鍵。黃年對習近平說的「心靈契合」相當推重並認真看待。黃年對藍綠紅三方的主要建議是:「定錨中華民國」。這使人覺得兩岸尋求和平並未絕望。我們做為出版者,希望讓海內外的中文讀者,都有機會看到這本重要的書。 黃年如把40餘年發表過的數百萬字論述,整理改編成一本人人可讀的《兩岸競合學》普及版,將是莫大的貢獻。 黃年的體系其實已有學術化的潛能,可將歷年來所原創的各種名詞概念及理論架構,從最早「筷子理論」(1990)「上位概念的一個中國」(1993)「統一公投」(1998)、「杯子理論」「連結論」「渡河論」「目的論」「過程論」「新新三句」「王統一/霸統一」,到集大成的「大屋頂中國理論」(2010),加以系統化的整理,即可呈現其學術性及實用性。 因此,我特請作者為本書製作〈精心梳理/大屋頂中國思維架構〉的論述程序表,條理井然,即可窺其堂奧。 (四)兩岸和平重中之重 對岸的領導人說中國「站起來了,富起來了,強起來了!」殘酷的現實卻是:百年來中國窮困時受列強欺侮,此刻中國不再窮困時,又受到美國為首所結盟的反中抗中。
|
中國曾有逾百年的艱難,歷經兩岸各自的努力,應當贏得共同的榮耀未來。這或許就是黃年說的:「為世界文明建立典範,為中華民族創造救贖」。 常聽過「打仗太重要,不能只由將軍決定」,當前兩岸情勢在美國強勢主導下,台海情勢十分緊張,不能夠只留給幾個只顧自己「國家利益」或選票考量的政治人物決定。 黃年的「兩岸和平學」,激發兩岸有心人更深入及廣泛的探索,應可使兩岸未來更趨近「人性的本質,文明的方向」,其最終目的務必要獲得兩岸和平。 (部分內容曾刊出於本書「出版者的話」及《亞洲週刊》(2021.11.15)。)
|
=《希望習近平看到此書》:武統會帶來國恥與國難,必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背道而馳 |
發動武統,若是三天取台,血染寶島,中國失去五千年來唯一的民主政體,中共則勢將面對更具敵意的國際,這是國難,兩岸皆是受體。但若首戰不能終戰,中共未能登陸,台灣不降,則兩岸將進入完全不同的對峙情勢,那也是國難,兩岸也皆是受體。 |
武統是國恥更是國難 武統是國恥,更是國難。
|
這裡說的「國」,有二義。一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武統的主體。二是指包括台灣與大陸的「中國」,是武統的受體。 武統是國恥。常聞,敬酒不吃吃罰酒,不能和統,就武統。豈不可恥? 古公亶父曰:「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孟子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雖然真實的歷史並非如此,這卻在兩三千年前就出自中國聖賢的心中及口中。 何況,人類文明畢竟已進化至廿一世紀。連處理一個釘子戶、一條流浪狗或一棵擋住公署擴建的老樹,都不能行凶動粗。更何況,現在面對的是一個兩千三百萬生靈的民主政體中華民國。你能說:不跟我統一,我就殺人?
|
即使中共的軍事較強,但「遠人不服,修文德以來之」,這是價值,這是文明,這就不能「殺人以一之」。 兩岸問題在根本上是「文德」的問題,亦即是價值與文明的問題。若不能「修民主自由人權法治以來之」,而欲以殺人了結,這是國恥。 更別說等而下之的把殺人卡通化,「寧可台灣不長草,也要解放台灣島」、「留島不留人」、「核平統一」。這不只可恥,已無人性。 武統更是國難。武統不發動則已,一旦發動就必定要「首戰即終戰」。不到登陸受降,不能終止;流血殺人,自是國難。但若「首戰不能終戰」,即顯示國際介入的僵持已經形成。至此,兩岸的戰爭亡損及戰後的對峙情勢,亦是深不可測的國難。
|
國際是否介入及若介入將到什麼程度是未知數。但台灣是第一島鏈的關鍵,又是一個應當維護的民主政體,此皆使國際介入具有高度動機。例如胡錫進高調鼓吹大幅置備核武,好似想像情勢可能走到核戰的地步,但即使是非核的戰爭,那是不是國難? 何況,以上只是就軍事層面想像。其實,國際介入較軍事更具威脅性的是金融、貨幣、經濟、通路、外交等超限手段。這些手段,屆時絕對有可能使出,則即使中共在初戰中暫勝,恐也勢將面對國際的超限反撲,中共即未必能勝。這也是國難。 而且,想像中,不論打不打得下台灣,中共恐皆不免有重大承受。打下了,殺人而一之,將為中共在歷史上再添一筆孽債,亦勢將使中共面對更難自處的國際環境。若一舉打不下,則大陸內部怎麼得了?國際外部怎麼得了?兩岸又怎麼得了? 總之,發動武統,若是三天取台,血染寶島,中國失去五千年來唯一的民主政體,中共則勢將面對更具敵意的國際,這是國難,兩岸皆是受體。但若首戰不能終戰,中共未能登陸,台灣不降,則兩岸將進入完全不同的對峙情勢,那也是國難,兩岸也皆是受體。 其實,何妨就將這兩年的中美對抗看成一場「微武統」的演習,前述演繹皆已證諸今日。大陸方面的評論紛紛出現警語:「武統攸關國運,不可輕率甚至輕浮」、「美國萬一真動手怎麼辦?」、「千萬不要掉進美國的陷阱」、「不隨美國起舞」、「拒絕脫鉤」,及「戰爭的氛圍要提升,戰爭的風險要下降」,胡錫進甚至說:「(美中台)都不要開第一槍!」 現在,僅僅只是「貿易戰」而已,雙方尚未開槍,中共已是捉襟見肘、手忙腳亂。若要武統,是不是國難?中共諸人應已從今日處境得此見識。 以為武統能終結兩岸問題,是把問題看小了。如前所述,兩岸對峙不能只看兩岸,因為台灣是國際爭奪的戰略要地。兩岸對峙也不能全看軍事,而是涉及世界文明的角力。也就是說,兩岸問題是一個世界等級的「文德」問題。 對於國際來說,台灣若武統落入中共之手,不但台灣的民主政體被消滅,且將減少了中共民主轉型的可能性,又增強了中共專政的實力。因此,台灣問題不能只看兩岸,且不能只論軍事,因為攸關世界文明。甚至可說,「武統」可能正是國際所等待的終極處置中共的時機。 北京必須站在這樣的高度上看世界,才知道立足國際的根本,是在國家的氣質與信譽,而不在軍事。也必須在此高度看兩岸問題,才能認清武統不是兩岸問題的解方。 中共首須認知武統的國恥性及國難性,降低了武統的企圖,始能下決心在武統以外找尋兩岸方案。 北京過去的想法是:不能和統,就武統。今後的想法應當是:不能武統,就要設法和統。 和統的必然路徑就是民主統一,民主統一的必然路徑則是要接納中華民國,放棄「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 中共以「台獨」為動武的底線。這樣的武備可說是被動的,用於震懾台獨,但不能發動武統來消滅中華民國。因為,中華民國不是台獨,對中華民族言,中共沒有對它動武的正當性。對國際言,亦無正當性。 兩岸走到今日這個僵局,主因即在北京的「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最近,大陸上演《八佰》,也許可視為兩岸共同角度的《上甘嶺》(抗美援朝影片)。北京若使中華民國回復其在「中國」的應有角色與榮譽,從辛亥革命、抗日、八百壯士等題材中,建立起兩岸的歷史連結與精神紐帶,或許能使「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逐漸淡出,讓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醞釀出在現實中共存共榮的可能性。此即「大屋頂中國」。 北京不容中華民國立足於台灣,「中國」在台灣就失去憑靠。 有了這樣的覺悟,武統就必須排除,且若排除了武統,則接納中華民國就成了北京解決兩岸問題的唯一方案。 民進黨正在「去中華民國化」,大陸卻從《八佰》回到中華民國。從這個諷刺性的對照可知,中華民國才是兩岸定海神針。 中國統一愈來愈不易。主要原因是幾十年來中共錯失了如汪道涵所說的「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一中各表),及「共同締造論」(互統一)。若要統一,必須「為人類文明建立典範,為兩岸人民創造救贖」,即必須以接受中華民國為張本,不能武統。 至此,「統一」的概念已經昇華。統一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滅掉中華民國,而是指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存於「一個大屋頂中國」。 武統會帶來國恥與國難,必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背道而馳。 二零二零年九月十三日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希望習近平看到此書:化解兩岸困局》,天下文化出版 作者:黃年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