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41229 Dementia失智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

 

失智方面的文稿

內容包含:

1=台灣日益嚴重且年輕化的失智症現象

2=衍生的問題(家庭、安全、財務、法律)

3=家人親友如何面對與幫助

4=國家、社會有何救助機制

5=醫療專業觀點

(3500字左右加上些說明輔佐照片、圖片!)

#日益嚴重且年輕化的失智症現象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失智症已成為一個越來越嚴峻的健康問題。過去失智症主要集中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但近年來,失智症的年輕化趨勢日益明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全球失智症患者數量在2020年已超過5000萬人,並以每年近1000萬人的速度增加。

 

#年輕化原因

 

1.  生活方式因素:不健康的飲食、高壓生活和缺乏運動可能增加失智風險。

 

2.  遺傳與環境因素:基因突變、環境污染及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是年輕化的重要誘因。

 

3.  精神健康問題:如長期抑鬱、焦慮和壓力,對大腦健康造成影響。

 

#失智症衍生的問題

失智症患者及其家屬面臨多方面的挑戰,涵蓋家庭、財務、安全和法律等領域。

 

=家庭壓力

 

A• 照顧失智症患者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導致照護者身心俱疲。

 

B• 家庭關係可能因此緊張,因為不同成員在照顧方式和責任分配上可能存在分歧。

 

=安全隱患

 

A• 失智症患者常常因迷路、誤服藥物或家中意外(如火災)而處於危險中。

 

B• 記憶力衰退導致患者無法完成基本日常活動,進一步增加生活風險。

財務挑戰

 

C• 長期照護成本高昂,包括住院費用、日間照護中心費用和專業看護人員薪酬。

 

D• 若患者在早期未完成財產分配和財務計劃,家庭可能陷入經濟困境。

法律問題

 

E• 失智症患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後,監護權問題需要依法處理。

 

F• 財產管理、遺囑執行等問題可能導致家庭成員之間的爭執。

家人親友如何面對與幫助

面對失智症患者,家人和親友應採取科學方法與積極態度來應對。

情緒支持

 

G• 接納患者的行為改變,理解這是病情造成的,而非患者的主觀意願。

 

H• 提供心理支持,幫助患者維持自尊與自信。

 

#提升生活品質

 

1.  溝通技巧:

 

Ao  使用簡單清晰的語言。

 

Bo  避免急躁,耐心等待患者回應。

 

2.  環境調整:

 

Ao  為患者創造安全的生活環境,如安裝防滑墊、防走失警報器等。

 

Bo  提供記憶輔助工具,如日程表、標籤。

 

3.  活動參與:

 

Ao  鼓勵患者參與輕鬆的社交活動。

Bo  設計簡單的手工或音樂活動,刺激大腦功能。

 

#家庭分工與協作

 

1• 建立明確的照護計劃,家庭成員可輪流分擔照護工作。

 

2• 利用社區資源,如失智症支持小組,尋求專業建議。

 

#國家與社會的救助機制

失智症不僅是個人問題,也是一個重要的公共健康挑戰。

 

=政策支持

 

1• 長照2.0政策:台灣政府推出的長期照護計劃,涵蓋失智症患者的日間照護、居家服務和喘息服務。

 

2• 經濟補助:提供經濟困難家庭補助,減輕照護負擔。

社會資源

 

3• 日間照護中心:提供專業的活動安排和健康監測,讓患者獲得適當照護。

 

4• 志願者服務:招募訓練有素的志工,支援患者日常生活。

 

#國外成功案例借鑒

 

1• 日本開設"認知症咖啡館",為患者和家屬提供互動交流的平台。

 

2• 丹麥推行失智症友善社區計劃,改造公共設施,減少患者的社會隔離。

 

#醫療專業觀點

 

=早期診斷的重要性

 

1• 早期診斷可以讓患者和家屬提前準備,延緩病程進展。

 

2• 診斷工具包括記憶測試、腦部影像(如MRI)、基因檢測等。

 

#現有治療方式

 

1.  藥物治療

 

Ao  常用藥物包括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如Donepezil)和NMDA受體拮抗劑。

 

Bo  雖然藥物無法根治,但能減緩病情惡化。

 

2.  非藥物療法

 

Ao  認知行為治療(CBT):通過訓練提升患者的日常應對能力。

 

Bo  音樂治療:改善患者的情緒和記憶功能。

 

#預防措施

 

1• 健康生活方式:

 

Ao  維持均衡飲食,多攝取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

 

Bo  適量運動,如快走、瑜伽等,提升大腦血液循環。

•  腦力訓練:參加益智遊戲或學習新技能,保持腦部活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數據圖表:展示台灣失智症年輕化趨勢及病例數增長率。

241229 Dementia失智 【楊聰財專欄】

 

#失智症家屬如何設計對於個案的短期和長期照護計劃

  為了有效地設計適合失智症患者的短期和長期照護計劃,家屬需要考量患者的需求及病情進展,同時結合家庭資源與專業建議。以下為設計失智症個案短期與長期照護計劃的詳細步驟和建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短期照護計劃

 

短期照護計劃應集中在滿足患者當下的需求,確保生活質量與安全性。

 

1. 評估患者的現況

 

A• 病情程度: 確認失智症的階段(輕度、中度或重度)。

 

B• 日常功能: 評估患者在洗澡、穿衣、用餐、如廁等基本生活活動中的能力。

 

C• 情緒與行為: 注意患者是否有焦慮、抑鬱、攻擊性或徘徊行為。

 

D• 家庭資源: 家庭成員能提供多少時間和精力,是否需要聘請專業看護。

 

2. 制定日常生活計劃

 

A• 結構化的日程: 安排固定的作息時間,包括用餐、運動和休息,以減少患者的混亂感。

 

B• 簡單有趣的活動: 安排符合患者能力的活動(如繪畫、園藝、音樂),幫助刺激大腦並提供愉悅感。

 

C• 社會互動: 鼓勵患者與家人或朋友進行交流,防止社交孤立。

 

3. 確保居家環境的安全

 

A• 防止跌倒: 清除地面障礙物,使用防滑墊和扶手。

 

B• 危險物品管理: 將尖銳工具、藥物等危險物品妥善收納。

 

C• 定位與監測: 使用定位裝置或警報系統,預防患者迷路或走失。

 

4. 管理健康與營養

 

A• 均衡飲食: 提供健康、易於吞嚥的食物,確保營養充足。

 

B• 定期檢查: 安排醫療訪問,監測疾病進展與其他健康問題。

 

C• 藥物管理: 根據醫囑正確服用治療失智症和其他相關症狀的藥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長期照護計劃

 

長期計劃需考量病情惡化後的可能挑戰,並為未來做好準備。

 

1. 制定未來病情發展的應對策略

 

A• 疾病階段性照護計劃: 為輕度、中度與重度階段設計不同的照護目標與措施。

 

B• 臨終關懷規劃: 在必要時考慮安寧療護,減輕患者痛苦並尊重其生命尊嚴。

 

2. 財務與法律安排

 

A• 法律授權: 提前設立醫療授權書和財務授權書,確保家人能夠在患者無法自主決策時代為處理。

 

B• 財務規劃: 預估照護成本,安排保險、儲蓄或尋求政府補助。

 

3. 設置專業支持網絡

 

A• 專業團隊: 包括醫生、護理師、職能治療師和社工。

 

B• 日照中心或機構: 在患者需要全天候照護時,選擇合適的機構進行長期照護。

 

C• 支持團體: 參與失智症患者家屬的支持團體,獲取經驗分享和心理支持。

 

4. 減輕照護者壓力

 

A• 輪流照護: 家庭成員之間分擔責任,或聘請臨時看護。

 

B• 心理健康: 為照護者提供諮詢和壓力管理資源。

 

C• 喘息服務: 定期使用社區提供的喘息服務,讓照護者休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設計計劃的核心原則

 

1.  以患者為中心: 根據患者的興趣、習慣與個性設計個性化的照護計劃。

 

2.  靈活調整: 隨著病情的變化,不斷調整計劃內容。

 

3.  家屬參與: 確保家屬積極參與並接受必要的知識培訓。

 

4.  專業指導: 定期諮詢醫療專家,根據最新的醫療建議調整照護方式。

 

5.  尊重與關愛: 尊重患者的尊嚴,保持耐心與同理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過全面的短期與長期計劃,家屬可以更好地面對失智症的挑戰,同時提供患者有尊嚴、穩定且有質量的生活。

 

 

#列出台灣失智症支援機構, 例如長照ABCDE

在台灣,為協助失智症患者及其家屬,政府與民間設立了多種支援機構和服務據點。以下列出主要的失智症支援機構類型:

  1. 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共照中心):這些中心協助疑似失智個案就醫確診,提供個案管理服務,並連結醫療與長照資源,為患者及家屬提供所需的諮詢、協調、轉介與追蹤服務。
  2. 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提供失智者認知促進、延緩失智服務,以及家庭照顧者支持團體和訓練課程,旨在普及失智社區照顧服務。
  3. 團體家屋:為中度以上且具行動能力的失智症長者,提供小規模、家庭化的生活環境,與個別化的照顧服務,滿足其照顧需求,並提高自主能力。
  4. 日間照顧中心:提供失能者於白天接受照顧,晚上返回家庭,協助家屬在日間工作時安心托付長者。
  5. 失智守護站:主要由社區的藥局、診所組成,主動發現並篩檢高風險失智個案,協助轉介至醫療院所完成就醫。

  此外,民間組織如台灣失智症協會等,亦提供家屬訓練工作坊、社區活動、家屬支持團體等服務,協助提升患者及家屬的生活品質。

  如您位於台北市,以下是當地的部分失智症支援機構: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 失智共同照護中心

台北市, 台灣

提供失智症患者的醫療診斷、個案管理服務,並協助家屬連結社區長照資源。 

 

台灣失智症協會

台北市, 台灣

提供失智症相關資訊、家屬支持團體、教育訓練等多元服務,協助提升患者及家屬的生活品質。 

 

松山區健康服務中心 失智社區服務據點

台北市, 台灣

提供失智者認知促進活動、家屬支持課程,並協助連結相關社區資源。 

建議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聯繫上述機構或當地衛生局,獲取更詳細的資訊與協助。

#「各縣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聯繫窗口」也可以加以運用

https://1966.gov.tw/LTC/cp-6443-69944-207.html

 

#患者活動照片:日間照護中心內的互動場景。

社會創新-日照-日本-高齡者-男性

 

(圖片來源: https://www.cw.com.tw/aging/article/5127791 男性不愛團體活動、又難照顧?日本解方:日照中心改造像賭場,醫師稱讚身心改善率達8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聰財精神社會 的頭像
    楊聰財精神社會

    聰財 楊的部落格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