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問題1長期多工(邊滑手機邊做事)會不會讓大腦喪失專注力?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醫師與楊聰才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精神醫療專業團隊關心您
|
#A回答1
長期多工(multitasking),特別是像邊滑手機邊做事這種分心型多工行為,確實會損害大腦的專注力,並可能對認知功能產生長期影響。以下從生理、心理、環境與靈性四個層面說明:
一、生理層面:大腦運作機制的損耗
1. 前額葉皮質過度耗能 專注力主要由大腦的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掌控,當你多工處理不同類型的資訊(例如語言和圖像),大腦需要不斷切換任務,這會造成腦神經迴路間的能量消耗增加,導致更快疲憊。
2. 任務切換成本(Switching cost) 神經科學研究顯示,每一次從一個任務切換到另一個任務時,大腦需要數秒重新調整焦點,這會降低效率,也減少對當前任務的深度加工能力。
3. 多巴胺酬賞系統干擾 手機滑動常常涉及短期快感(例如社群通知、遊戲、影片),這會刺激多巴胺系統,讓大腦更習慣「即時回饋」,逐漸難以忍受無聊與深度專注的過程。
二、心理層面:專注力與自控力下降
1. 注意力分散成習慣 長期在資訊流與任務中來回切換,會讓人習慣不斷被干擾,注意力無法維持在單一目標上超過幾分鐘。
2. 工作記憶受損 心理學研究指出,多工者的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容量會降低,導致對資訊的組織、分析與記憶能力下降。
3. 焦慮感與時間壓力增加 不斷被手機通知或內容吸引,會讓人有「永遠做不完事」的錯覺,導致焦慮、自責與心理疲憊。
三、環境層面:數位干擾對生活品質的影響
1. 學習效率與成績下降 多工學習(例如邊聽課邊看手機)會降低資訊的理解與長期記憶率,許多教育研究已證明成績會顯著下滑。
2. 工作錯誤率提高 根據職場研究,多工者比單一任務者出錯率高達50%以上,尤其是需要精細思考與邏輯判斷的工作。
3. 人際互動品質下降 在與他人互動時滑手機,會造成對話片段、情感連結中斷,人際關係變淺,產生孤獨感與疏離。
四、靈性層面:內在安定與專注力的連結
1. 內在覺察力下降 多工使人習慣對外界刺激反應而非對內在反思,導致靜心、沉思、冥想等能力下降。
2. 生命意義的模糊感 經常處於分心狀態的人,更容易迷失在資訊洪流中,忽略對人生方向、價值、信仰的思索,感到空虛與疲乏。
3. 與當下的斷裂 靈性層面的「活在當下」需要專注力支持,而多工會讓人無法沉浸於當下經驗,容易感到無意義與失控。
#總結:多工習慣是否能改?
雖然我們無法完全避免科技干擾,但可以透過以下方式改善:
1. 設定手機使用時間限制(例如iOS的螢幕時間管理)
2. 使用「番茄鐘」專注法(25分鐘專注+5分鐘休息)
3. 刻意練習單一任務操作,例如每天安排「深度工作時間」
4. 培養靜心習慣,如呼吸冥想、正念覺察
5. 創造低干擾環境,如讀書區遠離手機與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