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光陳樹菊提醒:做人很重要!
【楊聰財專欄】
============================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師
2023年12月20日,愛做善事的陳樹菊女士,獲得第一屆榮耀雲林典範獎,19日在斗六市鎮西國小對小朋友分享心得。她表達的內容樸實又很感人,並且都是很切中人心中可以達到良善的重點,在此加以重點歸納並且延伸說明:
1、以前讀書時,校長室會掛「人之初性本善」、「禮義廉恥」、「忠孝仁義」,但現在母校校長室那些字都不見了。
我的詮釋:確實精神分析學派大師佛洛伊德醫師有解析,每一個人精神中可以分成三個我:一意想趨吉避凶的本我,要處理好現實世界衝突與挑戰的自我,要懂得道德與遵守風俗良善、法律道德的超我。超我能夠培育成熟完善,不僅可以利人、又可以利己,因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施於人,有數千年祖先傳承下來,可以安身立命、又可以創造和諧社會的道理和智慧,千萬要加以珍惜啊!
2、陳樹菊說,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但人生不是考第一名、考100分就很厲害,會「做人」才是重點,出社會要遇到什麼事情無法預料,人的觀念、出發點要很正確,才能分析判斷一件事情對不對,若有不好的念頭,一生就毀了,大人看到孩子有問題要糾正,學校也要鼓勵孩子有問題要提出來問。
我的詮釋:台灣的教育太偏重智育,這是有問題的,也讓很多關心教育的有智之士頗為擔心。因為從總總的人生經驗來看,我們發現一個人自幼的教育最重要的應該是:德、智、體、群四運並重,並且要培養好的情商(EQ)、思考智商(TQ)、主動而行的行動智商(AQ)。
所謂「肇因於家庭、顯現於學校、惡化於社會」,如何經營好家庭大學、教育大學、社會大學,並且將家庭家長、學校教師、社會群賢共同連結,建立富而好禮的氛圍,兼顧個人、家庭、社會三種主義的同重顯揚,真的是在這科技發達、網路無遠弗屆、心思很容易在按讚症候群的迷思中飄零無依的時代中,為了自己以及下一代,大家都應該一起努力推動的方向!
3、陳樹菊勉勵小朋友,對的事就去做,不對的請再思考看看,因為人生的決定權是自己,不是生養的父母,也不是老師,做什麼事情決定權都是在自己,自己要做選擇。
我的詮釋:現代人的青春期,是比傳統的12到18歲提早2年,自10歲便會出現第二性徵、轉大人的階段,延後7年到25歲才結束【想知道為何是如此改變,可以閱讀 「不是青春惹的禍」這本書】。陳樹菊女士勉勵小學學生是對的,因問他們都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要在養成教育中,培養出對自己負責的態度是很重要的,不可以將責任都推給家長以及學校!
4、陳樹菊受訪表示,《弟子規》不是要讓孩子讀的,是讓父母讀來與老師配合教育兒女用的,有人說現在的孩子比較難教,但是她覺得孩子不是難教,也不是老師不會教,而是家長不要顧著賺錢,生活可以過就好,孩子顧不好,賺多少錢也是一樣,就算父母一輩子賺1千萬,孩子三兩下揮霍就沒了,還會害到孩子,所以孩子教得好最重要。
我的詮釋:《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 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 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 一韻編纂而成。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處世 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 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分、閑 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陳樹菊女士雖然書讀得不多,卻是點出我們要念舊,從古人的智慧言語中,活出堂堂正正地華人模樣!不要忘記,很多年輕人還在傳遞猶太人古老祖先的訓勉呢!
做善事真的很有好處:因為「人在做、天在看、大家也在看」,人性本善,腦部也都有模仿神經元,見賢思齊,可以利己又利人!另外每個人腦部都有享樂中樞以及運作的系統,可以藉由不同方式讓這個系統活化,強烈建議大家可以多做善事、好好運動來強化,千萬不要去吸毒、作奸犯科來活化,前者可以上天堂,後者可是要下地獄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