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聞校園暴力再起,不要禍國殃民!

【楊聰財專欄】

============================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師

 

20231225日聖誕節,應該是個喜樂祝福新生命的好日子,看到這樣的新聞標題:【新北男國中生吵架「遭美工刀割喉」當場沒了呼吸!校長曝始末:導師來不及阻止】,真是會讓人感到怵目驚心!因為這件事情就發生在校園中,而且是在眾目睽睽下發生的兇殺案,要關注的身心健康議題真是太多了。

 

#20231225日兇殺案

    一名就讀於新北市某高中附設國中部的15歲男學生在1225日中午12時許,與另一名男同學吵架,沒想到在爭吵過程中對方竟突然情緒失控、拿起刀子揮舞攻擊,造成前者脖子噴血、當場沒了呼吸心跳,被送到醫院搶救。

初步了解,造成意外發生的原因,是因一名女學生前往傷者班級尋找另一位女同學時,卻被傷者回了一句:「妳又不是我們班的」,這名女學生甚至還被傷者訓斥、趕出教室,女學生對此心生不滿,便找上另一位男同學回到傷者教室、找上傷者理論。不料,雙方人馬從口角爭執變成拉扯衝突,最終被女學生找來的男學生一氣之下,便掏出預藏好的刀子朝傷者頸部、頭部狂刺,造成傷者命危送醫。

 

#台灣青春期期校園暴力陸續發生

 

    20231219日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專業發展中心執行長葉蕙芬著文【當校園安全亮紅燈:學校中的暴力事件,需要我們更多關注】,剖析學生發生暴力行為的起因。

首先應該該想想學生行為的背後成因。學生是有意且惡意欺負他人?抑或是無意、無法控制?有些校園暴力是出自特殊生,他們對自身情緒無法明確合宜掌握。舉例來說,亞斯兒對人際互動有困難,不會察顏觀色,因此常惹毛他人而不自知;或者有情緒障礙的孩子,容易負面思考、情緒不穩或遷怒他人,一旦怒氣爆發,連自己也搞不清楚為什麼生氣就先動手了。有些暴力衝突事件則來於行為偏差的「非行少年」,他們許多有失親、失養、失學、失愛的背景,身心可能早已傷痕累累。有些則是因幫派份子介入校園,被幫派吸收,而在校園為非作歹。當然也有可能是一時受到情緒困擾的孩子,透過暴力尋找火山出口,他們困擾的內容可能包含家庭關係、人際關係、師生關係、網路成癮、學習困難等因素,更可能是多種因素互相交織。

接著要釐清,是學習環境出狀況?或是學習場所不適合孩子?葉蕙芬表示很喜歡《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他引述阿德勒的觀點:如果在感受不到幸福的狀態下,繼續做現在的你,應該也不會好到哪裡去。有時環境沒有好不好,只有適不適合。適合個別孩子的環境,才是最好的環境。現行公立學校教育體制就並所有孩子都適合,不同的學生有各類的學習樣態,但國民學校採人數較多的大班教學,是在衡量一般學習需求下,希望透過有效率、經濟的方式達到學習目的,但並非所有孩子都適合這個體制教育。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民國103年通過實驗教育三法,保障學生學習權及家長教育選擇權的。學生唯有在最適合自身的學習環境,學習方能產生。

 

#面對校園暴力,學校能採取什麼作為?

校園暴力發生時,學校可以怎麼做?如上所述,班級內有攻擊行為的學生,可能來自特殊生、幫派分子支撐的非行少年,或一般學生的突發性衝突。當暴力事件發生時,不論是學生攻擊學生或學生攻擊老師,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進入青春期,只靠教室內的一位師長,有時可能無法即時處理。更何況情緒失控的學生當下旺盛的腎上腺素分泌,老師要讓該生及時平復的困難度很高,有時不僅無法保護自己,也沒辦法保護班上其他同學。這時學校能採取什麼作為?

一、可以思考校園內是否要設置緊急呼叫措施。事件當下老師或許需要更多外力的協助,但現階段各級學校班級內大多沒有緊急呼叫鈕或電話,老師在處理當下,必須趕快派其他同學前往學輔處室,有時緩不濟急,也增加前往通報學生的危險性。因此教室內應設置緊急呼叫按鈕。

其次,考量教學(特教)助理員、校安人員的配置是否足夠。筆者過往學校曾發生這樣的案例:有名家長突然進到學校,與師長溝通時出現推拉動作,讓一位教職人員因而從台階上踉蹌跌下34階到水泥地,而警衛人員在校門口,無法及時到達救援。因此,如新聞揭露的暴力事件,或許需要有更多人力配置才能處理。

二、應該落實三級輔導機制。人類做某種事情,通常是為了獲得快樂或避免痛苦。對多數人來說,傷害別人會讓我們感受到他人的痛苦,人多半不喜歡這種感覺。因此傷害他人的動機,可能來自兩個原因:其一是感覺不到別人的痛苦,其二則是喜歡感受別人的痛苦。落實學生輔導機制、了解困擾孩子的真正原因,解開心結,在此也就特別重要。

三、若是特殊生需要特教協助,則進行輔特合作,並引入教育合夥人力量,請家長一起負起輔導學生責任。以此新聞為例,在管教期間,學校需與家長密切合作,帶回管教期結束後學生重回校園,學校除需補足學生那幾天的課業學習,也要落實生活輔導。若親師、校方評估資源不足、讓孩子得不到適當支持,那三方更須積極為孩子尋求外在資源協助。

 

#同學目擊新北國中生遭割頸 我們需要留意的身心症狀

一、對這類親身經歷的當事人而言,要特別關注心理狀態,因後續個案的相關回溯衝擊很大;至於現場目睹的學生,學校對他們而言應該是安全、可提供保護的場域,發生這樣的事件,會產生強烈的心理衝擊。至於會不會衍生為急性壓力障礙(簡稱ASD)或者是創傷後壓力障礙(簡稱PTSD)要檢視「有無脆弱因子、促發因子、惡化因子」,家屬、學校、社會是否給予足夠的保護因子等指標。

 

二、接著要評估個案或者是否有身心壓力症狀,或急性壓力症候群症狀!如產生病理性影響,需要轉銜到醫療院所做進一步治療,有些人可能會做惡夢、心情低落等,需要藥物協助,如果沒有到這樣的程度,可由學校端啟動治療團體,由輔導老師、諮商師、心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員,引導成員間講述事件帶來的影響、感受,同時照顧他們心理健康需求。因為果是鬥毆事件,相關目擊者的衝擊性,可能不會那麼高,若為嚴重的傷人事件,有8%20%,可能誘發創傷後壓力障礙,如屬急性壓力症候群,建議觀察時間約1個月,有的人會慢慢遞減。

 

三、如出現情緒上的影響、對外在事物麻木、做惡夢、在學校覺得不安心、坐立不安等、無法好好就學讀書,時間在 一個月內,就可能罹患急性壓力障礙(簡稱ASD);如果超過一個月,症狀持續存在,就要考慮創傷後壓力障礙(簡稱PTSD),校園輔導諮商系統的老師入班服務時,就應該多加觀察。

 

#給家長的叮嚀

除了校方需啟動相關輔導機制,家長也要觀察孩子有無出現急性壓力相關症狀,包含做惡夢、坐立難安、過度警覺、改變現實感與自我認知等,代表創傷狀況太嚴重,大腦會啟動保護機制,阻斷與外界的連結,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會出現失憶等狀況,或者不敢進教室、不敢接同學的電話等,都要特別留意、尋求精神醫療專業團隊協助(包含醫師、護理師、心理師、社工師、職能治療師)。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
    全站熱搜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