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自殺新聞頻傳 高雄驚傳國小女童墜樓身亡

 【楊聰財專欄】

============================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參考資料

-2024/4/22高雄驚傳國小女童墜樓身亡 教育局:全力協助家屬與後續師生輔導

 

[Newtalk新聞] 高雄今2024422日上午驚傳意外,一名國小女童不明原因從住家天台墜樓身亡,父母發現後悲痛不已。警方初步了解,現場無打鬥或掙扎痕跡,事發原因正深入調查中。高市教育局對此表示,接到學校校安通報後,已立即啟動危機處理小組,並請學生輔導諮商中心協助入班輔導。學校也已於第一時間聯繫家長表達關心,目前正全力協助家屬處理後續事宜。

 

#台灣兒童青少年大學生自殺輕生死亡率增加的狀況

台灣兒童、青少年和大學生的自殺和輕生率增加是一個令人關注的問題。這種趨勢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社會、經濟、心理和文化因素。一些可能的原因包括:

1.  學業壓力: 台灣的教育體系非常競爭激烈,學生常常承受著巨大的學業壓力,包括應付高考、入學考試等。

2.  家庭壓力: 家庭期望也可能對孩子的壓力造成影響。對於一些孩子來說,家庭期望可能過高,無法滿足父母的期望可能會造成情緒問題。

3.  社交壓力: 社交媒體的普及可能使得青少年和大學生更容易感到焦慮和自我價值的挑戰。虛擬社交圈子的壓力也可能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4.  心理健康意識和服務不足: 心理健康問題在台灣的社會中仍然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污名化,而且心理健康服務的可及性和質量也可能存在問題。

5.  經濟因素: 經濟壓力也可能對家庭和個人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特別是在低收入家庭中。

針對這個問題,需要綜合政府、社會組織、學校和家庭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解決。這包括提高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增加心理健康服務的可及性、減輕學業和社會壓力、加強家庭支持和溝通等。

 

#學生自殺死亡難以單一歸因,較常被通報為多重原因

台灣衛生福利部2019年自殺通報統計資料,1524歲人口群自殺原因,分別以5歲為級距,及以高中、大學學齡層,初步可歸納為: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皆為自殺原因第一名;感情因素於2024歲人口群及大學學齡層之占率較1519歲人口群及高中學齡層多;學校適應問題於1519歲人口群及高中學齡層之占率較2024歲人口群及大學學齡層多。以及教育部107108年校園學生自我傷害事件之分析及防治策略報告,學生自殺死亡難以單一歸因,較常被通報為多重原因,最常見可能原因為精神疾病(41.9%)、家庭關係(33%)、感情問題(24.6%)等相關統計數據可證。是以,自殺為多重因素,並非單一因素造成之結果,與生理疾病、心理因素、生活壓力及社會環境等均有相關。不論企圖自殺或是自殺死亡所造成的現象,均會影響整體社會,故自殺防治需要跨領域、跨部會合作的機制,並重視人人都為守門人概念,以早期發現、早期干預、早期協助,於青少年自殺防治亦然。

 

#「人人都是守門員」

台灣兒童青少年自殺率近年持續攀升,依據衛福部及教育部統計資料,均顯示青少年學生自殺原因難以單一歸因,常見可能原因包括精神疾病、家庭關係、感情因素、學校適應等多重因素。自殺防治首重人人都為守門人概念,以同儕間、師生間的早期發現、早期介入,達到早期協助之目的,建立一個安全健康的關懷防護網。由於青少年生活多在學校和家庭間往返,政府除應持續加強自殺防治第一線人員之敏感度與專業知能外,亦應重視學校教職員工、家長及學生相關心理健康、辨識精神疾病之知能,教育社會大眾重視生命教育及自我價值;校園自殺防治應以「一級防治」為重點,針對師生、家長規劃增能課程與配置適當之輔導人力,全面提升國人對於心理健康、情感教育、精神疾病辨識之知能,加強專業人員訓練與知能,藉由鼓勵學界發展更多本土化研究及課程教案,增進各主管機關、教育單位與學生及家長、社區醫療等共同合作,以「人人都是守門員」為目標,建構台灣自殺防治安全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