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必請採訪黃子佼戀童症 02【楊聰財專欄】

Q問題3

相信大家都很好奇,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某些人就是會出現戀童的心理?是跟過去的創傷有關嗎?沒有創傷的人也可能會戀童嗎?

 

A回答3

戀童症(Pedophilia)是一種複雜且爭議性的心理精神障礙,其成因尚未完全明瞭,但研究指出這可能涉及多種因素,包括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

1.  生物因素:

•  一些研究表明,戀童心理可能與大腦結構和功能的異常有關。例如,有研究發現某些戀童者的大腦灰質結構與非戀童者有所不同。

•  內分泌系統的異常也可能是因素之一。一些研究表明,某些戀童者的性激素水平可能異常。

2.  心理因素:

•  過去的創傷經歷,如童年時期遭受性虐待,可能增加未來出現戀童心理的風險。然而,這並不是絕對的,並非所有遭受過創傷的人都會發展出戀童心理。

•  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也被用來解釋戀童心理。童年時期與照顧者之間的依附關係如果出現問題,可能影響個體未來的人際關係和性行為偏好。

3.  社會和環境因素:

•  社會孤立、缺乏正常的成人性關係,可能會使一些人轉向對兒童的性幻想。

•  文化背景和社會規範也可能對個體的性偏好產生影響。

總的來說,戀童心理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不僅僅與過去的創傷有關。沒有創傷經歷的人也可能會出現戀童心理,這反映了其成因的複雜性。無論成因如何,戀童行為是違法且有害的,需要通過專業的心理治療和法律干預來處理。

 

Q問題4

我也很好奇,戀童癖症對成年人完全不會有性趣嗎?之前醫師說過,

戀童癖分成「固定型」和「退化型」兩種,這跟是否對成年人有興趣有關

嗎?

A回答4

戀童症(pedophilia)是一種對青春期前兒童產生性吸引的精神障礙。根據精神病學的定義和研究,戀童症確實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型,其中「固定型」和「退化型」是較常被提及的兩種。

1.  固定型戀童症(Fixated Pedophilia):

•  這類戀童症者主要對兒童產生性吸引,對成年人幾乎沒有性興趣。

•  他們的性慾望和性行為主要集中在兒童身上,且通常從年輕時期就開始出現這種傾向。

•  固定型戀童症者常被認為是由於情感或心理發展停滯在某個兒童階段,導致他們對兒童產生性吸引。

2.  退化型戀童症(Regressive Pedophilia):

•  這類戀童癖者可能對成年人有過性興趣,但在某些壓力或生活變故後,逐漸對兒童產生性吸引。

•  退化型戀童癖者通常在成年期才開始對兒童產生性吸引,他們可能因生活壓力、失敗的成人關係或其他心理因素而轉向兒童。

•  這類人有時仍對成年人保有性興趣,但在特定情境下更傾向於對兒童產生性慾望。

因此,是否對成年人有興趣與戀童癖的類型有關。固定型戀童癖者幾乎不會對成年人有性興趣,而退化型戀童癖者可能對成年人仍有部分性興趣,但對兒童的吸引力更強。重要的是,戀童癖是一種需要專業醫療和心理干預的精神障礙,對個人和社會都具有嚴重的影響。

 

Q問題5

網路上只要有可愛的男孩子,網友就會開玩笑說「男的也好,不會懷孕」;我之前訪問過融融,他分享阿富汗的男童被成年男性欺負是很常見的事,像日本傑尼斯也發生傑尼斯藝人被男創辦人性侵,為什麼有些成年男性會偏好對同性產生戀童?

 

A回答5

成年男性對同性產生戀童的偏好是一個複雜且多因素的問題,涉及心理、社會、和生理層面。這種行為在不同的文化和情境中有不同的表現和原因。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釋:

1.  心理因素:一些研究表明,戀童癖可能與個人的童年經歷、心理創傷、和人格特質有關。有些人可能在童年時期經歷過虐待或被忽視,這些經歷可能會影響他們成年後的行為和性偏好。

2.  社會因素:社會和文化的影響也很重要。在一些文化中,年輕男孩可能被視為更容易控制或更容易隱藏這種行為的對象。此外,某些社會結構和權力動態(如阿富汗的「Bacha Bazi」文化或傑尼斯公司內的權力結構)可能使這些行為更容易發生並且不容易被發現或報告。

3.  生理因素:有些研究表明,某些人的性偏好可能與大腦結構和功能有關,這些因素可能使他們對未成年人產生性吸引。

4.  權力和控制:對於一些施虐者來說,戀童行為可能更多地關於權力和控制,而非純粹的性吸引。這些人可能利用權力動態和年齡差異來操控和控制他人。

需要強調的是,戀童癖是一種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和犯罪行為,對受害者造成的傷害是深遠且長期的。社會應該加強對這些行為的監管和預防,並提供受害者必要的支持和保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