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週刊網採訪 剖析青鳥運動 太陽花運動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醫師好,是有關「青鳥運動」不少人想起

10年前的「太陽花運動」都是群眾運動

但也有不少人可能不能清楚理解狀況 就盲從了

 

懇請老師能從精神醫學上 簡單分析回應

群眾運動可能不理性之處 並呼籲大家理性判斷 獨立思考 感謝您

後青鳥的網路除草行動:我們弄丟了批踢踢,Threads成為號召大眾走上街頭的大平台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後青鳥的網路除草行動:我們弄丟了批踢踢,Threads成為號召大眾走上街頭的大平台

https://tw.news.yahoo.com/%E9%9D%92%E9%B3%A5%E8%A1%8C%E5%8B%95-%E7%82%BA-%E5%A4%AA%E9%99%BD%E8%8A%B12-0-%E5%8F%83%E8%88%87%E8%80%85%E8%83%8C%E6%99%AF-045552157.html

「青鳥行動」為「太陽花2.0」? 參與者背景、訴求差異一次看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8D%E7%AB%8B%E6%B3%95%E9%99%A2%E6%93%B4%E6%AC%8A%E9%81%8B%E5%8B%95反立法院擴權運動

 

Q1台灣太陽花運動算是青年群眾運動嗎?

ANSWER1

是的,台灣太陽花運動(Sunflower Student Movement)確實被視為一場青年群眾運動。這場運動主要由年輕的學生和青年所發起和參與。它始於20143月,目的是反對台灣政府在沒有充分審議的情況下通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Q2 台灣太陽花運動成功在哪?失敗在哪?

ANSWER 2

台灣太陽花運動(Sunflower Student Movement)於2014年發生,是一場由學生與公民團體發起的社會運動,主要反對政府強行通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CSSTA)。這場運動具有以下成功與失敗之處:

成功之處:

1.  提高公民意識:太陽花運動大大提高了台灣年輕世代的公民意識和政治參與度,激發了更多人關注和參與公共事務。

2.  阻止《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通過:這場運動成功阻止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強行通過,使政府不得不重新審視其決策過程。

3.  推動立法改革:運動促成了《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草案提出,雖然該條例至今未通過,但其立法過程凸顯了民眾對政府透明度和民主程序的要求。

4.  媒體關注和國際影響:運動吸引了大量媒體關注,不僅在台灣內部引發討論,也使國際社會關注到台灣民主發展和兩岸關係問題。

失敗之處:

1.  長期影響有限:雖然運動在短期內阻止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通過,但對台灣兩岸政策的長期影響有限。許多根本性問題仍然存在,並未得到解決。

2.  內部團結問題:運動中存在組織內部的意見分歧和矛盾,導致行動有時不夠一致和有力。

3.  未能制度化成果:運動後期的一些訴求未能實現制度化改革,部分原因是運動結束後缺乏持續的組織和行動。

4.  社會分裂:運動雖然激發了部分人的熱情,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台灣社會的分裂,尤其在統獨問題和兩岸關係上形成更大的對立。

 

Q3年輕人比較會參加群眾運動嗎?為什麼?

ANSWER 3

年輕人較常參加群眾運動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  理想主義和熱情:年輕人通常對社會變革和正義充滿熱情,他們希望通過參與社會運動來改變不公平現象。

2.  風險承受能力:年輕人相對來說沒有太多的家庭責任和經濟壓力,因此他們在參與風險較高的活動時比較無後顧之憂。

3.  社會認同:參與群眾運動可以提供一種歸屬感,讓年輕人感覺自己是某個群體的一部分,這對於尋求自我認同的年輕人來說特別重要。

4.  技術熟悉度:年輕人通常比年長者更熟悉和擅長使用社交媒體和互聯網,這使他們更容易組織和參與群眾運動。

5.  教育背景:年輕人通常正在接受或剛完成教育,這些教育可能使他們更具批判性思維,更容易察覺和反對社會的不公。

6.  尋求改變現狀:年輕人對現狀的不滿更容易轉化為行動,因為他們希望為自己的未來創造更好的環境。

 

Q4中國文化大革命算不算是年輕人參加的群眾運動嗎?

ANSWER 4

中國文化大革命確實是一場主要由年輕人參加的群眾運動。文化大革命由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於1966年發起,持續至1976年。在這段期間,大量的年輕人,特別是被稱為紅衛兵的中學生和大學生,積極參與了運動。

這些年輕人在毛澤東的號召下,組織起來,進行了大規模的政治活動。他們批鬥被認為是走資派的官員、知識分子和其他被視為敵對勢力的人,並對許多文化遺產進行了破壞。紅衛兵的活動遍及全國,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總結來說,文化大革命是一場年輕人積極參與並在很大程度上主導的群眾運動。

 

Q5中國文化大革命成功在哪?失敗在哪?

ANSWER 5

中國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是由毛澤東發動的一場大規模社會政治運動,目的是為了鞏固共產黨的統治、打擊所謂的「資產階級反動路線」和「修正主義」,並推動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然而,這場運動的結果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嚴重的失敗和負面影響。

A=成功之處:

1.  加強毛澤東的個人崇拜:通過文化大革命,毛澤東成功地鞏固了自己的權力,並在全國範圍內樹立了強大的個人崇拜,成為中國人民心中的「偉大領袖」。

2.  推動意識形態教育:文化大革命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得到了廣泛宣傳和普及,特別是在年輕人中間。

3.  改變社會結構:文化大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的社會結構和階級差異,打擊了被認為是「反動」的勢力,促進了社會的平等化。

 

B=失敗之處:

1.  經濟破壞:文化大革命期間,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影響。許多工廠停工,農業生產下降,經濟陷入混亂。

2.  社會動盪:文化大革命導致了廣泛的社會動盪和暴力。家庭被拆散,無數人被迫害、下放、勞改,甚至喪命。

3.  文化與教育損失:大量的文化遺產被破壞,學校停課,教育體系崩潰,知識分子被批鬥,這對中國的文化和教育事業造成了深遠的負面影響。

4.  人權侵犯:文化大革命期間,言論自由、思想自由被嚴重壓制,大量無辜的人遭受不公正的迫害和殘酷的待遇,這對中國社會造成了深重的創傷。

 

Q6怎樣的群眾運動算是成功的?

ANSWER6

成功的群眾運動通常具有以下幾個關鍵特徵:

1.  明確的目標:成功的運動通常有一個或多個明確、具體的目標。例如,民權運動的目標是終結種族隔離和獲得平等權利。

2.  廣泛的支持:一個運動需要廣泛的社會支持,無論是來自個人、組織還是團體。這種支持可以來自參與者的人數、財務支持、媒體報導等。

3.  有效的領導:有效的領導者可以組織和激勵參與者,並能夠在需要時做出戰略決策。這些領導者通常具備強大的溝通能力和策略眼光。

4.  持久的努力:成功的運動通常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長期的努力和堅持。例如,女性選舉權運動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才取得最終勝利。

5.  靈活的策略:運動需要根據情況的變化進行戰略調整。這可能涉及改變戰術、擴大議題範圍或尋求新的聯盟。

6.  和平的手段:非暴力抗議和行動往往比暴力更能獲得公眾和國際的支持。例如,甘地的非暴力抗爭策略成功地推動了印度的獨立運動。

7.  有效的溝通:成功的運動需要有效地傳達其理念、目標和行動計劃,以獲得公眾和媒體的關注和支持。

8.  政策和法律的改變:最終,成功的運動應該能夠帶來具體的政策或法律變化。例如,環保運動可能會導致更嚴格的環境保護法規。

 

Q7 從精神醫學角度來看,解析群眾運動可能不理性之處 並呼籲大家理性判斷

獨立思考

ANSWER 7

    從精神醫學的角度來看,群眾運動中可能出現的不理性現象有以下幾個方面:

1.  群體心理效應:當個體置身於群體中時,可能會因為群體的力量而減少個人的責任感和判斷力,這種現象稱為去個人化(deindividuation)。在這種情況下,個體可能會做出平時不會做的行為,因為他們感覺不到個人的責任。

2.  情緒感染:群體中的情緒容易互相影響,特別是在群體運動中。如果有少數人表現出強烈的情緒(如憤怒、恐懼),這種情緒可能會迅速在群體中蔓延,導致集體情緒化的行為。

3.  認知偏誤:人們在群體中往往會尋找和自己觀點相符的信息,忽略與自己觀點相左的信息,這種現象稱為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這可能導致群體中的信息變得單一,強化群體的偏見和誤解。

4.  權威服從:當群體中有權威人物或領導者時,個體可能會因為權威的影響而盲目服從,而忽略自己的獨立判斷。這種服從有時會導致不理性的決策和行為。

為了避免群體運動中的不理性現象,呼籲大家保持理性判斷和獨立思考至關重要。以下是幾點建議:

1.  保持批判性思維:面對群體中的信息和行動,保持批判性思維,問自己是否有充足的證據支持這些觀點或行動,不盲目跟隨。

2.  多角度思考:嘗試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包括聆聽和理解不同觀點,避免陷入確認偏誤。

3.  自我反思:定期進行自我反思,檢查自己的行為和想法是否受到了群體影響,並思考是否需要調整。

4.  理性討論:在群體討論中,保持冷靜和理性,不被情緒左右,並鼓勵其他成員也這樣做。

通過以上方法,我們可以在群體運動中保持理性,做出更為明智和負責的決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