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 BPD電邊緣性人格障礙影致命的吸引力 2672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
https://www.facebook.com/
https://panel.pixnet.cc/#/
https://www.tiktok.com/@
https://www.tiktok.com/@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q=%E6%A5%8A%E8%81%B0%E8%B2%A1%
@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B4%E5%91%BD%E7%9A%84%E5%90%B8%E5%BC%95%E5%8A%9B 致命的吸引力
https://www.ksph.gov.tw/ksphepaper/Epaper_Detail.aspx?ID=1772 從《致命的吸引力》論邊緣性人格障礙症
#電影基本背景-《致命的吸引力》(英語:Fatal Attraction)是1987年的美國心理驚悚電影,由亞卓安·林恩執導,麥克·道格拉斯、葛倫·克蘿絲與安妮·亞契主演。電影描述一名已婚男人出軌與某女子有了一夜情後,女子對他糾纏不休的故事。
#劇情簡介:
《致命的吸引力》 這部美國電影是最經典的驚悚片之ㄧ,本人認為片中劇情直入觀眾心坎的恐怖滲透力,可謂太強烈了!片中的劇情大綱- 丹 (邁克道格拉斯) 是位婚姻幸福的律師,於妻兒去度假時和曾在酒會認識的女子艾莉絲 (葛倫克蘿絲) 發生婚外情。當他選擇回到其妻 (安妮亞契) 身邊,艾莉絲的佔有慾完全爆發,開始跟蹤他們一家,並做出許多不可思議的行為,如割腕、煮熟丹家中的兔子……
-片中艾莉絲所呈現的各種行為和情緒的不穩定,很容易讓精神醫療專業人員聯想到臨床上的一種疾病- 「邊緣性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簡稱BPD) 。
根據DSM-5精神疾病診斷手冊對此症的診斷標準描述如下:
起於成人早期之前,在各種環境背景下呈現的一種廣泛模式,對人際關係、自我形象、情感表現極為不穩定,且非常容易衝動,常表現出下列各項中五項 (或五項以上) :
1.瘋狂努力以避免真實或想像中的被遺棄。
2.不穩定且緊張的人際模式,特徵為變換在過度理想化,以及否定其價值兩極端之間。
3.有自我認同的困擾,自我形象或自我感受持續明顯不穩定。
4.至少在兩方面可能導致自我傷害的衝動行為,如花錢、性、物質濫用、魯莽駕車、暴食等。
5.一再自殺的行為、姿態、威脅或是自傷行為。
6.由於心情過度易於反應致情感表現不穩定,如強烈且陣發性的心情惡劣、易怒、焦慮,通常僅持續數小時,極少會超過幾天。
7.長期感到空虛。
8.不合宜且強烈的憤怒,或對憤怒難以控制,如常發脾氣、總是憤怒、一再打架。
9.呈暫時性與壓力源相關聯的妄想意念或嚴重的解離症狀。
#邊緣性人格障礙症 難以治療 甚至是精神醫療專業人員也認為很棘手難以處置的原因以及改善治療方法
=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困難治療原因及改善方法
邊緣性人格障礙症(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是一種以情緒不穩定、人際關係緊張、自我形象混亂及衝動行為為主要特徵的精神疾病。根據近三年的研究資料,這種疾病被認為是精神醫療領域中最棘手且難以處理的問題之一。以下將從生理、心理、環境及靈性四個面向探討其難以治療的原因及改善治療的方法。
=生理面向
1. 神經生物學的異常: 研究指出,BPD患者在腦部結構和功能上存在異常。特別是,杏仁核和前額葉皮質的功能失調可能導致情緒調節困難和衝動控制問題。杏仁核過度活躍與患者過度反應和情緒波動有關,而前額葉皮質的功能減弱則可能削弱患者的計畫和決策能力 。
2. 神經遞質的不平衡: BPD患者的多巴胺、血清素和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系統可能存在失衡,這些系統對情緒調節和行為控制至關重要。血清素水平低下被認為與衝動行為和情緒不穩定有關,而多巴胺系統的異常則可能影響獎勵機制和衝動性 。
]心理面向
1. 早期創傷和依戀關係: 許多BPD患者在童年時期經歷過創傷、虐待或忽視,這些早期經歷可能對其心理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導致其在成人後難以建立穩定的人際關係和自我認同。依戀理論指出,早期的依戀模式會影響個體在成年後的情感和行為反應 。
2. 情緒調節困難: BPD患者往往難以調節其情緒,這可能與其大腦中負責情緒調節的區域功能失調有關。情緒調節困難使得患者易於經歷強烈且快速變化的情緒,進一步加劇其行為問題和人際衝突 。
=環境面向
1. 社會支持不足: BPD患者常常面臨社會支持不足的問題,這可能源於其不穩定的人際關係和衝動行為。缺乏穩定的社會支持會使患者更難應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進一步惡化其病情 。
2. 文化和社會壓力: 一些文化和社會因素,如高壓環境、社會期望和經濟壓力,可能會加劇BPD患者的症狀。這些壓力源可能會觸發患者的情緒波動和衝動行為,使其更難穩定病情 。
=靈性面向
1. 靈性失落和價值觀混亂: 許多BPD患者在靈性和價值觀方面感到迷失,這可能源於其童年創傷和不穩定的生活經歷。靈性失落可能會使患者感到生活缺乏意義和目的,進而加劇其情緒和行為問題 。
2. 靈性支持和療癒: 研究表明,靈性支持可以幫助BPD患者找到內在平靜和生活的意義。靈性療法,如正念冥想和宗教信仰,可以提供一種穩定的內在支持系統,幫助患者應對其情緒和行為挑戰 。
改善治療方法
=生理治療
1. 藥物治療: 雖然目前尚無特定的藥物能完全治療BPD,但一些藥物可以幫助緩解其症狀,如抗抑鬱藥、抗焦慮藥和情緒穩定劑。這些藥物可以幫助調節神經遞質的平衡,改善患者的情緒和行為 。
2. 神經調節療法: 近年的研究顯示,神經調節療法,如經顱磁刺激(TMS)和迷走神經刺激(VNS),對於改善BPD患者的情緒和行為症狀有一定的效果。這些療法可以直接調節大腦功能,幫助患者更好地控制其情緒和行為 。
=心理治療
1. 辯證行為療法(DBT): DBT是針對BPD患者設計的一種療法,強調接受與改變之間的平衡。DBT通過教導患者情緒調節、壓力應對和人際關係技巧,幫助患者建立更穩定的生活 。
2. 心理動力療法: 心理動力療法通過探討患者的無意識動機和童年經歷,幫助其理解和改變其行為模式。這種療法強調患者與治療師之間的治療關係,並以此為基礎進行深層次的情感和行為調整 。
=環境治療
1. 家庭治療: BPD患者的家庭常常在其治療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家庭治療可以幫助患者和其家庭成員理解和應對BPD的挑戰,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和支持 。
2. 社區支持: 社區支持系統,如支持小組和社區資源,對於BPD患者的康復至關重要。這些支持系統可以提供患者一個穩定和安全的環境,幫助其重建人際關係和社會功能 。
=靈性治療
1. 專念冥想: 專念冥想是一種通過專注於當下的練習,幫助患者減少情緒波動和壓力反應。研究表明,專念冥想對於改善BPD患者的情緒調節和自我認同有顯著效果 。
2. 宗教和靈性支持: 宗教信仰和靈性實踐可以為BPD患者提供一種穩定的價值觀和生活意義,幫助其找到內在的平靜和力量。靈性支持可以通過宗教團體、靈性導師和靈性療法實現 。
=結論
邊緣性人格障礙症是一種複雜且難以治療的精神疾病,其難以治療的原因涉及生理、心理、環境和靈性多個面向。然而,通過綜合運用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環境支持和靈性療法,可以幫助患者改善症狀,提升生活質量。未來的研究和臨床實踐需要繼續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法,以更好地服務於這一特殊群體。
=參考資料:
1. 神經生物學的異常: (2023). "Neurobiological Findings in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The Role of Amygdala and Prefrontal Cortex Dysfunction". Journal of Neuropsychiatry.
2. 神經遞質的不平衡: (2022). "Serotonin and Dopamine Dysfunction in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Implications for Pharmacotherapy". Psychiatric Research.
3. 早期創傷和依戀關係: (2023). "Attachment Theory and Early Trauma in the Development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4. 情緒調節困難: (2022). "Emotional Dysregulation in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Neurob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Emotion.
5. 社會支持不足: (2023). "The Impact of Social Support on the Symptomatology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Social Psychiatry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