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Emotion Book 241005 別人的情緒,你讀懂了嗎?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別人的情緒,你讀懂了嗎?:掌握人際回應力,輕鬆談出好關係》這本書由裘凱宇與楊嘉玲共同創作,旨在探討如何理解別人的情緒,並通過適當的回應來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書中強調,溝通中「說錯話」並非僅僅源自語言技巧的缺乏,而是因為無法理解對方的情緒與期望,導致情緒被否定或期望未被接住。這樣的情況經常使原本順利的交流陷入僵局,甚至影響彼此的信任與關係。書中從情緒識別與情感回應的角度,幫助讀者建立起有效的情緒回應力,以達到更深入、更具影響力的溝通。

 

  • 理解情緒與回應力的重要性

 

本書首先揭示了一個事實,即我們在日常溝通中經常遇到「說錯話」的情況,導致溝通破裂。然而,什麼是「說錯話」?究竟是誰的錯?書中指出,「說錯話」的定義取決於彼此的立場與情境,因此並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我們常認為語言上的錯誤是導致溝通失敗的原因,但事實上,真正影響交流的往往是我們對情緒的感知與回應。書中提出了「情緒大腦」的概念,認為情緒是溝通的守門員,只有在彼此感到情緒安全時,溝通才能順利進行。

 

在本書的第一部分,作者特別強調「回應力」(response ability)的概念。回應並不僅僅是回話,更多的是回應對方內心的情緒與期待。若僅以話術來解決問題,往往無法長久維持良好的關係。真正有效的溝通,應該是通過讀懂對方情緒、進行恰當回應來促進理解與合作。這種「回應力」的提升,能幫助人們建立更深入的信任,並形成強大的個人影響力。

 

二、七大情緒解析與回應策略

 

作者在書中從心理學的角度,解析了七種主要情緒:快樂、驚訝、輕蔑、厭惡、憤怒、恐懼、悲傷,並詳細說明了每種情緒的特徵、來源及其影響。對於每一種情緒,作者提供了相應的回應策略,幫助讀者了解如何針對不同情緒進行適當的反應與處理。

 

1.  快樂情緒的深化回應:快樂是正面的情緒,但需要「深化」才能產生更深的情感連結。當別人表達快樂時,若僅僅停留在表面,而沒有進一步引導與分享,則無法形成持久的互動。因此,當對方表現快樂時,可以用開放性問題(如「你為什麼這麼高興呢?」)引導對方講述內心的感受,進而拉近彼此的距離。

 

2.  驚訝情緒的澄清回應:驚訝是源自不符合預期的情境反應,因此它需要被澄清。當別人感到驚訝時,我們應當先確認對方是否需要解釋更多訊息或進行進一步的了解,以避免產生誤解或偏差。

 

3.  輕蔑情緒的面對回應:輕蔑情緒通常帶有貶低的意味,回應時切勿直接反擊,而是應該學會「面對」。站穩自己的立場,並以理性的態度去探討事件背後的原因,這樣可以讓對方無法繼續施加輕蔑,從而平息情緒對立。

 

4.  厭惡情緒的轉化回應:厭惡的情緒容易引發拒絕與抗拒,因此在回應時要嘗試轉化對方的情緒,如從厭惡中找到對方真正重視的部分,將負面情緒轉化為建設性的討論。

 

5.  憤怒情緒的稀釋回應:憤怒通常伴隨著強烈的情緒波動,回應時要注意不要直接激化對方情緒,而是應該通過理解與共情來稀釋憤怒。比如,可以用「我能理解你為什麼這麼生氣」等語句來釋放對方的情緒壓力。

 

6.  恐懼情緒的放慢回應:恐懼是一種源於不安的情緒,回應時應當放慢節奏,給予對方更多的安全感與時間,讓對方感到情緒的放鬆與舒緩。

 

7.  悲傷情緒的陪伴回應:悲傷需要陪伴,回應時並不需要過多的言語,而是應該用行動或存在感來表達支持與陪伴,讓對方感到被理解與接納。

 

三、好回應的創造與實踐

 

書中提到,真正的好回應並不是單純迎合對方,而是在尊重對方情感的基礎上,給予符合彼此期待的交流。這種回應力的培養,需要建立在對情緒的敏感度與準確判斷上。因此,作者提供了一些實用技巧來幫助讀者提高回應力:

 

1.  看懂情緒背後的期待:大多數人表達情緒時,背後都蘊含著某種期待,例如希望被關心、被理解或被支持。因此,在回應前應該先讀懂對方的期待,再做出相應的回應,而不是急於反駁或給予建議。

 

2.  保持情緒與言語的一致性:當我們的情緒與言語表達不一致時,容易讓對方產生不信任感。因此,回應時要確保自身情緒的穩定與一致,這樣才能使對方感到我們的真誠。

 

3.  靈活運用心理位移:書中引入「心理位移」的概念,鼓勵讀者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與詮釋情緒,這樣可以讓我們對事件有更全面的認識。例如,當我們站在對方立場去思考問題時,能夠更容易看見彼此間的差異與共識,從而找到有效的溝通切入點。

 

4.  調整語氣與措辭:語氣與措辭是情緒回應的重要工具,適當的語氣可以降低對方的防禦心理,使對方更容易接受我們的觀點。特別是在表達批評或建議時,可以先肯定對方的努力,再提出具體的改進方向。

 

四、實際應用與臨床運用價值

 

這本書不僅適合一般讀者在生活中增進人際溝通能力,對於心理諮詢師、教育者與人力資源管理者等專業人士,也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在臨床與教育現場中,情緒的識別與回應力是協助個案與學生調節情緒、建立自信的重要能力。以下是幾個具體應用例子:

 

1.  心理諮詢中的應用:心理諮詢師在與來訪者進行互動時,常常需要面對強烈的情緒反應,如憤怒、悲傷、恐懼等。透過本書的情緒解析與回應策略,諮詢師能夠更好地識別來訪者的情緒狀態,並以適當的方式進行回應,幫助來訪者穩定情緒、發展正向的心理狀態。

 

2.  教育情境中的應用:教師在面對學生時,經常需要處理學生間的衝突或學生對學習的負面情緒。透過本書的回應策略,教師可以更有效地回應學生的情緒,促進師生間的理解與合作,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3.  職場管理中的應用:在職場管理中,領導者常常需要面對員工的抱怨、壓力或挫折情緒。本書所介紹的回應策略,可以幫助領導者更好地理解員工的需求,並以適當的方式進行回應,從而提升員工的工作滿意度與團隊的凝聚力。

 

五、推薦理由與總結

 

本書透過淺顯易懂的語言,系統性地講解了情緒識別與回應力的理論與實踐,幫助讀者從心理學角度更好地理解他人情緒,提升溝通技巧與人際關係。它不僅適用於個人生活,還具有高度的專業實用性。透過本書,讀者能夠學會在不同情境下,靈活運用情緒回應策略,進而建立更和諧、有效的人際關係。因此,這本書非常值得推薦給所有希望提升情商與溝通能力的讀者,特別是那些希望在職場、家庭與社交生活中,創造更深層次連結與影響力的人。

總結來說,《別人的情緒,你讀懂了嗎?》是一部具有高度實用性與啟發性的作品,它將情緒回應力的培養作為核心理念,幫助讀者在理解他人情緒的基礎上,做出真誠而有效的回應,最終促進人際關係的提升。無論是在臨床心理、教育現場,還是職場管理中,本書所提倡的情緒回應策略都能幫助讀者更好地應對挑戰,創造積極正向的互動結果。

 

=別人的情緒,你讀懂了嗎?:掌握人際回應力,輕鬆談出好關係(修訂版)

作者: 裘凱宇楊嘉玲  出版社:本事出版社   2023/07/26

 

 

內容簡介

  看懂情緒,好好回應,

  不是要討好誰,而是讓關係更圓滿

 

  話一出口,原本熱絡的氣氛瞬間冰凍;

  不過是平常的討論,說著說著怎麼就吵起來……

  「說錯話」常常讓溝通擦槍走火,令人當場發窘、事後懊惱。

  提案不過,生意跑掉事小,

  重要的是你的回應,決定了別人對你的看法,影響往往是一輩子……

 

  【說錯話、談不下去,通常是因為期待沒被承接,或是情緒被否定。】

  我們說的每一句話都會牽動某個情緒狀態,但我們常常沒有察覺,遑論表達,

  但身體很誠實,臉部會有相對應的變化,

  如果能夠看懂表情,辨識出對方的感受,

  就能夠得到較多的社交訊息,做出恰如其分的反應,

  讓別人願意配合你,進一步贏得對方的信賴,並建立核心影響力。

 

  【回應≠回話,創造「好回應」,請先放下標準答案。】

  真實的互動中,光靠話術很難行得通:「哪一句話不能說」、「哪一句話一定要這樣接」……

  因為通常一段互動會出現說錯話、談不下去的狀況,

  大多是因為某一方的期待沒被承接,或是情緒受到否定,

  回應時,要先處理對方的「期待」或「情緒」,

  能夠精準、恰如其分的回應,才能贏得對方真正的尊重與信任。

 

  【創造好回應,從「看懂情緒」開始。】

  讓對方喜歡你,並不是做一個應聲蟲,對方說什麼都好,

  你還是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喜惡,但你的說法得讓對方「聽得進去」並覺得「舒服」,

  你真正想說的話,才能取得通行證,才不會因為一時情緒的干擾,自動被屏蔽或消音。

  情緒就像是大腦的守門員,要讓對方感覺安全沒有威脅性,才能得到對方的合作,

  進而爭取到對方的耳朵,聽你往下說。

 

  【解析七大情緒,教你輕鬆讀懂他人的表情,培養人際回應力。】

  .「快樂」得到深化

  .「驚訝」獲得澄清

  .「輕蔑」能夠面對

  .「厭惡」學會轉化

  .「憤怒」能被稀釋

  .「恐懼」能夠放慢

  .「悲傷」得到陪伴

 

  於是:

  正面的情緒能夠形成美好的循環;

  挑戰的情緒成為贏得尊重的跳板;

  沈重的情緒能夠得到完美的落地。

 

  【只要好好回應情緒,溝通就會很容易。】

  回應是「response」,

  而能力是「ability」,

  合起來就是「responsibility」。

  一個有「回應力」的人,才稱得上是「負責任」,

  一個人的命運,正是他回應力的總和。

 

  本書幫助那些很害怕自己犯錯、不願意開口的人,知道只要避過哪些地雷,便能自在地與人交流。更重要的是,引導一些心直口快的人,在做回應時,多增加哪些潤滑,所說的話會更圓潤、不刺耳。

 

本書特色

 

  1. 解讀語言文字與身體表情中的情緒密碼,教你做出正確回應

  2. 運用大量職場與生活中實際的案例,令人感同身受

  3. 強調長久的人際關係,光靠話術行不通,溝通從心開始

目錄

【前言】

 

PART  1  看懂情緒,認識人際回應力

CHAPTER 1 說錯話?錯在哪?誰的錯?

‧說錯話,是你我經常會面臨的情況,但是什麼樣的話叫錯,從誰的角度有錯?

‧立場不同,對錯就很難定義

‧創造「好回應」,請先放下標準答案

‧有專業,也要有人味,才能走得更遠

 

CHAPTER 2 什麼是好回應?為何你需要學習「讀懂別人的情緒」?

‧你知道很多人,卻不等於你認識他,真正的認識從回應開始

‧「知道」產生「印象」,但「認識」才有「觀點」

‧回應≠回話,你回答了訊息,還是回應了期待?

‧回話只是說該說的話;而回應,則是用心把話說好

‧順水推舟,更好控制方向,就是好回應

‧沒有哪句話不能說,問題出在順序

 

CHAPTER 3 創造好回應,從「看懂情緒」開始

‧搞定情緒大腦,才有好回應

‧要會看人「目色」──阿嬤哲學永不褪色

‧說一套,做一套,越難談的事,越要當面說

   

CHAPTER 4 是什麼阻礙了你做出好回應?

‧否定情緒=否定存在價值

‧阻擋你好好回應的三大障礙:

‧只要你心中還在乎別人,你所做的表達都含有回應的成分

 

PART  2解讀七大情緒,培養人際回應力

‧忠言「逆耳」?聽得「順」,好想法才會被採用

‧別只在乎「說的對」!好的回應力,幫你提升溝通內功

‧四大回應力,幫你說得少、更有效

【借力──讓正面的情緒,形成美好的循環】

 

CHAPTER 5 如何回應快樂的情緒──深化

‧快樂需要得到「深化」

‧別讓評論斬斷有意義的對話流動

‧透過「好回應」,創造人際天堂

 

CHAPTER 6  如何回應驚訝的情緒──澄清

‧驚訝需要得到「澄清」

‧擁有環境遙控器,調節情緒很容易

【使力──讓挑戰的情緒,變成尊重的跳板】

 

CHAPTER 7  如何回應輕蔑的情緒──面對

‧你的反應比你以為的還要快

‧你必須得學會「面對」,穩穩地站在攻擊你的人「對面」

‧解「凌」,還需繫「凌」人

‧以小勝大的前提是,不認為自己擁有得很少

‧要多麼努力,才能顯得毫不費力

‧站穩理字,讓對方下不了馬威,還無法論斷你是非

‧別人的輕蔑你無法阻止,但你可以決定不讓它在大腦深耕發芽

 

CHAPTER 8 如何回應厭惡的情緒—轉化

‧厭惡需要轉化

‧小蝦米對大鯨魚?請先徹底了解對手的「在乎」

‧了解對手,站穩立場,不讓別人貼標籤

‧你習慣的,不代表是對的

‧置人於死地的不是武器,而是傷人的動機

【卸力──讓沉重的情緒,獲得完美的落地】

 

CHAPTER 9  如何回應憤怒的情緒──稀釋

‧用理解「稀釋」憤怒

‧意圖比意思更重要

‧關鍵六秒鐘,調節不愉快的情緒

 

CHAPTER 10  如何回應恐懼的情緒──放慢

‧如果一時無法放下恐懼,就先「放慢」

‧再微小的前進,都藏著許多勇氣

‧真正的成長,是已經遺忘當初為何會害怕

‧如果說,真正的放下是你不介意再提起,那麼真正的成長,是你已經遺忘當初為何會害怕

 

CHAPTER 11  如何回應悲傷的情緒──陪伴

‧陪伴是最好的止痛劑

‧悲傷的終點,是快樂的起點

【合力──透過心理位移,看見新的可能性】

 

CHAPTER 12  心理位移—─站在不同的位置,看見不同的風景

‧幸福是你對世界的詮釋,而不是世界對你做了什麼事

‧心理絲毫的移動,世界巨大的不同

 

 

-Y你在乎的人事物,如何「溝通&回應」?~《衝突對話,你準備好了嗎?》+《別人的情緒,你讀懂了嗎?》凱宇和嘉玲的對談|【有聲書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聰財精神社會 的頭像
    楊聰財精神社會

    聰財 楊的部落格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