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tal Fatigue 精神內耗 241123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
@標題=擺脫精神內耗:多面向探討其定義、原因、特徵與全面解方
@問題=精神內耗 定義 特徵與相關的身心症狀 原因 如果不改善會形成的不良後果 治療和處理的方法和步驟 預防方法 好發的族群
「精神內耗」(Mental Fatigue 或者是Emotional Burnout)一詞是二○二二年的「十大流行語」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精神內耗的定義
精神內耗(mental fatigue或emotional burnout)是指一種由長期情緒衝突、壓力、內在矛盾及高強度思考所引發的身心疲勞狀態。這種狀態通常發生在面對複雜決策、內在掙扎或外界高壓時,導致個體在情緒上無法達到平衡,心理能量耗竭,甚至對生活失去動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神內耗的特徵與相關身心症狀
1. 情緒方面:
o 易怒、焦慮或持續低落情緒。
o 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
2. 生理方面:
o 慢性疲勞感,即使休息後仍感疲憊。
o 睡眠困難,如失眠或易醒。
o 身體症狀如頭痛、肌肉緊張或腸胃不適。
3. 行為方面:
o 無法專注或經常拖延。
o 工作效率低下或頻繁錯誤。
4. 精神層面:
o 對未來感到迷茫或缺乏目標。
o 自我否定及過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精神內耗的原因
1. 心理層面:
o 完美主義導致無止盡的內心批判。
o 高期望與現實落差。
o 未解的內心矛盾或情感糾結。
2. 環境層面:
o 長期處於高壓環境。
o 職場或家庭關係不和諧。
o 社交孤立或缺乏支持系統。
3. 生理層面:
o 長期睡眠不足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o 荷爾蒙失衡(如皮質醇水平過高)。
4. 精神靈性層面:
o 內在價值觀與外界期望的衝突。
o 缺乏靈性支撐或人生意義感的失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如果不改善會形成的不良後果
1. 心理健康惡化:可能導致憂鬱症、焦慮症,甚至自傷或自殺傾向。
2. 身體健康問題:例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免疫力下降等壓力相關疾病。
3. 人際關係破裂:由於情緒不穩,可能影響家庭及職場關係。
4. 生活質量下降:工作與學習效率大幅減退,對生活失去熱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精神內耗的治療和處理方法
1. 心理治療:
o 接受認知行為療法(CBT)來改變思維模式。
o 尋求專業心理諮商,處理未解的情緒問題。
2. 生理調適:
o 制定健康的作息,確保充足睡眠。
o 規律運動,如瑜伽或快走,有助於減少壓力激素。
3. 環境改變:
o 調整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o 營造支持性的社交圈。
4. 精神層面:
o 進行靜心冥想,增強內在平靜感。
o 深化靈性信仰,尋找生活的意義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預防精神內耗的方法
1. 設立現實可行的目標:減少過高的自我期望。
2. 學習情緒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或專念練習。
3. 定期自我檢視:定期反思,及早發現內耗跡象。
4. 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飲食均衡、定期運動。
5. 建立支持系統:定期與家人朋友分享壓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好發的族群
1. 職場高壓人群:如醫護人員、教師、金融從業者。
2. 完美主義者:對自己要求過高且自我批判強烈。
3. 學業壓力大者:如準備考試的學生。
4. 家庭壓力大的照護者:如同時照顧年幼孩子與老人的“夾心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具體案例:小美的精神內耗之旅
=背景:
小美是一位30歲的女性,任職於一家大型跨國公司,負責高壓的市場分析工作。她每天需處理多項任務,經常加班至深夜,並在家中扮演唯一經濟支柱的角色。
=事件:
半年內,小美感到持續疲憊,對工作產生厭倦,甚至連家人也無法激起她的情感波動。她逐漸失眠、體重下降,並開始頻繁反思自己的職場選擇。
=轉折點:
在一次因頭痛住院後,醫生診斷小美為壓力過高導致的“精神內耗”,建議她接受心理治療。
=治療與改變:
1. 小美接受了心理諮商,學會區分必要與非必要的工作。
2. 她加入了一個冥想小組,通過靜心來緩解情緒壓力。
3. 她調整了生活方式,每天規律運動,並早睡早起。
=結局:
三個月後,小美的精神狀況顯著改善,重新找到生活的熱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精神內耗的多面向影響
1. 生理:長期壓力可能導致神經系統過度活化,損害健康。
2. 心理:內在矛盾持續,影響自尊與自信。
3. 環境:不健康的工作與家庭環境可能加劇內耗。
4. 精神靈性:缺乏意義感使人感到迷失與虛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結論與展望
精神內耗雖然普遍,但通過多面向的調整與預防,完全可以逐漸改善甚至避免。從生理健康到靈性支持,全面的自我關愛與外界支持,將助力我們重獲平衡與幸福。希望每一個正在經歷內耗的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解方,像小美一樣,走向新生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