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220健康有PAUL力基隆 自我覺察 重要性 切入點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
@問題 6 自我覺察 重要性 切入點
@回答6
###找到自我察覺的切入點
*情緒察覺:
情緒察覺不僅僅是識別和命名自己的情緒,更重要的是理解這些情緒如何影響我們的思考和行為,這些情緒包括憤怒、悲傷、羞愧、內疚及驕傲等各式各樣的形式,這些情緒往往具有多層次的影響,會同時影響我們的內心感受和外在行為。例如當我們感到憤怒時,可能會有衝動行事的傾向,而如果我們能夠察覺到這種情緒,並冷靜下來,就能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同樣地,當感到悲傷時,我們可能會更傾向於退縮和孤立自己,但如果能夠意識到這種情緒,我們可以主動尋求支持和幫助,從而減輕負面情緒的影響。
另外,羞愧感可能讓我們感到自己不夠好,從而影響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內疚感則可能讓我們反思自己的行為,並驅動我們去彌補過失;驕傲感則能夠增強我們的自我效能感,激勵我們追求更高的目標。
**思想察覺: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思想會不斷地在腦海中湧現,其中既有正向的也有負面的。正向思想包括對自己或他人的讚美、感恩的心情、對未來的期待等。這些思想通常帶來積極的情緒,如快樂、滿足和希望。相反地,負面思想則可能包含自我批評、對失敗的恐懼、對過去錯誤的懊悔等,這些思想往往伴隨著消極的情緒,如焦慮、憤怒和悲傷。
思想察覺能對自我察覺產生深遠的影響。首先,它能幫助我們識別和區分不同類型的思想,讓我們明白哪些思想是正向的,哪些是負面的。當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思想模式時,我們就能更有效地管理情緒,避免被負面思想所困擾。
例如,當我們感到焦慮時,透過思想察覺,我們可以注意到這種焦慮源自於某種特定的負面思想,如對未來的擔憂。認識到這一點後,我們可以選擇不讓這些負面思想控制我們,轉而專注於更現實和積極的觀點。
此外,思想察覺還能促進自我接納。當我們能夠以不評價的態度觀察自己的思想時,我們就不會因為出現負面思想而感到內疚或羞恥。我們能理解到,這些思想只是心靈的一部分,不代表我們的全部。因此,我們能更容易地接納自己,包含那些不完美的部分。通過思想察覺,我們都能更清晰地看到它們的來龍去脈,並以更健康的方式處理它們。這不僅有助於提高我們的心理健康,還能讓我們在面對生活的挑戰時,變得更有韌性和適應力。
***身體覺察:
身體察覺是一種對自己身體狀態和感受的深入了解和察覺。這種察覺不僅包括對外在動作的注意,還包括對內在感覺、姿勢、緊張及疼痛等細微變化的敏銳觀察。當我們能夠清楚地察覺到身體的感受時,我們可以及時發現並處理身體的異常狀況。例如,早期察覺到肌肉的緊張或疼痛,可以促使我們採取相應的措施來放鬆和舒緩,從而防止問題進一步惡化。這種及時的自我照顧有助於預防慢性疾病和改善整體健康。當我們注意到身體的緊張、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時,我們可以運用放鬆技巧,如深呼吸、漸進性肌肉放鬆等,來緩解這些壓力反應。
你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開始練習身體察覺。比如,坐在辦公室時,留意自己的坐姿,是否有駝背或肩膀緊張?走路時,感受每一步的腳步聲和地面的觸感。當你感到壓力時,花幾分鐘做深呼吸,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
透過這些簡單的練習,我們可以逐步提高對身體的敏感度,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需求,從而更好地照顧自己。這不僅是對身體的保護,更是對心理健康的提升。當我們學會聆聽身體的聲音,便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和諧。
***環境察覺:
環境察覺指的是個人對周圍環境的敏銳觀察和理解,例如一個具有高度環境察覺的人能夠識別並適應社交場合中的微妙變化,或是在物理環境中感知到那些影響心情的因素,如噪音或光線,這些因素如何影響我們的心情、行為和健康。
環境察覺主要分為物理環境和社會環境兩大類,其中物理環境包括周遭空間,如房間佈置、傢俱擺放位置影響我們舒適感及心理狀態的程度,另外包括光線對我們的心好及睡眠節律的影響,還有噪音是否影響做事情的專注力,另外氣味也會觸發情感反應和記憶。試想一下,當你走進一個光線明亮、整齊有序的房間,你會感到心情愉快、精神舒暢;相反地,走進一個雜亂無章、光線昏暗的房間,心情往往會變得沉重和煩躁。
社會環境則包括人際關係和社會支持。人際關係的互動對情緒有著直接影響。當我們感受到來自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支持時,會感到安心和快樂;而當人際關係緊張或缺乏支持時,則容易感到孤獨和壓力重重。
社會文化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在一個重視個人成就和競爭的文化中,人們可能會感到壓力山大,擔心自己不夠好;而在一個提倡合作和互助的文化中,人們則會感到更多的支持和安全感。
透過提高對物理和社會環境因素的敏銳度,我們可以做出相應的調整,以提升情緒管理能力、改善專注力和工作效率、增強身心健康,並促進人際關係。這些努力將最終有助於我們實現更高的生活質量和整體幸福感。透過這種全面的自我察覺,我們不僅能夠增強對自身的理解,還能更有效地與他人和環境互動,從而在日常生活中創造更多的和諧與平衡。自我察覺的培養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它要求我們不斷地實踐和反思,最終達到更高層次的自我理解和生活滿足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