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殺人魔 3女慘遭人魔分屍可能的心理狀態分析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

 

這名兇嫌可能的心理狀態涉及反社會人格特質、操縱與欺騙行為、心理冷漠、潛在的快感殺人傾向,以及可能的犯罪習慣與動機。以下是對他的心理狀態的詳細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反社會人格障礙(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SPD

從嫌犯的犯罪背景來看,他過去已有性侵、強奪、竊盜等前科,這表明他可能具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的特徵,這類人格障礙通常表現在:

A• 缺乏同理心:對於他人生命毫不在乎,冷血無情,即使被逮捕仍矢口否認,沒有悔意。

B• 無法遵守社會規範:嫌犯過去因性侵案入獄,被判無期徒刑,後來假釋出獄,顯示他未曾悔改,仍然持續犯罪。

C• 欺騙、操控他人:利用話術吸引受害者進入他的住處,並營造「友善」的假象,實際上只是為了誘騙她們進屋後再行殺害。

D• 衝動、無計畫的行為:嫌犯連續殺害三人,顯示其可能已經失去行為控制,無法抑制自己的暴力衝動。

這類型的罪犯通常對自己的行為缺乏罪惡感,即使被揭發也可能不認錯、不悔改,並試圖推卸責任或編造各種謊言以逃避刑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精心策劃 vs. 衝動型犯罪

雖然嫌犯殺害受害者後有計畫性地肢解並棄屍,這種手法通常屬於有組織型殺人犯(Organized Serial Killer),但同時,他的行動中也呈現出部分衝動型殺人犯(Disorganized Serial Killer)的特質:

A• 有計畫部分:

o   挑選目標:針對高齡獨居婦人,顯示他知道這些人較脆弱、沒有家人能即時通報失蹤。

o   作案模式固定:受害者都是女性、獨居、70多歲,並且都被帶到家中作案,顯示其行動有一定模式。

o   棄屍方式:將屍體分解並拋入水中,這顯示他對「毀屍滅跡」有所考量,試圖延長警方破案時間。

B• 衝動型犯罪部分:

o   屍塊隨意丟棄,未完全掩蓋犯罪痕跡,這顯示他的計畫可能並不嚴謹,或者已經進入一種「失控狀態」。

o   屢次殺人,但沒有妥善處理證據,被警方找到多組受害者DNA

o   殺害大嫂顯示可能帶有個人情感衝突,不像前兩位受害者是隨機挑選,這或許是一種「關係型謀殺」。

這種組織型與衝動型的混合特徵顯示他可能在某個時刻開始喪失控制力,本來可能有更縝密的計畫,但最後變成較為倉促和混亂的行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獵物選擇與權力支配心理

他的犯罪對象具有相似性:年長、獨居、女性,這可能顯示他:

A• 心理上藐視或憎恨這類對象,可能認為這些人「無助」「不受重視」,所以可以任意宰割。

B• 偏好掌控弱者:此類犯罪者通常從「支配感」中獲得快感,而高齡婦女對他來說可能是「無法反抗的獵物」。

C• 可能有病態的厭女心理(Misogyny):他的所有受害者都是女性,這可能與過去的經歷(如童年經驗、母親角色、過去的女性關係)有關,導致他對女性懷有憎恨或暴力傾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遊戲」與「操控」:從炫耀與偽裝看兇嫌的精神狀態

嫌犯在殺人後仍故意在公園裝作無辜,甚至還問友人:「她(林婦)最近有沒有來?」這類行為可能有以下幾種心理狀態:

A• 測試警方進度:假裝不知情,觀察警方是否有發現線索。

B• 尋求刺激與快感:某些罪犯在犯罪後,會藉由「偽裝無辜」「參與談論案件」來獲得某種**「獵人」的興奮感**,甚至覺得自己比警方更聰明。

C病態人格Psychopathy):這類型犯罪者通常缺乏恐懼與情緒共鳴,因此能夠在犯罪後仍然冷靜,甚至享受社交活動。

這類行為類似於美國連環殺手Ted BundyJeffrey Dahmer等,他們在犯罪後,仍能表現得像普通人,甚至故意參與相關討論,以滿足自身的操控慾與心理優越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是否為「連環殺手」?

目前的跡象顯示:

A• 至少已殺害3人,且可能不止(警方仍在調查失蹤人口)。

B• 作案模式固定,挑選特定族群,顯示他可能並非「臨時起意」,而是有計畫的選擇受害者。

C• 分屍處理顯示熟練度,不排除過去有其他未曝光的案件。

連環殺手(Serial Killer)通常具有**「心理扭曲的內在動機」,而非單純的報復或金錢動機**。此案件嫌犯可能:

1.  出獄後對社會的不滿,認為社會虧欠他,因此報復社會。

2.  針對年長女性,可能有特定的情結(如母親問題、過往經驗)。

3.  享受殺人的控制感,逐漸成癮,一旦體驗過這種掌控生死的權力,可能難以自拔。

這顯示他已經不只是偶然犯罪,而是發展出類似連環殺手的心理特徵,未來可能需要進一步調查他的過往活動,甚至可能有未曝光的受害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心理冷漠與異常情緒反應

監視器畫面顯示,他在棄屍後冷靜觀看屍塊漂流,這是一種高度異常的行為,可能代表:

A• 缺乏罪惡感與內疚感(典型心理變態特質)。

B• 對生命毫無敬畏,甚至可能從中獲得快感。

C• 習慣性犯罪,導致情緒反應異常遲鈍。

這類型的罪犯通常對自己行為的道德性沒有感知,甚至可能視之為「遊戲」或「計畫」的一部分,以獲取內心的滿足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

這名兇嫌的心理狀態顯示:

A• 高度反社會人格特質,無悔意、無情感、極度自私。

B• 可能具備連環殺手的心理與行為模式,針對特定目標反覆作案。

C• 心理冷漠,對生命毫不在乎,甚至可能從中獲得某種快感或滿足感。

D• 操控與欺騙特質明顯,透過話術讓受害者進入其住所,並製造無辜假象。

這名嫌犯不僅僅是「殺人犯」,更可能是一名危險的連環殺手,且未來若無法及時制止,可能還會有更多受害者。

 

請問: 這個殺人魔 3女慘遭人魔分屍可能的心理狀態分析

 

@重要資料整理

3女慘遭人魔分屍!騙到家再出手 共通點「高齡獨居婦」

高雄市發生驚悚的碎屍案,家住楠梓區的71歲的林姓婦人騎車出門後失聯整晚,怎料,警方循線找到人時,已慘遭張男殺害,遺體還被「分屍」丟在前鎮河裡,由於尋獲時屍塊極度不完整,經鑑識中心連夜比對,確認已尋獲的殘肢為林姓被害人所有。至於涉嫌重大的張男拘提到案後不願吐實,經高雄地檢署徹夜偵查後,認定張男涉犯殺人重罪向法院聲押,警方也說明,於案發現場發現3組不同女性的DNA,可以發現共通點是,兇嫌找挑70多歲的婦人,為獨居、落單時,再帶到家裡再出手,做案手法令人震驚社會。

警方到張嫌家中採證,雖然張嫌狡辯且矢口否認,但是警方在現場採到多處血跡噴濺痕、生物跡證,經過DNA比對後,發現為3組女性的DNA,於昨(6)日晚間,已將張嫌移送高雄地檢署偵辦,並經檢察官聲押後,因涉嫌殺人罪嫌情節重大,而於今(7)日11點多,經高雄地方法院裁定羈押禁見。

除了慘遭分屍扔河的71歲林姓婦人以外,警方在張嫌家中,還發現另外2組的女性DNA,一組為左營區失蹤的張姓婦人;另一組疑似為75歲的黃姓婦人,為兇嫌的大嫂,據側面了解,張嫌將年長者女性帶到家裡再出手,家中的公寓的二樓,有分成幾個房間,採集到一些血跡,包括廁所內。

高雄市警局長林炎田說明,全面性清查失蹤人口,本市左營區也有一名張姓婦人失蹤,經過調閱影像追查,婦人元月17日出現在三民公園,進入張嫌的前鎮區住所,剛剛做最新的比對,結果非常明確;最後一組採證到的是75歲的黃姓獨居婦人,為兇嫌的大嫂,平時住在楠梓區,偶爾才會回前鎮區住處探視,去年11月間,住在新北市汐止區的兒子突然聯繫不上婦人,於是在1215日前往汐止分局報案失聯,疑似已經遇害,高雄市警方表示,會做失蹤人口的清查,擴大追查偵辦中。

 

 

@ 連環殺3女分屍!左營婦、大嫂遇害時間曝 屍塊冷血餵魚蝦這幕令人不寒而慄

 

【記者王志弘/高雄報導】高雄傳出驚悚分屍命案,1名七旬林姓老婦日前慘遭友人張姓老翁殺害、肢解,將屍塊丟棄前鎮圳溝。檢警前天(5)逮人,昨天打撈出腳掌、內臟等組織,經連夜比對DNA,確認為死者遺體,兇嫌仍矢口否認,遭羈押禁見。駭人的是,警方在兇嫌住處共採到3DNA,經比對,除了遇害的林婦,還有左營張婦、兇嫌大嫂,全案擴大為連續殺人分屍案。

3女被帶到住處殺害

據悉,兇嫌73歲張姓男子於40多年前犯下性侵案,遭判無期徒刑,多年前假釋出獄,常到住家附近的三民公園串門子,因此結識不少同齡長者。除了楠梓區林婦於大年初五(2/2)失蹤遇害,左營區張婦於117日也曾進入兇嫌住家;大嫂去年1215日經家屬通報失蹤。警方經比對在兇嫌採到家中3組不同女性DNA型別,結果證實確為這3人。

警察局長林炎田今天下午親自召開記者會指出,兇嫌住公寓2樓,家裡有幾個房間,「他是找年長者帶到家裡再出手」,事證相當明確,但兇嫌仍矢口百般狡辯,警方絕對會縝密蒐證,建請檢方從重求刑,務必讓人神共憤不法之徒,受到法律制裁。

 

7旬婦進入張男住處

檢警調查,楠梓區71歲林姓婦人2日傍晚曾載友人張男一同進入其前鎮區住家便傳出失聯。警方前往調查,張則辯稱「她來半小時後就離開了,我也不知道下落」。經張男同意,員警搜遍各個角落,未發現老婦身影。

驚悚的是,警方調閱監視器發現,老婦根本未再離開張家,張男卻在3日清晨6時至10時許騎腳踏車外出12次,其中5次「載著東西」離家,卻空袋而回,形跡十分可疑,懷疑老婦恐遭殺害分屍。

 

婦疑在凶嫌住處遭肢解 屍塊丟圳溝

檢警5日晚間8時許持拘票前往張嫌家中搜捕,經鑑識採證赫見牆面、地板、浴室排水孔等多處有血跡噴濺反應,經鑑定確為老婦血跡,檢警初步研判老婦在屋內遇害,再被拖到浴室肢解,但張嫌仍不吐實。

檢警比對兇嫌足跡,6日再循線前往前鎮一處圳溝打撈,但屍塊疑直接被丟入水中,遭魚蝦啃咬,在沿岸、橋下發現相較完整的腳掌,其餘則為人體組織,經市警局鑑識中心連夜比對家屬DNA後,確認為老婦遺體。

3女進門後就未曾出現 恐均遇害

高雄市警局指出,專案小組追查兇嫌張姓男子(73)涉殺害楠梓林婦,因現場採證發現有3組不同女性DNA型別,遂展開全面性清查失蹤人口,比對左營區亦有1名年長張姓婦人,符合張嫌作案類型,經調閱監視器影像追查,該婦人117日先出現在三民公園,於當天下午進入張嫌住處後便無外出,顯見渠涉嫌重大。

此外,兇嫌大嫂也自去年12月中旬失蹤至今,檢警在兇嫌家中也採集到大嫂血跡,研判3人均遭不測,正擴大追查中。

殺人棄屍冷眼看屍塊漂流 跑到公園故弄玄虛

據悉,張嫌有性侵、強奪、竊盜等前科累累,訊時多半保持緘默,矢口否認犯行,移送時仍不發一語。另據監視影像顯示,兇嫌將林婦屍塊丟棄圳溝後,還跑到橋面觀看後續狀況,神情、舉止未見慌張,令人不寒而慄。

另有友人說,兇嫌綽號「台北仔」,自稱在台北有房,常到公園炫富、搭訕,吹噓曾與好幾位女子交往,男女關係複雜。本月5日還跑來公園問「她(林婦)最近有沒有來?」,還指控另名失蹤的張女曾偷走他現金。如今案情曝光,竟在3日就殺人分屍,刻意跑來公園故弄玄虛,有夠沒人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聰財精神社會 的頭像
    楊聰財精神社會

    聰財 楊的部落格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