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50414 History Social Book人類大歷史

 

【主標題】 從神話到基因:讀《人類大歷史》,思索人類未來的多維鏡像【楊聰財專欄】

 

TOPIC=《人類大歷史》萬年旅程:從野獸到扮演上帝的多維探問

【楊聰財專欄】

 

【副標題】 從認知革命到科技主宰,人類歷史的轉折不只是演化,更是選擇。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醫師與楊聰才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精神醫療專業團隊關心您

 

【引言】 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大歷史》中帶我們回溯七萬年來智人的崛起。這不只是一本歷史書,而是一本從語言、制度、信仰與科技探問人類本質與未來的啟蒙之書。

 

【分段標題與內容】

 

一、人類真正的超能力:共同虛構的力量

赫拉利指出,認知革命的關鍵並非單靠語言,而是語言能夠傳達虛構故事。宗教、國家、企業、法律,這些建構出龐大人類社會系統的核心,其實都只是人們集體想像的產物。

 

=精神層面:宗教與神話提供存在意義與社會秩序。 心理層面:虛構故事創造歸屬感,減輕存在焦慮。 社會層面:讓陌生人彼此合作,組成超過150人的社群。

 

二、農業革命:文明的代價與牢籠

赫拉利稱農業革命為「史上最大騙局」,因為儘管糧食增加,但人類生活反而更加勞累,社會結構也更階層化。

 

=生理層面:糧食依賴導致營養單一與疾病增多。

=心理層面:勞動強度提高,產生焦慮與壓力。

=社會層面:土地與權力集中,導致剝削與不平等。

 

三、金錢與帝國:抽象力量如何征服世界

 

貨幣、帝國與書寫制度讓人類世界實現空前整合,卻也留下暴力與殖民的傷痕。

 

=社會層面:貨幣與法律成為跨文化溝通的橋梁。

=靈性層面:帝國以宗教正當性包裝權力。

=心理層面:消費主義興起,人們陷入無限欲望的循環。

 

四、科學革命:發現無知,開啟全新可能

 

科學革命使人類擁有重塑生命的力量。但知識進步也帶來了全新道德難題。

 

=生理層面:醫療進步延長壽命,減緩痛苦。 精神層面:科技進步動搖傳統信仰與靈性基礎。

 

=心理層面:面對AI與基因編輯,焦慮與自我認同危機同步升高。

 

五、扮演上帝:智慧設計是否將取代天擇?

 

從人工智慧到合成生物學,人類試圖扮演創造者,但我們準備好了嗎?

 

=靈性層面:是否有「靈魂」超越基因與演算法?

 

=社會層面:誰有資格使用或掌控這些技術?

 

=心理層面:人類將何去何從,會否自我淘汰?

 

六、案例探討:一場名為「亞歷山卓計畫」的社會實驗

 

【案例人物】:亞歷山卓博士(虛構)、墨西哥裔美籍生物學家

 

【事件時間】:2032年春季

 

【地點】:美國加州矽谷

 

【事件描述】:亞歷山卓領導一項政府資助的DNA定向編輯實驗,試圖治療遺傳性憂鬱症。在實驗成功後,他提出「基因情緒優化」計畫,試圖在胚胎階段為人類選擇更樂觀的心理傾向。

 

【爭議】:引發科學界、宗教團體與心理學者的激辯。有人稱其為「救世者」,有人指責他剝奪未來人類的自由意志。

 

=生理層面:可預防重大精神疾病,延長健康壽命。 心理層面:是否真能「設計快樂」?快樂是否仍有意義? 社會層面:貧富不均是否會擴大為「基因階級」?

=靈性層面:人類是否仍有靈魂與命運的概念?

七、人類與生態的失衡:人類中心主義的危機

 

=生理層面:物種滅絕與環境惡化對人體健康的直接衝擊。

=心理層面:環境焦慮症(eco-anxiety)與未來恐懼。

=靈性層面:重新思考「萬物有靈」是否能成為未來倫理基礎?

 

八、想像的現實:制度與故事構築的雙重世界

 

人類活在法律、國家、公司等「虛構真實」中,但這些故事若失效,世界秩序將崩潰。

 

=社會層面:制度建構信任,卻也可能成為控制工具。 心理層面:共同信仰讓我們擁有歸屬與方向。 靈性層面:如何創造既真誠又具凝聚力的新故事?

 

九、歷史的選擇權:從不可逆到可選擇

赫拉利指出:人類歷史並非必然發展,而是一連串選擇的結果。

 

=靈性層面:歷史不是命運,而是選擇的集合。

 

=心理層面:個人是否能參與集體選擇的意志?

 

=社會層面:我們是否能重新定義進步與幸福?

 

十、走向未來:智慧與謙卑的平衡

 

=生理層面:科技與自然共存的健康模式。

 

=心理層面:建立能容納不確定性的思維與情感力。

 

=靈性層面:謙卑地承認我們並非萬物的主宰,而是共同旅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語】

《人類大歷史》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人類文明的榮光與陰影。我們不只是生物演化的結果,更是信仰與選擇的創造者。這部書的價值,不只是知識的累積,而是讓我們重新思索「我們是誰、要去哪裡、該如何活著」。

@重要參考資料:

1.  哈拉瑞,《人類大歷史》

2.  法洛威,《人類大歷史讀後感》

3.  相關科學與心理學期刊對基因工程與AI倫理的探討

4.  國際生態環境研究報告對「人類世」的討論

 

人類大歷史 : 從野獸到扮演上帝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林俊宏天下文化  2018/01/01

內容簡介

  全球暢銷2,000萬冊 翻譯超過50種語言
  撼動世界 哈拉瑞「人類三部曲」
  連天才們都驚艷不已的曠世傑作
  歐巴馬、比爾.蓋茲、祖克柏、康納曼……全球重要意見領袖 人手一冊

  《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作者
  當代全球思想指標 哈拉瑞 成名代表作

  《人類大歷史》為什麼能夠在國際暢銷書榜上爆衝?原因很簡單,它處理的是歷史的大問題、現代世界的大問題,而且,它的寫作風格是刻骨銘心的生動。你會愛上它!——戴蒙(Jared Diamond),普立茲獎巨著《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

 十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個人種,
  但今日,只剩下一個人種:智人(Homo sapiens),亦即明智的人種。
  但是我們真的明智嗎?

  從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殘骨的猿人,到躍居食物鏈頂端的智人,
  從雪維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壯踩上月球的腳印,
  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科學革命、生物科技革命,
  我們是如何登上世界舞臺、成為萬物之靈的?

  從西元前1776年的《漢摩拉比法典》,到1776年的〈美國獨立宣言〉,
  從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到自由主義、消費主義,
  從獸慾、情慾、到物慾,從獸性、人性、到神性,
  我們瞭解自己嗎?我們過得更快樂嗎?
  我們究竟希望自己想要得到什麼、變成什麼?

本書作者哈拉瑞希望滿足讀者的是:

  「請給我單單一本書,不到五百頁的篇幅,用清晰可讀的散文,不填塞一堆令人暈頭轉向的年份、人名、地名、稱號,就能涵蓋了人類如何崛起、如何被農作物綁架……乃至影響現代生活甚巨的資本主義、一神教、自由人文主義、基因工程……如何興盛的重大脈絡,讓我洞悉其中的關鍵和意涵。」

  許多所謂「大歷史」書,標榜要給讀者一個完整的人類歷史輪廓,但很少成功。

  通常,描寫文字發明之前的年代,是生物學家、考古學家的專長;但是文字發明之後的年代,則是歷史學家、政治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擅場。

  至於如何讓這兩大段歷史之間沒有斷層,能夠有一以貫之的宏觀解讀,過去幾乎沒人做得到。許多著名史家的作品,由於欠缺遺傳學或生態學的視野,很多關鍵史事的詮釋,也只是隔靴搔癢。

本書作者哈拉瑞希望滿足讀者的是:

  「請給我單單一本書,不到五百頁的篇幅,用清晰可讀的散文,不填塞一堆令人暈頭轉向的年份、人名、地名、稱號,就能涵蓋了人類如何崛起、如何被農作物綁架……乃至影響現代生活甚巨的資本主義、一神教、自由人文主義、基因工程……如何興盛的重大脈絡,讓我洞悉其中的關鍵和意涵。」

  許多所謂「大歷史」書,標榜要給讀者一個完整的人類歷史輪廓,但很少成功。

  通常,描寫文字發明之前的年代,是生物學家、考古學家的專長;但是文字發明之後的年代,則是歷史學家、政治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擅場。

  至於如何讓這兩大段歷史之間沒有斷層,能夠有一以貫之的宏觀解讀,過去幾乎沒人做得到。許多著名史家的作品,由於欠缺遺傳學或生態學的視野,很多關鍵史事的詮釋,也只是隔靴搔癢。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哈拉瑞 Yuval Noah Harari

  任教於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歷史系,全球矚目的新銳歷史學家。

  1976年出生於以色列海法,2002年在牛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最初專研中世紀史和軍事史,發表了許多學術書籍和論文;現在專研世界史和宏觀的歷史進程,《人類大歷史》這本巨著就是最新的研究成果,2012年以希伯來文出版,在以色列成為暢銷書,陸續翻譯成23種語文,代表全球主要文明國家都看重他的作品。

  最獨特的是,哈拉瑞給各國的版本都是量身訂做的,書中舉例盡可能選用當地熟悉的史實,顯示他用功之深,知識之淵博。而且,身為人文歷史學者,他也懂人類學、生態學、基因學等等硬科學,蹲馬步的功夫非常扎實。

  哈拉瑞的世界史講座系列影片,已被放上YouTube

  目前他也在《應許之地》雜誌,定期撰寫專欄文章。

譯者簡介

林俊宏

  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
  喜好電影、音樂、閱讀、閒晃,覺得把話講清楚比什麼都重要。
  譯有《大數據》、《英語的秘密家譜》、《建築為何重要》、《如果房子會說話》、《大科學》、《群的智慧》等書。
  現就讀於師大譯研所博士班。

目錄

誌謝        
人類之大歷史年表        

第一部    認知革命        
1章    人類: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        
2章    知善惡樹        
3章    亞當和夏娃的一天        
4章    毀天滅地的人類洪水        

第二部    農業革命        
5章    史上最大騙局        
6章    蓋起監獄高牆        
7章    大腦記憶過載        
8章    歷史從無正義        

第三部    人類的融合統一        
9章    歷史的方向        
10章    金錢的氣味        
11章    帝國的願景        
12章    宗教的法則        
13章    成敗的祕密        

第四部    科學革命        
14章    發現自己的無知        
15章    科學與帝國的聯姻
16章    資本主義教條        
17章    工業的巨輪        
18章    一場永遠的革命        
19章    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20章    智人末日        

後記    變成神的這種動物        
後記    林俊宏        
圖片來源        
參考資料

人類之大歷史年表

  (距今年代)
  135億年   物質和能量出現。物理學之始。
  原子和分子出現。化學之始。
  45億年    地球形成。
  38億年    生物形成。生物學之始。
  600萬年   人類和黑猩猩最後的共祖。
  250萬年       非洲的人屬開始演化。出現最早的石器。
  200萬年   人類由非洲傳播到歐亞大陸,演化為不同人種。
  50萬年        尼安德塔人在歐洲和中東演化。
  30萬年        開始日常用火。
  20萬年        智人在東非演化。
  7.0萬年    認知革命:出現能夠描述非現實的語言。
  歷史學之始。智人傳播至非洲之外。
  4.5萬年      智人抵達澳洲。澳洲巨型動物絕種。
  3.0萬年     尼安德塔人絕種。
  1.6萬年        智人抵達美洲。美洲巨型動物絕種。
  1.3萬年        弗洛瑞斯人絕種。智人成為唯一存活的人類物種。
  1.2萬年    農業革命:馴化動植物,出現永久聚落。
  5000年        出現最早的王國、文字和金錢、多神教信仰。
  4250年        出現最早的帝國:薩爾貢大帝的阿卡德帝國。
  2500年        出現最早的硬幣——通用的貨幣。
  波斯帝國:試圖建立普世的政治秩序——「為全人類的福祉而努力」。
  印度佛教興起:試圖建立普世的真理——「讓所有人類解脫痛苦」。
  2000年        中國漢帝國。地中海羅馬帝國。基督教興起。
  1400年      伊斯蘭教興起。
  500年        科學革命:人類承認自己的無知,開始取得前所未有的能力。
  歐洲人開始征服美洲和各大洋。
  整個地球形成單一歷史場域。資本主義興起。
  200年        工業革命。家族和地方社群被國家和市場取代。
  動植物大規模絕種。
  現代        人類跨出地球的疆域。
  核武器威脅人類的生存。
  生物逐漸由「智慧設計」形塑,而非天擇。
  未來       「智慧設計」成為生命的基本原則?
  智人被超人類取代?

人類: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

  大約在一百三十五億年前,經過所謂的大霹靂(Big Bang)之後,宇宙的物質、能量、時間、空間,才應運而生。宇宙的這些基本特徵,就成了「物理學」。

  在這之後過了大約三十萬年,物質和能量開始形成複雜的結構,稱為原子,然後進一步構成分子。至於這些原子和分子的故事、以及它們如何交互作用,就成了「化學」。

  大約三十八億年前,在這顆叫做地球的行星上,有些分子結合起來、形成一種特別龐大而又精細的結構,稱為生物。生物的故事,就成了「生物學」。

  到了大約七萬年前,一些屬於智人(Homo sapiens)這一物種的生物,開始創造出更複雜的架構,稱為文化。而這些人類文化繼續發展,就成了「歷史學」。

  在人類大歷史的路上,有三大重要革命:大約七萬年前,認知革命(Cognitive Revolution)讓我們所謂的歷史正式啟動。大約一萬兩千年前,農業革命(Agricultural Revolution)讓歷史加速發展。到了大約不過是五百年前,科學革命(Scientific Revolution)可以說是讓過往的歷史告一段落,而另創新局。這本書的內容,就是在描述這三大革命如何改變了人類和周遭的生物。

  事實上,人類早在史前就已存在:早在兩百五十萬年前,就已經出現了非常類似現代人類的動物。然而,即使經過世世代代的繁衍,他們與共享棲地的其他生物相比,也沒什麼特別突出之處。

  如果到兩百萬年前的東非逛一逛,你很可能會看到一群很像人類的生物:有些媽媽一邊哄著小嬰兒、一邊還得將玩瘋的小孩抓回來,忙得團團轉;有些年輕人對社會上種種規範氣憤不滿,也有些垂垂老矣的老人家只想圖個清靜;有肌肉猛男搥著自己的胸膛、只希望旁邊的美女能夠垂青;也有年長充滿智慧的大家長,對這一切早就習以為常。這些遠古時期的人類已懂得愛和玩樂,能夠產生親密的友誼,也會爭地位、奪權力。

  不過,這些天性和黑猩猩、狒狒、大象也沒什麼不同。這些遠古人類,和一般動物比起來就是沒什麼特別。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他們的後代有某一天竟能在月亮上漫步、分裂原子、瞭解遺傳密碼,還能寫寫歷史書。說到史前人類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他們在當時根本無足掛齒,對環境的影響也不見得比大猩猩、螢火蟲或是水母來得多。

  生物學家把所有生物劃分成不同的物種(species,簡稱種)。而所謂屬於同一物種,就是牠們會彼此交配、能夠產出有生殖力的下一代。例如馬和驢,雖然有共同的祖先、也有許多類似的身體特徵,也能夠互相交配,但牠們彼此卻是性趣缺缺,就算刻意讓牠們交配,產出的下一代會是騾,而不具有生育能力。因此,驢的DNA突變就不可能會傳給馬這個物種,馬的也不會傳給驢。於是我們認定馬和驢屬於兩個不同的物種,各有各自的演化路徑。相較之下,雖然鬥牛犬和西班牙獵犬看來天差地遠,卻屬於同一物種、有一樣的基因池。牠們很願意互相交配,而且牠們的小犬長大後,也能再和其他狗交配、子孫滿堂。

  從同一祖先演化而來的不同物種,會屬於同一個屬(genus)。例如獅子、老虎、豹和美洲豹,雖然是不同物種,但都是「豹屬」(Panthera)。生物學家用拉丁文為生物命名,每個名字由兩個字組成,第一個字是屬名、第二個字則是種名。例如獅子就稱為Panthera leo,指的是豹屬(Panthera)的獅種(leo)。而只要沒有意外,每一位在讀這本書的讀者,應該都是一個Homo sapiens:人屬(Homo,指「人」)的人種(sapiens,指「明智」)。
  許多屬還能再歸類為同一科(family),例如貓科動物(獅子、獵豹、家貓)、犬科(狼、狐狸、豺)、象科(大象、長毛象、乳齒象)。同一科的所有成員,都能追溯到某個最早的雄性或雌性祖先。例如所有的貓科動物,不管是家裡喵喵叫的小貓或是草原上吼聲震天的獅子,都是來自大約兩千五百萬年前的某一頭祖先。

  至於智人,也是屬於某個科。雖然這件事看起來再平凡不過,卻曾經是整個歷史上最大的祕密。智人一直希望自己和其他動物有所不同,彷彿整個科就只有自己存在,沒有兄弟姊妹、沒有遠近親戚,而且最重要的是:沒有父母。但可惜這絕非事實。不論你是否接受,我們所屬的人科不僅成員眾多、而且還特別吵鬧——就是一堆大猿。與我們最相近的親戚,就是黑猩猩、大猩猩和紅毛猩猩。其中,黑猩猩與我們最為接近。不過就在六百萬年前,有一頭母猿產下兩個女兒,一個成了所有黑猩猩的祖先,另一個則成了所有人類的祖奶奶。

=內容連載

愛因斯坦能說的聲音,鸚鵡都能說,而且鸚鵡還能模仿手機鈴聲、摔門聲、還有警笛的尖嘯聲。當然,愛因斯坦有很多地方比鸚鵡強得多,但不論如何,語言這點可是遠遠不及。那麼,究竟人類的語言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最常見的理論,是認為人類語言最為靈活。雖然我們只能發出有限的聲音,但組合起來卻能產生無限多的句子,各有不同的涵義。於是,我們就能吸收、儲存和溝通驚人的訊息量,並瞭解我們周遭的世界。綠猴能夠向同伴大叫「小心!有獅子!」但現代人能夠告訴朋友,今天上午、在附近的河彎,她看到有一群獅子正在跟蹤一群野牛。而且,她還能確切描述出位置,或是有哪幾條路能夠抵達。有了這些資訊,她的部落成員就能一起討論,該怎麼逼近河邊,把獅子趕走,讓野牛成為自己的囊中物。

八卦理論
 
第二種理論,也同意人類語言是溝通、描述這世界的方式;然而語言要傳遞的最重要訊息,不是關於獅子和野牛,而是關於人類自己。我們的語言發展成了一種傳播八卦的工具。根據這一理論,智人主要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社會合作是我們得以生存和繁衍的關鍵。對於每個人來說,光是知道獅子和野牛的下落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部落裡誰討厭誰、誰跟誰在交往、誰很誠實、誰又是騙子。
 
就算只是幾十個人,想隨時知道他們之間不斷變動的關係現況,所需要取得並儲存的訊息量就已經十分驚人。(如果是個50人的部落,光是一對一的組合就可能有1,225種,而更複雜的其他社會組合更是難以計數。)雖然所有猿類都對這種社會訊息有濃厚興趣,但牠們並沒有頗有效的八卦方式。尼安德塔人與最早的智人很可能也有一段時間,沒辦法在背後說彼此的壞話。然而,如果一大群人想合作共處,「說壞話」這件事可是十分重要。大約在七萬年前,現代智人發展出新的語言技能,讓他們能夠八卦達數小時之久。這下,他們能夠明確得知自己部落裡誰比較可信可靠了,於是部落的規模就能夠擴大,而智人也能夠發展出更緊密、更複雜的合作形式。2

這種「八卦理論」聽起來有點扯,但其實有大量的研究結果,支持這種說法。即使到了今天,絕大多數的人際溝通(不論是電子郵件、電話、還是報紙專欄)講的都還是八卦。這對我們來說,真是再自然不過,就好像我們的語言天生就是為了這個目的而生的。
 
你認為一群歷史教授碰面吃午餐的時候,聊的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因嗎?而核物理學家在研討會中場茶敘的時候,講的仍然是夸克?確實有時候如此,但更多時候其實講的都是:有哪個教授逮到老公偷吃、有哪些人想當上系主任或院長,或說又有哪個同事拿研究經費買了一臺Lexus轎車之類。

八卦通常聊的都是壞事。這些嚼舌根的人,正是最早的第四權,就像記者總是在向社會大眾爆料,從而保護民眾免遭欺詐和占便宜。

集體想像
 
最有可能的情況是,無論是八卦理論、或是「河邊有隻獅子」的理論,都有大部分屬於事實。然而人類語言真正最獨特的功能,並不在於能夠傳達關於鄰人或獅子的資訊,而是能夠傳達關於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資訊。據我們所知,只有智人能夠表達從來沒有看過、碰過、聽過的事物,而且講得煞有介事。
 
在認知革命之後,傳說、神話、神、以及宗教也應運而生。不論是人類、或是許多動物,都能大喊:「小心!有獅子!」但是在認知革命之後,智人就能夠說出:「獅子是我們部落的守護神。」
 
「討論虛構的事物」正是智人語言最獨特的功能。
 
大部分人都會同意:只有智人能夠談論並不真正存在的事物、相信一些還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你跟猴子說,只要牠現在把香蕉給你,牠死後就能上到猴子天堂、有吃不完的香蕉,牠還是不會放手。但這有什麼重要?畢竟,虛構的事物可能造成誤導或分心,帶來危險。某甲說要去森林裡找仙女或獨角獸,某乙說要去森林裡採蘑菇或獵鹿,聽起來似乎某甲就是活命機會渺茫。而且,我們都知道時間寶貴,拿來向根本不存在的守護神禱告,豈不是一種浪費?何不把握時間吃飯、睡覺、做愛?

然而,「虛構」這件事的重點不只在於讓人類能夠擁有想像,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夥兒一起想像,編織出種種共同共享的虛構故事,不管是《聖經》的創世故事、澳洲原住民的「夢世紀」,甚至連現代所謂的「國家」其實也是一種想像。這樣的虛構故事賦予智人前所未有的能力,讓我們得以集結大批人力、靈活合作。

雖然一群螞蟻、一窩蜜蜂也會合作,但是方式死板,而且只限近親。至於狼或黑猩猩的合作方式,雖然已經比螞蟻靈活許多,但仍然只能和少數其他十分熟悉的個體合作。智人的合作則是不僅靈活,而且能和無數陌生人合作。正因如此,才會是智人統治世界,螞蟻只能運食我們的剩飯,黑猩猩更被關在動物園和實驗室裡。

黑猩猩的社會
 
黑猩猩可以說是人類的表親,牠們通常是幾十隻生活在一起,形成一個小族群。這些黑猩猩彼此十分親密,會一起打獵、攜手抵抗外面的狒狒、獵豹、或是敵對的黑猩猩。牠們有一種階層式的社會結構,掌權主導的幾乎一定是雄性的首領(alpha male)。首領出現時,其他黑猩猩無論公母都會低下頭、發出呼嚕聲,以展現服從;而這與人向皇帝叩首、高呼萬歲,倒也類似。首領會努力維持手下族群的社會和諧。兩隻黑猩猩吵架的時候,牠會介入,制止暴力。而沒那麼仁慈的一面在於:特別好的食物全部為牠所有,而且牠還會看管著,不讓階級太低的公猩猩與母猩猩交配。
 
如果兩頭公猩猩要爭奪首領地位,通常會在族群中不分公母、各自尋求支持者,形成團體。團體成員的連結,就在於每天的親密接觸,像是擁抱、撫摸、接吻、理毛、相互幫助。就像人類的候選人在選舉的時候,得到處握握手、親親小嬰兒,如果哪隻黑猩猩想要爭奪首領寶座,也得花上許多時間擁抱、親吻黑猩猩寶寶,還要拍拍牠們的背。
 
很多時候,公猩猩能坐上首領寶座不是因為身體更強壯,而是因為領導的團體更龐大、也更穩定。至於團體的作用除了爭奪首領位置,更幾乎滲透到日常活動的所有方方面面。同一團體的黑猩猩更常彼此相處、分享食物,並且在碰上麻煩的時候互相幫忙。

以這種方式形成並維持的黑猩猩族群,大小有明確的限度。這種做法要能運作,族群裡每隻黑猩猩都得十分瞭解彼此,如果都沒碰過面、沒打過架、沒互相理過毛,兩隻黑猩猩就不知道能不能互相信賴、對方值不值得幫助,也不知道誰的階層比較高。
 
在自然情況下,黑猩猩族群一般是由2050隻黑猩猩組成。而隨著黑猩猩成員數量漸增,社會秩序就會動搖,最後造成族群分裂,有些成員就會離開,另組族群、另覓家園。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曾有動物學家觀察到超過100頭的黑猩猩族群。至於不同的族群之間,不僅很少合作,而且往往還為了領地和食物,打得死去活來。研究人員就曾記錄到,在不同族群之間可能有長時間的對抗,甚至還有一個「種族屠殺」的案例,一群黑猩猩有系統的幾乎殺光了鄰近的另一群黑猩猩。3
 

類似的模式,很有可能也主導了早期各人類物種的社會生活,其中包括遠古的智人。人類也像黑猩猩一樣有著社會本能,讓我們的祖先們能夠形成友誼和階層,共同打獵或戰鬥。然而,人類的社會本能也和黑猩猩沒有什麼不同,只適用於比較親近的小團體。等到這個團體過大,社交秩序就會崩壞,使團體分裂。就算有某個山谷特別豐饒,可以養活500個遠古的智人,但他們絕對沒辦法和這麼多不夠熟悉的人和平共處。他們要怎樣才能決定要由誰當首領、能在哪裡打獵、誰又能和誰交配呢?

=共同信念
 
等到認知革命之後,智人有了八卦的能力,於是部落規模變得更大,也更穩定。然而,八卦也有限制。社會學研究指出,藉由八卦來維持的最大「自然」團體大約是150人。只要超過這個數字,大多數人就無法真正深入瞭解所有成員的生活情形。
 
即使到了今天,人類的團體還是繼續受到這個神奇的數字影響。只要在150人以下,不論是社群、公司、社會網絡、或是軍事單位,靠著大家都認識、彼此互通消息,就能夠運作順暢,並不需要定出正式的階層、職稱、規範。4 不管是30人的一個排,甚至是100人的一個連,其實只需要一丁點的軍紀來規範,就能靠著人際關係而運作正常。正因如此,在軍隊的某些小單位裡,老兵的權力往往要比士官更大,士官長的權勢往往又比尉級軍官更大。而如果是一個小型的家族企業,就算沒有董事會、執行長或會計部門,也能經營得有聲有色。

然而,一旦突破了150人的門檻,事情就大不相同了。如果是一個師的軍隊,兵數達到萬人,就不能再用帶一個排或一個連的方式來領導。而有許多成功的家族企業,也是因為規模愈來愈大、開始雇用更多人員的時候,就碰上危機,非得徹底重整,才能繼續成長下去。
 
所以,究竟智人是怎麼跨過這個門檻值,最後創造出了有數萬居民的城市、有上億人口的帝國?這裡的祕密很可能就在於虛構的故事。就算是大批互不相識的人,只要同樣相信某個故事,就能共同合作。
 
無論是現代國家、中世紀的教堂、古老的城市,或是古老的部落,任何大規模人類合作的根基,都繫於某種只存在於集體想像中的虛構故事。例如教會的根基就在於宗教故事。像是兩個天主教徒就算從未謀面,還是能夠一起踏上十字軍東征,或是一起籌措資金蓋起醫院,原因就在於他們同樣相信「神化身為肉體、讓自己被釘在十字架上,救贖我們的罪」。所謂的國家,也是立基於國家故事。兩名互不認識的塞爾維亞人,只要都相信塞爾維亞的國家主體性、國土、國旗確實存在,就可能冒著生命危險拯救彼此。至於司法制度,也是立基於法律故事。從沒見過對方的兩位律師,還是能同心協力為另一位完全陌生的人辯護,只因為他們都相信法律、正義、人權確實存在。(當然,他們也相信律師費這筆錢確實存在。)
 
然而,以上這些東西,其實都只存在人類自己發明、並互相傳頌的故事裡。除了存在於人類共同的想像之外,這個宇宙中根本沒有神、沒有國家、沒有錢、沒有人權、沒有法律,也沒有正義。

=寶獅汽車的傳說
 
  
如果我們說「原始人因為相信鬼神,每次月圓會一起聚在營火旁跳舞,於是也鞏固了他們的社會秩序」,這件事人人都覺得不難理解。但我們沒看出來的是,現代社會運作的機制,其實還是一模一樣。以現代商業領域為例,商人和律師其實就是法力強大的巫師。不同於過去部落巫師之處,是現代人的故事還更扯。例如寶獅汽車(Peugeot)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

從巴黎到雪梨,現在許多汽車、卡車、摩托車的車前蓋上,都有一個很類似施泰德獅人的「寶獅」商標。寶獅汽車是歐洲一家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汽車製造商,起源於法國杜省的瓦朗蒂蓋伊縣(Valentigney),距離施泰德洞穴只有三百公里遠。寶獅一開始只是小型家庭企業,現在已是跨國大企業,全球員工達二十萬人、而且多半完全互不相識。透過這些陌生人極有效率的合作,2008年寶獅製造超過一百五十萬輛汽車,營收約五百五十億歐元。
 
該以什麼標準,我們才能說寶獅公司(Peugeot SA)確實存在呢?雖然路上有很多寶獅製造的車輛,但顯然這些車輛並不代表公司。就算全世界所有的寶獅汽車同時遭回收、打成廢鐵,寶獅公司也不會消失。寶獅公司還是能繼續製造新的汽車,繼續編寫出新的財務年報。雖然公司有工廠、機器、展示大廳,也雇了技工、會計師和祕書,但就算把這些全部加起來,也不等於就是寶獅公司。即使來了一場災難,讓寶獅公司所有員工全部不幸罹難,毀了所有的裝配線和辦公室,公司還是可以借貸、重新雇用員工、重新蓋起工廠、重新購買機器。另外,雖然寶獅也有經營團隊和股東,但這些人也不等於公司。就算解散經營團隊,股東也把所有股票售出,公司本身依然存在。
 
然而,也不是說寶獅公司無堅不摧、不可能摧毀。只要有個法官下令強制公司解散,雖然公司的工廠仍然存在,員工、會計師、經理和股東也繼續活著,但寶獅公司就會消失了。簡單說來,寶獅公司與這個世界,其實並沒有什麼實體的連結。那它究竟是不是真的存在呢?
 
  
事實上,寶獅公司只是我們的一個集體想像,這種想像在法律上稱為法律擬制(legal fiction)。像是公司,它不是一個實體物件,我們沒辦法明確指著它。公司是以一種合法個體(legal entity)的方式存在。這種合法個體就像你我,會受到所在國家法律的管轄,可以開立銀行帳戶、擁有自己的財產,要納稅,也可能獨立於所有股東或員工之外而遭到起訴。
 
  
寶獅屬於法律擬制的「有限(責任)公司」。而在這些公司背後的概念,可說是人類一項巧妙無比的發明。在這之前,智人雖然已存在許久,卻一直沒想到這件事。歷史上大多數時候,必須是一個有血有肉、有兩條腿、還有個大腦的人類,才能擁有財產。

假設在十三世紀有個法國人尚恩,開了一間馬車製造工作室,那麼他本人就是工作室。如果他賣的馬車才跑了一個星期就壞了,買家心情不好,告的就是尚恩本人。而如果尚恩當初是借了1,000金幣成立工作室,如今挨告、店倒了,他還得要賣掉自己的財產(包括他的房子、他的牛、還有他的土地等等),以償還貸款;甚至孩子都可能會被賣去當奴隸。如果這樣還不足以償還債務,就有可能被國家關進牢裡,或被債主抓去當奴隸。只要是工作室造成的任何責任,他就得要無上限完全承擔。
 
如果活在那個時代,創業前可能都得思考再三。這種法律規定絕對沒有鼓勵創業的效果,只會讓人不敢投入新業務、承擔經濟風險。畢竟,如果可能搞得自己家破人亡、家徒四壁,這巨大風險和可能的收益相比,哪能說划算?
 
正因如此,人類才一起想出了「有限公司」這種概念。在法律上,這種公司是獨立的個體,而不等於設立者、投資者或管理者。在過去幾世紀間,這種公司已經成為經濟主流,我們太習慣於這種概念,而忘了這只存在於我們的想像之中。「有限公司」的英文稱為corporation,這點頗為諷刺,因為這個字的語源是corpus(拉丁文的「身體」),而這正是有限公司所沒有的。雖然公司並沒有真正的實體,但在法律上,我們卻將它稱為法人(legal person),好像真的是有血有肉的人一般。
 
1896年的時候,法國的法律就已經是這麼認定。當時阿爾芒.寶獅(Armand Peugeot)繼承了父母的鐵工廠,做的是彈簧、鋸子和腳踏車,但他決定要跨足汽車業。於是,他成立了一家有限公司。雖然公司的名字和他的姓一樣,但公司並不等於他本人。如果公司做的某部車出了意外,買家可以控告寶獅公司,但沒辦法告到阿爾芒.寶獅本人。如果公司借了幾百萬元而破產了,阿爾芒.寶獅本人一毛也不用付給公司的債主。畢竟,那筆貸款給的對象是寶獅公司,而不是阿爾芒.寶獅這個人。也因為如此,雖然阿爾芒.寶獅已經在1915年去世,但寶獅公司至今仍然生氣勃勃。

所以,究竟阿爾芒.寶獅這個人是怎麼創造出寶獅公司的?其實,這和歷史上許多祭司和巫師創造神魔的方式,殊無二致,而且就算到了現在,許多天主教的教堂每次週日禮拜,也是用這一套法門,來創造出基督的身體。說穿了,就是講故事,再說服聽眾相信這些故事。以神父主持禮拜為例,這裡關鍵的故事就是天主教會所傳頌的基督降生及死亡。根據這個故事,如果天主教神父穿著聖袍,神態莊重的在對的時間說出對的話語,再平凡不過的麵包和葡萄酒,就會變成神的身體和血。神父大聲宣告「Hoc est corpus meum!」(拉丁文的「這是我的身體」),一轉眼,麵包就成了基督的身體。而只要見到神父莊嚴神聖的遵守、完成這些程序,數百萬虔誠的天主教徒也會行禮如儀,好像上帝真的現身於這些變得神聖的麵包和葡萄酒之中。
 
至於對寶獅公司來說,關鍵的故事就是法國的法律制度——這是由法國國會編寫的。根據法國國會的說法,只要經過認證的律師遵守所有適當的禮儀和儀式,在一張印飾得華華麗麗的紙上,寫下種種必須的咒語和誓言,再在文件底端龍飛鳳舞般簽上姓名,就在這一分這一秒,新公司註冊成立!
 
1896
年,阿爾芒.寶獅想開一間自己的公司,於是他雇了一位律師,好完成這些神聖的過程。等到律師正確執行了一切的儀式、宣告所有必要的咒語和誓言,千百萬奉公守法的法國好公民,也就表現得好像寶獅公司確實是存在的實體一般。
 
然而,要說出有效的故事,其實並不容易。難的點不在於講故事,而在於要讓人相信。於是,歷史上也就不斷圍繞著這個問題打轉:究竟某個人是如何說服數百萬人去相信神、相信民族、或是相信有限公司這些故事?
 
只要把故事說得很成功,就會讓智人擁有巨大的力量,因為這能使得數以百萬計的陌生人合力行事,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想想看,如果我們的語言只能形容一些像是河流、樹林或獅子之類真實存在的事物,要建立國家、教會、或是法律制度,豈不是比登天還難?

生活在雙重現實之中
 
多年來,人類已經編織出了極其複雜的故事網路。在這個網路中,像寶獅公司這種擬制的故事不僅存在,而且力量強大。這種透過故事創造的東西,用學術術語來說就稱為「小說」、「假象」、 「社會建構」、或「想像的現實」。然而,所謂想像的現實並不是「謊話」。如果我知道附近的河裡沒有獅子,我卻說有,這叫做謊話。不過,謊話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像是綠猴和黑猩猩也都會說謊。曾有科學家發現,有綠猴在附近沒有獅子的時候,發出了「小心!有獅子」的叫聲,把附近另一隻猴子嚇跑,好獨享某根牠看到的香蕉。
 
所謂「想像的現實」指的是某件事人人都相信,而且只要這項共同的信念仍然存在,力量就足以影響世界。施泰德洞穴的藝術家可能真的相信有獅人守護靈的存在。雖然也有些巫師是騙子,但多半都是真誠相信有神與魔的存在。至於億萬富翁,他們多數也是真誠相信世界上有金錢和有限公司。而對於活躍的人權主義者來說,他們也多半真誠相信人權的存在。雖然其實所謂聯合國、利比亞和人權,都只是我們想像出的概念,但在2011年,我們說聯合國要求利比亞政府尊重其公民的人權,並沒有人會認為這句話是謊言。
 
從認知革命以來,智人一直就生活在一種雙重的現實之中。一方面,我們有像是河流、樹木和獅子這種確實存在的客觀現實;另一方面,我們也有像是神、國家和企業這種想像中的現實。隨著時間過去,想像的現實也日益強大;時到今日,河流、樹木和獅子想要生存,有時候還得仰賴神、國家和企業這些想像的現實行行好、放它們一馬。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的讀後感---法洛威


人類大歷史」是由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撰寫,是一本橫跨人類歷史的宏觀敘述,涵蓋了智人從演化到現代文明的各個關鍵時刻。法洛威認為這本書挑戰了我們對自身歷史的既有認知,並啟發我們重新思考人類與世界的關係。

=書籍概述

作者背景與創作動機

赫拉利是一位歷史學家,專注於宏觀歷史研究。他在「人類大歷史」中結合考古學、生物學、經濟學等多元學科,旨在回答人類從何而來、如何演進、以及將走向何方。

=書籍架構

本書分為四大部分:

認知革命:智人如何透過語言與思考模式超越其他物種。

農業革命:定居生活如何改變人類的社會結構。

人類的統一:金錢、宗教與帝國如何塑造全球化的世界。

科學革命:現代科學如何重新定義我們的未來。

=核心主題與觀點

 

=認知革命的啟示

赫拉利指出,語言的出現賦予智人傳遞抽象概念的能力,並藉由「共同虛構」創造宗教、法律與國家等概念。這提醒我們,現代社會的基礎大多建築於想像。

 

=農業革命的兩面性

從遊牧到定居,農業革命提高了食物供應,但也帶來疾病、貧富不均等社會問題。赫拉利挑戰了傳統觀點,認為農業未必是人類進步的最佳選擇。

 

=統一世界的力量

金錢和宗教作為普世概念,促進了不同文化的整合。然而,這些力量也帶來了征服與剝削,凸顯了人類「統一」過程中的矛盾。

 

=科學革命的衝擊

現代科學不僅改變了技術,也重新定義了人類目標。我們不再僅僅滿足於生存,而是渴望「扮演上帝」,追求永生與智慧的升級。

—來自法洛威發佈於法洛威的沙龍 https://vocus.cc/article/675197ecfd897800015f77c3

=啟發

金錢作為普世語言,跨越了文化與信仰的界限。然而,它也使人類進一步追求物質利益。宗教提供了精神歸屬,帝國則以規模和武力實現了文明的統一。赫拉利認為,這兩者既推動了合作,也伴隨著剝削與壓迫。

=批判

科學革命不僅改變了知識,也重新塑造了政治與經濟結構。赫拉利指出,科學的進步往往與國家利益密切相關。基因工程與人工智慧帶來了巨大的可能性,但同時也引發倫理困境。例如,誰將擁有未來技術的控制權?

=結論

法洛威認為「人類大歷史」以其宏大的視角和深入的洞見,成為一部啟發人心的經典之作。它提醒我們,理解過去並非僅僅為了記住歷史,而是為了選擇一個更具智慧的未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聰財精神社會 的頭像
    楊聰財精神社會

    聰財 楊的部落格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