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424 生活智多星 正念老化 Q1楊醫師
Q1. #楊聰財醫師的外型體態真的都維持的很好 【楊聰財專欄】
,因為臨床經驗告訴你,延緩老化真的是維持生活品質很重要的關鍵?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生活智多星第1499集 正念老化 準備好不焦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SGTon5auL4
A1
@主標題:青春不是偶然:延緩老化,活出生活的主動權
一、引言:你是否注意過那些氣色好、體態佳的醫師?
每當走進醫院門診,總會見到幾位年過半百卻氣色紅潤、身形挺拔的醫師,他們不僅身體硬朗,說話條理分明,給人一種令人安心的感覺。這樣的外型與精氣神常令人好奇:「是不是因為他們在臨床工作中,看多了老化帶來的病痛,更懂得提前預防、延緩老化?」
這並不是錯覺。事實上,許多醫師在面對數以千計的病患之後,早已體會到老化對生活品質的深遠影響。因此,他們往往比一般人更早開始重視自己的身心靈健康。本文將從生理、心理、社會、靈性四個面向出發,結合實際案例,探討延緩老化為何是維持生活品質的關鍵,並分享十個核心重點。
二、老化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而是從小地方開始潰堤
許多人以為「變老」就是頭髮白了、皮膚鬆了,但實際上,真正影響生活品質的老化,是從肌力流失、關節退化、認知衰退等「看不見的變化」開始的。
像是股四頭肌無力,就可能導致一個人連門檻都跨不過,坐馬桶要人攙扶,從此失去生活自主權。延緩老化不只是追求外在青春,更是守住生活品質、行動自由與尊嚴的關鍵。
三、生理面:鍛鍊肌力,就是為未來生活儲備能量
#為什麼肌肉重要?
隨著年齡增長,人體會自然流失肌肉量,尤其是「股四頭肌」這種影響站立與行走的關鍵肌群。如果不刻意鍛鍊,40歲後每10年可能流失8%的肌肉量。
#醫師的啟示
許多臨床醫師在面對失能個案時,深刻體會「能走就能活」,進而堅持每天運動,不是為了減肥,而是為了未來還能自己上下樓、旅遊、洗澡、如廁。
四、心理面:預防焦慮與憂鬱,從保持活力開始
#運動延緩腦部老化
研究發現,規律運動能提升血清素、內啡肽與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BDNF)分泌,有助於減少焦慮與憂鬱風險,延緩認知退化。
#醫師心理素養的優勢
醫師因理解大腦與神經運作邏輯,會更積極建立抗壓機制。他們知道「退化會讓人退縮」,因此用運動、學習、閱讀等方式維持心理彈性。
五、社會面:健康是一種人際資本
#老化會使人脫離社交圈
身體不便、聽力退化、行動緩慢,往往讓人逐漸退出聚會、旅行與志工活動。社交孤立是中老年人憂鬱與失智的重要危險因子。
#醫師的社交網絡
醫師因角色關係,自帶一定社會支持網絡,加上健康體態能維持人際互動的信心與能力,也提醒我們:健康是一種社會資本,值得投資。
六、靈性面:擁抱老化,是一場自我更新的過程
#體驗「不再年輕」的當下
年輕時,我們相信自己可以戰勝一切。但當身體開始不聽使喚時,內在的焦慮與失落若無適當疏導,很容易轉為恐懼與絕望。
#醫師與病患的對話
許多醫師會在看診時鼓勵病人正視老化:「你還活著,身體只是提醒你,要開始練習放下與更新。」這種靈性上的提點,來自他們對生命脆弱的深刻體會。
七、實例說明:林太太的「門檻困境」
1=人物:林太太,68歲,退休公務員
2=事件:跌倒後再也無法獨自上下樓
3=時間:2024年冬季
4=地點:台中市南區老公寓五樓
5=物件:老舊公寓、沒有電梯、12公分高的門檻
林太太曾是位笑容可掬的退休老師,日常喜歡自己買菜、煮飯、走路散步。2024年初冬的一天,因股四頭肌無力,她在浴室門口的門檻跌倒,造成髖關節骨折。手術後雖然康復,但從此無法單獨上下樓,必須依賴看護。
她說:「以前覺得走樓梯是理所當然,從沒想過有一天,光是跨門檻都要人攙扶。」
她的兒子事後懊悔地說:「我們都太晚讓她開始運動了,她明明才68歲,卻好像突然老了10歲。」
這個事件讓他們全家開始意識到「延緩老化」不是選擇題,而是當下就該行動的急迫任務。
八、醫師們的身教:不是不會老,而是會老得有智慧
不少醫師即使工時繁忙,依然維持晨跑、打球、做瑜伽的習慣。不是因為他們不會老,而是他們知道怎麼與老化共處、延緩它的步伐。
這是一種身教,也是他們對生命尊重的方式。他們看過太多失能個案,懂得什麼叫做「沒有準備好,就只能無奈接受」。
九、延緩老化的十個關鍵行動
1. 每日鍛鍊下肢肌群:特別是股四頭肌。
2. 多攝取蛋白質與抗氧化營養。
3. 培養固定作息與規律運動習慣。
4. 持續學習新事物,訓練大腦彈性。
5. 與人保持互動,避免社交孤立。
6. 練習正念與冥想,提升靈性韌性。
7. 定期健康檢查,早發現早介入。
8. 拒絕久坐生活,善用生活中每次「站起來」的機會。
9. 擁抱老化,不逃避身體的訊號。
10. 尋找生活的使命感,讓老年也有熱情與目標。
十、結語:老化不等於失能,延緩行動,從現在開始
老化從來都不是某個年齡的標籤,而是生活方式的結果。與其等到不能走路、無法如廁、失去生活自主權才後悔,不如現在就開始,為你的未來建立「健康自由的老年資產」。
當你看到那些氣色好的醫師時,不只是羨慕他們的外表,而是應該理解背後的智慧選擇——因為他們知道:延緩老化,不只是延長生命,而是延續尊嚴、自由與幸福感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