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617雪隧開車母女吵架互打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醫師與楊聰才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精神醫療專業團隊關心您
1.台灣雪隧長度12.9公里,研究統計,這對一般駕駛是不是太長? 開到後面會不會容易感到煩躁 ? 不耐煩 情緒不好? 增加生氣的機率 ?
甚至引發幽閉恐懼症?
2.如果台灣塞車在雪隧裡面是不是讓人更不舒服?那這樣要怎麼幫駕駛緩解?有什麼方法嗎。
4.雪隧的燈光會變顏色 還會一直廣播提醒快到了 是為了不要睡著?還是這樣可以幫助駕駛人舒緩心情 為他們加油 還是有其他的幫助? |
這些問題非常實際,而且和交通心理學與人因工程密切相關,尤其是台灣雪山隧道長達 12.9 公里,確實容易對駕駛人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與生理壓力。以下分點詳解:
- 台灣雪隧長度對一般駕駛人來說是否「太長」?是否容易導致煩躁、不耐、甚至幽閉恐懼?
✅ 雪隧長度確實容易引發不適,原因如下:
- 單調的視覺刺激(Sensory monotony):
長時間穿越結構類似、顏色與燈光幾乎一致的隧道,會導致「感官疲乏」,進而產生煩躁與注意力下降現象。
- 時間感失調(Time distortion):
在沒有窗景、無法直觀看見前方遠景的封閉空間內,人對時間的判斷容易失真,會「感覺比實際時間更久」
。
- 幽閉空間與不確定感:
對有輕微幽閉恐懼的人來說,這樣長距離的密閉空間會讓人焦慮,尤其當中途又無法停車或逃離。 - 身體姿勢固定:
雖然是短時間駕駛,但隧道內無法自由變換車道或減速,導致身體長時間維持高度緊繃狀態,也容易引起情緒不穩。
🔎 研究指出:長達10公里以上的隧道,尤其在車流密度大時,駕駛人焦慮、緊張與攻擊性情緒(如:想按喇叭、開遠燈)顯著升高。
二、若雪隧內遇上塞車,是否會讓人更不舒服?應如何協助駕駛舒緩?
✅ 塞車會明顯加劇不適,尤其在隧道內:
- 缺乏空氣流通感與逃離感:
即使雪隧通風設備良好,但駕駛人心理上會感覺「被困在黑暗長管中」,導致壓力感與不安全感加倍。
- 時間與行程延誤的不確定感:
不知道何時能脫困,會造成駕駛人心理焦躁,進而產生負面情緒,甚至激怒乘客、導致家庭或親子衝突。
🚘 緩解方法建議如下:
方法類型 |
具體建議 |
---|---|
心理層面 |
進隧道前告訴自己:「這是一段固定時間的過程」,使用專念/正念(mindfulness)語句幫自己穩定情緒。 |
視覺刺激 |
注視前車尾燈的穩定節奏,搭配隧道燈光變化,避免亂看或滑手機。 |
呼吸練習 |
若車輛靜止,可進行腹式呼吸,每次吸氣4秒、吐氣6秒,幫助安定自律神經。 |
開窗通氣(若可) |
若車速低,暫時開窗一小縫通風,也有助心理舒緩。 |
音樂調節 |
播放輕柔、不急促的音樂,例如輕音樂、爵士或古典,避免搖滾或節奏過快曲風。 |
備有水或口香糖 |
小動作可分散焦慮,如喝水或咀嚼口香糖,有助轉移注意力。 |
三、雪隧燈光變色與語音廣播的作用是什麼?
✅ 多種設計皆為人因工程與交通心理學應用,有助於以下幾點:
- 防止駕駛昏沉或「隧道催眠效應」:
- 長時間面對單一燈光與無變化的視覺會讓人昏昏欲睡,燈光變色(如藍光、白光、橙色)能刺激視覺、提升警覺。
- 引導駕駛注意力與距離感:
- 廣播提醒「前方剩下幾公里」、「即將到出口」有助駕駛建立心理時間表,減少焦躁與不確定。
- 提升安全與信心:
- 廣播語氣通常親切穩定,潛意識中給駕駛人一種「有人陪伴」、「不是孤單一人」的感覺,有助安定情緒。
- 避免路怒與煩躁情緒:
- 有時也會播放溫馨語音:「感謝您的耐心」、「雪隧行駛請保持安全距離」,這種語音設計可緩解負面情緒。
🔎 研究指出:動態照明(Dynamic lighting)與語音提示能有效降低疲勞與提高警覺性,是目前國際長隧道標準設計趨勢。
✅ 小結:雪隧設計的科學與建議
問題 |
是否存在風險? |
改善方法 |
---|---|---|
隧道太長導致煩躁? |
✅ 是 |
音樂、呼吸、心理建設 |
塞車時情緒更差? |
✅ 是 |
視覺轉移、水、練習放鬆 |
幽閉恐懼症可能發作? |
✅ 對某些人是 |
可服藥前往、選非尖峰時段 |
燈光與廣播作用? |
✅ 積極有效 |
防止睡意、穩定情緒 |
@重要參考資料
影/雪隧母女打架5分鐘,火爆理由竟為「聽音樂」!26歲女兒要告49歲媽媽家暴「申請保護令」
|
國5雪隧通車以來,首次爆發母女把車子開進避車彎後,兩人下車大打出手,事後母親把車開走,丟包女兒。 |
=母女在雪隧互毆快5分鐘
昨天下午將近4時,國5雪隧北向19公里,有人看見一名女駕駛把車輛開進雪隧避車彎,下車後與另一名女子發生爭吵,後來演變成肢體衝突,互扯對方頭髮及衣物,前後拉扯互毆的時間約5分鐘。
國九大隊獲報後派巡邏車前往查看,並於CCTV監看發現雙方拉扯爭吵,其中一名女子把紅色的自小客車開走,留下另一名年輕女子,逆向行走於雪山隧道內側的施工廊道上,巡邏車到場後將行人載返頭城分隊了解過程。
|
26歲蔡姓女子表示,當時她開車載著母親要去台北好市多購物,使用藍牙設定連結手機播放聽音樂時,母親想要聽她自己的音樂,堅持要改連成她自己的手機音樂,雙方於是爆發爭吵,進而互把對方的手機扔出車外 |
女兒表示,她把車停進避車彎,是為了要去撿回被扔出車外的手機,但母親下車繼續與她爭吵,出手打她後,自行開車離開,所以她才會逆向往回行走,去找自己的手機,可以手機已經被輾壞。
49歲母親到案說明、26歲女兒要聲請保護令
警方通知這位49歲的母親到案說明,她表示,女兒開車時一直在操作藍牙連結設定聽音樂,非常危險,所以她要女兒專心開車,雙方才會爆發爭吵。
女兒表示要聲請保護令,國九大隊依家暴相關規定製作家暴通報資料,最後尚待檢方裁定是否購成聲請保護令的要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