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app #事故地圖」有不當的標示 違反規定 並有犯法之虞

#楊聰財醫師與楊聰才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精神醫療專業團隊關心您 

 

  【楊聰財專欄】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

============================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台灣有款手機app「事故地圖」,在近期掀起熱議,據查發現,該應用程式今(27)日在iOSApp Store中,目前下載排行首位。從「事故地圖」app中觀察,事故類型還分門別類,紅色代表他殺、黃色為意外、綠色是自殺、藍色不詳。點入還可查看事故詳細,可能有相關報導或政府單位消息。據「事故地圖」在App Store中說明,內容可能因消息來源或定位出現誤差,故不保證位置完全正確。

點選標示後,就會馬上看到案件名稱類型、日期及案發地點,還可以查看附近街景,及事件相關報導或其他消息來源。不過,也有人抱怨「事故的圖片很多都沒打碼,預覽的時候會直接跑出來」。

 

#這款APP違反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針對自殺報導之「 #六不六要」原則

   本人是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下載此款軟體,然後付費進去瀏覽,赫然發現好多件自殺事件都是標清楚地址,然後提供片段的新聞資訊。我必須提醒:這不僅違反政府衛生福利部的政策宣導,甚至有違反法律的風險!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以及衛生福利部網站的提醒,針對自殺報導之「六不六要」原則,如下:

「六不」:

1、不要刊登出照片或自殺遺書。

2、不要報導自殺方式的細節。

3、不要簡化自殺的原因。

4、不要將自殺光榮化或聳動化。

5、不要使用宗教或文化的刻板印象來解讀。

6、不要過度責備。

「六要」:

1、當報導事件時,與醫療衛生專家密切討論。

2、提到自殺時,用「自殺身亡」而不要用「自殺成功」這樣的字眼。

3、只報導相關的資訊,且刊登在內頁而非頭版。

4、凸顯不用自殺的其他解決方法。

5、提供與自殺防治有關的求助專線與社區資源。

6、報導危險指標以及可能的警訊徵兆。

    所以媒體在提供資訊時,「自殺熱點」的報導是一大忌諱。但是此款APP提供的資訊卻完全忽略此點,很不應該!

 


 

 

#恐有違反自殺防治法的規定

    20196閱公告施行的自殺防治法,

16條:

宣傳品、出版品、廣播、電視、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不得報導或記載下列事項:

一、教導自殺方法或教唆、誘使、煽惑民眾自殺之訊息。

二、詳細描述自殺個案之自殺方法及原因。

三、誘導自殺之文字、聲音、圖片或影像資料。

四、毒性物質或其他致命性自殺工具之銷售情報。

五、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定足以助長自殺之情形。

 

17條:

廣播、電視事業違反第16條規定者,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並令其限期改正;屆期未改正者,得按次處罰。

前項以外之宣傳品、出版品、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違反前條規定者,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處負責人及相關行為人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沒入前條規定之物品、令其限期移除內容、下架或其他必要之處置;屆期不履行者,得按次處罰。

 

    請大家發揮婆婆媽媽的精神,自殺防治,人人有責,盡快促請該軟體內容務必要趕快修正!

 

@溫馨提醒

任何人都可能遭遇壓力事件而引發憂鬱等情緒反應。如民眾發現自己或周遭的人出現自殺意念,應發揮自殺防治守門人精神(一問、二應、三轉介),關懷自身或周遭親友的身心健康,並應即時求助醫療或精神科之專業協助,或撥打求助電話(安心專線電話1925、生命線1995及張老師1980)。同時呼籲各界面對有憂鬱傾向的親友,最重要的是「停、看、聽」,停下手邊的事,看看身邊的親友,好好的傾聽與溝通,並再次呼籲尊重自殺者之家屬親友,勿渲染打擾。

 

#楊聰財醫師與楊聰才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精神醫療專業團隊關心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