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415 人人都能輔導:寫給有心助人者的理論與實務技巧 認識求助過程的紅綠燈

【楊聰財專欄】

============================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參考資料:人人都能輔導寫給有心助人者的理論與實務技巧 作者:延玲珍

【楊聰財專欄】

============================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輔導助人者,要幫助求助者看見自己與問題的相關性與包覆度有多少?

相關性是指自己在此問題中要負的責任有多大,也就是自我角色的釐清,以及找出求助者最糾結的問題核心是什麼?

包覆度是指幫助求助者先看見,在問題中,嚐過據我的困擾是什麼,以免因為走不出的迷宮,而開始控訴自己,或者是陷入責怪他人的受害者情結。

藉著接受幫助的人自我探索到自我了解的過程,找到解決問題的責任與抉擇。助人者引導求助者舍下目標,使他願意為自己的問題負責,或者是採取具體改變的行動,這個過程像是幫助求助者解開他的「裹屍布」,藉著看見自己被層層纏累的問題,如同剝洋蔥一般,漸進式層層地被協助打開,才能走出糾結的困惑。

探討如何與求助者建立關係的過程,可以使用交通標誌的紅綠燈,來代表輔導關係層次中的「安全、警告、危險」(分別代表綠、黃、紅燈)。

 

1.綠燈:自我探索

若是求助過程的起步是綠燈狀況,就表示可以順暢地打開當前的問題,幫助求助者走入「自我探索」的過程。

過程中,住忍者使用的技巧就是不斷地同理、溫暖與,讓求助者在不受威脅的感受下,開放問題中的自己,去探索個人在問題中的變化。此時助人者會清楚看見:求助者探索自己的態度和意願。如果受雇者的意圖不在探索自己的問題,而是不斷怪罪環境或是他人,例如:「他怎麼這麼沒良心!我為他做了這麼多,他卻背叛我!」、「我和他離婚」關心輔導的階段,則可能無法進入下一階段,要暫時先停留在此一區段。

如果求助者在輔導過程中,看見自己在問題中的責任,進而想多探討還能怎樣改變以往回失去的機會時,才有可能走進下一階段。

 

2.黃燈:自我了解

一旦助人過程進入黃燈區,也就是求助者願意進入「自我了解」階段,代表著助人階段要進入「警覺區」。因為此時求助者開始會問一些關於自己的重要問題,例如:「請告訴我,這樣做難道錯了嗎?」,「我該如何做才好?」

此,助人者不宜馬上回答這些問題,因為認識一個人,或是幫助他了解自己,並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真誠、具體地以訪問的方式,引導求助者察覺自己與問題的相關性,藉著不斷地了解自己,才能幫助當事者看清楚自己在問題中的責任。例如:「聽起來你也認為丈夫的外遇問題,沒辦法與自己長久疏忽他有關。是嗎?」「聽得出來,妳既傷痛又憤怒,但是又想挽回丈夫的心,是嗎?」、「與交往七年的戀人分手,你想知道問題在哪裡。是嗎?」、「孩子在青少年階段被學校退學,你對身為父母的角色感到很困惑。是嗎?」

 

3.黃箭:做出決定

當輔導諧談次數進行超過總次數的一半以上的時候,一般關心輔導者,以為已經可以掌握求助者的問題,所以會開始探聽超越求助者志願開放的細節,或是以自我經驗,告訴求助者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樣對關心輔導的目標來說,是相當不合適的,並且剝奪求助者學習面對問題的能力。此時的助人階段是進到需要特別注意的「警告區」。

事實上輔導助人者,只能當求助者的一面鏡子。在助人的關係中,是以求助者反饋對自我的認知,只有讓他看清楚自己的問題,才能幫助自己覺察出自我與問題的關聯性;俗話說得好:「解鈴還需繫鈴人。」當求助者越多的願意承認問題是,也是他面臨了「做出決定」第10次路口的決,也才是轉變的起點。

主導是可以在當事者做出決定的事情上,給予肯定或是再確認;如果當事者願意嘗試改變,可以走進下一階段的過程。

 

4.紅燈:責任和行動

其實助人輔導者可以用「設定目標的技巧」,與求助者討論適合他的「回家作業與方式」進行操作;一切都是以當事者的自願心態及動機為前提,此時關心輔導者人要警戒自己,不可過度積極或貿然提建議給求助者。

若是雙方都繼續有好的互動,求助者向關心輔導者,表示願意學習改變的心與動力越來越強烈,其實也是關心輔導者提問一些關鍵性問題的機會。建立助人關係,在這個階段要特別小心:關心輔導者要警覺,不得讓求助者過度依賴所給的建議(例如即刻下指導棋,告訴邱求助者當作的即刻改變),或是讓求助者受到被迫的侵犯(主動面值個人在問題中的責任),因為不請自來的忠告或告誡都會造成反效果,是相當危險,且不宜短時間進入的助人過程。因為要讓求助者反思自己在問題中所要承擔的責任,並選擇為自己的責任付出行動的代價,最終的受益是求助者在自己的問題中,找到屬於自己可操作性的答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