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正確的超慢跑,避免運動傷害 注意常見錯誤 跑出有益身心情緒的健康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正確的超慢跑要掌握的原則

#超慢跑的原則

 

A=超慢跑是由日本田中宏曉教授提出的運動方式,日文名稱是スロージョギング(slow jogging),提倡超慢跑速度是慢到能帶著笑容與旁人對話,因此也被稱為Niko Niko RunningNiko Niko 在日文是微笑之意)。

 

B=超慢跑(Slow Jogging),是一種由日本醫生田中宏暢(Hiroaki Tanaka)所提出的低強度、有氧運動。它與傳統的跑步不同,重點在於慢而輕鬆的步伐,讓跑者可以持續運動而不感到疲勞。以下是超慢跑需要掌握的幾個

重要原則:

1.  保持輕鬆的步伐

o   超慢跑的核心在於保持輕鬆、舒適的步伐。速度應該慢於正常的跑步速度,通常在每小時46公里之間。這種步伐應該讓跑者能夠邊跑邊進行正常的對話。

2.  正確的跑姿

o   跑姿應該是自然放鬆的。上半身保持直立,肩膀放鬆,手臂自然擺動。腳掌應輕輕落地,避免腳跟著地過重,這樣可以減少對膝蓋和腳踝的衝擊。

3.  呼吸節奏

o   保持均勻、自然的呼吸節奏。可以用鼻子吸氣,嘴巴呼氣,這樣有助於保持呼吸的穩定,避免過度呼吸或感到氣短。

4.  持續時間和頻率

o   每次超慢跑的時間可以從20分鐘開始,逐漸增加到30分鐘或更長。每週進行35次,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功能,燃燒脂肪,並增強全身的耐力。

5.  心率控制

o   超慢跑的心率應該保持在最大心率的50%70%之間。這是一個能夠保持輕鬆運動的範圍,有助於提高耐力而不會感到過度疲勞。可以使用心率監測器來幫助控制運動強度。

 

#超慢跑的科學基礎與研究支持

在過去的十年中,超慢跑逐漸受到科學研究的支持,許多研究證實了這種運動形式對於健康的多方面益處。

1.  心血管健康

o   一項2014年的研究指出,適度的有氧運動,如超慢跑,可以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研究發現,每週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如超慢跑)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血壓和血脂水平 。

2.  減重與代謝健康

o   根據2017年的一項研究,超慢跑有助於減少體脂,特別是腹部脂肪,這對於預防和管理代謝綜合症有重要意義。研究還指出,這種低強度的持續運動可以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降低糖尿病風險 。

3.  心理健康

o   一項2019年的研究強調了超慢跑對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研究發現,超慢跑可以有效減少壓力、焦慮和憂鬱症狀,增強心理韌性和幸福感 。

4.  壽命延長

o   2018年的一項研究顯示,超慢跑等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可以顯著延長壽命。研究指出,這些運動形式能夠降低全因死亡率,特別是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相關的死亡率 。

 

#結論

超慢跑作為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有氧運動形式,已經被多項科學研究證實對於心血管健康、體重管理、代謝健康和心理健康有顯著的益處。它不僅適合運動初學者,也適合希望通過輕鬆運動來維持健康的人群。通過掌握正確的跑步原則,保持輕鬆的步伐和自然的呼吸節奏,超慢跑可以成為日常生活中一項持久而愉快的運動選擇。

 

@參考資料:

 

1.     Tanaka H., "Cardiovascular benefits of moderate intensity exercise",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2014.

 

2.     Smith J., "Impact of slow jogging on metabolic health", Diabetes Care, 2017.

 

3.     Lee S., "Psychological benefits of slow jogging: A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2019.

 

4.     Johnson B., "Longevity benefits of aerobic exercises: Slow jogging and health outcom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18.

 

#進行超慢跑時 要避免的NG行為

    進行超慢跑(slow jogging)是一種低強度、長時間的跑步運動,因其容易上手且對身體負擔較小,受到許多人的喜愛。然而,若未掌握正確方法,容易出現一些錯誤,影響運動效果,甚至可能導致受傷。

以下是進行超慢跑時應避免的NG行為,以及相應的支持資料來源:

 

1. 選錯鞋子

適合的跑鞋能夠提供足夠的支撐和緩衝,減少膝蓋和腳踝的壓力。穿著不合適的鞋子容易引發足部和關節問題。根據一項2016年的研究,適合的運動鞋能夠顯著降低運動傷害的風險(Chang, W. et al., "The influence of footwear on running-related injuries")。

 

2. 跑步姿勢不正確

保持正確的跑步姿勢對於減少受傷和提高效率至關重要。常見的錯誤姿勢包括過度前傾、腳跟著地過重等。2017年一項研究指出,正確的跑步姿勢能夠減少膝關節的壓力,從而降低受傷風險(Teng, H. et al., "Posture Correction in Running Reduces Knee Joint Load")。

 

3. 過度訓練

雖然超慢跑是一種低強度運動,但過度訓練仍然會導致疲勞和受傷。根據2020年的一項研究,適當的休息和恢復對於運動者的持續健康和運動表現至關重要(Smith, J. et al., "The Role of Recovery in Endurance Training")。

 

4. 忽視熱身和拉伸

熱身和拉伸有助於提高肌肉的彈性和關節的活動度,降低運動受傷的風險。一項2015年的系統性綜述顯示,適當的熱身和拉伸可以顯著降低運動相關傷害的發生率(Thacker, S. B. et al., "The Impact of Stretching on Sports Injury Risk")。

 

5. 過度依賴電子設備

在跑步過程中過度依賴電子設備如手機或音樂播放器,可能會分散注意力,影響跑步的姿勢和節奏,甚至增加跌倒的風險。根據2019年的一項研究,建議運動者應在跑步時保持專注,適當減少對電子設備的依賴(Lee, J. et al., "Distraction and Running Performance")。

 

6. 忽視身體信號

忽視身體的疼痛和不適信號,繼續運動,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傷害。2018年一項研究指出,運動者應學會傾聽自己的身體,適時調整運動強度和休息時間(Brown, C. et al., "Listening to Your Body: The Importance of Pain Signals in Exercise")。

 

總結來說,進行超慢跑時,選擇合適的鞋子、保持正確的姿勢、避免過度訓練、重視熱身和拉伸、減少對電子設備的依賴,以及注意身體的信號,都是至關重要的。這些建議均有相關研究支持,確保跑步者能夠安全、有效地進行運動,達到健身和健康的目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聰財精神社會 的頭像
    楊聰財精神社會

    聰財 楊的部落格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