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114 Saving Payment支付管道愈多愈容易消費產生障礙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
Q問題1 不用現金支付 目前很多種支付管道. 運用行為經濟學角度解析,寫處至少6點觀念或理論說明:一個人為何會過度消費 變成,貧窮預備軍
A回答1
根據行為經濟學的理論與觀念,無現金支付的便利性以及多元支付管道,可能導致人們過度消費,形成「貧窮預備軍」。以下列出六點行為經濟學的理論或觀念,解析為何支付管道越多越容易過度消費,並影響儲蓄:
1. 心理賬戶效應(Mental Accounting)
• 人們通常會根據用途將金錢分配到不同的心理賬戶,例如日常開銷、娛樂、儲蓄等。然而,多種支付方式會模糊這些心理賬戶的界限。例如,行動支付和信用卡的使用讓消費者對支出無明確感知,容易將額外支出視為「額外資金」,而非影響儲蓄的一部分。
2. 即時滿足偏好(Immediate Gratification)
• 行動支付提供的即時性滿足,降低了消費的心理阻力。在支付過程中,只需輕觸手機或掃描QR碼,即可完成交易,這種便利性讓人們更容易在沒有深思熟慮的情況下購物,增加衝動消費的可能性。
3. 沉沒成本效應(Sunk Cost Fallacy)
• 消費者常被支付平台的回饋機制吸引,例如點數回饋或折扣優惠。然而,為了達到這些回饋的門檻,人們可能花費超出預算的金錢。這種「為了回饋而消費」的行為本質上是受沉沒成本效應驅動,難以停止不必要的支出。
4. 錢的抽象化(Money Abstraction)
• 使用現金支付時,金錢的實體性讓消費者感受到財務的真實損失。然而,數位支付則將金錢「抽象化」,讓消費行為缺乏實際的痛感(Pain of Payment),進一步減弱消費者對支出的敏感性,增加不必要的支出。
5. 決策疲勞(Decision Fatigue)
• 當支付選項過多時,消費者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選擇支付方式,可能導致決策疲勞(Decision Fatigue)。此時,人們更容易做出隨意或不經深思熟慮的消費決策,例如選擇折扣商品或購買不需要的物品。
6. 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與過度樂觀(Overconfidence Bias)
• 人們天生厭惡損失,因此容易受支付工具的促銷優惠影響,認為自己「賺到」或「避免損失」。此外,消費者對自己的財務管理能力常過度樂觀,認為多樣支付管道不會影響其儲蓄計劃,導致對財務風險的低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儲蓄與避免過度消費的建議
1. 限制支付工具數量:只保留必要的信用卡與支付App,減少選擇負擔。
2. 定期檢查消費明細:將支出分類並回顧消費行為,找出不必要的開支。
3. 設定預算與警示:在支付工具中設置每月支出上限與提醒功能。
4. 注重現金儲蓄:每月收入先固定轉入儲蓄賬戶,減少可用消費金額。
5. 避免被回饋誘惑:將儲蓄目標置於回饋點數之上,理性權衡消費需求。
6. 教育金融素養:理解支付工具的運作與其對消費行為的影響,增強自我管理能力。
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消費者在享受支付便利的同時,避免過度消費並提高儲蓄能力。
@支付管道愈多愈難儲蓄 成為有錢人從4習慣做起 無現金交易成為常態,過去還要拿出信用卡來刷,現在手機感應就能埋單,信用卡3千元以下消費也不必簽名。日本財務專家指出,貧窮預備軍有幾種特徵,想要有錢,必須避開幾種地雷行為。
在台灣,消費者走到櫃台結帳,會看到商家標示接受多元的行動支付與電子支付,從LINE Pay、街口支付、Apple Pay、悠遊付到台灣Pay、 Open錢包等,或者悠遊卡、一卡通結帳。有的小吃攤也接受行動支付,十分便利。
雖然這些支付方式,連結信用卡或金融帳戶,錢卻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消失。財務規畫師深田晶惠說,從她長年接受客戶理財諮商的經驗,歸納出貧窮預備軍的一個大問題是,手邊擁有的支付管道愈多,金錢管理愈繁雜,有難儲蓄的傾向。
深田傳授令你遠離貧窮的要訣:
1.信用卡帳單不能只看總金額 存不到錢的人收到每月的信用卡帳單,只看總金額,好一點的,會確認銀行帳戶裡的錢夠不夠扣繳,就結束了。
深田說,要變身為有錢預備軍,消費明細必須一筆一筆看過,檢查有沒有亂花的錢。然後,回想那次衝動消費的刷卡過程,自我反省。她以自身為例,指疫情爆發以後,與朋友的聚餐次數降低,現金花費大大減少。
另一方面,她刷卡花了不少錢:與友人線上聚會要喝的紅酒、漫畫電子書、健身器材等。待在家裡的花費,竟然比出門還要可怕。於是在帳單明細以螢光筆分類標註,買酒用粉紅色、漫畫用黃色等,算出每一類的消費總額。
回溯檢討下來,深田發現買酒的錢,逐月增加,另外也下決心不再買新的健身器材。她說,用顏色分類信用卡帳單明細,是阻止自己的失控第一步。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在日本觀光名勝如沖繩的免稅店,接受中國大陸等地常用的電子或行動支付方式。路透 在日本觀光名勝如沖繩的免稅店,接受中國大陸等地常用的電子或行動支付方式。路透 2.列印信用卡電子帳單 信用卡公司為節省印刷、郵資,鼓勵用戶支持環保無紙化,改用電子帳單。日本的銀行更已向持卡人索取紙本帳單費用,每份從88日圓到110日圓。
深田指出,許多人不希望一年多花1千多日圓在帳單上,於是申請電子帳單。然而,若是你只打開信件,瞄一眼帳單總金額,懶得開附件或連上銀行網站確認明細,代表已加入貧窮預備軍。
雖然不環保,深田依然建議印出消費明細或恢復紙本寄送。她說,重點在回顧過去1個月的消費內容。
3.不為回饋獎勵而本末倒置 在先進國家中,日本的無現金支付普及率偏低,2017年在11個主要國家中,南韓不用現金消費的比率高達 97.7%,其次是中國大陸與加拿大。日本為21.4%,排名倒數第2。德國最差。
日本政府傾全力推動行動支付,用高額回饋點數等手段,鼓勵國民跟上世界潮流,也當做消費增稅後,提振景氣的一環。不可否認地,許多日本人被回饋所吸引下載新的支付App。同時擁有信用卡、交通IC卡、行動支付等4、5種支付管道的人,不在少數。
一名雜誌編集告訴深田,為了做雜誌專題,嘗試不同支付組合。結果發現,支付方式愈多元,對花錢愈無感,甚至盲目地使用以累積回饋。深田指出,點數回饋大戶絕對不等於富人預備軍。與其「賺」點數,不如實實在在把錢存下來。
專家指出,點數回饋大戶絕對不等於富人預備軍。與其「賺」點數,不如實實在在把錢存下來。路透 專家指出,點數回饋大戶絕對不等於富人預備軍。與其「賺」點數,不如實實在在把錢存下來。路透 4.只持有2張信用卡 深田認為,一個人持有2張信用卡已足夠。一張為主卡,一張備用卡,或是以消費目的來分別。例如有來諮詢的客戶,將一張用於買食材、日用品、小孩的物品等全家人的支出,一張是個人的零花錢。有這種習慣的人,有機會邁向富人之路。
最不好的例子是被信用卡的回饋促銷吸引、或是申請網購業者的聯名卡,想累積點數。為了達到每張卡免年費的門檻,花了不該花的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