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50308 Awkward Book良性尷尬 【楊聰財專欄】

@TOPIC=良性尷尬:擁抱不完美,釋放真正的自我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 

 

#引言:從尷尬到優勢的轉變

 

尷尬,往往讓人不知所措,甚至想挖個洞躲起來。然而,亨娜.普萊爾(Henna Pryor)在《良性尷尬》中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觀點——尷尬不僅不是缺點,反而是一種可以被運用的優勢。它能幫助我們建立真誠的連結、增強自信,甚至推動職場與人際關係的成功。

 

本文將從生理、心理、社會、精神靈性等多個面向探討「良性尷尬」,並提供一個具體案例來說明如何將尷尬轉化為成長動力。最後,我們將列出十個關鍵要點,幫助讀者更有效地運用良性尷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尷尬的本質與生理機制

 

1. 尷尬的生理反應

當我們感到尷尬時,身體會迅速做出反應,如:

•  心跳加速

•  臉紅

•  出汗

•  肌肉僵硬

這些反應來自於交感神經系統的過度激活,大腦認為我們處於社交危機中,進而啟動「戰或逃」機制。然而,這種反應其實是短暫的,當我們學會控制時,尷尬可以轉化為與人更緊密聯繫的契機。

 

2. 為何人類會產生尷尬?

尷尬源於社交認知的發展,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與社會期待不符時,大腦會自動發出「警報」。這種機制讓我們避免在群體中犯錯,維持良好的社交形象。因此,尷尬本身是一種適應性的生存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心理層面的尷尬與成長機會

 

3. 自我認同與尷尬的關聯

尷尬的核心來自「自我期待」與「現實表現」的落差。當我們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這種感受就會被放大。事實上,許多時候,別人根本不會對我們的尷尬行為留下深刻印象。

 

4. 如何轉化尷尬為優勢?

•  認同尷尬感:不要試圖掩飾,反而坦然接受,甚至自嘲。

•  從尷尬中學習:回顧每一次尷尬經驗,思考如何改進。

•  提高尷尬耐受度:刻意讓自己置身於可能會感到尷尬的場合,逐漸適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社會環境如何塑造尷尬感

 

5. 社交文化與尷尬的形成

不同文化對「尷尬」的定義各異。例如:

•  在美國,自信與幽默能緩解尷尬。

•  在日本,人們更傾向於避免尷尬,以保持和諧。

•  在台灣,尷尬可能與面子文化有關,影響社交互動。

 

6. 如何在社交場合中運用良性尷尬?

•  適時展現脆弱:適當地分享自己的尷尬經驗,能讓人感到親近。

•  用幽默化解困境:幽默是一種強大的社交工具,能將尷尬轉為輕鬆氛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精神靈性層面的尷尬與自我接納

 

7. 擁抱不完美,走向內在平衡

從精神層面來看,尷尬讓我們更真誠地面對自己。當我們願意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內在的壓力就會減少,進而促進身心靈的和諧。

 

8. 靜心與冥想的幫助

透過靜心與冥想,我們能夠減少對尷尬的過度反應,並培養更穩定的內在狀態。這能讓我們在社交場合中更自在,不再害怕出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章:良性尷尬的實際應用——具體案例

 

=案例描述:小潔的公開演講挑戰

•  人物:小潔,一名內向但努力追求職涯發展的行銷專員。

•  事件:公司安排她在年度大會上發表報告。

•  地點:公司總部大禮堂,約200名同事參加。

•  尷尬時刻:演講時,她的簡報突然出錯,投影幕上一片黑,她頓時語塞。

•  轉化過程:

1.  小潔坦然承認:「看來今天的科技對我開了個玩笑。」

2.  在場觀眾發出善意的笑聲,氣氛轉為輕鬆。

3.  她改用口述方式完成報告,贏得熱烈掌聲。

這次經驗讓小潔理解到,尷尬不一定是失敗,而是能夠展現真誠與應變能力的機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十個關鍵重點

 

1.  尷尬是一種自然的生理反應,來自於大腦對社交環境的快速判斷。

2.  不要過度放大尷尬感,因為大多數人並不會對你的錯誤記憶深刻。

 

3.  尷尬能幫助建立人際連結,讓你顯得更真誠、容易親近。

4.  轉化尷尬為幽默,是一種有效的社交策略。

 

5.  擁抱不完美,能幫助我們減少焦慮,提高自信。

6.  提高尷尬耐受度,能讓我們更自在地應對各種突發情境。

 

7.  文化背景影響尷尬的表現,但無論在哪裡,坦然面對都是最好的應對方式。

8.  冥想與靜心能幫助我們降低對尷尬的敏感度,培養穩定的內在狀態。

 

9.  勇敢承認尷尬時刻,比試圖掩飾更能獲得他人尊重。

 

10. 尷尬不等於失敗,它是成長與學習的契機。

 

當我們學會擁抱尷尬,就能轉化它為個人成長的動力,進而創造更豐富的人生體驗。

 

@重要參考資料

=B=良性尷尬:尷尬不是壞事,它能為你創造優勢Good Awkward: How to Embrace the Embarrassing and Celebrate the Cringe to Become the Bravest You亨娜.普萊爾朱怡康平安文化2025/03/10

=Y=閱讀人專題讀書會《良性尷尬》閱讀人導讀

榮獲2024年國際圖書獎、美國圖書節獎、最佳獨立圖書獎!
入選《寇克斯評論》2023年百大獨立書籍!在「令人想挖個洞躲起來」的情境中如魚得水。
  跟任何人都能自在互動,成為「人緣超好的人」。
  敢主動跟公司爭取升職加薪,不再感到難以啟齒。
  只要你學會「良性尷尬」,這些都可以輕鬆做到!

誠摯推薦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王意中
  【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
  【成大教授/《自己的力學》、《先降噪,再聚焦》作者】洪瀞
  【諮商心理師】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陳志恆

作者簡介

亨娜.普萊爾(Henna Pryor

  專業認證教練,職場績效專家,普萊爾集團(Pryority Group)創辦人。
  兩度登上TEDx講台的獲獎全球講者、虛擬會議主講人、團隊引導師、虛擬會議主講人。被客戶譽為「推動不可能的改變的秘密武器」。
  她以優異成績自德拉瓦大學財金系畢業,後來獲得維吉尼亞大學會計碩士學位。擁有美利堅大學教練證書,並透過國際教練聯盟(International Coaching Federation)成為專業認證教練(PCCProfessional Certified Coach)。
  她曾獲TEDxGoogleWorkday、阿斯特捷利康、嬌生等全球企業邀約演講,並獲《富比士》、《快公司》等媒體報導。
  亨娜的職業生涯打破多項紀錄,成功媒合一千多名財務與會計專業人士,從新創公司到《財富》500大企業,無所不包。在這段期間,並接連獲頒「年度最佳新秀獎」和「年度最佳表現獎」,吸引多家媒體和播客關注。

譯者簡介

朱怡康

  先天性尷尬癌患者,病情因翻譯本書大有起色。譯有《也許你該找人聊聊》、《跨世代報告》、《二十一世紀生死課》、《自閉群像》、《謎病睡美人》、《兆億大戰》等書,以及《比利家的小怪獸們》系列。
  臉書專頁「靈感總在交稿後」:www.facebook.com/helpmemuse
 

 

-在「令人想挖個洞躲起來」的情境中如魚得水。

-跟任何人都能自在互動,成為「人緣超好的人」。

-敢主動跟公司爭取升職加薪,不再感到難以啟齒。

-只要你學會「良性尷尬」,這些都可以輕鬆做到!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面對過「尷尬」的經驗,但尷尬真的是壞事嗎?

-美國知名職場績效專家亨娜.普萊爾透過二十年的專業經驗,經過研究與分析後,發現「尷尬」其實也可以是一股好的力量,它不是需要改善的弱點,而是我們創造個人成長的最大財富。

-不同於其他情緒,所有的尷尬場面都需要「他人」的參與,當我們感到尷尬時,我們心中的自己,與我們希望別人看到的樣貌產生差距,大腦會發出不穩定的訊號,讓我們對社交產生焦慮。

-但事實上,尷尬反而為我們的人際關係開啟一扇窗,它暴露了我們的脆弱,卻也讓我們顯得更真實、更完整、更容易親近。

-透過心理訓練技巧,實際提升你的「尷尬耐受度」,只要能正確看待尷尬,就能把令人痛苦萬分的「惡性尷尬」,轉化為正能量的「良性尷尬」,並擺脫內心的束縛,為自己創造優勢。

-你將會發現,那些曾讓你感到丟臉萬分的經驗,都是為了成就更光芒萬丈的未來!

只要不怕尷尬,你就比99%的人更厲害。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面對過「尷尬」的經驗,但尷尬真的是壞事嗎?美國知名職場績效專家亨娜.普萊爾透過二十年的專業經驗,經過研究與分析後,發現「尷尬」其實也可以是一股好的力量,它不是需要改善的弱點,而是我們創造個人成長的最大財富。
  
  不同於其他情緒,所有的尷尬場面都需要「他人」的參與,當我們感到尷尬時,我們心中的自己,與我們希望別人看到的樣貌產生差距,大腦會發出不穩定的訊號,讓我們對社交產生焦慮。但事實上,尷尬反而為我們的人際關係開啟一扇窗,它暴露了我們的脆弱,卻也讓我們顯得更真實、更完整、更容易親近。

透過心理訓練技巧,實際提升你的「尷尬耐受度」,只要能正確看待尷尬,就能把令人痛苦萬分的「惡性尷尬」,轉化為正能量的「良性尷尬」,並擺脫內心的束縛,為自己創造優勢。你將會發現,那些曾讓你感到丟臉萬分的經驗,都是為了成就更光芒萬丈的未來!

在《良性尷尬》裡,普萊爾指出大多數人不敢承認的事實——我們不一定總是知道該說什麼話;我們試著閒聊,卻不幸冷場;我們鼓起勇氣踏進新領域,卻馬上出錯。看到許多人為了維持光鮮亮麗的專業形象而壓抑自己,我深有同感,忍不住一直點頭。但普萊爾告訴我們:擁抱尷尬其實能幫助我們在職場上表現更好——對人生也是如此。當我們不再害怕自己看起來不完美,一定能發現尷尬其實是我們的超能力。強烈推薦!

《良性尷尬》不但讓我們確信尷尬很正常,還指出一條穿越尷尬的明路,引領我們建立更好的連結、做出更多的貢獻、達成更高的成就。

成功需要勇氣。但鼓起勇氣挺身冒險、面對挑戰、走出舒適圈的時候,隨之而來的常常是尷尬。我們該如何克服這種情緒呢?亨娜.普萊爾為我們提供了既實用又好玩的指南,讓你成為最勇敢的自己。

=良性尷尬的力量

P1 尷尬從何而起?
C1:你的同理心是尷尬加速器
C2:對自己說的故事很重要
C3:自我認同的間隙

P2 心理迷思和障礙
C4:如何從尷尬獲益——即便感覺彆扭依然如此?
C5:可是,別人會怎麼想?

P3如何運用良性尷尬
C6:擁抱SUCK
C7:呃,這好尷尬!
C8以即興技巧將良性尷尬帶進團隊
=良性尷尬:改變的觸媒

良性尷尬的力量

要是你幾年前告訴我,本人,亨娜.普萊爾,和好萊塢女神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有共同點,我一定會問你:「你嗑了什麼?」

勞倫斯是全球聞名的電影巨星,拍過一部又一部賣座好戲,代表作有《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系列、《派特的幸福劇本》(Silver Linings Playbook)、《瞞天大佈局》(American Hustle)等等。她在短短幾年之內達成一連串成就,除了入選《時代》(Time)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之外,還囊括天底下每一座獎項:奧斯卡獎、金球獎、觀眾票選獎,連青少年票選「最佳喇舌」獎都不放過。而且對大多數人來說,她漂亮得不得了。

好的,這個女人有驚人美貌,銀行裡有滿坑滿谷的錢,世界各地有無數粉絲,似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有拍片機會從天上掉下來,同時還是接吻高手?

嗯哼,我看世界上真的有完美的人。

按照社會科學法則,像這種連年長居人生勝利組的人,大多數人應該不喜歡她。歷史證明:越成功的人越容易招來羨慕和嫉妒。所以,看到有人以彗星般的速度直奔成功,我們(好啦,我)會覺得自己十足是個廢物。一邊是珍妮佛.勞倫斯,另一邊是我這個出身德拉瓦州(Delaware)的巴基斯坦裔笨拙女子,要怎麼比?

但令人驚訝的是,即使在珍妮佛.勞倫斯人氣最旺的時候,大多數人也不討厭她。

我們喜歡她。

YouGov是全國性評等服務,可以對幾百萬人進行調查,估算成千上萬種事物受歡迎的程度。不論是品牌、公司或人(如珍妮佛.勞倫斯),都可以透過YouGov一探人氣。在我寫這本書的時候,珍妮佛.勞倫斯的分數直衝天際,對她勾選「不喜歡」的人只有9%

為什麼我們覺得她這麼討人喜歡、這麼有吸引力,對其他美貌、名氣、財富、天分和她不相上下的人卻沒有這種感覺,反倒覺得他們像另一個星球的人?

簡單來說:因為出糗對她來說是家常便飯。

雖然勞倫斯早年也曾努力表現優雅,但她似乎就是展露不出老派好萊塢女星那種雍容華貴。二一三年贏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時候,她走上舞台領獎卻絆到禮服,跌了一跤。她自嘲說:「你們起立鼓掌,一定是看到我跌倒,覺得我可憐吧?真糗,但謝謝大家。」

剛入行時,她應徵過Abercrombie & Fitch的模特兒,拍了一些在海灘打橄欖球的照片。「別的模特兒打橄欖球畫面優美,但我不是。」她對脫口秀主持人葛拉漢.諾頓(Graham Norton)說:「我的臉曬得通紅,渾身是汗,鼻孔還開開的。」勞倫斯那次的相片他們一張也沒用。

她經常笨手笨腳、邋邋遢遢、粗枝大葉,還老是出糗。有一次接受吉米.法倫(Jimmy Fallon)訪問,她說自己天生就是大剌剌的個性,對於有人說這是她刻意塑造的「人設」,她深感無奈。事實上,她坦言自己經常為外在表現感到丟臉。

但經過幾年歷練,勞倫斯學會擁抱自己比較不優雅的一面,把尷尬時刻當成有意義的插曲,不再迴避,反而接受它們是自己天性中珍貴的一部分。我大半輩子拚命隱藏不甚端莊的人格特質,全力掩蓋他人眼裡的缺點,勞倫斯卻大大方方公開展現。

這招有用。

一二年,IndieWire評論網說勞倫斯在螢幕下「平易近人,謙虛而不做作」,感覺像我們的一分子。她舉手投足間流露的自信並不令人望而生畏,反而讓你覺得自己或許有朝一日也做得到。最重要的是,大多數人覺得她這樣大方面對尷尬真的很不錯。

我二十多歲以前根本不知道有這個選項,只知道惡性尷尬。那是我正式進入職場的第二年,在一家聲譽不錯的會計事務所上班,上司指派我支援一名新合夥人的計畫——就先叫他艾德好了。旺季有一天我們加班到深夜,好不容易有時間休息一下,打開外賣晚餐吃。話題漸漸轉向名牌包。

艾德在我眼裡是個樸實的人。他點雞柳條當晚餐,提到自己對「豪華假期」興趣不大,反而更喜歡生活裡的小樂子,例如邊看老鷹隊比賽邊啃沾滿甜貝兒(Sweet Baby Rays)烤肉醬的雞翅、開露營車帶一家子去海邊玩等等。我覺得自己夠了解他了。

所以當話題轉向名牌包,我決定讓他知道我是真性情的自己人。「我不懂為什麼有人會為那種東西花幾千塊。」我說:「不貴的包包也能把東西裝得好好的。錢可以用在更好的地方,像幫助窮人。我總覺得那些人自戀過度、自我中心,滿腦子只想炫耀自己的地位。」艾德本來正要一口吃下沾滿番茄醬的雞柳條,此時卻停在嘴邊,盯著我說:「你可別跟我老婆講這個。她是杜嘉班納(Dolce & Gabbana)的產品開發主管。」

糗,我真是個大白目。

我想當真性情的自己人,沒想到成了自以為是的笨蛋。那時的我只想使出荷馬.辛普森(Homer Simpson)的大絕招——默默躲到樹叢後頭。我狼狽不已,面紅耳赤,氣氛一時尷尬得令人窒息。

過了幾秒——感覺像過了幾年,我忍不出衝口而出:「喔,實在太尷尬了。真是抱歉,我好糗。」見我馬上坦率道出感受,艾德和我彼此做了個誇張的鬼臉,一笑帶過。我們雖然放下了這件事,但我的自尊心還是受到打擊。我暗自發誓這輩子再也別與人閒聊,絕對不要再陷入這種惡性尷尬。

但隨著時間過去,我開始以強烈的好奇觀察也體驗尷尬,發現了一些連自己都十分驚訝的道理。

珍妮佛.勞倫斯不是孤例,她和我們敬重的商業巨星沒什麼不一樣,與莎拉.布雷克利(Sara  Blakely)、蓋伊.拉茲(Guy Raz)、梅琳達.蓋茲(Melinda Gates)、雅莉安娜.哈芬登(Arianna Huffington)基本上是同一類人。在專業領域出類拔萃的人常有一個重要的共同點,只不過談的人不多:他們都懂得在兩個自己的落差之間找到出路。哪兩個自己?一個是他們眼中的自己,另一個是別人實際看到的他們。他們不掩飾這兩種自我意識的衝突,反而擁抱尷尬、歌頌尷尬。

即使你姑且同意我的看法,但一個人事業心越重,似乎就越難忍受自己陷入尷尬。我們對尷尬避之如瘟神,總是不計代價全力抗拒。多年以來,許多人已經相信尷尬和自信是互斥的。

但研究結果出人意表。透過研究和二十年的專業經驗,我發現:在你眼裡最有自信的人——最令你仰慕、敬佩、著迷的那些人——往往也是最尷尬的,內在和外在都是。他們只是找到了善用尷尬的辦法,學會與尷尬為友。

他們似乎並不自負,而且也有笨手笨腳的時候。但他們的尷尬讓我們覺得自己能向他們學習,與他們一同成長。他們讓我們一下子放鬆下來。對我們來說,他們願意讓我們看見笨拙的一面,是一種原始的、幾乎可以說是動物性的自信。他們面對尷尬的自信是堅實的自信(grounded confidence),與他們願意承擔的職涯風險大小直接相關,而這種勇氣已經為他們的事業帶來回報。

那麼,我們該怎麼獲得坦然面對尷尬的力量?怎麼在工作和生活中駕馭它?又該怎麼運用已經感到的尷尬承擔更多職涯風險,變得更有勇氣?

你會在這本書裡找到答案。在接下來的章節中,你會對人類最常見的情緒產生全新的看法,更了解尷尬感在過去如何阻礙你。這本書就像工具箱,裡頭裝滿提高尷尬忍受度的實用策略,不論你將來面對的情境多麼尷尬,這本書都能增加你冒險一試的勇氣。

那麼,究竟什麼是尷尬?

Awkward」這個字的口感和體感一樣尷尬。光是把它大聲講出來,就需要嘴唇、舌頭、上顎做出一連串笨拙的運動。這是個不完美、不優雅、坑坑窪窪的字,帶來的感覺同樣不舒服。

每個人在職場上都遇過尷尬時刻。尷尬常常起於非預期的衝突或計畫外的事件,可能是一場彆扭的人際互動,也可能是一陣令人坐立難安的時刻。以下是幾個你可能也遇過的常見尷尬情境:

.擁抱沒有回應:你張手擁抱同事,但他們不想擁抱你,結果是一陣尷尬的「我們的手現在該幹嘛?」時刻。
.服裝突兀:到工作現場才發現穿搭風格和別人大相逕庭(例如大家都穿牛仔褲和勃肯鞋,只有你一身西裝),你覺得自己像是跑錯了地方。
.尷尬的沉默:開會時有人問你問題,但你不知道答案,全場一片死寂,幾秒鐘的難堪像是幾個鐘頭之久。
.提議遭拒:你和你的領導團隊分享新點子,但馬上被否決,讓你覺得無地自容。
.表錯情:你本來想稱讚一下同事,沒想到話說得奇怪或是不妥,對話變得尷尬。
.趕不上期限:你接下一個雄心勃勃的龐大計畫,最後卻在會議中表示無法如期完成。

這個清單輕輕鬆鬆就能繼續列下去,但如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能勾起你類似的回憶,讓你彷彿再次被尷尬感淹沒(不客氣!),我會十分驚訝。

就讓我們從這裡開始,進一步思考什麼是尷尬。「尷尬」到底是指什麼呢?(有請普萊爾教授登台說明,為各位提供幾個工作定義)

wk·ward / ́ôkwerd/ (尷尬)

難以使用、執行或處理
「我得和老闆進行一場尷尬的對話。」
「那是場尷尬的談判,但我們最後搞定了。」
「他是個尷尬的客人。」(不好應付的人)


造成或感到難堪、擔憂或不便
「你讓我陷入非常尷尬的處境。」
「她的建議帶來一片尷尬的沉默。」
「只有我一個人發言,感覺有點尷尬。」


(動作或表情)不從容或不優雅/不自然或不放鬆
「這封電郵寫得尷尬,不好讀。」
「他是個尷尬人,不適合代表公司發表主題演講。」

這些定義的有趣之處在於,它們有三個沒有寫出的共同點:


它們都百分之百是主觀的。關於尷尬的對話大多透過社會或情緒建構的濾鏡。就「事實」而言,人或情境本身沒有尷不尷尬可言,決定它們是否尷尬的是其他人。「除非你的情緒狀態發生變化,感覺到情況不一樣了,否則你不算感到尷尬。」心理表現教練柯林.亨德森(Collin Henderson)說:「歸根究柢來說,感覺不是事實。光是出現某種感覺,並不代表那種感覺就是真實的。因為我們的行為表現不是根據真實,而是根據我們對真實的感受。」

主觀的東西需要「他者」才能成立。尷尬是主觀的,代表它必須以我們的感覺、品味、看法為基礎(或者受我們的感覺、品味、看法影響)。「他者」可能是別人造成的感覺(例如難堪或不優雅),也可能是對某種情境或處境的看法(例如寫得詰屈聱牙的電郵)。走進廚房時絆了一跤,但沒人看到,你會尷尬嗎?在家裡朗讀公司備忘錄時讀錯某人的名字,但沒人聽見,你會尷尬嗎?大多數人的答案是不會。

尷尬感是習得的。隨脈絡不同,尷尬可以是狀態(我們經驗到的、暫時性的感覺),也可以是特徵(描述我們是什麼樣的人的形容詞)。但不論是哪一種,都不是與生俱來的。小孩子大多不在乎扯著嗓子唱歌走音,或是在廚房裡高舉雙手、甩肩膀、扭屁股盡情跳舞——即使有人看也無所謂,小孩子根本不在乎被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聰財精神社會 的頭像
    楊聰財精神社會

    聰財 楊的部落格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