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批准祝福同性伴侶 大家要掀鍋了!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師

 

#教宗方濟各對同志投下的震撼彈

20231221日新聞媒體報導【人皆罪人 神愛世人 教宗批准祝福同性伴侶】:教宗方濟各對擁有13.5億多信徒的天主教會投下震撼彈:梵蒂岡在1218日發布文件,教宗批准羅馬教廷教義部一份「祈求信任(Fiducia Supplicans)」文件:教廷正式批准天主教神父為「非正常情況的夫婦,例如未婚、離婚、和同性伴侶等」提供祝福。但這與教會正式禮儀、慶典、及當地法律上的同婚程序必須脫鉤,在教會中也並非一男一女婚姻得到「聖事」等級祝福。由此看來,教宗方濟堅持要為「困惑與迷失」的各種人廣開大門,接近神之前無須接受「詳細的道德分析」。

我也請大家注意一個國際的趨勢:根據20237月最新統計,全球九成國家結婚率大降,願意廝守一輩子又做得到的人越來越少;所以無論同性異性,還敢互許終生,確實是值得祝福嘉獎。

 

201348日,方濟各在拉特朗聖若望大殿正式舉行羅馬主教的就任儀式。 201375日,簽署教宗若望二十三世以及若望保祿二世的封聖文件。 同年12月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時代年度風雲人物,《時代》盛讚他是「人民的教宗」,擁抱貧困與生病的教徒。20201031日獨立評論媒體報導【為什麼教宗表態LGBTQ「都是上帝的孩子,有權建立家庭」至關重要?】,提到羅馬一部紀錄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拍攝一生的紀錄片《Francesco》時候,當片中教宗談到同性戀者時,表示:「他們有權享受在家庭中生活,他們都是上帝的孩子,並擁有建立家庭的權利。沒有人應該因為性向被拋棄,或因此生活在悲慘之中。」並支持同性「民事結合 」(Civil Union),即由法律所保護,類似婚姻的結合關係。這樣的表態一改梵蒂岡過往對同性關係的立場——這是首位支持「民事結合」的教宗,也是迄今為止教宗對同志族群表達最明確支持的一次。教宗方濟各普遍被認為,相較於兩位前任本篤十六世和保羅二世,他對同性戀族群的態度更加開放和友善。

 

消息一出,有些多元性別團體抱怨仍被歧視,教會內保守派也難接受,最贊同的倒是主張教會現代化改革的天主教徒。對教宗方濟各而言,他任內又再度帶領天主教會,跨出不歧視同志的一大步。

 

#台灣與同志

相對而言,台灣對於同志的人權的尊重顯然是大了些:台灣是亞洲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合法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在2019年,台灣通過了《婚姻平等法》,允許同性伴侶合法結婚。這一法案經過長時間的辯論和社會運動後,成為現實,使得台灣成為全球第27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根據這項法律,同性伴侶可以享受與異性戀夫妻相同的婚姻權益,包括共同財產、遺產權、養子繼子的法定權益等。這一變革對於台灣的LGBTQ+社區和支持者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被視為人權和平等的勝利。同志結婚在台灣已經成為社會的一部分,許多同性伴侶已經合法結婚,並慶祝他們的愛情和承諾。這也鼓勵了其他國家考慮類似的法律改革,以支持同性伴侶的權利和平等。然而,仍然有一些社會和宗教團體持反對意見,但整體而言,台灣的同志婚姻合法化被視為一個進步和包容的舉措。

 

#同志和宗教信仰

同志和宗教信仰之間的關係是一個複雜和敏感的話題,不同的宗教和信仰體系對同性戀議題有不同的看法。然而,有些人認為同志和宗教信仰可以和諧共存,尊重每個人的個人信仰和性取向。以下是本人建議的一些可以讓同志和宗教信仰不衝突的方法:

1. 尊重多元性取向:許多宗教教義和信仰體系鼓勵尊重和愛護每個人,無論他們的性取向如何。尊重同志人群,接受他們的存在是一個重要的第一步。讓同志知道他們在宗教社區內也可以找到支持和友情。

2. 尋找寬容的宗教社區:一些宗教團體和教堂已經採取了更寬容和包容的態度,歡迎同性戀者參加宗教儀式和社交活動。如果你是同志並且有宗教信仰,可以尋找這些寬容的宗教社區,以避免衝突。

3. 對宗教教義進行重新解釋:一些人選擇對他們所信仰的宗教教義進行重新解釋,以使其與同性戀者的身份和關係相容。他們可能會尋找宗教文本中的包容性和愛的資訊,以支援自己的信仰。

4. 科學和宗教的平衡:有些人選擇將科學和宗教信仰結合起來,認為同性戀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一種選擇。他們相信上帝在創造世界時也包容了多樣性。

5. 推動變革:如果你的宗教團體對同性戀持有不寬容的立場,你可以積極參與,努力爭取變革。與其他信仰者合作,提出支持同性戀權益的議案,爭取包容性和平等。

總之,同志和宗教信仰之間的關係是個人和複雜的,可以根據個體的信仰、價值觀和經歷而異。關鍵是要尊重每個人的信仰,同時尋求平衡和包容,以確保同志和宗教信仰之間不發生衝突。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
    全站熱搜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