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零距離】問世間「愛情」為何物?快樂身心健康解方-4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Q:「在一起,但不住在一起」,這也算是愛情嗎?(老年人生活之新家庭模式)
ANSWER
「在一起,但不住在一起」的生活模式,即老年人選擇保持戀愛關係但不共同居住,這確實可以被視為一種新的愛情模式。這種安排在現代社會尤其是老年人群體中越來越受到歡迎,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 獨立性和自由度:老年人在生活上已經習慣了自己的節奏和空間,共同居住可能會帶來不便和摩擦。分開住可以保留各自的獨立性和自由度,同時享受伴侶關係的好處。
2. 保持個人空間: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可能需要更多的個人空間來處理健康問題、生活習慣等。分開住可以避免因這些問題而產生的衝突。
3. 避免家庭負擔:有些老年人可能有子女或需要照顧的家庭成員,分開住可以減少對家庭的干擾和負擔。
4. 加強情感聯繫:這種模式有時反而可以讓兩人的關係更加親密,因為每次見面都是特別的,不會因為日常瑣事而產生厭倦。
5. 經濟獨立:許多老年人擁有各自的經濟來源,分開住可以避免財務上的複雜問題,保持各自的經濟獨立。
總的來說,「在一起,但不住在一起」的生活模式可以被視為現代愛情的一種新形式,特別適合那些尋求平衡獨立性和伴侶關係的老年人。
#Q:「臨老入花叢」是中年危機?還是中年轉機?
ANSWER
「臨老入花叢」是一個中文成語,意指人到中年或老年仍追求戀愛或感情的事情。這個成語的意涵可以有不同的解讀,視乎具體情境和個人的價值觀。
=中年危機的觀點
1. 感情空虛:有些人認為「臨老入花叢」反映了中年人感情上的空虛,可能是因為婚姻或家庭生活不滿足,導致他們在外尋求刺激或新的感情。
2. 心理失衡:中年人可能面臨各種壓力,如事業瓶頸、子女教育問題、健康狀況下滑等,這些壓力有時會引發中年危機,從而在感情上做出不理智的行為。
=中年轉機的觀點
1. 自我實現:一些人認為這是一種自我實現和探索自我的過程。經歷過生活的起伏,中年人可能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敢於追求自己的感情和幸福。
2. 情感重生:對一些中年人來說,重新投入戀愛可能是一種情感重生,讓他們感受到年輕時的激情和活力,這有助於他們更積極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綜合看法
「臨老入花叢」既可以被視為中年危機的表現,也可以被視為中年轉機的機會。關鍵在於這種行為的動機和結果。如果是出於逃避現實的壓力或感情空虛,可能更傾向於危機的一面;如果是出於追求自我實現和幸福,那麼就更傾向於轉機的一面。
無論是哪種情況,都反映了人們在不同人生階段對感情和幸福的追求,這是一個複雜而多面向的現象。
#Q:性跟愛可以分離嗎?
ANSWER
性和愛是否可以分離是一個複雜且個人化的問題,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觀點和體驗。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觀點:
1. 可以分離:
o 觀點:性和愛是兩種不同的體驗,可以獨立存在。
o 例子:一些人可以在沒有感情投入的情況下享受性行為,視其為一種生理需求或娛樂活動。
o 應用:這種觀點在開放關係或非一夫一妻制關係中較為常見。
2. 不可分離:
o 觀點:性和愛是密切相關的,性行為應當建立在深厚的感情基礎上。
o 例子:一些人認為性行為應該是愛情的表達方式之一,離開了愛,性就失去了意義。
o 應用:這種觀點在傳統的、一對一的長期關係中較為普遍。
3. 取決於個人和情境:
o 觀點:性和愛之間的關係因人而異,有些人在某些階段或情境下能夠將其分離,而在其他時候則不能。
o 例子:有些人在特定階段可能願意嘗試無感情的性行為,但在另一階段可能會更重視情感上的聯繫。
=心理學和社會學角度
從心理學和社會學角度看,人們對性和愛的看法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個人經歷、文化背景、社會規範和價值觀。
• 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對性的開放程度和性與愛的關係有不同的看法。
• 個人經歷:個人的過去經歷和成長環境會影響其對性和愛的理解和期待。
• 社會規範:社會對於性行為的規範和期待也會影響個體對性與愛的態度。
=結論
性和愛是否可以分離沒有絕對的答案,關鍵在於個人的價值觀、需求和生活經歷。理解並尊重他人的選擇和體驗是處理這一問題的重要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