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50123 Happiness Life Book打造你要的人生歐普拉與哈佛教授談「更幸福」的藝術與科學 【楊聰財專欄】

 

@標題=打造你要的人生:幸福的藝術與科學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

 

@目錄

 

1.  引言:幸福可以被設計

2.  幸福的四大支柱:家庭、友誼、工作與信仰

 

3.  幸福的心理學與生理學基礎

4.  社會與環境對幸福的影響

 

5.  精神層面的幸福探討

6.  如何刻意練習幸福

 

7.  情緒管理:幸福的基石

8.  實踐幸福的具體步驟

 

9.  案例分析:一位職場女性的幸福實踐

10. 結語:幸福是行動的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言:幸福可以被設計

「幸福」一直是人類追求的重要目標。根據《打造你要的人生》一書,歐普拉與亞瑟.布魯克斯教授指出,幸福不是偶然,而是一種可以透過學習和練習來獲得的能力。本書提供了一條清晰的幸福路徑,讓讀者無論身處任何環境,都能實踐更幸福的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幸福的四大支柱:家庭、友誼、工作與信仰

 

1.  家庭:家庭是幸福的根基,雖然沒有完美的家庭,但我們可以學會接納、寬恕,並營造愛與包容的氛圍。

 

2.  友誼:深厚的友誼能帶來生活的支持與快樂,關鍵在於建立真誠的關係,而非功利的互動。

 

3.  工作:有意義的工作能提供成就感,將愛轉化為具體行動,讓我們感受到價值。

 

4.  信仰:信仰不僅限於宗教,更是一種人生的信念,幫助我們在困難時期保持希望與毅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幸福的心理學與生理學基礎

幸福涉及心理與生理層面的交互作用,例如:

•  心理層面:積極思維、情緒管理、自我覺察等,都是培養幸福的重要因素。

•  生理層面:運動、飲食、睡眠對大腦的健康有直接影響,良好的生理狀態有助於穩定情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會與環境對幸福的影響

幸福不僅僅是個人的選擇,社會與環境因素也扮演關鍵角色。例如:

•  社會支持系統:擁有穩定的社會關係,有助於降低孤獨感並增強幸福感。

•  生活環境:良好的生活環境(如安全感、綠意盎然的社區)可以提升幸福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神層面的幸福探討

在精神層面,幸福源於內心的平靜與對生命的信仰。靈性成長、冥想、正念練習都能幫助我們建立更深層次的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刻意練習幸福

幸福需要透過「刻意練習」來培養,本書建議以下方法:

•  每天列出三件感恩的事情,培養正向思維。

•  選擇希望,將注意力放在未來的可能性上。

•  建立每日反思習慣,找出讓自己快樂的來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緒管理:幸福的基石

掌握情緒是幸福的關鍵。本書提出「情緒咖啡因」的概念,透過感恩、幽默、希望與同理心,來調節負面情緒並促進正面情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踐幸福的具體步驟

1.  設定明確目標:明確自己的幸福目標,並逐步實踐。

2.  建立支持系統:與親密的人保持聯繫,尋求支持與鼓勵。

3.  學習新事物:持續成長,增加生活的滿足感。

4.  關注健康:健康的身體是幸福的基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例分析:一位職場女性的幸福實踐

 

=背景描述

李小姐,35歲,是一家知名企業的行銷經理,長期承受高壓,生活品質逐漸下降,對未來感到迷惘。她決定透過《打造你要的人生》書中的方法來尋找幸福。

 

=實踐過程

1.  家庭方面:與家人建立更深層的溝通,週末安排家庭聚會。

2.  友誼方面:定期與朋友聚餐,重拾學生時代的友情。

3.  工作方面:設立明確的職業目標,並嘗試在工作中找到熱情。

4.  信仰方面:透過閱讀與靜坐,建立內在平靜。

 

=結果

半年後,李小姐的生活變得更加有序,並在與家人、朋友及職場的互動中找到了更深的滿足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語:幸福是行動的結果

幸福並非遙不可及,而是透過持續的努力與實踐得來的。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主動打造自己想要的人生,關鍵在於是否願意行動並堅持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個重點內容

 

1.  幸福需要透過刻意練習來獲得。

2.  家庭、友誼、工作和信仰是幸福的四大支柱。

 

3.  情緒管理是幸福的關鍵,需學會控制負面情緒。

4.  社會支持系統對幸福感的影響至關重要。

 

5.  運動、飲食、睡眠等生理因素影響幸福。

6.  幸福並非短期目標,而是持續實踐的過程。

 

7.  靈性層面的成長有助於內在幸福的提升。

8.  持續學習新事物可以增強滿足感。

 

9.  感恩、希望與關懷能促進幸福。

10. 幸福是主動選擇的結果,不能等待外界改變。

 

@重點資料整理

=B=打造你要的人生:歐普拉與哈佛教授談「更幸福」的藝術與科學

Build the Life You Want: The Art and Science of Getting Happier

歐普拉.溫弗蕾亞瑟.布魯克斯 Oprah Winfrey Arthur C. Brooks鍾玉玨商業周刊2024/01/25

#內容簡介

亞馬遜書店、《紐約時報》暢銷榜

媒體天后歐普拉和哈佛幸福學教授想對你說:

你不是只能無助地面對生活的苦;

而是能更深入了解自己的心和腦,

「刻意練習」出你想要的幸福。

 

  「幸福是什麼?」是她最常問的問題

  媒體天后歐普拉主持《歐普拉脫口秀》25年,遇過成千上萬的觀眾,每當問到「生命中最渴望的事」,都異口同聲的說:「我想要更幸福」。

 

  然而,進一步問道:「那麼,幸福是什麼?」觀眾不是支支吾吾,就是陷入沉默……

  「幸福」是我們最想要的事,卻又無法清楚表達它的模樣,或是給出真正的答案。

 

  幸福,是他一生的「刻意練習」

  有家族情緒障礙遺傳(祖父憂鬱、父親焦慮)的亞瑟.布魯克斯教授,「想過得更幸福」更是他畢生的「刻意練習」——從攻讀博士時開始以幸福為研究主題,在紮實的學術知識與實驗基礎之上,他進一步在自己陷入低谷時「練習幸福」,成為首屈一指的「幸福學家」,並在哈佛商學院開授堂堂爆滿的「幸福學」。

 

  每個人都學得會的幸福練習

  那麼你呢?是不是也希望活得更幸福,卻又看不清楚幸福的樣貌,或是覺得幸福遙不可及?

 

  歐普拉綜合訪談和人生體悟、「幸福學家」布魯克斯教授則以研究與自身體驗為基礎,攜手以「選擇幸福、學習幸福、練習幸福」為使命,在《打造你要的人生》一書中分享了既實用、又富有學理的「更幸福」方法。

 

  關於幸福,你可以學到……

  歐普拉和布魯克斯教授邀請讀者——無論你現在的處境有多困難,都可以一起開始一段走向更幸福人生的旅程。你可以馬上啟程,馬上改變生活,而不是一味等外在世界變好,或是等別人變得對你好。 

 

  你可以學到——

  ‧了解你自己獨特的幸福檔案

  先理解自己的正向/負向情緒分數,你是反映激烈的「科學狂人」?報喜不報憂的「啦啦隊長」?冷靜自若的「法官」?傾向看壞的「詩人」? 

 

  ‧練習用「情緒咖啡因」來管好情緒

  就像你能用咖啡因提神,「感謝、大笑、常懷希望、理性關懷」這四種情緒咖啡因可以用來排除負面情緒。

 

  ‧追求真正重要的東西:人生最重要的四大領域

  先從身邊的(1)你的家庭和家人,再逐漸向外擴展到(2)你的朋友、(3)工作以及工作夥伴,最後涵蓋(4)身心靈層面的信仰,這是幸福人生的四大支柱,在遭遇挑戰時支持你。

 

  ‧教別人變得更幸福,能增加自己的幸福

  練習幸福,進而分享變幸福的方法,能讓你的社群的幸福愈來愈多,你能享受的幸福也愈來愈大。

 

  一幅指引美好人生的地圖

  這不是一本空談、不切實際的書,而是有科學為依據的實務計畫,無論你在人生的哪一段,都可以拿起《打造你要的人生》這幅美好人生的地圖,指引你每天過得更幸福的方向。

 

  你準備好啟程了嗎?

 

本書特色

 

  1.歐普拉和哈佛教授的幸福刻意練習

  對於外在環境的不順遂、生活的失意,你可以落入不幸的既定軌道,指望外在的改變或拯救,歐普拉和布魯克斯教授基於採訪/自身經歷與科學研究,坦誠道出:與其寄望他人給幸福,不如專注於你可以控制的人——自己。你的幸福可以自己「刻意練習」——認真練習與實踐感恩、選擇笑、選擇希望、理性關懷,從而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2. 一本書,陪每個讀者走一場打造人生幸福的旅程

  歐普拉和布魯克斯以貼近每個人生活情境的案例,指引打造幸福的清晰路徑,充滿務實可行的建議。讀者可以自行練習,隨著時間的累積,將走出愈來愈幸福的人生旅程。

 

  3. 只要掌握四大關鍵,幸福就來敲門

  獲得美好人生的關鍵只有四個:(不盡完美的)家庭、(深刻真實的)友誼、(讓愛變具體的)工作和(屬於你的)信仰,將更多時間、注意力和精力投資,平衡的在這四大支柱之上,你會打造出能禁得起風雨挑戰的幸福基礎。

 

  4. 一份給你我、給每個想要幸福讀者的禮物

  這是喜愛歐普拉、喜愛身心靈成長讀者又一必須蒐藏之作,也是新年度最佳贈禮。

專業推薦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吳若權(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雪力(夏瑄澧)(Sherry’s Notes雪力的心理學筆記YT頻道主持人)

  愛瑞克(《内在原力》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郭奕伶(商周集團執行長)

  蘇予昕(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暢銷作家)

  (依首字筆畫序)

作者簡介

歐普拉.溫弗蕾(Oprah Winfrey

  全球媒體天后,與全世界的人建立起特別美好的關係。二十五年來,她透過《歐普拉脫口秀》娛樂、啟發和鼓舞了百萬觀眾。歐普拉作為慈善家的成就斐然,她投入推廣好書、閱讀和教育,已成為當今世界上最有影響力、最受景仰的公眾人物之一。

亞瑟.布魯克斯(Arthur C. Brooks

  哈佛甘迺迪研究院與哈佛商學院教授,開授幸福學課程。他是《大西洋》雜誌熱門專欄「如何打造人生」作家、廣受好評的公開演說家,也是《重啟人生》、《愛你的敵人》等暢銷書作者。

譯者簡介
鍾玉玨
  台大外文系畢,夏威夷大學傳播系碩士。譯作涵蓋政治、經濟、心理、管理,譯有《應許之地:歐巴馬回憶錄》、《跑出全世界的人》、《長勝心態》等。

目錄

推薦序_關於該如何幸福,我選擇讀這一本_愛瑞克

歐普拉自序

亞瑟自序

 

前言_阿賓娜的幸福秘密

幸福的秘密

前方的路

 

第一章_快樂不是目標,不快樂不是敵人

兩個有關幸福的迷思

幸福是什麼?

不快樂的角色與意義

每個人快樂與不快樂的組合因人而異

正面看待負面情緒

不只感恩蜂蜜,也要感恩叮人的蜜蜂

 

1部|管理好情緒

歐普拉的話

 

第二章_後設認知的力量

你的腦,論情緒

基本情緒與複雜情緒

後設認知:管理你的情緒

當你無法改變世界,不妨改變對它的感受

如果你不喜你的過去,重寫吧

練習後設認知

現在,選擇你想要的情緒

 

第三章_選擇比較好的情緒狀態

感恩讓你快樂

找個理由大笑

選擇保持希望

將同理心轉化為理性的關懷

為他人打造更好的世界

 

第四章_少關注自己

你實際上是兩個人

停止在意他人的看法

不要灌溉嫉妒的野草

準備進入下一個階段

 

2部|追求真正重要的東西

真正重要的四件正事

歐普拉的話

 

第五章_沒有完美的家庭

挑戰一:衡突

挑戰二:互補性不足

挑戰三:負面情緒病毒

挑戰四:寬恕

挑戰五:不說出實情

絕不放棄

 

第六章_深厚真摯的友誼

挑戰一:個性不合

挑戰二:過度功利

挑戰三:固執己見

挑戰四:不切實際的奇想

挑戰五:虛擬世界

以歡喜心為友誼付出

 

第七章_工作是具體可見的愛

挑戰一:工作目標

挑戰二:職涯發展路徑

挑戰三:工作成癮

挑戰四:工作與自我認同

具體可見的愛

 

第八章_找到你的奇異恩典

撰文討論信仰可是吃力不討好

你的靈性腦

挑戰一:你的猴子心智

挑戰二:開始行動

挑戰三:聚焦於他人的快樂而非自己的快樂

下一步

歐普拉的話

 

結語_現在,輪到你當老師了

愈老愈有智慧也愈開心

最核心的基礎=

【歐普拉自序】

我主持《歐普拉脫口秀》(The Oprah Winfrey Show)節目二十五年下來,諸多收穫之一是近距離目睹各式各樣的不幸,不誇張,真的是各式各樣、包羅萬象的不幸。受訪來賓有人因悲劇、背叛或失望而備受打擊。有的憤怒、有的懷恨在心。有的滿心遺憾、內疚、羞愧和恐懼。還有人竭盡所能用各種方式麻痺自己的不幸,但隔天醒來依舊被不幸籠罩。

我也親眼見證很多幸福。有人找到愛和友情。有人發揮他們的天分和能力行善。有人藉由無私的奉獻獲得回報。甚至有人捐腎給一個才剛認識的陌生人。有人靠精神層次豐富生活的意義。還有人獲得第二次重生的機會。

就觀眾的感受而言,生活不幸福的來賓通常會讓人同情;幸福的嘉賓則令人羨慕(或許還帶有一點酸葡萄心理)。此外,還有第三類來賓,觀眾不知要如何看待他們(到底是幸不幸福呢?),卻打從心底受到他們鼓舞:這些來賓有十足的理由覺得自己不幸,卻不認為自己不幸。人生若遇到不如意會轉念,把酸澀檸檬也能擠成有滋味的檸檬汁;天空烏雲密布,會尋找烏雲縫隙透出的銀色光芒;看到半杯水的反應則是太好了,杯子裡還有半杯水;而非太可惜了,杯子只剩半杯水。這些總是樂觀看待不幸的人,讓我聯想到生命的小鬥士馬提.史提潘尼克(Mattie Stepanek)。馬提罹患罕見而致命的肌肉萎縮症(全名:神經機能障礙性粒線體肌病),然而他卻總能在逆境中找到平靜,在每次風暴後保持樂觀。他寫了很多優美的詩文,展現超齡的智慧,是我第一個在訪談後仍維持友誼的嘉賓。我以前總是叫他是我的天使。

一個患有致命疾病的男孩能否像馬提一樣快樂?同理,一位隨時與死神打交道的母親如何能過得平靜、目標明確又開心,並錄製數百通語音給她當時六歲的女兒,告訴她如何生活。還有一位辛巴威女性,她十一歲結婚,每天被毒打,然而她並未被絕望打倒,反而保持希望,偷偷定下目標,最後終於如願實現目標,包括取得博士學位。

#【亞瑟自序】

「你一定天生就是個非常幸福快樂的人。」

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別人這麼想,也算合情理,畢竟我在哈佛大學教授幸福學。在《大西洋》雜誌還有個定期撰文探討幸福快樂的專欄。我也在世界各地演講幸福學這門科學。所以大家以為我一定生來就比別人容易感到幸福和快樂,就像職業籃球運動員天生具備運動細胞一樣。我真幸運,對吧?

但幸福不像籃球,你並不會因為天生比別人容易開心而有優勢,自動能成為幸福專家,反之,天生幸福的人幾乎從不刻意研究幸福,對他們而言,這似乎無須研究,甚至不需要太動腦筋思考,因為幸福是自然而然的狀態,就像呼吸空氣一樣。

實際上,我寫作、演講和講授幸福學這門課,無非是因為幸福對我而言並非自然而然的狀態,而我想過得更幸福。如果不是因為我每天研究和努力實踐幸福,我的幸福水平(沒有經過任何努力在自然狀態下的基本水平)會明顯低於平均值。我並沒有經歷過巨大的創傷或非同小可的苦難。大家也無須為我感到遺憾。這只是家族的遺傳:我的祖父憂鬱,父親焦慮,如果我任其發展,我會憂鬱又焦慮。不信?只要問問已經陪伴我三十二年的妻子艾絲特就知道(她讀到這段話時頻頻點頭稱是)。所以身為一名社會科學學者,我的工作重點並非學術研究,而是探索自己。

如果你閱讀本書是因為你覺得自己沒那麼幸福,可能是你正在遭受什麼苦難,或是你的生活「表面上看起來」一帆風順,但總覺得不滿意或不稱心,那麼你就是我最能夠理解與產生共鳴的那種人。我們是心靈契合的有緣人。

二十五年前,我念博士班時開始研究幸福,我不知道學術的知識與理論是否會對我有所幫助。我擔心幸福的狀態並非透過研究或知識就能改變。也許它就像天文學一樣。我心想,你可以研究星星,但你無法改變它們。實際上,很長一段時間裡,我的學術研究對我的幫助不大。這方面的知識雖多,但一點也不實用,都是一些關於誰最幸福(以及誰最不幸)的觀察結果。

十年前,我陷入黑暗又風雨交加的人生低谷,艾絲特問了一個讓我改變思維的問題:「為什麼你不用上你那些複雜的研究,也許能從中找到辦法幫你改變習慣?」 明明是顯而易見的做法,對吧?但不知為什麼,我一直沒想到可以這麼做,既然艾絲特提了,我願意試一試。我開始花更多時間觀察自己的幸福水平,找出其中的模式。我研究自己痛苦的本質,以及自己可從痛苦得到哪些收穫。我根據這些數據設計了一系列實驗,諸如列出感恩清單、更頻繁地祈禱,以及在我感到悲傷和憤怒時(這種情況相當頻繁),採取與我平常習慣性反應相反的行為。

從這些練習中,我看到成效。實際上,效果驚人,所以我在工作之餘(當時負責管理一家大型非營利機構),開始在《紐約時報》撰寫有關幸福快樂的文章,並提供實用的練習,和大家分享經驗。然後有人開始聯繫我,表示幸福這門科學(轉化為實用建議)對他們也有幫助。我發現,以這種方式教授大家幸福學不僅強化我的知識,也讓我更幸福快樂。

不過顯然我想要的更多。因此,我決定轉換職涯跑道。在五十五歲時辭去執行長一職,打算以寫作、演講和教授幸福學為目標。我擬了一份簡單的個人使命宣言:

我致力運用科學與知識感染其他人,讓他們被愛與快樂包圍。

我接受哈佛大學的教職,開設了一門關於幸福學的課,很快就爆滿。接著我在《大西洋》雜誌開了一個關於這個主題的專欄,每週吸引數十萬讀者。我利用自己量化研究的專業背景,每週探討一個新的幸福主題,援引最新的心理學、神經科學、經濟學和哲學等知識。然後我把所學轉化成日常生活裡各種實驗,親自下海驗證。若有成效,我會教授給學生,並公開發表供大眾參考。

幾年下來,我的生活愈來愈進步。我觀察到大腦如何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並學會如何管理這些情緒,而不是硬要擺脫、消滅它們。我開始將關係看作是心和腦之間的互動結果,而非神秘、難以理解的現象。我開始練習那些在數據中看到、在現實生活中認識最快樂一群人的習慣(包括一個非常特別的人——歐普拉,你將在接下來的前言中看到她)。同時,我開始收到來自世界各地讀者的信件,有些人沒沒無聞,有些人赫赫有名,他們與我一起學習,發現只要努力學習並應用所學,就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水平。

#歐普拉談真正幸福的4要件:首先,你不會一直都感到快樂的

作者/陳書榕 | 2023-10-14

瀏覽數 

29474

在知名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與哈佛大學教授阿瑟.布魯克斯合著的新書《Build the Life You Want》中強調,無論你的處境多麼困難,都可以走向讓自己感到快樂的旅程。

 

讀完這篇文章,你可以學到什麼?

沒有人能達到快樂,也不可能維持快樂

往快樂的方向前進的3個「營養來源」:享受、滿足感與目標

打造幸福的4大支柱:家庭、友誼、工作、信仰

如果你一直都在追求快樂,卻始終認為自己不可得,或許你該看看這本書。

眾人所知的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溫芙瑞(Oprah Winfrey),歷經童年創傷、性侵,直到14歲回到生父身邊後,人生才開始不一樣。而她主持的〈歐普拉脫口秀〉展露了她機智、詼諧、溫暖又富有同理心的一面,使其廣為人知,也受人尊敬。

近期,她與《重啟人生》一書作者、哈佛大學教授阿瑟·布魯克斯(Arthur C. Brooks)合著了一本探討幸福的新書《構建你想要的生活:讓自己更快樂的科學與藝術方法》(直譯自:Build the Life You Want: The Art and Science of Getting Happier) 。歐普拉自言,在疫情期間她開始閱讀布魯克斯的專欄,愈讀愈有收穫,於是主動向布魯克斯打電話,進行了許多對她富有啟發的對談,這本新作正是兩人的對話精華。

=放棄想「一直」快樂的想法,才能往快樂前進

我們該怎麼做?首先我們得放棄可以「達到」快樂、並且一直維持快樂狀態的想法。我們要認清,沒有任何秘訣可以讓你一直都感到幸福,如果有的話,早就傳誦千古了。

因為自己不總是快樂而煩惱的你,是否減輕了一點心理負擔?相信自己,會持續感受到不快樂的你,沒有什麼問題,因為大家都一樣。

書中提醒,幸福不是目的地,而是一個方向。

如果以食譜來比喻通往幸福的方向,我們會需要一些「營養成分」——享受、滿足與目標(Enjoyment, Satisfaction, Purpose)。

「享受」與快感不同。 「享受需要對快樂的渴望,並增加兩個重要的東西:交流和意識。」書裡寫道,快感轉瞬即逝且容易感受到孤獨,「你想想所有會讓你成癮的事物,所有成癮都在某種程度上涉及快樂,但那都不是令人愉悅的。」

至於兩人對「滿足感」的定義為——當你實現了一直在努力的目標後,所感受到的興奮,且這種興奮必須伴隨著辛勤付出和犧牲而來。

例如,你努力學習並在考試中獲得好成績,這個結果會令你滿足,但若你是為了獲得相同的成績而作弊,即便獲得更高分,也不會有任何的滿足感。

歐普拉談真正幸福的4要件:首先,你不會一直都感到快樂的

作者/陳書榕 | 2023-10-14

瀏覽數 

29474

在知名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與哈佛大學教授阿瑟.布魯克斯合著的新書《Build the Life You Want》中強調,無論你的處境多麼困難,都可以走向讓自己感到快樂的旅程。

書中提到,「取巧或是偷雞摸狗,之所以糟糕,就是因為這些沒有真正付出努力而得到的成果,會破壞掉你感到滿足的能力,讓你開始被刺激、不斷尋找下一次多巴胺引起的快樂。」

第三個營養成分「目標」是最重要的。

心理學家、同時也是精神病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Viktor Emil Frankl)曾言,他從哲學家尼采身上得到的靈感是: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幾乎可以忍受任何生活方式。對生活有強烈目標感的人,往往會在痛苦中找到更多目標和意義。

 

#四大支柱,建立你的幸福感

 

  Google搜尋關於「幸福秘訣」(happiness hack)會有超過3,800萬條的結果。包括有關於如何變得更快樂的書籍、文章、podcast YouTube 影片。

但書中告訴你,有關幸福其實可以歸結於家庭、友誼、工作、信仰這四大支柱,和他人建立正面的聯繫與關係,威力不容小覷。

1. 家庭:沒有一個家庭是完美的,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要攜手維繫「不完美的家庭」。

家庭是愛與衝突的混合體。衝突通常不會隨著家庭成員的年紀愈大而消亡,你能做的事情是,停止改變家人的價值觀,不要將他們視為「情感提款機」,試著在家庭裡練習寬恕與誠實。

2. 友情:有深厚友誼的人,與缺乏友情關係的人,將產生近60%的幸福感差異;但如果友誼被視為純粹的交易,那麼友誼隨時可能被毀掉。

 

3.有意義的工作:為了變得更快樂,我們需要從工作中找到內在的回報。通往有意義的職業生涯,並不存在「唯一正確的道路」,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我們都可以在工作中找到意義。

4.信仰:書裡強調「信仰」並不局限於特定宗教,而是讓你變得通透與清澈的堅定信念,這樣的信念有助於建立你的同理心,並感恩外在世界。

最後,二人提醒,要維持這4根支柱,你得與人建立良好關係。歐普拉發現,在擔任《歐普拉秀》脫口秀主持人25年後,能夠建立良好關係的關鍵,正是傾聽。

歐普拉在《人物》雜誌的採訪中說過,「從這些年的訪談中,我真正了解到,你能給任何人最好的禮物之一就是你的全心傾聽。」

 

「當你專注於聆聽的時候,所有人都希望得到你的回饋與認同,無論對方是歐巴馬總統、碧昂絲,或是一個抗癌成功的人。」歐普拉表示,唯有當我們真正專注於對方所說的話時,才有機會建立有意義的關係。

到頭來,沒有人能獨活,在追逐人生目標的路上,別落下了每一顆真誠相待的心。

參考資料:CNBCDeseretNew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聰財精神社會 的頭像
    楊聰財精神社會

    聰財 楊的部落格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