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50123 Happiness Life 01 Book打造你要的人生歐普拉與哈佛教授談「更幸福」的藝術與科學 【楊聰財專欄】 

@標題=打造你要的人生:幸福的藝術與科學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

 

@目錄

 

1.  幸福的定義與誤區

2.  快樂的四大支柱

 

3.  後設認知與情緒管理

4.  建立積極的生活習慣

 

5.  社會關係與幸福感

6.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7.  信仰與精神成長

8.  如何面對生活挑戰

 

9.  具體案例分析

10. 實踐幸福的行動計畫

 

#1. 幸福的定義與誤區

幸福並非一個終點,而是一個持續追求的過程。許多人將幸福視為金錢、地位或成就,但這種觀念容易造成失望與焦慮。真正的幸福來自於內心的滿足與生活的平衡。

 

#常見的誤區包括:

•  以物質成就衡量幸福

•  認為幸福是一種固定狀態

•  過度關注外在環境影響

 

2. 快樂的四大支柱

根據書中的觀點,幸福的基礎建構於四大支柱:

A• 家人: 與家人建立深厚的情感連結,提供情緒支持。

B• 友誼: 真誠的友情讓我們在困難時獲得支援。

C• 工作: 找到工作的價值,並在工作中實現自我。

D• 信仰: 信仰或精神追求幫助我們找到生命的意義。

 

3. 後設認知與情緒管理

後設認知指的是對自己思維和情緒的覺察。透過學習如何觀察並調整我們的情緒反應,可以有效提升幸福感。

 

=實踐方法:

A• 記錄情緒變化,找到觸發因素

B• 練習深呼吸與正念冥想

C• 培養對於困難情境的不同視角

 

#4. 建立積極的生活習慣

幸福不僅來自於心態,還需要具體的行動來支持。養成良好的習慣,例如規律運動、健康飲食和充足睡眠,對於心理和生理健康至關重要。

 

=具體建議:

•  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運動

•  培養每日感恩習慣

•  保持固定的作息時間

 

#5. 社會關係與幸福感

我們與他人的關係在幸福感中扮演重要角色。積極的社交互動可以減少孤獨感,增強自我價值。

 

=建立健康關係的方法:

•  主動參與社交活動

•  表達感激與關心

•  學會有效的溝通技巧

 

#6.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在追求職業成功的同時,保持個人生活的平衡至關重要。書中建議,找到工作與個人興趣的交集,讓工作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實踐方式:

•  設定清晰的工作與生活界限

•  發展與工作無關的興趣

•  定期自我檢視壓力來源

 

#7. 信仰與精神成長

信仰不僅指宗教,還包括對生命意義的探索。建立精神信仰有助於在面對挑戰時保持內在的平靜與力量。

 

=信仰帶來的價值:

•  提供生活的指引

•  增強內心的穩定性

•  促進與他人的連結

 

#8. 如何面對生活挑戰

人生無可避免地會遇到挑戰,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應對。書中建議,應將挑戰視為成長的機會,而非阻礙。

 

=應對策略:

•  接受並適應改變

•  尋求專業協助與支持

•  以長遠目標取代短期壓力

 

#9. 具體案例分析

 

=案例:一位中年女性的幸福轉變

•  人物: 李女士,45歲,公司高階主管

•  時間: 2023

•  地點: 台北

•  情境: 由於長期工作壓力與家庭問題,李女士感到極度焦慮和不快樂。

•  行動: 在閱讀本書後,她開始記錄感恩日記,並積極尋求心理諮商服務。同時,她調整工作時間,開始培養瑜伽和閱讀的興趣。

•  結果: 六個月後,李女士表示她的幸福感大幅提升,並學會更好地平衡工作與生活。

 

#10. 實踐幸福的行動計畫

最後,我們需要將所學應用於日常生活中,以下是一個簡單的行動計畫:

1.  每天記錄三件值得感恩的事

2.  每週至少進行一次社交活動

3.  定期練習冥想與深呼吸

4.  設定可達成的小目標

5.  建立支持系統(家人、朋友、專業人士)

 

#結論

幸福是一個持續努力的過程,而非一個終點。透過培養健康的心理狀態、建立深厚的人際關係、找到生活的意義與平衡,我們可以逐步打造自己理想的人生。

 

@重點資料整理

=B=打造你要的人生:歐普拉與哈佛教授談「更幸福」的藝術與科學

Build the Life You Want: The Art and Science of Getting Happier

歐普拉.溫弗蕾亞瑟.布魯克斯 Oprah Winfrey Arthur C. Brooks鍾玉玨商業周刊2024/01/25

《打造你要的人生:幸福的藝術與科學》是一本由亞瑟布魯克斯與歐普拉溫弗蕾共同撰寫的書籍,透過科學的角度與實證的方式,為讀者提供了提升幸福感的方法。這本書強調了幸福並非一個固定的目標,而是一個可以持續追求和提升的狀態。本文將以這本書的內容為基礎,分享我的讀書心得。

 

書中強調了一個重要觀點:「快樂並非一個固定的目標,而是一個可以持續追求的過程。」這個觀點挑戰了傳統的幸福觀念,因為許多人往往將快樂視為一個終點,希望達到某個標準或完成某個目標後便能獲得持久的快樂。然而,這種思維模式忽略了快樂的本質——它是一種動態的情感狀態,而非一個固定不變的終點。

 

例如,財富自由、工作熱情、生活平衡等都是許多人追求的目標,但這些目標本身並不一定能帶來持久的快樂。相反地,作者認為,快樂與不快樂的情緒是同時存在的,我們無法完全消除不快樂的情緒,但可以學會如何更好地應對它們。因此,真正的快樂來源於我們如何看待和處理生活中的各種情緒,而非試圖達到某個固定的快樂標準。

 

在本 中,作者探討了「後設認知」的概念,即對自己情緒和思維模式的認識和管理。現代腦科學的研究顯示,我們的情緒只是一種訊號,如何回應這些情緒則由我們自己決定。這一點讓我深受啟發,因為我們往往會被情緒所支配,做出一些後悔的決定。學會在情緒激動時稍作停頓,給自己一點時間來思考和反應,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情緒管理技巧。

 

書中提到的感恩日記也讓我印象深刻。透過記錄生活中的好事,我們可以逐漸養成正面思考的習慣,這不僅能提升幸福感,還能幫助我們重新審視過去的負面經驗,並以更積極的態度來看待它們。這種改變思維模式的方式,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一環。

 

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作者強調了幾個真正重要的事物:家人、友誼、工作和信仰。這些都是構成我們幸福感的重要元素。尤其是在伴侶關係中,書中提到的價值觀一致性對我來說非常有啟發。選擇一個合適的伴侶並不意味著對方必須在各方面都與自己相似,反而,兩人在價值觀上的一致性才是維持長久關係的關鍵。

 

作者也提到,友誼和信仰在幸福感中的重要性。我們在生活中需要建立和維護這些關係,這不僅能帶來情感上的支持,還能幫助我們在困難時期找到前進的力量。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幸福不僅僅來自於個人的成就,也來自於與他人建立的深厚關係。

 

書中探討了工作對於幸福感的重要性。許多人認為追求內在成就是幸福的來源,但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仍然需要依靠正職工作來維持生活。對於那些對工作感到沮喪的人來說,作者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工作應該能讓你覺得自己在為周遭的世界做出貢獻。

 

這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職業選擇。無論是線性發展還是螺旋式上升,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職涯路徑,關鍵在於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並在工作之外保持平衡。與工作無關的友誼和興趣愛好,能夠幫助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待工作,並找到更深層次的價值和意義。

 

 中提出了一個讓人深思的觀點:「學了以後,輪到你當老師了;得到以後,輪到你付出了。」這不僅是對自己人生經驗的總結,也是對社會責任的承擔。當我們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獲得了成長和快樂,分享給他人,讓更多人受益,這也是一種幸福的來源。

 

《打造你要的人生》這本書不僅提供了實用的幸福方法,更讓我反思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價值觀。幸福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需要持續追求和調整的過程。希望透過這本書的分享,大家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之路。

 

@米雅書單-打造你要的人生:歐普拉與哈佛教授談「更幸福」的藝術與科學

 

「幸福不像籃球,你並不會因為天生比別人容易開心而有優勢,自動能成為幸福專家,天生幸福的人幾乎從不刻意研究幸福,對他們而言,這似乎無須研究,甚至不需要太動腦筋思考,因為幸福是自然而然的狀態,就像呼吸空氣一樣。」

 

米雅自詡為幸福導航 我透過所知所學 和個案們討論如何抵達屬於他們的幸福站

 

每個人對幸福都有自己的想像 而在追逐過程中迷失的人 多數都忽略了一個重點:你有想去的地方 但你對現在身處位置夠清楚嗎你了解這周圍有什麼資源 往哪個方向會碰見什麼嗎?

 

想去的地方 再遙遠都沒關係也不成問題 可是我們必須先知道自己在哪 才能規劃路線及交通方式呀唯有這樣才明白 還需要準備些什麼? 路上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

 

這正是一本這樣的書—幸福指南

—來自暖時燈塔|阿卡西紀錄 發佈於暖時燈塔工作坊 https://vocus.cc/article/6752d68bfd897800017a6caa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追求精彩又充實的生活,不僅享受美味的蜂蜜,也學會感恩會採蜜也會叮人的蜜蜂。這不僅是心態上的轉變,也是全新的生活方式,為你帶來前所未有的機會和可能性。」

 

此書明確定義什麼是幸福:享受、滿足、目標

 

具體分析做什麼積極改變能感到幸福 實際教我們從自己的情緒為起點 到生活各方面(家庭、友誼、工作、靈性)可能會有什麼挑戰 又該怎麼正面對決

 

歐普拉是我非常喜愛崇敬的媒體人 她集結了自身境遇和脫口秀上人們的故事 書裡充滿著她溫暖有力的文字 關於落實由內而外的幸福 她是不折不扣的模範生

 

亞瑟—幸福學教授 如果台灣也能有這樣一門課就好了他不告訴你要咬牙硬撐走出困境 而是講述關於幸福的各種知識及應用 這絕對不是一本心靈雞湯 而是向內尋求解答並練習內化你的幸福秘訣

 

「我們漸漸愛上了事業成功的自我,而非真實的自我。你不是你的工作,我們的工作也不是我們的全部。請將目光從扭曲的倒影挪開,勇於體驗自己完整的人生和真實的自我。」

 

教授根據正負向情緒測驗將人分為四類型:科學狂人、詩人、啦啦隊長、法官

 

★科學狂人:正負向皆高於平均值 老是對一些事激動不已

 

★詩人:正向低於平均值;負向高於平均值 總是能警覺潛在的威脅

 

★啦啦隊長:負向低於平均值;正向高於平均值 報喜不報憂

 

★法官:正負向皆低於平均值 沉著冷靜

 

了解自己快樂與不快樂的情緒組合 有助於管理情緒傾向 變得更快樂 因為有些心理學家認為 我們要追求剛剛好的負面情緒狀態—次快樂 並學習看見負面情緒的正面價值

 

「若你能不帶恐懼地擁抱生活,以及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你將不受束縛地在這些支柱上進一步發展與建設,讓自己過上更快樂的餘生。」

 

人們為了逃避面對不喜歡又無法掌控的狀態 會將注意力轉移至追捧金錢、權力、快樂、聲望 但那些只是暫時的麻痺 不能解決問題外 還會令人上癮成為阻礙

 

唯有追求真正重要的東西—幸福四支柱才值得長期投資 它們分別是家人、友誼、工作、信仰

 

這四領域充滿挑戰 還難以克服 因此我們才會不想面對 可事實是這是身為人類感到幸福的唯一途徑和終極目標

 

我們必須理解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家庭;建立深厚真摯的友誼 不是只有商務利益往來;在工作當中看見對自己、對生活的熱愛;相信生命

 

如此幸福便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如果你想讓自己更幸福,你已經擁有一切可讓自己更幸福的條件,它們就存在你的想法裡,時時刻刻都在,今天在,這一刻也在。『更幸福』不是一種存在狀態,而是一種行動狀態,不是光靠等待或希望就可獲得,而是得靠積極努力才可實現的一種改變。」

 

米雅相信擁有幸福的人都會有一種影響力 能感染使身邊的人跟著幸福 我們也會有種使命感 期望能做些什麼 讓世界上更多人更加幸福 就像本書的2位作者 不只撰寫這本書 他們分別用自己的方式 向世人分享幸福 當然我也是(*˘˘*)

 

這幾年我和數百人進行數百場對話 很榮幸也很開心 能傾聽那麼多人的生命故事 與其說我協助他人 不如說大家成就了我 我們都是因為想要活得幸福而存在這裡 我要你們相信自己的無限力量 不論你現在多麼悲慘、痛苦、絕望 只要你願意信任自己 就會發現有很多很多幸福的手伸向你 不管過去經驗如何 請你試著給那雙手一次機會 也給自己勇氣接受失敗 只要有彈性和餘裕 幸福無所不在

—來自暖時燈塔|阿卡西紀錄 發佈於暖時燈塔工作坊 https://vocus.cc/article/6752d68bfd897800017a6caa

Hello 我是暖時守望人 米雅 ★幸福導航 協助你以最佳路徑通往你要的幸福,  這兒實踐維尼熊的生活美學, 為你點亮溫暖的靈魂之光

 

喜歡閱讀、探索靈性、自我成長的旅人 歡迎加入社群—暖時書房

 

預約解讀阿卡西紀錄/瑪雅解盤 請私訊粉專或加入Line官方帳號 預先提供您的姓名與大概想討論的問題 米雅會盡快回覆您並和您約定解讀時間。詳細服務項目、方案內容、收費方式請查看預約表單

 

願好好接住那些不被理解的需求 陪伴迷航的旅人啟動心中的力量 給予具體的指引建議 抓住實踐天賦的方法 尋回最美好的自己

—來自暖時燈塔|阿卡西紀錄 發佈於暖時燈塔工作坊 https://vocus.cc/article/6752d68bfd897800017a6caa

推薦序

關於該如何幸福,我選擇讀這一本_愛瑞克(TMBA 共同創辦人、《內在原力》系列作者)
     
  此書兩位作者都是我非常尊敬的先進。歐普拉是全球知名人物與意見領袖,亞瑟則是半年前我拜讀其大作《重啟人生》才得知,該書內容令我驚羨不已。從亞瑟的字裡行間,我十分確定他是世界上教導幸福快樂的專家,而且知行合一,當我閱讀他著作過程,多次湧現這樣的心聲:「我也想成為像他這樣的人。」

  過去的我,曾在金融業打滾十六年,最後在投資研究分析部門主管職位裸辭工作,提早「退而不休」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去幫助更多的人)。以往我曾參加過大大小小的研討會、投資講座,遇過許多企業高階主管和有錢人,但是,我知道他們有些人活得並不快樂。因為我是高敏人中的共感人,可以感受到有些人遠離了幸福快樂,而共感人生活中最麻煩的問題是,如果周遭的人都不快樂,自己也無法快樂。

  我曾在金融業工作,並不快樂。但是我後來想通了,決心要聽從內心的聲音,去追尋真正的幸福快樂之道。自私一點地說,為了讓自己日子更好過,就得去幫助他人過得更好;冠冕堂皇來說,就是要奉獻自己的生命給社會。無論怎麼說,亞瑟說:「我發現,以這種方式教授大家幸福學不僅強化我的知識,也讓我更幸福快樂。」他在五十五歲辭去非營利機構的執行長一職,以寫作、演講和教授幸福學為目標。原來,我們做了相同的抉擇,走上了相同的一條道路!

  然而,我們所使用的方法截然不同。亞瑟大量運用了他在學術領域的科學根據、實驗及研究成果;我則是以親身體驗,以及幫助許多個案走出低谷的實例,以作為他人的借鏡參考。顯然,亞瑟的方法更具公信力及通用性,但要從事這樣的研究及教學並不容易,他說:「天生幸福的人幾乎從不刻意研究幸福,對他們而言,這似乎無須研究,甚至不需要太動腦思考。」或許天生樂觀的人不會去研究該如何樂觀、左撇子的人不會再去探究如何用左手寫字,這造成兩難:能幸福快樂的人不研究此道,缺乏幸福快樂的人卻苦尋不著。

  拜讀完此書,我確信亞瑟是專門研究此道,而且從中獲得自身幸福快樂的人,這便是此書珍貴難得之處!更難得在於,結合了歐普拉二十五年主持《歐普拉脫口秀》(The Oprah Winfrey Show)節目,訪問過形形色色人們的經驗,從中萃取出了許多人生智慧,並且把這些智慧融入了此書之中。兩位作者聯手合作,讓此書臻於完美,無論就科學或情感的角度上來看,皆令人讚佩!

  市面上談論如何幸福快樂的書籍並不算少,但我確信《打造你要的人生:歐普拉與哈佛教授談「更幸福」的藝術與科學》是我所讀過最喜歡的一本,誠摯推薦給每一位讀者!

這些人不僅能排除萬難起身下床,甚至還能成為光芒四射的人,他們是如何做到的?他們生來就這樣嗎?他們是否有什麼秘方或發展模式,該讓其他人知道?相信我,如果真有這樣的秘方或解藥,全世界肯定都想知道。在我主持節目的二十五年,幾乎每個觀眾在某種程度上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渴望幸福。如我之前所言,每次節目結束後,我都會與觀眾閒聊,也一定問他們生命中最渴望什麼。他們會說,想要幸福,只想要幸福,只想要幸福。

只不過當我問觀眾什麼是幸福時,他們突然變得不確定。他們會支支吾吾,最後說「減掉○○磅體重」或者「有足夠的錢支付賬單」或是「我的孩子——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幸福快樂」。所以說到快樂或幸福,他們有具體的目標或願望,但無法清楚表達快樂或幸福的定義與模樣。鮮少人能給出真正的答案。

本書有答案,因為亞瑟.布魯克斯不僅鑽研這個問題,也親自活出這答案的樣貌。

我最初是閱讀《大西洋》雜誌時無意中發現亞瑟.布魯克斯的專欄「如何打造人生」(How to Build a Life)。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開始讀他的專欄,這專欄很快便成為我每週引頸期盼的事,因為專欄的內容全是我一直最關切的事:活出有目標和意義的人生。接著,我讀了他的著作《重啟人生》(From Strength to Strength),這是一本了不起的書,指導我們隨著年紀愈大,如何愈活愈開心。這個作家簡直就是我的知音,完全寫出我的感受和想法。

我顯然得和他聊聊。我正式和他交談時,立刻發現,如果當時我還繼續主持《歐普拉脫口秀》,一定會經常邀他上節目——他幾乎對節目討論的每個主題都能提供切中要旨又鞭辟入裡的見解。亞瑟渾身散發一種自信,講述幸福的意義時,態度篤定,令人安心又深受啟發。他能旁徵博引,也能具體而微談論我多年來一直在關注的這個主題:如何活出最好的自己,如何成為更好的人。因此我一開始就知道我遲早會以某種形式和他合作。現在答案揭曉,這本書就是我們合作的結晶。

我做出這個人生重大改變後的幾年,整個人的狀態有了顯著提升。大家注意到我笑容變多了,說我工作似乎更帶勁。我的人際關係也比過去好很多。我還看到學生、企業領導者和一般芸芸眾生學習這些原則後,出現類似的進展。其中許多人曾經經歷過我未曾遇過的痛苦和哀慟,儘管面臨苦難,但他們仍可在苦難中活出幸福。而今我仍然會有很多低潮的日子,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不過我若覺得心情低落,我不但不會不安,還知道如何從中學習成長。我知道日子總有坎坷與風雨,但我不害怕,深信自己未來還會持續顯著地進步。

有時我會回想自己三十五歲或四十五歲的狀態,那時的我幾乎與幸福快樂無緣,對未來充滿無力感。如果現在五十九歲的我可以回到過去對年輕的自己說:「你將靠學習變得更幸福,並教導其他人幸福的秘訣。」過去的我可能會說,未來那個我瘋了。但這是真的(變得更幸福是真的,而非瘋掉的部分)。

現在我有幸與一位我從年輕時就非常欽佩的人合作,她用自身的影響力感染與感動了全世界數百萬人,讓他們被愛和快樂包圍:她就是歐普拉。我們第一次見面時,很快就發現彼此有相同的使命,儘管我們實現的方式各異我在學術界,她在傳媒界。

我們合作這本書的宗旨是讓兩人的使命殊途同歸,希望讓各行各業的人認識幸福這門讓人稱奇的科學,讓他們能夠運用這些知識過得更好,並感染其他人。用簡單的話來說,我們希望助你明白,你並非只能無助地面對生活洪流;希望你讀了本書後,能更深入了解自己的心和腦的作業機制,進而打造你想要的生活。從個人內在的情緒開始,然後由內而外,擴及至你的家庭、友人、工作和精神生活。

它對我們有用,也可能對你有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聰財精神社會 的頭像
    楊聰財精神社會

    聰財 楊的部落格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