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nvestment Management Book Refer 致富心態:關於財富、貪婪與幸福的20堂理財課 【楊聰財專欄】致富心態:財富、貪婪與幸福的平衡之道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 

 

#前言:金錢的真諦

在現代社會,財富管理不僅是數字的遊戲,更是一種心理學與行為模式的體現。摩根•豪瑟在《致富心態》中強調,財務決策往往受到情緒、個人經歷與社會文化的影響,而非單純的數理分析。本文將以該書為核心,融合生理、心理、社會及精神靈性的觀點,探討真正的財富與幸福之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沒有人真的是瘋子——理財決策的多樣性

每個人的理財方式源於自身的生活經歷,沒有絕對對錯。某些人選擇冒險投資,而另一些人則偏好穩健儲蓄,這些選擇都與個人經驗、價值觀及環境因素密切相關。

 

=案例:從警衛到百萬富翁

羅納•瑞德(Ronald Read),一位默默無聞的加油站員工與商場警衛,憑藉儉樸的生活與耐心投資,累積了超過800萬美元的財富。他未曾接受高等教育,也未投機炒股,而是透過長期持有優質股票達成財務自由。相較之下,哈佛MBA畢業的富斯康(Richard Fuscone)卻因過度擴張與負債,在金融危機中破產。這說明財富管理不僅取決於收入,更關鍵的是行為與心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運氣與風險——不可忽視的外在因素

運氣與風險是財務決策中的隱藏變數。比爾•蓋茲的成功與艾文斯的意外身亡,凸顯機遇與風險的對立。

A• 運氣:機會來臨時,需具備把握的能力與正確心態。

B• 風險:未雨綢繆,分散投資,避免過度集中於單一領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永不知足——適可而止的重要性

貪婪可能導致風險無限擴大。現代社會常鼓吹「更多就是更好」,但真正的財富來自於知足與風險管理。

A• 案例分析:某位企業家因追求更高回報,不惜進行高槓桿投資,最終資金斷裂,陷入財務危機。

B• 反思:財富累積應伴隨風險控制,當達到財務目標時,適當降低風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讓人混淆的複利——時間的魔力

複利效應往往被低估。巴菲特成功的關鍵,不僅在於高報酬率,而是持續投資數十年的時間優勢。

=   核心觀念:

Ao  長期投資:時間是投資最大的資產。

Bo  穩健增長:短期波動不影響長期價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章:致富與守財——兩種不同的技能

賺錢與保有財富是兩回事。許多高收入人士因無節制消費,最終財務困難。

=   策略建議:

Ao  建立緊急基金,應對突發狀況。

Bo  投資多元化,避免單一資產風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章:自由——財富的最高紅利

真正的財富不是金錢本身,而是對時間的掌控能力。

=   如何實現財務自由:

Ao  降低不必要開支,增加儲蓄。

Bo  建立被動收入來源,如股息或房地產租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章:超跑車主的矛盾——炫耀財富的陷阱

擁有奢侈品未必能帶來真正的尊重與滿足感。

A• 心理分析:許多人購買豪華車輛是為了獲得他人認同,實際上,旁人往往只關心自己。

B• 對策:將財富用於提升個人能力與人際關係,而非物質炫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章:看不到的資產才是財富

真正的財富來自於看不見的資產,如時間、選擇權與安全感。

=   建議:

Ao  建立穩定的現金流,確保未來選擇自由。

Bo  避免高負債,減少財務壓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九章:預留犯錯空間——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投資計畫應考慮可能的錯誤與不確定性。

=   策略:

Ao  避免全盤押注,確保資金流動性。

Bo  定期檢視投資組合,根據環境變化調整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章:改變的必然性——財務計畫的靈活性

人生階段不同,財務需求與價值觀也會改變。

=   如何應對:

Ao  定期檢視財務目標,適時調整策略。

Bo  增強適應力,學習新投資知識與技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語:財富不只是金錢,更是心靈的富足

真正的財富管理不僅關乎金錢,更涉及心理狀態、生活品質與價值觀。透過正確的理財觀念與行動,每個人都能實現財務自由,並擁有更幸福的人生。

 

=B=致富心態:關於財富、貪婪與幸福的20堂理財課 The Psychology of MoneyTimeless Lessons on Wealth, Greed, and Happiness

作者: 摩根.豪瑟  Morgan Housel 譯者周玉文 天下文化 2021/01/27

《華爾街日報》、亞馬遜書店暢銷書
  現代社會最重要、卻被嚴重被低估的技能

《華爾街日報》知名專欄作家摩根豪瑟發覺,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在學習投資與理財。不過,我們的理財行為卻深受各種情緒的影響。每個人看待世界運作的方式各不相同,所以看待金錢運作的觀點天差地別,結果是有人成為富翁,有人卻窮困潦倒。

在《致富心態》中,摩根豪瑟分享許多短篇的理財故事,探討人們思考金錢的方式,並傳授致富的技巧,你會學到:

  巴菲特成為億萬富翁的真正理由
  致富與守財是兩種不同的技巧,但都非常重要。
  有許多事情不管潛在獲利有多龐大,都不值得冒險。
  了解長尾效應與複利效果的本質與威力。
  掌控你的時間,就是金錢付給你最高的紅利。
  預留安全邊際的重要性。
  財富自由真正的本質。

  看穿投資與理財的本質,改進理財的缺陷、偏見與不良行為
  人人都能邁向財務自由的人生

國內外理財專家好評推薦

  科克蘭資本董事長 楊應超
  暢銷財經作家 安納金
  暢銷財經作家 綠角
  價值投資者/財經作家 雷浩斯
  知名作家 吳淡如
  橡樹資本創辦人 霍華馬克斯
  《原子習慣》作者 詹姆斯克利爾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作者 丹尼爾品克
  《高勝算決策》作者 安妮杜克

 這本書可以讓你對金錢的看法有新的角度及啟發,很推薦讀者多次閱讀。建議大家養成對錢正確的態度,要不然有再多的錢也是沒有意義的。相信我,只要你的態度對了,錢就自然可以很容易賺進來。——科克蘭資本董事長 楊應超

  《致富心態》以嶄新觀點,描述投資人應該知曉的重要財務觀念,是本值得一看的好書。——暢銷財經作家 綠角

  豪瑟的寫作風格令人喜愛,其對故事的描述生動而流暢,又能夠有效的大量引用相關數據以及重量級人士對話,使得其論述具有極佳的說服力;此外,他能夠直指要害同時又不失幽默感的筆觸,也讓此書增添了不少閱讀上的趣味!——暢銷財經作家 安納金

  豪瑟的觀察往往有一舉兩得的效果:它們都是第一次呈現世人眼前,而且鞭辟入裡。——橡樹資本創辦人 霍華馬克斯(Howard Marks

  每個人都該人手一冊。——《原子習慣》作者 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

  很少人可以像摩根.豪瑟一樣寫出一本優美清晰的財經書。——《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作者 丹尼爾品克(Daniel H. Pink

  這位罕見的作家可以將複雜的概念變成容易理解、消化與吸收的故事。——《高勝算決策》作者 安妮杜克(Annie Duke

作者簡介

摩根豪瑟(Morgan Housel

  創投基金協和基金(The Collaborative Fund)合夥人、之前是《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與理財網站萬里富(The Motley Fool)專欄作家。曾贏得兩次美國商業編輯與記者協會(Society of American Business Editors and Writers)頒發的最佳商業獎(Best in Business Award),以及《紐約時報》希尼獎(The Sidney Award),也曾兩次入圍杰洛德羅布傑出商業寫作獎(Gerald Loeb Award for Distinguished Business Writing)。

 

譯者簡介

周玉文

  政大新聞系畢業,曾任職於國內、外財經媒體、金融機構,目前專職翻譯。

目錄

推薦序 對錢的正確態度比賺多少錢重要 楊應超
推薦序  掃除不自覺的錯誤投資觀念 綠角
前言:地表上最精采的表演

1 沒有人真的是瘋子
2 運氣與風險
3 永不知足
4 讓人混淆的複利
5 致富與守財
6 長尾效應
7 自由
8 超跑車主的矛盾
9 看不到的資產才是財富
10 存錢
11 合理勝過理性
12 意外!
13 預留犯錯空間
14 你會改變
15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16 你和我
17 悲觀主義的魅力
18 當你相信任何事
19 觀點匯總
20 我的自白

後記:美國消費者的理財簡史
彩蛋加碼:說不完的故事
致謝
注釋

推薦序

對錢的正確態度比賺多少錢重要
科克蘭資本董事長 楊應超

  很榮幸接受天下文化的邀請為《致富心態》這本書寫序。中文的翻譯書看了意猶未盡,所以我又去買了英文版再看一次,覺得看了之後真的很有收穫。

  這本書談的觀念與我在去年出版的《財務自由的人生》類似,雖然沒有教導你如何炒股票或投資賺大錢,但是教導你如何正確看待金錢的意義與理財行為,這我覺得比賺錢還重要。因為錢賺的再多,如果無法妥善理財,也是沒有用。作者在我常閱讀的《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和財經網站萬里富(The Motley Fool)當過多年的專欄作家,所以在這本書裡面寫了很多自己的理財故事及概念,不但很有用,也很容易了解。

  書裡提到一個概念很重要,那就是理財的重點不在於你賺多少錢,而是你的儲蓄率。就像我在《財務自由的人生》裡第三十九頁分析,如果你可以存二%的薪水,那三十七年就可以達到財務自由;如果你可以存五%,那只要花十七年。作者提到了一個重點,真正富有的人不是買好車、住豪宅,高調給大家看,而是在銀行投資帳戶裡面有很多錢,低調到讓大家看不到。如果你不存錢,只是把錢花給大家看,那你其實並不富有,因為富有的定義是你還剩下多少錢可以花,而不是你花了多少錢。舉例來說,如果你買了一台一千萬的跑車,那只代表銀行戶頭裡少了一千萬,或多了一千萬的新車貸。

  另外還有一個概念也是我常提到的:「你活著不是為了工作,財務自由後,人生始得自由!」作者在第七章寫道,大學時的志向是去投資銀行上班賺大錢,好不容易進去後,一個月就做不下去了,因為在投資銀行上班,「你要是星期六沒來上班,星期日就別忙著進公司了。」看到這句話我特別有感觸,因為我在投資銀行工作十五年,那時基本上天天都在上班(當然也包括週末,很多次我進公司後發現怎麼沒有人進來,或者空調一直沒開,才驚覺今天是國定假日。而且大樓的管理員都跟我很熟,因為只有我每天都在早上四點就上班),為了成為投資銀行第一名的分析師,我每年搭飛機全球跑,光是里程數就可以繞地球一百圈以上,在飯店住宿的時間加總起來也有三年多,犧牲與家庭和小孩相處的時間,只為了讓薪水稍微高一些,為家庭提供經濟充足的環境,不用擔心萬一家人生病或小孩需要上私立學校的費用。

  因此我設立了目標,希望早日可以達到財務自由,不再為五斗米折腰,不用每天看到討厭的老闆、客戶或同事,甚至也不用再被祕書欺負。時間是最寶貴的,也是錢再多也買不到的。賺錢的目的不是讓你拿一堆印著過世名人頭像的紙張天天在家數鈔票,而是給你更多的選擇和彈性,讓你充分自由,天天過著自己想過的生活,做想做的事情,而無後顧之憂,也不需要看別人的臉色。像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現在的終極目標就是希望可以健康與快樂的跟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然後每天用學習成長和奉獻社會的心情設定下一個目標,過著有意義的生活。

  這本書可以讓你對金錢的看法有新的角度及啟發,很推薦讀者多次閱讀,像我中文版看完再看英文版後,每次看完都有不同的收穫。有錢不是萬能,但是沒有錢卻萬萬不能。除了努力賺錢之外,更重要的是了解賺錢及存錢的目的,以及背後的意義,比方說可以有能力幫助弱勢,就像每次飛機起飛前的安全指示,萬一出事時要先把自己的氧氣罩戴上,才能去幫助別人。建議大家養成對錢正確的態度,要不然有再多的錢也是沒有意義的。相信我,只要你的態度對了,錢自然就可以很容易賺進來。

掃除不自覺的錯誤投資觀念
暢銷財經作家 綠角

  《致富心態》一書,作者用一個又一個章節,讓我們看到自己投資想法中的錯誤,或是看似已經知道,其實不知其究竟的投資原理。

  投資人腦中常有一些預設傾向與想法,不知不覺的左右我們的行動。

  譬如你是否注意到,財經新聞充斥負面看法。在股市上漲後,媒體會引述空頭大師的說法,「泡沫已經成形」、「短期內可能修正」。股市下跌之後,則描述當時悲觀氣氛,「恐慌指數上升」、「下跌看不到盡頭」。

  而你是否也注意到,自己看到這些負面報導時,會特別警覺,認為這的確是一個要注意的重點。甚至實際行動,離開市場。

  假如有人樂觀的說:「一切都不要擔心啦!」大概沒人會理他。

  人注重負面看法的傾向,來自生存需求。原始人類部落中,假如你能注意族人提到的重大風險,譬如水源地有一頭獅子在喝水。你會避開死亡風險。

  但這個本能,也讓許多人在投資時坐立難安,很難持續留在市場中。賺一些就想走,或有點風吹草動就想離開,結果往往是錯過大段市場報酬。

  不要被這些看似小心謹慎的負面看法牽著鼻子走。這些言論看起來特別吸引人,只因人類本性如此。而順從天性不是投資的好方法。

  另外作者提到安全邊際。安全邊際是價值投資的基礎。譬如你算出一家公司的內在價值是每股十元,你不會在股價九元時買進。你會等到出現每股八元或七元的價格時再買。這個二%到三%的折價就是你的安全邊際。

  但安全邊際有更高層次的應用。重點是,不要讓某一個投資決定或部位重大到可以對你的整體財務狀況造成毀滅性後果。

  價值投資,仍是選個股來投資。設定安全邊際,然後以為狀況永遠不會惡化到超過這個邊際,恐怕仍有些過度自信。假如大量資金押注個股,卻買到地雷股,會嚴重虧損。

  廣泛分散的投資,選錯單一證券也不會對你的財務狀況造成嚴重影響。這就是安全邊際更高層次的應用。

  在這次發行的新版,作者提到了預測與預期的分別。譬如一位投資人說:「二二四年市場將會大跌。」,另一位說:「預計未來二十年間可能會發生至少一次嚴重的空頭市場。」前者是預測,後者是預期。投資應該偏重預期而非預測。預測有過高的精準度。假如投資人根據預測,在二二四年全面撤出股市。但預測錯誤,這年市場大漲。那麼他會錯過報酬。預期則讓人事先對未來不好的狀況有心理與實務上的準備。有預期,那麼真的遇到就不會驚慌失措。

  除此之外,《致富心態》討論了許多重要觀點,包括長期報酬的重要性、不要從運氣學習等。每一章都可以讓讀者有所啟發。精彩的比喻與分析,不僅帶來愉快的閱讀經驗,也讓讀者學到更好的財務觀念。

  《致富心態》以嶄新觀點,描述投資人應該知曉的重要財務觀念,是本值得一看的好書。

 

=Y=想要變有錢,你「不需要」賺很多錢~《致富心態》凱宇和嘉玲的對談|【有聲書評】

 

=P=《致富心態》讀後心得:一張圖讀完重點,我最推薦的理財書

看穿投資與理財的本質,改進理財的缺陷、偏見與不良行為

https://readingoutpost.com/psychology-of-money/

 

 

#

=B=致富心態:關於財富、貪婪與幸福的20堂理財課The Psychology of Money:Timeless Lessons on Wealth, Greed, and Happiness作 摩根.豪瑟

原 Morgan Housel周玉文天下文化2021/01/27

推薦序 對錢的正確態度比賺多少錢重要 楊應超
推薦序  掃除不自覺的錯誤投資觀念 綠角
前言:地表上最精采的表演

1 沒有人真的是瘋子
2 運氣與風險
3 貪得無厭
4 讓人混淆的複利
5 致富與守財
6 長尾效應
7 自由
8 超跑車主的謬論
9 財富其實是你看不到的資產
10 存錢
11 合理勝過理性
12 意外!
13 預留犯錯空間
14 你會改變
15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16 你和我
17 悲觀主義的魅力
18 當你相信任何事情
19 觀點匯總
20 我的自白
後記:美國消費者的養成之路

=《致富心態》讀後心得:一張圖讀完重點,我最推薦的理財書

看穿投資與理財的本質,改進理財的缺陷、偏見與不良行為

https://readingoutpost.com/psychology-of-money/

 

-致富心態》的作者是《華爾街日報》和熱門財經網站「The Motley Fool」的知名專欄作家摩根.豪瑟(Morgan Housel),他認為人們總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和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去學習投資理財。他希望透過這本書,幫我們看透投資的本質、認識自己的偏見和誤解、做出更好的理財決策。

 

《致富心態》關於財富的18堂課,重點整理和讀書心得

=什麼是金錢的實質價值?

   書中讓我很有感觸的是關於金錢和自由的討論。作者認為最有價值的財富,是有能力每一早醒來時說:「今天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這攸關我們對自己生活幸福感的感受,也是金錢最重要的實質價值,那就是「賦予你掌控時間的能力」。為了得到這種能力,持續地儲蓄和投資才有了意義,讓你在未來擁有對時間的掌控、對生活的從容。

-作者指出,金錢可以帶來的最高紅利是時間

-金錢可以換取時間的概念,只要在財務負擔的範圍裡,任何可以節省時間、保留更多精力的消費物品,我會開始審慎地評估,而不再是以前總是節儉和抗拒的心態。如同作者所說:「更加掌控自己的時間與選項,正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一種貨幣。」除了用金錢可以買到奢侈品之外,懂得用金錢兌換更多時間的想法,可能是更有價值的用錢方式。

=這個作者令我欣賞的地方

-身為在金融業、媒體界打滾這麼多年的理財專家,作者本身是怎麼選擇的呢?他沒有興趣追求最高報酬或拿自己的資產進行槓桿操作來過最奢華的生活。他只是想要每天醒來時,知道家人和自己可以隨心所欲做任何事。他的每個財務決策都圍繞著這個目標。

-他保持兩成的現金在身邊支應任何意外和風險狀況,他把剩餘的錢都投入被動式指數型基金,同時最大化退休帳戶、持續儲蓄兒女的大學帳戶。他說自己樂觀看待這個世界創造實質經濟成長的能力,而且深具信心,未來30年這股成長力道會讓他的投資收益。

 

=他不仰賴挑選正確產業,或是賭下一次經濟漲跌的時機,而是高儲蓄率、耐心、認定全球經濟會在未來幾十年持續成長的樂觀心態。他說:「要是你無須冒著試圖超越市場的額外風險就可以達成所有目標,嘗試這樣做的意義何在?我承擔得起當不成全世界最頂尖的投資人,但承受不了成為最糟糕的投資人。」看透金錢的本質,懂得謙卑以對,這就是他值得我們學習的「致富心態」。

-投資理財不只需要理性,更要處理好我們內心感性的那一面。當我們追逐市場大眾的情緒,很可能會做出追高殺低的舉動。當我們以為努力投入就一定有收穫,很可能會過度自信和無視風險。當我們越想要獲得超額報酬,很可能等著我們的是超額虧損。

 

=回過頭看,原來致富指的不只是金錢上的富足,更是心靈上的富足。作者引用知名財經作家納西姆塔雷伯的解釋:「真正的成功就是退出一場永無止境的競爭,調整自己的活動,但求心靈平靜。」書中的投資智慧不是我們一出生就會的「常理」,有時候聽起來反而還很「反智」,但是仔細咀嚼、思考之後,你會發現另一種財務觀點的世界。

 

《致富心態》讀後心得

《致富心態》這本書也是超級火紅,是許多人在提到投資理財時,都會提到的一本書。《致富心態》的副標題是~關於財富、貪婪與幸福的20堂理財課。這本書的作者 摩根‧豪森 是華爾街日報 的知名專欄作家。他認為我們應該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投資與理財,而不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

這本書的前言開始就很精彩,作者敘述一個科技新貴,用金幣打水漂的故事。讓我一點都不覺得自己是在讀理財的書。少了技術線、財務報表,這本書跟一般的理財書相比,平易近人多了。這本書的前言開始就很精彩,作者敘述一個科技新貴,用金幣打水漂的故事。讓我一點都不覺得自己是在讀理財的書。少了技術線、財務報表,這本書跟一般的理財書相比,平易近人多了。從表面上看起來,人們是在追求財富,但其實人們更深層的動機是要追求自由,追求時間的自由跟選擇的自由。以下是這本書20堂課的重點摘錄。

以下是這本書20堂課的重點摘錄。

 

關於財富的18堂課

1.  沒有人真的是瘋子你的理財經歷可能只占全世界理財經歷的0.00000001%,但你八成是用這些經歷在看世界。

2.  運氣與風險它們都是實際出現的狀況,而且在生活中出現的每一項結果都是由外力導致,而不是由個人努力導致。

3.  貪得無厭最佳做法就是知道何時適可而止,不再甘冒可能傷害它們的風險,當你得到滿足時要有所自覺。

4.  讓人混淆的複利當複利不合乎直覺時,我們經常忽視它的潛力。你永遠無法習慣事情可用多快的速度成長。

5.  致富與守財高明的投資術不必然與做好決策有關,而是與持續不讓事情出錯有關。

6.  長尾效應長尾驅動一切,少數企業囊括絕大多數的報酬。你大可以搞砸一半的機會,最終仍可以大賺一筆。

7.  自由只要你想要,你就有能力在你想要的時間、與你想要的人做你想要的事。這樣的能力是無價之寶,也是金錢付給你最高的紅利。

8.  超跑車主的謬論沒有人會像你一樣對自己的身家念茲在茲。謙卑、慷慨與同理心,會比馬力超強的名貴車款帶來更多的尊重。

9.  財富其實是你看不到的資產財富真正的價值在於提供你各種選項、彈性和未來的增值,財富是還沒轉化成手中實物的金融資產。

10. 存錢累積財富與你的收入或投資報酬無關,但與你的儲蓄率息息相關。你唯一可以控制的要素會產生最重要的事,多好啊!

11. 合理勝過理性在制定財務決策時,不要只著眼在表現出絕對理性的態度,只要表現出相當的合理就好。合理比理性更加合適。

12. 意外!這次不一樣?我們能從意外事件中學到的正確教訓,就是我們的世界總是讓人出乎意料。

13. 預留犯錯空間實際上,每項計畫最重要的部分是,對你的計畫做出計畫,而不是按照計畫做事。

14. 你會改變長期規劃比表面上看起來更加困難,因為每個人的目標和慾望會隨著時間而改變。

15.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每個事物都有價格,但是價格沒有全部寫在標籤上。找出價格,然後付清。

16. 你和我每個投資人有著不同的目標和規劃,心裡也都有自己的理性價格,但人們經常無知地從玩另一種遊戲的玩家那裡得到線索。

17. 悲觀主義的魅力期待諸事不順,反倒是讓人在事情沒那麼不順時感到驚喜的最好方式。諷刺的是,這就是我們樂觀的原因。

18. 當你相信任何事情故事才是經濟中最強大的力量,它們是讓部分實體經濟運轉的燃料 ,或是阻礙我們發揮能力的煞車器。

 

19 觀點匯總
20 我的自白

 

#金錢最重要的實質價值,那就是「賦予你掌控時間的能力」。為了得到這種能力,持續地儲蓄和投資才有了意義,讓你在未來擁有對時間的掌控、對生活的從容。

這本書的前言開始就很精彩,作者敘述一個科技新貴,用金幣打水漂的故事。讓我一點都不覺得自己是在讀理財的書。少了技術線、財務報表,這本書跟一般的理財書相比,平易近人多了。從表面上看起來,人們是在追求財富,但其實人們更深層的動機是要追求自由,追求時間的自由跟選擇的自由。

作者的致富心態。作者家的儲蓄率很高,即使收入增加,依然維持相同的生活方式,不會因為跟別人比較而拉高生活上的支出。作者家大部分的樂趣來自散步、閱讀、聽Podcast,這些不需要花什麼錢的事情上。令人訝異的是,作者買房子的時候並沒有申請低利率的房貸,而且現金比例也維持大約20 %,超過多數財務顧問建議的水準。

整本書讀下來,我感覺作者以更宏觀的角度,來分析理財的各種行為和心態。身為理財專家未必會以建議別人理財的方式理財,正如醫師未必會以醫治病人的方法醫治自己。理財方式因人而異,沒有一定的規則。這本書提供了我們理財方法的基本框架,並告訴我們不要去犯哪些致命的錯誤。只要能避免這些錯誤,基本上,理財的結果應該不會太差。建議大家在理財前,先把致富的心態搞定吧!

 

 

 

世界上有賺很多錢卻破產的人,也有賺很少錢卻有辦法捐大錢做慈善的人。為什麼?
  因為理財結果與運氣和風險有關,而且不受才智與個人努力影響,更重要的是,與其了解許多理財專業知識,適當的言行舉止更加關鍵。

  這就是致富心態,這是現今社會不可或缺的軟實力。

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在學習投資與理財。不過,我們的理財行為卻深受各種情緒的影響。每個人看待世界運作的方式各不相同,所以看待金錢運作的觀點天差地別,結果是有人成為富翁,有人卻窮困潦倒。

致富的技巧
  巴菲特成為億萬富翁的真正理由
  致富與守財是兩種不同的技巧,但都非常重要。
  有許多事情不管潛在獲利有多龐大,都不值得冒險。
  了解長尾效應與複利效果的本質與威力。
  掌控你的時間,就是金錢付給你最高的紅利。
  預留安全邊際的重要性。
  財富自由真正的本質。

  看穿投資與理財的本質,改進理財的缺陷、偏見與不良行為
  人人都能邁向財務自由的人生

-對錢的正確態度比賺多少錢重要 楊應超
-掃除不自覺的錯誤投資觀念 綠角

-地表上最精采的表演

1 沒有人真的是瘋子
2 運氣與風險
3 永不知足
4 讓人混淆的複利
5 致富與守財
6 長尾效應
7 自由
8 超跑車主的矛盾
9 看不到的資產才是財富
10 存錢
11 合理勝過理性
12 意外!
13 預留犯錯空間
14 你會改變
15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16 你和我
17 悲觀主義的魅力
18 當你相信任何事
19 觀點匯總
20 我的自白

美國消費者的理財簡史
:說不完的故事
致謝 注釋

對錢的正確態度比賺多少錢重要
科克蘭資本董事長 楊應超

      理財的重點不在於你賺多少錢,而是你的儲蓄率。就像我在《財務自由的人生》裡第三十九頁分析,如果你可以存二%的薪水,那三十七年就可以達到財務自由;如果你可以存五%,那只要花十七年。真正富有的人不是買好車、住豪宅,高調給大家看,而是在銀行投資帳戶裡面有很多錢,低調到讓大家看不到。如果你不存錢,只是把錢花給大家看,那你其實並不富有,因為富有的定義是你還剩下多少錢可以花,而不是你花了多少錢。舉例來說,如果你買了一台一千萬的跑車,那只代表銀行戶頭裡少了一千萬,或多了一千萬的新車貸。

  另外還有一個概念也是我常提到的:「你活著不是為了工作,財務自由後,人生始得自由!」大學時的志向是去投資銀行上班賺大錢,好不容易進去後,一個月就做不下去了,因為在投資銀行上班,「你要是星期六沒來上班,星期日就別忙著進公司了。」看到這句話我特別有感觸,因為我在投資銀行工作十五年,那時基本上天天都在上班(當然也包括週末,很多次我進公司後發現怎麼沒有人進來,或者空調一直沒開,才驚覺今天是國定假日。而且大樓的管理員都跟我很熟,因為只有我每天都在早上四點就上班),為了成為投資銀行第一名的分析師,我每年搭飛機全球跑,光是里程數就可以繞地球一百圈以上,在飯店住宿的時間加總起來也有三年多,犧牲與家庭和小孩相處的時間,只為了讓薪水稍微高一些,為家庭提供經濟充足的環境,不用擔心萬一家人生病或小孩需要上私立學校的費用。

  因此我設立了目標,希望早日可以達到財務自由,不再為五斗米折腰,不用每天看到討厭的老闆、客戶或同事,甚至也不用再被祕書欺負。時間是最寶貴的,也是錢再多也買不到的。賺錢的目的不是讓你拿一堆印著過世名人頭像的紙張天天在家數鈔票,而是給你更多的選擇和彈性,讓你充分自由,天天過著自己想過的生活,做想做的事情,而無後顧之憂,也不需要看別人的臉色。像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現在的終極目標就是希望可以健康與快樂的跟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然後每天用學習成長和奉獻社會的心情設定下一個目標,過著有意義的生活。

  有錢不是萬能,但是沒有錢卻萬萬不能。除了努力賺錢之外,更重要的是了解賺錢及存錢的目的,以及背後的意義,比方說可以有能力幫助弱勢,就像每次飛機起飛前的安全指示,萬一出事時要先把自己的氧氣罩戴上,才能去幫助別人。建議大家養成對錢正確的態度,要不然有再多的錢也是沒有意義的。相信我,只要你的態度對了,錢自然就可以很容易賺進來。

掃除不自覺的錯誤投資觀念
暢銷財經作家 綠角  

 

投資人腦中常有一些預設傾向與想法,不知不覺的左右我們的行動。

  譬如你是否注意到,財經新聞充斥負面看法。在股市上漲後,媒體會引述空頭大師的說法,「泡沫已經成形」、「短期內可能修正」。股市下跌之後,則描述當時悲觀氣氛,「恐慌指數上升」、「下跌看不到盡頭」。

  而你是否也注意到,自己看到這些負面報導時,會特別警覺,認為這的確是一個要注意的重點。甚至實際行動,離開市場。

  假如有人樂觀的說:「一切都不要擔心啦!」大概沒人會理他。

  人注重負面看法的傾向,來自生存需求。原始人類部落中,假如你能注意族人提到的重大風險,譬如水源地有一頭獅子在喝水。你會避開死亡風險。

  但這個本能,也讓許多人在投資時坐立難安,很難持續留在市場中。賺一些就想走,或有點風吹草動就想離開,結果往往是錯過大段市場報酬。

  不要被這些看似小心謹慎的負面看法牽著鼻子走。這些言論看起來特別吸引人,只因人類本性如此。而順從天性不是投資的好方法。

  安全邊際是價值投資的基礎。譬如你算出一家公司的內在價值是每股十元,你不會在股價九元時買進。你會等到出現每股八元或七元的價格時再買。這個二%到三%的折價就是你的安全邊際。

  但安全邊際有更高層次的應用。重點是,不要讓某一個投資決定或部位重大到可以對你的整體財務狀況造成毀滅性後果。

  價值投資,仍是選個股來投資。設定安全邊際,然後以為狀況永遠不會惡化到超過這個邊際,恐怕仍有些過度自信。假如大量資金押注個股,卻買到地雷股,會嚴重虧損。

  廣泛分散的投資,選錯單一證券也不會對你的財務狀況造成嚴重影響。這就是安全邊際更高層次的應用。

 一位投資人說:「二二四年市場將會大跌。」,另一位說:「預計未來二十年間可能會發生至少一次嚴重的空頭市場。」前者是預測,後者是預期。投資應該偏重預期而非預測。預測有過高的精準度。假如投資人根據預測,在二二四年全面撤出股市。但預測錯誤,這年市場大漲。那麼他會錯過報酬。預期則讓人事先對未來不好的狀況有心理與實務上的準備。有預期,那麼真的遇到就不會驚慌失措。

 許多重要觀點,包括長期報酬的重要性、不要從運氣學習等。

地表上最精采的表演
 
我在大學時曾在洛杉磯一家高級飯店當過泊車小弟。
 
有個常客是科技新貴。他是個天才,二十多歲就設計出無線路由器的某個關鍵零組件,而且獲得專利。他曾創辦好幾家公司,然後賣掉,一路飛黃騰達。
 
他也和金錢建立一種我稱為「不安並夾雜幼稚愚蠢」的關係。
 
他隨身帶著一疊厚達十公分的百元美鈔,秀給每個想看的人,以及很多不想看的人。他老是醉醺醺的公然大聲吹噓自己很有錢,但常常都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掏出幾千美元給我的同事,交代他:「去街上的珠寶店幫我換幾枚價值一千美元的金幣。」
 
一小時後,金幣到手,這名科技新貴和死黨聚在可以俯瞰太平洋的碼頭旁,隨後將金幣一個接一個的拋入海中,就像打水漂一樣,一邊大聲狂笑,一邊爭辯誰擲得最遠。他們只是覺得這樣很好玩而已。
 
幾天後,他打破飯店餐廳的一盞燈,經理告訴他那盞燈價值五百美元,要他賠償。「你是在跟我討五百美元嗎?」這個科技新貴難以置信的回答,一邊從口袋裡掏出一疊現金遞到經理面前:「這是五千美元,現在馬上消失在我面前,以後絕對不准再這樣羞辱我。」
 
你可能很納悶他這樣的行為可以持續多久?答案是「沒有多久」。幾年後我聽說他破產了。
 
本書的前提是,「善於理財」與「有多聰明」幾乎毫無關係,不過卻和「行為處事」大有關係。行為難以教化,即使是聰明絕頂的天才亦然。
 
情緒失控的天才可能會鬧出一場金融災難,反之亦然。一般人儘管未曾受過金融教育,但只要習得少數與正式智力測驗無關的行為技能,照樣可以富甲一方。
 
──
 

我最喜歡的一則維基百科(Wikipedia)條目是這樣開始的:「羅納.詹姆士.瑞德(Ronald James Read)是美國慈善家、投資人、警衛,以及加油站員工。」
 
羅納.瑞德出生在美國佛蒙特州的鄉下,是全家第一位高中畢業生;更讓人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他每天都得在路上招手搭便車上學。
 
對於認識羅納.瑞德的人來說,他並沒有什麼值得注意的地方,因為他的生活和大家一樣低調平淡。

瑞德在一間加油站修車二十五年,也在大型連鎖百貨公司傑西潘尼(JCPenney)打掃十七年。他在三十八歲那年花了一萬兩千美元買下一間兩房的屋子,在那裡度過剩下的人生。五十歲那年,他成了鰥夫,終身沒有再娶。一名朋友回憶往事時說到,他主要的嗜好就是砍柴。
 
一四年,瑞德去世,享年九十二歲。正是這一年,這名謙和內斂的鄉下警衛成為國際新聞的頭條人物。
 
一四年,美國有兩百八十一萬三千五百零三人死亡,在這些人中,只有不到四千人的淨資產超過八百萬美元,而羅納.瑞德正是其中之一。
 
這名前任警衛在遺囑中把兩百萬美元留給幾名繼子,其餘超過六百萬美元全數捐給當地的醫院和圖書館。
 
瑞德身旁的熟人都很困惑,不知道他的錢究竟是怎麼得來的?
 
後來才知道其中根本沒有什麼祕密。他既沒有中樂透,也沒有繼承遺產。瑞德省吃儉用,然後把錢投資在績優股上。接下來他只是耐心等待幾十年,就這樣將微薄的存款滾到超過八百萬美元。
 
就這麼簡單。他從警衛搖身一變成為慈善家。
 
羅納.瑞德去世前幾個月,還有一名叫做理查(Richard)的人登上新聞版面。
 
理查.富斯康(Richard Fuscone)和羅納.瑞德的人生恰好在光譜的兩端。哈佛大學企業管理碩士(MBA)畢業的富斯康是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的高階經理人。他在金融業的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四十多歲就早早退休,轉行成為慈善家。美林前執行長郭銘基(David Komansky)稱許富斯康具備「商業手腕、領導技能、穩健的判斷力與廉正的品格」。財經雜誌《克萊恩》(Crain's)還曾把他選為「四十位四十歲以下精英」(40 under 40)的成功商業人士。
 
但是沒過多久,富斯康就跟拿金幣打水漂的科技新貴一樣身敗名裂。
 
○○○年代中期, 富斯康借很多錢來擴建位於康乃狄克州小鎮格林威治市(Greenwich)超過五百坪的豪宅,這幢豪宅裡有十一套衛浴設備、兩部電梯、兩座泳池、七間車庫,每個月光是維護費用就超過九萬美元。
 
沒過多久,二○○八年金融危機爆發。

這場危機幾乎掏空每個人的荷包,顯然也把富斯康的荷包榨到一塊錢也不剩。高額的債務與無法變現的資產讓他破產。二○○八年時,據稱他對破產法官(bankruptcy judge)說:「我現在沒有任何收入。」
 
他在佛羅里達州棕櫚灘(Palm Beach)的豪宅先被法拍。
 
一四年輪到格林威治的豪宅被法拍。
 
在羅納.瑞德把財產留給慈善機構的前五個月,理查.富斯康的豪宅被法拍成功,價格比保險公司預估的金額還低七五%。曾到豪宅作客的人全都念念不忘「透明地板下方那一眼可以望穿的室內游泳池,在裡面用餐、跳舞無比刺激」。
 
羅納.瑞德有的是耐心,理查.富斯康有的是貪心。這一點正是讓兩個教育程度與經歷天差地別的人財富拉近的關鍵。
 
這裡提供的教訓不是說要我們多學羅納、少學理查,雖然這樣的忠告並不差。
 
這兩起故事的玩味之處在於他們的理財方法都很獨特。
 
在其他產業,一個人要是沒有大專學歷、沒有受過訓練、沒有專業背景、沒有正式經驗,也沒有人脈關係,有可能會遠遠贏過另一個擁有最好教育、最好培訓和最廣泛人脈關係的人嗎?
 
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一個例子。
 
我無法想像羅納.瑞德執行心臟移植手術會比哈佛訓練的外科醫師來得好,或是他設計的摩天大樓比受過最精良訓練的建築師還要出色,更別提想像著一個警衛能比世界頂尖的核子工程師表現更好的故事。
 
但這些故事確實會發生在投資界。
 
事實上,羅納.瑞德與理查.富斯康的例子會同時存在有兩個解釋。第一,財務結果取決於運氣,不受才智與個人努力影響。這句話某個程度來說沒有錯,而且本書稍後也會詳加闡述。但是,第二點(而且我認為更普遍的情況)是,財務成功不是硬科學,而是軟實力,你的言行舉止比專業學識更重要。
 
我稱這種軟實力為致富心態。本書的目的就是要用一篇篇簡短的故事來說服你相信,軟實力比金錢的技術層面更重要。我會以一種幫助所有人(從瑞德到富斯康,以及背景介於這兩個人中間的每個人)做出更妥善財務決策的方式來達到這個目的。
 
我漸漸明白,這套軟實力嚴重遭到低估。
 
財務金融通常會一面倒的教導以數學為主的技能,你在這裡把數據資料輸入公式,它就會告訴你該怎麼做,然後它就假設你真的會這麼做。

在個人理財領域,這一點完全正確,因為它會告訴你要準備六個月的應急準備金,而且每個月要存一%的薪水。
 
在投資領域,這點也沒有錯,因為我們會知道利率和價值評估之間有確切的歷史關聯。
 
在財務管理領域,這點也沒有錯,因為財務長可以精準衡量資金成本。
 
這些事情沒有好壞,只不過,知道該怎麼做,不代表你知道當你試著這樣做時,腦子裡正在思考什麼事。

 

 

 

 

關於財富的18堂課

1.  沒有人真的是瘋子你的理財經歷可能只占全世界理財經歷的0.00000001%,但你八成是用這些經歷在看世界。

2.  運氣與風險它們都是實際出現的狀況,而且在生活中出現的每一項結果都是由外力導致,而不是由個人努力導致。

3.  貪得無厭最佳做法就是知道何時適可而止,不再甘冒可能傷害它們的風險,當你得到滿足時要有所自覺。

4.  讓人混淆的複利當複利不合乎直覺時,我們經常忽視它的潛力。你永遠無法習慣事情可用多快的速度成長。

5.  致富與守財高明的投資術不必然與做好決策有關,而是與持續不讓事情出錯有關。

6.  長尾效應長尾驅動一切,少數企業囊括絕大多數的報酬。你大可以搞砸一半的機會,最終仍可以大賺一筆。

7.  自由只要你想要,你就有能力在你想要的時間、與你想要的人做你想要的事。這樣的能力是無價之寶,也是金錢付給你最高的紅利。

8.  超跑車主的謬論沒有人會像你一樣對自己的身家念茲在茲。謙卑、慷慨與同理心,會比馬力超強的名貴車款帶來更多的尊重。

9.  財富其實是你看不到的資產財富真正的價值在於提供你各種選項、彈性和未來的增值,財富是還沒轉化成手中實物的金融資產。

10. 存錢累積財富與你的收入或投資報酬無關,但與你的儲蓄率息息相關。你唯一可以控制的要素會產生最重要的事,多好啊!

11. 合理勝過理性在制定財務決策時,不要只著眼在表現出絕對理性的態度,只要表現出相當的合理就好。合理比理性更加合適。

12. 意外!這次不一樣?我們能從意外事件中學到的正確教訓,就是我們的世界總是讓人出乎意料。

13. 預留犯錯空間實際上,每項計畫最重要的部分是,對你的計畫做出計畫,而不是按照計畫做事。

14. 你會改變長期規劃比表面上看起來更加困難,因為每個人的目標和慾望會隨著時間而改變。

15.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每個事物都有價格,但是價格沒有全部寫在標籤上。找出價格,然後付清。

16. 你和我每個投資人有著不同的目標和規劃,心裡也都有自己的理性價格,但人們經常無知地從玩另一種遊戲的玩家那裡得到線索。

17. 悲觀主義的魅力期待諸事不順,反倒是讓人在事情沒那麼不順時感到驚喜的最好方式。諷刺的是,這就是我們樂觀的原因。

18. 當你相信任何事情故事才是經濟中最強大的力量,它們是讓部分實體經濟運轉的燃料 ,或是阻礙我們發揮能力的煞車器。

 

19 觀點匯總
20 我的自白

 

#金錢最重要的實質價值,那就是「賦予你掌控時間的能力」。為了得到這種能力,持續地儲蓄和投資才有了意義,讓你在未來擁有對時間的掌控、對生活的從容。

我們應該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投資與理財,而不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

1.沒有人真的是瘋子:

你的理財經歷可能只佔全世界理財經歷的0.00000001 %,但你八成是用這些經歷在看世界。

其實就是建議大家,要用更大的包容力來看待這個世界。因爲每個人做成的每一道財務決定,當下都是有意義的,而且都是一再確認過各項條件的結果。更廣義的說,這不只適用於理財方面,而是人生全方位都適用。

2.運氣與風險:世事總不如表象一樣好或壞。

這邊作者敘述了比爾蓋茲和他的好友艾文斯的故事,蓋茲經歷到百萬分之一的好運,然而他的好友艾文斯卻是碰上百萬分之一的風險。因為運氣不同,結果完全不一樣。作者也建議我們要尋找廣泛適用的成功和失敗模式,不要聚焦特定人士與個案研究。因為運氣與風險才可能是成功或失敗背後真正的原因。

3 永不知足:一旦有錢,就會做出瘋狂的事。

追求財富也要適可而止,沒有理由為了自己沒有、不需要的事物,賭上自己擁有、不可或缺的事物。要是沒有滿足感,就會像大胃王不停的一直吃,直到身體出毛病為止。

4 讓人混淆的複利

原本以為巴菲特的成功源自於投資眼光精準,事實上,他的投資報酬率只有西蒙斯的3分之一,也就是22 %。巴菲特致富的原因是他投資的時間夠久,產生出驚人的複利效果。

5 致富與守財

高明的投資術不必然與做好決策有關,而是持續不讓事情出錯有關。

6 長尾效應

你大可搞砸一半的機會,最終仍可以大賺一筆。

7 自由

掌控你的時間,就是金錢付給你最高的紅利。

最有價值的財富是有能力每天一早醒來就說:今天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因為,控制自己的時間是影響幸福感的關鍵。這句話說的一點都沒錯,當我早上將孩子們都送出門後,到中午接孩子回家前,這段時間,是我可以掌控的時間,我感覺這幾個小時,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刻!

 

8 超跑車主的矛盾

沒有人會像你一樣對自己的身家念茲在茲。當別人看到你在開超跑時,羨慕的其實不是你,而是他們正在想像自己擁有這台車的樣子。謙卑、慷慨與同理心,會比馬力超強的名貴車款帶來更多的尊重。

9 看不到的資產才是財富

花錢向別人炫耀自己多有錢,其實是最快讓自己越來越沒錢的方法。財富其實是你看不到的資產。更多的真富豪,看起來是樸實無華的。

10 存錢

你唯一可以控制的要素會產生最重要的事,多好啊!彈性調整與掌控自己的時間,都是看不見的財富回報。更加掌控自己的時間與選項,正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一種貨幣。

11 合理勝過理性

著眼在大多數合理的做法,比試著不帶感情的保持理性來得好。在制定財務決策時,不要執著眼在呈現出絕對理性的態度,只要表現出相當合理就好。

12 意外!

我們不能將歷史當作是展望未來的地圖。從意外事件學到的正確教訓,就是我們的世界總是讓人出乎意料。

13 預留犯錯空間

每項計劃最重要的部分是,對你的計劃做計劃,而不是按照計劃做事。這部分我的理解就是風險管理。

14 你會改變

長期規劃比表面上看起來更困難,因為每個人的目標和慾望會隨著時間改變。我們的財務計劃要避免走極端。假設你很高興接受一份超低薪的工作,或是選擇沒日沒夜的工作去追求高薪,都要重視有一天你發現自己深感遺憾的機率可能增加。

15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每個事物都有價格,但價格沒有全寫在標籤上。投資時,把波動性看成一筆手續費或入場卷,而非罰款。

16 你和我

小心從玩另一種遊戲的玩家那裡得到的財務線索。我們時常看著別人做什麼而跟著做什麼,卻忽視了每個人的立基點是不相同的。

17 悲觀主義的魅力

樂觀主義聽起來像是推銷的話術,悲觀主義聽起來則像是有人試圖伸手援助。

18 當你相信任何事

吸引人的虛構故事,以及為什麼故事比統計數據更強大。

19 觀點匯總

我們已經學到專屬於你的金錢心理學。這章是前面所有觀點的總結,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用錢來拿回時間的掌控權,因為無法掌控自己的時間會嚴重影響幸福感。」

20 我的自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聰財精神社會 的頭像
    楊聰財精神社會

    聰財 楊的部落格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