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50309 Love Family Sex Book chat親密關係+:別將伴侶當成應該滿足你需求的人 @ TOPIC=親密關係:從依賴到自我成長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 

 

#前言

親密關係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課題之一。許多人認為,愛情應該能夠填補內心的空缺,使自己感受到滿足與安全。然而,當我們將個人需求寄託於伴侶,期待對方能夠滿足自己,關係往往會陷入困境。本篇文章將探討親密關係中的常見誤區,並提供如何從依賴走向自我成長的方法,幫助我們建立更健康、更深刻的關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親密關係的四個階段

 

1. 月暈期——美好的開始

在戀愛初期,彼此被對方的優點吸引,產生強烈的情感連結,甚至將對方理想化。此時,荷爾蒙的作用讓我們感受到興奮與幸福,但這種狀態並不能持久。

 

2. 幻滅期——現實的挑戰

隨著關係的發展,雙方的缺點逐漸浮現,理想與現實開始產生落差。我們可能開始質疑這段感情,並因不滿足而產生衝突。這一階段考驗著雙方是否能夠真正面對彼此,並尋找更深層次的理解。

 

3. 內省期——看見自己的陰影

當衝突發生時,最常見的反應是指責對方。然而,這些衝突往往反映出我們自身未解決的創傷與需求。透過內省,我們能夠發現自己的脆弱,並學習如何照顧自己的情緒,而非將責任推給伴侶。

 

4. 啟示期——愛的真正意義

當我們不再將伴侶視為滿足需求的工具,而是視為一位同行的夥伴,親密關係便能邁向更高的層次。在這一階段,愛不再是一種佔有,而是一種自由與尊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親密關係的十個關鍵點

 

1. 愛不是填補內心的空缺

許多人希望透過愛情來獲得自尊與價值感,但這些只有自己能給予自己。當我們把快樂的責任交給伴侶,關係將變得充滿壓力。

 

2. 衝突是內心創傷的投射

親密關係中的爭執往往源於過去未解的痛苦。我們以為是伴侶讓自己痛苦,但真正的敵人其實是內心的不安與恐懼。

 

3. 憤怒是對愛的呼求

當我們對伴侶表現出憤怒、冷嘲熱諷或冷暴力,實際上是在向對方求救。唯有理解自己的情緒,才能真正與伴侶建立健康的溝通。

 

4. 伴侶是一面鏡子

我們對伴侶的不滿,往往是我們內心的投射。例如,當我們認為對方不夠關心自己,可能是因為我們內心缺乏自我關愛。

 

5. 停止扮演受害者

許多人習慣將問題歸咎於伴侶,例如「我這麼不快樂,都是因為你」。然而,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情緒負全責,而非期待他人改變來讓自己快樂。

 

6. 真正的愛是自由,而非控制

許多關係中的問題來自控制與依附。我們希望對方按照自己的期待行動,然而,真正的愛應該是尊重彼此的自由與選擇。

 

7. 期望是關係的壓力來源

當我們對伴侶有過多的期望,反而會帶來失望與怨恨。健康的關係應該是建立在尊重與理解之上,而非過度期待對方來滿足自己。

 

8. 溝通是關係的關鍵

很多時候,衝突來自於誤解或缺乏有效的溝通。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以指責或批評的方式與對方互動,是維繫關係的關鍵。

 

9. 愛是療癒的力量

當我們願意面對自己的傷痛,並以愛來包容彼此的缺點,關係便能轉化為成長的動力。愛是一種選擇,而非單純的情感依賴。

 

10. 伴侶關係是自我成長的旅程

親密關係不只是尋找快樂的來源,更是一場學習與成長的旅程。透過關係,我們得以更深刻地認識自己,並學習如何真正愛人與被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從依賴到成長的旅程

 

#案例:小琳與阿浩的婚姻挑戰

 

=背景介紹

小琳(32歲)與阿浩(35歲)結婚五年,育有一子。兩人最初因共同興趣而結識,戀愛初期關係甜蜜。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兩人開始產生摩擦。

 

=衝突與挑戰

小琳希望阿浩能夠更多地關心她,並認為阿浩對家庭的投入不足。而阿浩則認為自己已經很努力在工作與家庭之間取得平衡,無法再滿足小琳的所有需求。

每當小琳感到被忽視時,便會用冷戰來表達不滿。阿浩則感到壓力倍增,逐漸減少與小琳的互動,導致兩人關係越來越緊張。

 

=轉變與內省

透過婚姻諮詢,小琳開始意識到,自己的不滿其實來自於童年時期對父母關愛的缺失。她發現,自己將內心的匱乏投射到阿浩身上,期望他能填補她的需求。

另一方面,阿浩也學習到,小琳需要的並非物質上的支持,而是更多的情感交流。他開始學習傾聽,而非急於提供解決方案。

 

=最終結果

當小琳開始學會自我關愛,並不再將快樂寄託於阿浩身上,兩人關係逐漸改善。他們學會以更成熟的方式溝通,並在彼此的支持下共同成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語:愛是一場修行

 

親密關係不只是關於浪漫與激情,更是一場深刻的自我探索。當我們停止將快樂寄託於伴侶,並學會承擔自己的情緒與需求,愛才能真正綻放。

愛一個人,就是讓對方從滿足我們需求的責任中解放。而當我們學會如何真正愛自己,便能在關係中找到真正的幸福與自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聰財精神社會 的頭像
    楊聰財精神社會

    聰財 楊的部落格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