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50311 Science Book科學發現幕後的黑色喜劇 【楊聰財專欄】@ TOPIC=科學發現幕後的黑色喜劇:意外、執著與犧牲的科學探索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 

標題~

 

#序言:科學與黑色幽默的交織

 

科學史不僅充滿了偉大的發現,也包含無數令人啼笑皆非,甚至帶點悲劇色彩的故事。在人類探索世界的過程中,許多發明和發現都並非來自計劃周全的試驗,而是源自失誤、偶然、甚至是悲劇。然而,這些「黑色喜劇」式的科學發現,卻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

 

本篇文章以《科學發現幕後的黑色喜劇》為靈感,深入探討科學史上那些荒誕不經,卻意外造就偉大成就的故事。我們將列出 十大關鍵內容,並提供一個 具體案例,以多重面向分析這些事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意外與發現

 

1. 你可憐的傷口,我的研究機會

 

19 世紀初,一位年輕的獵人亞歷克西斯•聖馬丁(Alexis St. Martin)在一次意外槍擊中腹部受創,原本應該致命的傷口,卻成為醫學史上最重要的消化研究案例。負責治療他的博蒙特醫生(William Beaumont),發現他的胃壁開口沒有完全癒合,這讓醫生得以直接觀察胃部的消化過程。這項不尋常的機遇促成了近代胃腸學的奠基。

 

-生理層面: 這項發現讓醫學界得以直接研究食物的消化過程,並進一步理解胃酸的作用。

 

-心理層面: 對於聖馬丁來說,自己成為實驗對象無疑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他甚至曾試圖逃跑,以擺脫這種被觀察的命運。

 

-社會層面: 這項研究為後來的營養學、胃病學提供了基礎,也改變了人類對消化的理解。

 

-精神靈性層面: 這項發現似乎帶有命運的安排,彷彿人類的身體本身也在提供知識,推動科學的發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科學與錯誤時機

 

2. 全球暖化理論的心碎起源

 

科學家史旺特•阿瑞尼烏斯(Svante Arrhenius)於 19 世紀末提出全球暖化理論,他並非有意研究氣候變遷,而是在離婚後,為了轉移注意力,才沉浸在數學計算中。他的發現最初並未受到重視,直至 20 世紀後期,全球氣候變遷成為顯學,科學界才開始正視他的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科學探索的極端實驗

 

3. 脊椎麻醉的黑色實驗

 

1898 年,德國醫生奧古斯特•畢爾(August Bier)為了測試脊椎麻醉的效果,與他的助理修德布蘭(August Hildebrandt)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實驗。他們互相扎針,進行一系列的疼痛測試,甚至用針戳大腿、拔毛、敲擊脛骨,最後還用力擠壓睪丸來確認麻醉效果。結果,兩人都在數日內遭受嚴重的後遺症。

 

-生理層面: 這項研究確立了脊椎麻醉的基礎,影響了現代外科手術。

 

-心理層面: 助理修德布蘭雖然痛苦不堪,但仍然選擇參與這場實驗,顯示出科學家的堅持與執念。

 

-社會層面: 脊椎麻醉技術後來成為手術中的關鍵技術,造福無數病患。

精神靈性層面: 這場黑色實驗雖然看似荒謬,卻展現了人類勇於探索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堅持與發現

 

4. 蔣介石與 25,000 台收音機的戰略布局

 

在抗日戰爭期間,蔣介石曾向英國訂購 25,000 台收音機,這並非單純的商業交易,而是為了進行戰爭宣傳,讓中國民眾獲得正確資訊,並抵禦日軍的宣傳戰。

 

-社會層面: 這項舉動展現了資訊戰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性,也改變了戰爭的樣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章:從愚蠢中學習

 

5. 爆炸的褲子:農夫的無奈發現

 

新西蘭農夫巴克利(Farmer Buckley)在 20 世紀初,為了解決牧場的雜草問題,使用氯酸鈉作為除草劑。結果,他的褲子在接觸火花後發生爆炸,這起荒誕的意外,促使科學家重新評估氯酸鈉的化學特性,並發展更安全的農業化學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語:科學的本質

 

科學的發展並非線性,而是充滿了曲折與偶然。許多偉大的發現,往往源自意想不到的錯誤、悲劇、甚至是黑色幽默的場景。然而,這些故事不僅帶來知識,也提醒我們,科學的進步來自於無數勇敢而執著的人們。

 

今天我們享受的科技便利,背後蘊藏著無數科學家的犧牲與努力。當我們讚揚那些站在舞台上的知名科學家時,也別忘了那些隱沒在歷史洪流中的無名英雄,他們的故事,值得我們銘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大重點整理

 

1.  偶然的傷口促成胃腸學的發展。

2.  全球暖化理論源於科學家的情傷。

 

3.  脊椎麻醉的發明來自醫生與助理的互相實驗。

4.  蔣介石購買 25,000 台收音機,為戰時宣傳戰略布局。

 

5.  新西蘭農夫的爆炸褲子,促使化學安全進步。

6.  史上最蠢的發明,有時改變世界。

 

7.  失敗的科學,往往比成功更有價值。

8.  重大發現不一定來自知名學者,無名英雄功不可沒。

 

9.  科學進步常伴隨著痛苦與犧牲。

10. 讓我們用幽默的角度看待科學,但不忘背後的努力。

 

這些故事提醒我們,科學不只是知識的累積,更是人類勇氣與毅力的見證。

 

 

科學發現幕後的黑色喜劇 Farmer Buckley's Exploding Trousers

潘恩Stephanie Pain 華子恩遠見天下出版 ; 2014

科學發現幕後的黑色喜劇雖不乏讓人捧腹大笑的篇章,可絕大多數是會心一笑、甚至有點哀傷的,如二戰期間待在英國空軍生理研究中心的麻醉師帕斯科,為了造出能防止無意識飛行員溺斃於大海中的救生衣,找不到合適測試員的他索性親自上場。法拉第做實驗要用的絕緣線圈,竟是聰明的碼頭工人從女帽得到靈感,而製造出來的。最經典的--【一點都不痛】甚至連PanSci泛科學都有說明。首先,醫師的助理修德布蘭會施行脊椎穿刺術,但是這次實驗的準備工作有點粗枝大葉,做完穿刺後,才發現裝古柯鹼的針筒的口徑跟用來做脊椎穿刺的針頭不一樣。修德布蘭正手忙腳亂的跟注射針奮鬥時,畢爾醫生的腦脊髓液便開始往外噴,最後只能中止,把傷口堵起來。儘管如此,這對搭檔人就沒有放棄,只不過這次是由醫生對助手動手術而已。之後的事,就由你們自己去發掘,因為唯有讀過,才知道多麼好笑,甚至已經無法再用言語來形容。

本書主要探討的是科學與生活中跟科學相關的樂趣。很多人認為科學是很艱深苦澀難懂的,要有一定的知識或應變能力強的頭腦才能了解科學與生活其背後的真實意義。但其實科學不像我們想像的這麼難,也不是一定要讀一大堆的書或論文才能了解箇中奧妙,有時候拿一些生活上的例子,就能簡單的知道科學的原理。
就像以下的例子
你知道嗎,脊椎麻醉術是醫生與助理,冒著生命危險,互相扎針研究出來的。
蔣介石曾向英國訂了兩萬五千台收音機,要不是國共內戰爆發,他還會訂更多,是什麼收音機這麼有魅力?
而全球暖化理論,是科學家遭受婚變,為忘卻情傷才在漫漫冬日埋頭苦幹努力計算得到的,而這麼重要的結果竟沒得到絲毫迴響!
這些例子就可以簡單的說明其實科學也是一堆不相干的事物拼湊出來的,有時甚至也牽涉到社會方面層次的問題。與其討論產生的的結果,起源與過程是比前著還要重要一百萬倍的。

當初看到這本書時被它的標題所吸引,所以買下來了。
我喜歡他的第一章[你可憐的傷口,我有用得研究]一個年輕的獵人走進一間雜貨店時,就很不幸的另一位獵人的散彈槍未上保險,所以導致這名年輕的獵人剛好被走火的槍打到,打中要害,所導致吃的早餐都流了出來,醫生一開始也不看好這位年輕的獵人活不了多久。這或許是人類強大的意志力吧。因為胃破洞了,所以只能打流質營養品進去,那可想而知一定是個很痛的過程,所以也告訴了我們要好好愛自己的身體,博蒙特醫生也把這位年輕的獵人帶回家照顧。醫生依照顧就照顧三年,生體機能漸漸地恢復了,但胃約留下15公分深度高度,醫生也看能靠著個機會來科學探索。過的幾年後醫生就帶著這位不算年輕的獵人來到紐約尼加拉的駐紮地,用繩子綁牛肉丟到胃裡,過一段時間再拉出來看看,後來才知知道胃是酸的,每種食物分解速度都不同,最後這位已經垂垂老矣的獵人走了,他的家人不想再讓他的身體在受到任何的受傷,讓屍體在炎熱的夏天曝曬四天,最後找一個地方把她好好地放好。

科學是很多人不喜歡及沒興趣的事情,不過相對的也有許多人對科學充滿著熱情,他們熱衷於探索這門學問。這一本書所涵蓋的不只是有像課本上那種條理分明專業的內容,還包括了各種更加貼近日常生活的例子,以一小篇一小篇的方式呈現,使讀著們看後更能產生共鳴,進而產生了「原來是這樣」之類的想法,其中某幾篇小故事被敘述的很滑稽,使人讀到的時候忍不住就哈哈的笑了起來,我甚至嚇到旁邊的家人,我覺得如果單看那一句可能不怎麼樣,但是整篇文章一口氣讀下來就會感到特別有趣。其實在過去的歷史中,有很多科學發現和研究的成果是不為人所知的,有些是失敗的;有些是隨著時間一起慢慢地消失,絕大部分是當時的環境因素所造成的。由書中我們可以得知:科學的發展過程,並不是筆直地前進,從一座里程碑通往下一座,而是亂七八糟的一點一滴在累積。某些人一直在想辦法使科學技術超越當時已認知的極限,他們的動機不一定都是想滿足自己或者出名,比如說:商業上追求利益的貪念、不可自拔的執念以及一時的心血來潮,都有可能是造成人們持續栽入科學這片領域的原因。好的開頭就不一定有好的過程和好的結果,基本上是迂迴曲折的。看完這本書或許可以使你對科學不再那麼抗拒。

在這本書裡,我看到了許多不曾從別人口中或課本裡,說出或寫出的有趣故事;裡面紀錄的不是什麼牛頓或是達爾文等出現在歷史上著名的科學家、發明家,而是那些隱沒於歷史洪流中,但不該被遺忘的人,像是序章裡提到的「農夫巴克利的褲子」。
每一章裡的每一篇都是一個完整且精采有趣的小故事,讓我忍不住地一直看下去。像是第一章的第一篇「你可憐的傷口,我有用的研究」就很令我印象深刻;它敘述的是一位倒楣的陷阱獵人,被走火的散彈槍打出一個洞的故事。它描寫得繪聲繪影,讓我看了都有種很痛的感覺。但是誰知道這令人發寒的傷口,能讓我們了解胃的情況及消化作用的基礎呢?另一篇「一點都不痛」也讓我會心一笑,雖然一樣描寫得栩栩如生倒覺得很痛,但還是讓我笑了出來。
在這本書裡我看到了一些有趣的故事,也學到了一些科學上的知識,像是氯酸鈉與棉花或羊毛纖維等有機物質混合時,會變得極為容易爆炸,那怕是一點的小火花、一根點燃的香菸,甚至是小撞擊。在偉大的科學背後必定伴隨著一定的風險與犧牲,轉變與沒落,批判與興起...等種種因素,但錯誤中學習,失敗中改進,在適合的時機做事,可以說是我在這本書中學到的。

科學發展從來不是沿筆直而狹窄的道路前進,也不是由一座里程碑通往下一座;
我們今日倚賴的科學,發展過程是雜亂無章的,我們得到的知識,大多都是經由不那麼知名的前人,緩慢努力累積建構而來的。書中特別介紹這些隱沒於歷史中,但不該被遺忘的人。
一項突破並不代表下一個突破會順理成章的到來。《科學發現幕後的黑色喜劇》裡的故事,呈現科學發展的真實樣貌,當事人著實認真埋首研究,過程做出多少犧牲是誰也沒有想到的,他們的故事真實有趣,讀來更能理解科學發展的艱辛。故事以輕鬆的方式呈現,但其實看了有些難過,課本中那些科學家很厲害沒有錯,為什麼在這本書裡的每一個努力的科學家卻被遺忘了?一個小小的失誤,就會把英勇無私的奉獻轉變成黑色喜劇。也許是因為生在不對的時機,也可能本身個性不願意出頭。
他們為後來的科技發展奠定了基礎,他們所付出的都是值得讚許的,但往往最後被人們記住的都是那一些最後整理出理論的人而不是那些實驗的人。
像是書中第一個故事:脊椎麻醉術成就了畢爾醫生的名聲,儘管過程中發生意外,這對搭檔不但沒有就此停手回家休息,修德布蘭反而提議代替畢爾醫生接受麻醉。為了實驗一位流失了大量的腦脊髓液,另一位則是遭痛打、燙傷和嚴重刺傷。對助手修德布蘭來說,當晚發生的事件不僅深深烙印在記憶中,還在身上不同部位留下難以磨滅的記號。那畢爾醫生呢?儘管他也受傷,但他成名了。
看了這本書之後,發現有許多人都被我們給遺忘,不該只把焦點放在提出結果的人,過程中付出的每一個人都該被注意到,謝謝那些過去被我遺忘的辛苦的人!

或許身為凡夫俗子的我們,每天過著平淡的生活,
卻從沒有注意到身邊每件事物的看似理所當然的運作,不知道這背後是有多少深澳的由來,

現今如此進步的高科技社會,是因為「科學」所造成的,
好好的想一下,如果沒有科學的話,我們現在的世界會變得多麼不方便呢?

但正是因為從古至今那些對生活上事物感到不方便、痛苦,
成長了他們「想要改變、進步這一切」的心意,

換句話說:就像鞭馬一般,人們不經過痛苦便不會前進,
生活的不便將從前那些人導向了科學的大門、一個能使人以知識改變世界的大坑。

但科學常見的黑色喜劇也就是:人們將這些科學先驅視為「試圖挑戰不可能的瘋子」
或是「喜歡與失敗共舞的笨蛋」,甚至有人為了嘗試而以身試法,最終犧牲了不少人後,

許久後才有後人才成功收割;即使如此,他們也不顧他人眼光不懈努力著.....

我想「天才是孤獨的」這句話就是科學家們的寫照吧?

而關於科學最重要的結論是:如果沒有這些打不倒的知識分子的犧牲、努力嘗試,是造就不了現在這麼美好的科技世界的。

知道嗎? 脊椎麻醉術是醫生與助理, 冒著生命危險, 互相扎針研究出來的。 法拉第做實驗用的絕緣線圈, 竟是聰明的工人從女帽得來的靈感。 蔣介石曾向英國訂25000台收音機, 要不是國共內戰, 他還會訂更多,是怎樣的收音機那麼有魅力。 全球暖化理論,是科學家承受婚變, 想忘情傷在漫漫冬日計算得到的, 但這麼重要的結果居然沒得到絲毫的迴響。
我一口氣把這本書,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看到底。有些內容也有點好笑,像是「一點都不痛」中,畢爾醫師發明了脊椎麻醉術, 注射少量古柯鹼進入腦脊髓液中,就可以了。但一個小小失誤,畢爾醫師流過多的腦脊髓液,助理被恨恨的打了幾下。結果轉變成了黑色喜劇。或是「你可憐的傷口,我有用的研究」中,散彈槍走火,打到聖馬丁,肚子開了洞。卻讓博蒙特醫生知道了胃的消化方式。但是一直被人盯著自己的胃煩死了,所以他曾經還逃跑。
裡面有一些故事,是課堂上還不一定知道的,就算知道這些知識,也會想不到,大多都是經由不那麼知名的前人,緩慢、沉悶努力累積建構而成的。
我認為這本書寫出來的人真的是隱沒在歷史上的人,因為我有一些名字,連聽都沒聽過。不過,也因為這些人,造就我們生活中的科學科技,讓我們便利了許多。

你知道嗎,知名作家馬克˙吐溫的世界巡迴演講起因於投資新式排版機失利。脊椎麻醉術是由一對醫生跟助理,冒著生命危險互相扎針所研究出來的。最早成功治療結石問題的,居然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女士。法拉第做實驗要用的絕緣線圈,竟是聰明的碼頭工人從女帽得到靈感,而製造出來的。而全球暖化理論,是科學家遭受婚變,為忘卻情傷才在漫漫冬日埋頭苦幹努力計算得到的,而這麼重要的結果竟沒得到絲毫迴響!
拿到這本書後我一口氣便把它看完了,因為它的內容實在太有趣了,是些老師上課不會教的真實歷史、但卻不可不知的科學發展真相。牛頓說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看得更遠,不過其是巨人是很稀少的。事實上我們現今所得到的知識,大多都是經由那些不知名的前人,緩慢努力累積而建構起來的。沒有這些無名小卒們的努力,科學是不會進步得如此迅速的。想像一下,如果沒有那些為了科學發展以身試法,犧牲奉獻的開路先鋒,我們今天會過著怎樣的生活?而這本書所介紹的正是這些隱沒於歷史中,但卻不該被遺忘的無名英雄。每篇的篇幅都不會太長,一個中低年級的小學生讀起來也不會太吃力,非常值得成為班級圖書,相信對於科普的推廣也會有不少幫助。
總而言之,快去找這本書,來認識這些為我們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吧~

科學不斷的進步使人類的生活愈來愈方便,我們不再受疾病所苦也不需要嘗試各式各樣的偏方我們只要去看醫生便能獲得解藥,有些科學家花費許多時間心力研究他想研究的事件,卻在無意中發現了其他重大事件,而大無意中的一個小小舉動造就了我們現今的方便。
還記得有一次生物課老師在台上仔細地講解我們的五臟六腑,原來我們的胃是如此的神奇,我們應該感謝胃被子彈打穿的聖馬丁提供良好的觀察和實驗的最佳窗口,更應該感謝博蒙特醫生和參與一切研究的醫生,他們仔細的把胃是如何運作,和所有為的一切相關知識傳承給後人,為近代了研究消化作用的學著們奠定良好的基礎。
看完了這本書讓我知道要更加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這些我們所享受的便利都是前人不斷努力嘗試所產生的最後結晶,或許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書上的偉大人物書上也會有一段我們專屬的小故事,我想不管有沒有成為大人物,最不能遺忘的就是這些讓我們站在他們肩膀上的真正的巨人

內容

課本上看不到的科學祕辛,老師不可能提到的真實歷史,學生一定要知道的科學發展真相。

全球知名科普雜誌《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最受歡迎的〈歷史故事〉專欄,歷經十年的蒐羅,挖掘出為大眾所遺忘,但最能呈現科學發展面貌的有趣故事。

你知道嗎,脊椎麻醉術是醫生與助理,冒著生命危險,互相扎針研究出來的。

法拉第做實驗要用的絕緣線圈,竟是聰明的碼頭工人從女帽得到靈感,而製造出來的。

蔣介石曾向英國訂了兩萬五千台收音機,要不是國共內戰爆發,他還會訂更多,是什麼收音機這麼有魅力?

而全球暖化理論,是科學家遭受婚變,為忘卻情傷才在漫漫冬日埋頭苦幹努力計算得到的,而這麼重要的結果竟沒得到絲毫迴響!

牛頓因為站在巨人肩上而看得更遠,不過巨人是很稀少的。我們得到的知識,大多都是經由不那麼知名的前人,緩慢努力累積建構而來的。《科學發現幕後的黑色喜劇》特別介紹這些隱沒於歷史中,但不該被遺忘的人。

科學發現幕後的黑色喜劇

序 不該被遺忘的科學故事

1.歷經痛苦,才有收穫

你可憐的傷口,我有用的研究

一點都不痛

意外的熱氣球乘客

沒派上用場的裝置

鼻子就是鼻子

2.錯誤的時機

柯利醫師出名的發燒療法

陽光大特賣

最厚實的晶片

馬克吐溫的大失誤

巴黎歌劇院現場直播

3.敢冒險就有收穫

亨利的罐裝財富

神奇的結石療方

向亨利先生脫帽致敬

只不過是一道光

牙齒大搶劫

4.堅持不懈必有收穫

經度小姐

墓中果實

無法偽造的一鎊

永晝計算國度

5.祈求好運

助理牧師治療指南

緊張刺激的懷俄明之旅

馬車夫的膝蓋

勇闖惡魔之口

政府委派的縱火犯

6.別說我們是……

農夫巴克利的褲子爆炸啦

獵蚊者之夜

打開開關,調好頻道,準備收聽

人體離心機

7.真實性大檢驗

洞中蟾蜍

法老王的麥穗

承載最後機會的氣球

綿羊神話

人即是神的年代

8.戰爭與和平

大浪來襲

戰爭與和平

元首之聲

如莎士比亞所願

祕密特工

9.湊合度日

液態資產

金銀滿桶

雨林大雜燴

天文學家和獨輪手推車

螞蟻與橘子

10.科學偵查隊

海藻之謎

亡者與被放逐者

春田市夢遊記

亡者辦公

蝗蟲末日

=蔣介石 為什麼向英國訂了兩萬五千台收音機

蔣介石在抗日戰爭期間曾向英國訂購 25,000 台收音機,主要原因涉及戰略宣傳、戰時動員和政治控制等多個層面,以下是可能的解釋:

1. 提升戰時宣傳與心理戰

在抗日戰爭期間(1937-1945 年),信息傳播對於軍民士氣至關重要。蔣介石意識到廣播是有效的宣傳工具,因此大規模訂購收音機,可能是為了讓國內更多民眾能夠接收政府發布的戰爭資訊,增強民族團結,提升抗戰士氣。

2. 強化政府的資訊控制與政治動員

收音機可以幫助國民政府傳播官方信息,控制輿論,並減少敵方(如日軍或共產黨)的宣傳影響。蔣介石政府希望透過國際廣播與國內電台的訊息傳遞,使民眾獲取政府主導的信息,避免敵方的宣傳滲透。

3. 與英國合作,獲取戰略支持

當時中國與英國有戰略合作關係,英國支持中國抗戰,並希望中國能夠牽制日軍在亞洲戰場上的軍力。向英國訂購收音機可能是鞏固雙邊合作的一部分,也可能是英國為了支持中國抗戰而提供的援助之一。

4. 應對日軍的資訊封鎖

日軍在侵華期間曾對中國多地進行資訊封鎖,切斷對外聯繫。透過收音機,中國民眾可以收聽來自重慶、英國、美國等地的廣播,了解國際局勢,獲取抗戰進展的信息,打破日軍的資訊壟斷。

5. 支持軍隊與地方政府的戰爭動員

蔣介石可能將這些收音機分配給軍隊、政府機構以及關鍵戰略地區,以確保各級官員和軍隊指揮部能夠即時接收命令,增強軍民之間的聯繫與戰時動員。

6. 戰後重建與現代化考量

即使是在戰時,蔣介石仍有長遠考量,希望推動中國的現代化發展。收音機的普及有助於提升民眾的資訊獲取能力,也能為戰後中國的發展打下基礎。

這次大規模訂購收音機,無論是在抗戰戰略、資訊戰、政治控制,還是與英國的外交關係方面,都可能發揮了重要作用。

 

1898 年,畢爾醫生發明脊椎麻醉術;在幾次看來效果很好的臨床測試後,他想進一步瞭解病患在手術過程中,究竟還有多少知覺,以及為什麼在麻醉藥效消退後,會產生可怕的頭痛。因此在某個夏日夜晚,畢爾醫生要求助理麻醉他。這會是一次讓他們兩位永生難忘的實驗。

兩位醫師已經忙完了當天的工作,不過他們沒有回家,反而開始為另一次手術做準備。他們希望這次下班後的小實驗能改善麻醉技巧。畢爾(August Bier)醫生是基爾皇家外科診所的明日之星,他的年輕助手修德布蘭(August Hildebrandt)已經答應協助進行這次實驗。

後來發生的事與其說是英雄事蹟,還不如說是滑稽喜劇。一個小小的失誤,就會把英勇無私的奉獻轉變成黑色喜劇。這次實驗成就了畢爾醫生的名聲,不過對助手修德布蘭來說,當晚發生的事件不僅深深烙印在記憶中,還在身上不同部位留下難以磨滅的記號。

1890 年代,全身麻醉無疑是很難控制的。氯仿會溫和的讓病患進入睡眠狀態,但是劑量不容有任何差錯。只要多了幾滴,就會讓病人在醫生拿起手術刀前就死亡。乙醚的危險性相對較低,但作用的速度太慢,有些外科醫生沒耐性等病人失去意識,就開始動手術。僥倖存活的病患通常得忍受極不舒服的副作用,從劇烈頭痛和嘔吐到吸入乙醚而併發肺炎都有。

畢爾醫生推論,藉由注射少量古柯鹼進入浸潤脊髓的腦脊髓液中,應該不需要讓病人完全昏迷,就能阻斷大部分身體的知覺。他已經在六位病患身上試過這種技術。畢爾醫生從病患的腳踝、膝蓋、小腿甚至大腿骨和骨盆切除患病組織時,這些病患全程都維持下半身沒有知覺的狀態。畢爾醫師寫下:「從另一方面來說,新的麻醉方式術後引發的抱怨和施行全身麻醉差不多,所以我決定親自進行實驗,希望得到更令人信服的結論。」

手術程序相當簡單。醫師的助理修德布蘭會施行脊椎穿刺術,用一根粗針刺穿保護脊髓的硬脊膜,到達充滿液體的脊髓腔。接著他得把裝好古柯鹼的注射針筒接到針頭上,把古柯鹼注入脊髓腔。但是這次實驗的準備工作有點粗枝大葉。

實驗開始,修德布蘭把針刺進硬脊膜,並用手指堵住針頭頂端以免腦脊髓液滲漏,接著他伸手去拿裝有古柯鹼的針筒;不幸的是,他發現針筒的口徑跟用來做脊椎穿刺的針頭不一樣。修德布蘭正手忙腳亂的跟注射針奮鬥時,畢爾醫生的腦脊髓液開始往外噴;修德布蘭嚇壞了,立刻終止實驗,把傷口堵起來。儘管發生這起意外,這對搭檔不但沒有就此停手回家休息,修德布蘭反而提議代替畢爾醫生接受麻醉。

晚上七點三十八分,再三確認過要用的針頭後,畢爾醫生著手進行實驗。根據紀錄,古柯鹼很快便發揮作用了,他寫著:「注射麻醉劑七分鐘後,用針戳大腿的感覺只剩壓迫感,搔腳底板則幾乎沒感覺了。」畢爾醫生用針狠戳修德布蘭的大腿。沒有反應。他更進一步用長得像短劍的手術器械刺進修德布蘭的腿。還是沒有反應。在實驗進行十三分鐘後,畢爾醫生竟然可以直接在修德布蘭腿上按熄一根雪茄。

畢爾醫生為了判斷失去知覺的區域範圍有多大,想出了一個簡單的拔毛測試法。他記錄:「拔除陰毛感覺起來僅像是拉起一層鬆弛的皮膚,不過拔除乳頭上的胸毛,卻會引起劇烈的疼痛。」這麼一來,畢爾醫生知道失去知覺的主要是下半身。實驗開始以後,修德布蘭已經有二十分鐘感受不到疼痛;畢爾醫生現在加倍努力想找出他的忍受極限。醫生先用一隻大鐵鎚給修德布蘭的脛骨來一記重擊,當他發現這麼做沒有任何反應時,便改為猛力拉扯修德布蘭的睪丸。而在最後一波爆發的測試狂熱中,畢爾醫生不但把修德布蘭的大腿戳得深及見骨、用力擠壓他的睪丸,還不停用拳頭死命敲打他的脛骨。

實驗開始四十五分鐘後,古柯鹼的麻醉效果開始消退。這兩位醫生出發去晚餐,他們一位流失了大量的腦脊髓液,另一位則是遭痛打、燙傷和嚴重刺傷。畢爾醫生寫道:「我們一起喝了幾杯,還抽了幾根雪茄。」

隔天早上,畢爾醫生神清氣爽愉快的醒來。不過到了中午,他開始臉色發白、脈搏微弱且站起來就頭暈。「只要平躺,所有的症狀都消失,可是一起身,所有的不適都捲土重來。傍晚時我不得不回家臥床休息。」畢爾醫生足足在床上躺了九天。他總算可以下床時,覺得自己完全康復了,他寫著:「我覺得現在甚至能應付整整一星期的山間狩獵。」

修德布蘭就沒這麼幸運了。實驗結束當晚他極度不舒服,嚴重的偏頭痛讓他噁心想吐。可是診所的病人不能置之不理,既然畢爾醫生起不了床,照顧病人的責任就落在他身上。接下來的一週,修德布蘭每天早上都勉強把自己拖起床去上班,到下午才步履蹣跚的回家癱在床上。畢爾醫生在紀錄上輕描淡寫的描述:「修德布蘭醫生的腿非常痛,還出現好幾處瘀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聰財精神社會 的頭像
    楊聰財精神社會

    聰財 楊的部落格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