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教室暴力 進化融合教育和個別教育計畫IEP 之三

高中生毆打老師別再抓戰犯 難解的特教現場教部請正視

【楊聰財專欄】

============================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痛定思痛 避免教室暴力再發生

    台北市高中生打老師校園暴力案震驚社會,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老師,都可能因此感到委屈和憤怒。事已至此,也不該再抓戰犯,而是要從中學習,思索如何改變。

 

#台灣情緒障礙學生輔導管理方法

    根據了解,這位學生是一位情緒障礙的特殊生,有接受融合教育以及個別教育計畫(IEP)的安排。事發當下,這名老師看似冷靜,原來臨時去代課的他,並不知道這名學生是特教生。老師的言語及態度,激怒了學生,最後便是學生理智斷線。

從影片中,明顯知道學校已經依法開過IEP會議(個別化教育計畫會議),有針對該學生的狀況做相關討論,所以學生才能清楚說出自己的情況,也就是他能在不影響課堂的狀況下,做自己的事情來消化降低自己的情緒,試圖透過繪畫轉移焦點。只可惜這名代課老師與學生不熟悉,才會針對他的繪畫情況予以制止,強迫他要依照教師的規矩上課。由於IEP的會議是密件,要該名學生的班導師才會知道。一般科任以及代理教師是不會知道的。

    這件事情後續該反省的是,這名學生的狀況在有代課老師時,需要導師、或個管特教老師,或教務處行政端等,先告知代課老師該名學生的特殊狀況及如何應對。而學校通常為了避免特教與情障生標籤化,將部分個資予以保密,反而經常會造成科任老師誤解,進而讓師生甚至是學生之間的衝突上升。

 

以精神專業角度來看,建議在課堂中如果學生已經有情緒上來,不論是否為情緒障礙的學生,老師原本的堅持和原則不妨可以彈性些,先等學生的情緒緩和再說,例如:「去洗個臉舒緩心情」,或詢問「你現在需要的是什麼?」、「有沒有需要誰幫忙你呢?」並請班上負責的幹部向特教老師、助理員求助,衝突當下班長和風紀先維持班上秩序,嚴重時同學也需要互助,即刻通報班導、特教師、學務/輔導處!「學生是否有過度運用其權利、老師是否有管教過當的可能,一切都需要回到事情發展的前後果,才能正確理解」,影片內容少了整個來龍去脈,不能斷言誰的不是;但導師未來在班級經營上,可再與特教老師、輔導老師共同討論,班級輔導的需求與規劃,才可能兼顧個人安全、學生再有情緒衝突而爆衝或自我傷害行為,及班上其他同學的受教權,這許多不同的面向。

#讓每位老師都具備輔導知能,情境模擬練習現在就開始 

教育部已逐年讓教官從校園退場,那麼教職員全面提升特教、輔導知能到讓現場的老師足以處理現場各種狀況的程度,便顯得十分重要。此次事件突顯出學校「三級輔導」的概念尚無法全面落實,學生輔導是所有教育人員均有責任,現今老師們幾乎都疲於處理教學、課綱及種種家庭教育未能善盡責任,帶來的影響和結果,但確實在師資培育端的課程訓練應修正符合現場、在職訓練除了制式研習,是否可以有更多實務案例的討論,針對過去教學輔導上有效、無效的作為,及更注意不同特質學生的需求等。

 

#特教生倍增,應該做好裡應外援,接住融合教育師生

    2000年至2020年,在短短20年間,身心障學生人數增加超過80%、自閉症增加14.7倍、情緒行為障礙增加近4倍。台灣特殊生人數不斷增加,可能是受2大關鍵因素影響,第1點是醫療進步、診斷技術變好,黑數減少,確診人數自然增加;第2點是教養觀念改變,因少子女化,孩子都是寶,家長對孩子身心發展的關注度比過去更高,非常有警覺性,覺得孩子有狀況就會帶到醫療院所評估。台灣提倡融合式教育,融合式教育確實有優點,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接觸社會多元性、和不同人相處,是非常好的去污名化學習。將融合式教育帶進校園時,必須有相關資源介入,首先是校內資源,必須為普通班級的老師進行賦能,提供進修機會與資源。普通班級老師賦能非常關鍵,因為「特教生」只是代稱,這類孩子有不同診斷,包含過動症、自閉症或智能障礙、情緒行為障礙等,所有個案都有其特殊性。這群孩子對外在的刺激敏感,需穩定性教學環境,如上課有遶境活動經過、地震演習等,仰賴老師提前讓特教生做好準備。老師甚至必須具備超前部署的能力,李俊宏表示,特教生在學校學習過程裡,情緒行為是會累積的,比如當天到校已有狀況,表情不愉快或煩躁,情緒隨著課堂累積越來越多,最後可能會爆發,老師須透過察覺不對勁,進入備戰狀況,在前端時間點創造可釋放壓力的空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