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TOPIC=多重迷走神經理論與創傷療癒:柔性塑造內在安全感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 

 

#目錄

 

1.  多重迷走神經理論的核心原則與元素

2.  自律神經系統的階層運作機制

 

3.  神經覺:你的內在監控系統

4.  柔性塑造:調節創傷反應的關鍵

 

5.  重寫故事:如何透過神經科學改變人生敘事

6.  創造連結:從社交神經系統找回安全感

 

7.  案例分析:一名戰後創傷患者的療癒歷程

8.  精神靈性層面的自我超越

 

9.  日常應用:打造屬於自己的幸福三要素

10. 結論:通往平靜與連結的個人旅程

 

#一、多重迷走神經理論的核心原則與元素

多重迷走神經理論(Polyvagal Theory)由史蒂芬・波格斯(Stephen Porges)於1990年代提出,解釋了自律神經系統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行為及社交互動。該理論強調,迷走神經(Vagus Nerve)分為背側迷走神經(Dorsal Vagal Complex)和腹側迷走神經(Ventral Vagal Complex),並與交感神經系統(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共同作用,形成我們的生理應對機制。

 

#主要元素:

1• 背側迷走神經:負責「關機」反應,當個體感受到極端壓力時,可能會產生無助感、解離或崩潰。

2• 交感神經:負責「戰或逃」反應,使我們在危險時能迅速行動。

3• 腹側迷走神經:促進社交互動、安全感與情緒調節。

 

當人們能夠有效調節這三個系統的互動時,就能夠以彈性的方式面對壓力與挑戰,避免過度緊張或崩潰。

 

二、自律神經系統的階層運作機制

 

我們的神經系統依循一個固定的階層模式來回應外在環境:

1.  腹側迷走神經(連結):當我們感到安全時,能夠輕鬆互動、享受生活。

2.  交感神經(戰或逃):當我們面對威脅時,身體進入緊張狀態,以便應對。

3.  背側迷走神經(關機):若無法應對壓力,則進入僵直、解離或抑鬱狀態。

 

我們可以透過特定的練習,如深呼吸、冥想和身體運動來訓練神經系統,使其在壓力下仍能回到穩定狀態。

 

三、神經覺:你的內在監控系統

 

神經覺(Neuroception)是一種無意識的生理機制,它能幫助我們辨識外在環境是否安全。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創傷環境,神經系統可能會過度敏感,即便沒有真實的危險,也會持續維持在「戰或逃」或「關機」狀態。

 

#訓練神經覺的方法包括:

1• 學會識別身體訊號,如心跳、肌肉緊張等。

2• 練習專注當下,避免過度解讀威脅。

3• 透過冥想與專念/正念訓練來調節情緒。

 

四、柔性塑造:調節創傷反應的關鍵

 

「柔性塑造」(Anchored)指的是透過有意識的調節,將神經系統從焦慮、恐懼或解離狀態引導回安全與連結。

 

=方法:

1.  意象引導:透過視覺化安全場景來安撫神經系統。

2.  深層呼吸:啟動腹側迷走神經,降低壓力。

3.  自我擁抱:增加自我安慰的能力。

 

五、重寫故事:如何透過神經科學改變人生敘事

 

我們對過去的解讀會影響現在的情緒與行為。透過改變我們的「故事」,我們可以重新塑造自我認同。

 

=步驟:

1.  識別舊故事:找出限制性的自我敘事。

2.  引入新視角:練習換位思考,探索其他可能。

3.  內化新敘事:透過行動強化新的自我認知。

 

六、創造連結:從社交神經系統找回安全感

 

連結感是生理與心理健康的關鍵,特別是在創傷復原中。

具體方法:

1• 參與社交活動,如支持團體或興趣社群。

2• 主動與親近的人建立深度關係。

3• 與自然環境互動,如散步或園藝活動。

 

七、案例分析:一名戰後創傷患者的療癒歷程

=案例:李先生的創傷療癒之路

=背景:李先生是一名退伍軍人,曾在戰場上目睹隊友犧牲,回國後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症狀:

1• 睡眠障礙、夜間驚醒。

2• 對聲音極度敏感,容易驚嚇。

3• 與家人疏遠,缺乏安全感。

 

=治療過程:

1• 運用多重迷走神經訓練:透過冥想與呼吸訓練減少焦慮反應。

2• 情緒敘事重建:在心理治療中重新解讀戰爭經驗。

3• 恢復社交互動:參與退伍軍人支持團體,建立歸屬感。

 

經過一年的治療,李先生逐步找回了生活的穩定感,與家人重新建立聯繫。

 

八、精神靈性層面的自我超越

透過精神靈性層面的探索,我們可以建立更深層次的安全感與內在平衡。

 

#具體實踐:

1• 靜心與禪修

2• 反思人生意義

3• 參與社會公益

 

九、日常應用:打造屬於自己的幸福三要素

1.  背景:建立安全的生活環境。

2.  選擇:練習彈性思考,避免僵化的應對方式。

3.  連結:深化與親友的關係,避免孤立。

 

十、結論:通往平靜與連結的個人旅程

多重迷走神經理論提供了一條通往安全、連結與幸福的道路。透過科學與實踐的結合,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對世界的感知,找到真正的內在平靜與自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聰財精神社會 的頭像
    楊聰財精神社會

    聰財 楊的部落格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