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莊子思維 逍遙自在 身心情緒健康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參考資料
- https://rts36.com/article.php?id=140345《莊子》最厲害的7種思維,讀完真的不一樣
人生,就是一個收斂鋒芒的過程。不讀《莊子》,不知世界之博大,不曉人生之通透。歷史上,無論帝王將相,或是詩人墨客,都把《莊子》當作修身的秘籍,反覆揣摩研讀。這本千古奇書裡,凝聚了當時世界上最頂尖、最通達的人生智慧。透過它你可以看到:在那個禮崩樂壞的年代,莊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言逍遙、論齊物、談天道、窮宇宙的風姿。《莊子》裡的故事,更是可以讓你明白禍福、得失、是非、榮辱等諸多人生困惑。
讀懂了《莊子》裡這7種思維,再大的人生難題,你也能迎刃而解。
A=山木思維
#譯文:有一個叫石的匠人前往齊國,來到曲輒這個地方,見到一棵被當地人視為神樹的櫟樹。這棵櫟樹非常高大,來觀賞祭拜這棵神木的人也非常多。
但這個叫石的匠人卻看都不看一眼,只顧著趕路。匠人的弟子便問道:“我跟著師傅走南闖北,從未見過這麼壯美的樹木。師傅您卻不肯停步看看,只顧趕路,為什麼呢?”匠人說:「那樹木不值一提!只是一棵沒有任何用處的廢材罷了。做船定會沉沒,做棺材很快就會腐朽,用來做器具很容易損壞,用來做屋門定會流脂而不合縫,用來它做屋柱定會被蟲蛀蝕。正是由於其為不成材的壞木,毫無用處,所以能長壽,活到現今。”
#洞見君解析:
1-這個世上,沒有絕對的得與失,好與壞,輸和贏。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就像櫟樹因為不成材而得以長壽,人因為平凡而得享安穩,都是一樣的道理。《道德經》裡也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得失禍福,永遠貫穿我們的一生。
2-春秋時期,有一個叫孫叔敖的人,曾三次出任宰相,又三次被罷官。
但無論什麼境遇下,他臉上神情始終如一。於是有人就問他:為什麼你當官的時候,沒見你喜形於色;被免官的時候,也不見你唉嘆氣?孫叔敖笑道:
當不當官不由我決定,我能做的就是讓自己無憂無慮,至於人生起落,大可不必糾結。的確,人生於世,榮枯有數,得失難量。若是一味地為了得失糾結,只會徒傷了自己的心志。
3-莊子說:得而不喜,失而不憂。把所有的得到,都看作是命中註定;把所有的失去,都當作是人生經驗。那麼世間之事,便無謂得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B=大鵬思維
#譯文:鵬為什麼要升到九萬裡的高空?可以用船做個比喻。水淺了,浮不起大船。在堂前低窪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當作是一艘船,放一個杯子在上面就會被黏住,這是水淺而船大的原因。同樣的道理,如果聚集的風不夠強大的話,那麼負載一個巨大的翅膀就沒有力量了。因此,鵬在九萬裡的高空飛行,風就在它的身下了,憑藉著風力,背負著青天毫無阻擋,然後才開始朝南飛。
#洞見君說:
1-李白說: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然而在這一日到來之前,大鵬鳥必須經過長久的蓄勢,才會有最後的振翅高飛。就像《菜根譚》中所說的: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在任何人成就大事之前,都必須要經歷一段相當長時間的蓄力時光。
2-唐代詩人高適,直到五十歲的時候,才有機會走上戰場,建造功立業。
在此之前,他所做的,就是耐著性子,在鄉裡躬耕苦讀,研習兵法。也正是那麼多年積攢下來的實力,讓他一上到戰場,就屢立戰功,最後被封侯拜相。在諸葛亮出山之前,也是在南陽隆中苦讀了十年。直到劉備到來,他才得遇明主,實現他的人生抱負。
3-蟬鳴一夏,卻蟄伏了好幾個四季;曇花一現,卻等待了整個白晝。世上所有的一鳴驚人,其實都是厚積薄發。米蘭昆德拉說:「生活,就是一種永恆沉重的努力。」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默默蓄力,在漫長的黑暗裡醞釀希望,終有一天,你也能像大鵬一般,舉翅高飛,直上雲霄。
C=儵(shū)魚思維
#譯文: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你看這些儵魚在下面游得多快樂。惠施卻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莊子立刻答: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子又說:“我不是你,本就不知你的快樂,你也不是魚,當然也不知魚的快樂。”
#洞見君說:
1-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這樣錯覺:總覺得別人擁有的,是自己難以企及的幸福與歡樂。然而,別人幸福與否,未必就真如你所見的那樣。常言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們永遠無法站在自己的位置,去體會別人的感受。既如此,又何必站在自己的煩惱裡,仰望別人的幸福。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活著,才是一個人最好的生活狀態。
2-東晉時期,有桓溫,殷浩兩位名士。他們均是年少成名,但桓溫卻總想找個機會跟殷浩比個高下。有一次,桓溫遇到殷浩,便問他:“你哪裡比得上我?”殷浩笑了笑,答道:“我與我周旋久,寧做我。”殷浩從來不想跟別人比,只想做自己。人生於世,我們都該像殷浩一般,篤定地悅納自己。畢竟,人生萬象,各有悲歡。與其用自己的尺子,去測量別人的快樂。不如在無法重來的一生裡,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風景,過好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