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莊子思維 逍遙自在 身心情緒健康 3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參考資料
- https://rts36.com/article.php?id=140345《莊子》最厲害的7種思維,
F=庖丁思維
#譯文:庖丁為梁惠王宰牛,只見他手起刀落,既快又好。梁惠王看後連聲誇贊,並問他:“你的技術怎麼會如此高明?”庖丁放下刀子,回答:「我剛開始宰牛的時候,看見的無非是一頭頭完整的牛。現在,我看見的再也不是一頭整牛了。宰牛時,我不必用眼睛去看,就清楚哪裡是關節,哪裡是經絡,從哪裡下刀、要用多大的力氣,全都心中有數。”庖丁停頓了一下,接著說:「技術高明的廚師每年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割肉。技術一般的廚師每月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砍骨頭。現在我的這把刀已經用了十九年了,宰了數千頭牛,而刀口卻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牛身上的骨節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卻並不厚,用這樣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節,那麼在運轉刀刃時就會留有餘地。因此我這把刀用了十九年還和新刀一樣鋒利。梁惠王說:“從你的這番話裡,我學到了很多有益的東西。”
#洞見君解析:
1-蘇遼臨終之時,曾給後人留下一句話:著力即差。意思是,凡事越用力,越容易事與願違。
2-莊子在寫《庖丁解牛》時,也道出了同樣的深意。他說,一般的廚師在解牛時,看到骨頭,就用蠻力砍斷,因此一個月就得換一把刀。
而廬丁卻懂得,以無厚,入有間的道理。他每次解牛時,只會順著牛的筋骨去下刀,所以他的刀用了十九年,依然鋒利如新。
3-順水推舟,一日千里。人生中的很多事情,你越是較勁,越是用力,對自己的傷害就越大。但你若懂得順其自然,從容以對,這份心得,反而能支撐自己走得更遠。
G=木雞思維
#譯文:紀洴子為周宣王馴養鬥雞。過了十天週宣王問:“雞馴好了嗎?”
紀渻子回答說:“不行,正虛浮驕矜自愜意氣。”十天後周宣王又問紀渻子訓好雞了嗎,紀渻子回答說:“不行,還是聽見響聲就叫,看見影子就跳。”
十天後周宣王又問紀渻子,紀渻子回答說:“還是那麼顧看迅疾,意氣強盛。”又過了十天,周宣王問紀渻子,紀渻子回答說:「現在差不多了,別的雞挑釁它們,它們也不會鳴叫,沉默低調,看上去像木雞一樣,這樣的雞才厲害,別的雞根本不敢迎戰。”
#洞見君解析:
1-國學大師梁漱溟曾結合他一生的閱歷,將人生修練分為了4個階段:
第一階段,沒有什麼底氣還氣勢洶洶,像無賴叫囂的街頭小混混;
第二階段,緊張好勝,儼如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年輕人;
第三階段,雖然好勝的跡像看上去已經全泯,但是眼睛裡精光還盛,表示氣勢未消,容易衝動;
第四階段,呆頭呆腦,不動聲色,身懷絕技,秘不示人。
在梁漱溟先生看來,人生修練的最高境界,便是藏鋒不露,大智如愚。
2-歷史上被稱為「半個聖人」的曾國藩,便深明此道。西元1864年,曾國藩攻克天京後,一戰封神,他的威望也達到了頂峰。但曾國藩深知,物極必反,樹大招風。於是他主動裁撤湘軍,遠離兇險的朝局,最後得以善終。
曾國藩曾說:「好勝人者,必無勝人之處;能勝人,自不居勝。」
3-人生,就是一個收斂鋒芒的過程。當一個人不再鋒芒畢露,而是懂得收斂時,便能更好地保全自身。
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中說:「莊子是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他是一個天才,他的思想是一種超越時空的普遍真理。”千百年來,莊子的思想,一直領先世界。汲取莊子的智慧,我們也可以像他一樣,遠離浮躁和功利,靜守清歡與美好。在艱難的生活中,化身成一隻翱翔於九萬里高空的飛鵬,去追尋人生最曼妙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