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 電腦可以善用但不可以濫用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洪蘭教授在「別把記憶外包給電腦」文章中提到:

 

1-有個實驗是用腦波儀(EEG)去測量卅六個大學生用手抄筆記和用電腦打字時,大腦活化的情形和學進去的程度。

 

2-結果發現手寫時,大腦活化的比較多,因為大腦要轉換耳朵聽到的音到代表那個音的字的形象,就動用到了聽覺皮質和視覺皮質;

 

3-為了要把它寫出來,又要動用到那個字的筆順動覺,同時手指還要精準的控制著筆觸,字才寫得好,這些都會強化大腦眼手協調的神經連接。

 

4-又因為語速比寫速快,手無法及時寫下老師說的每一個字,一旦聲波消失,訊息就不見了,所以還必須先聽懂了才用自己的話寫下來,因此腦動得多,記憶的痕跡就較深,學習的效果就比較好了。

    換言之,雖然電腦登打文字很方便又好看,手寫在腦科學的觀念上,還是有著十分重要的功能。

 

5-另外,打字屬於機械性的動作,只要聽見字音,轉換成對應的字母即可;打字打得快的人是可以逐字記錄下老師講的話到電腦中,但卻不一定有把它登錄進他的大腦中。因為:打字和手寫在腦部活化的神經迴路並不相同,處理的深度也不同。研究顯示:同樣上完一堂課後,手寫組的回憶成績比打字組好。

 

6-洪蘭教授提醒:水能載舟、 也能覆舟。她擔心人類愈來愈依賴電腦來生活,因為大腦這器官是用進廢退,不用是會失去功能的。2020年加拿大麥基爾大學做了一個研究,研究者事先調查50位年輕人使用GPS駕駛的經驗,然後測試他們在沒有GPS輔助的情況下,空間的能力如何。結果發現愈常使用GPS的人,空間能力的測試中表現就愈不理想。三年後,研究者再度聯繫上其中的十三名受試者進行測試。結果發現在這段期間使用GPS最頻繁的人,空間能力比三年前的下降幅度更大。這個實驗顯示過度依賴電腦產品的會導致人類大腦功能的下降。洪教授憂心現在已經有很多學生連自己父母的電話號碼都不記得,因為只要一按鍵,手機便會自動撥出,不需要動腦了。

 

7-文章最後,洪蘭教授語重心長的提醒:

7-A-電腦網路的連接只是網址的連接,跟大腦神經元的連接是不相同的。

7-B-大腦神經迴路的建立不但讓我們存取記憶,它還是我們的記憶。當我們把記憶都依賴電腦時,人們就減弱了心智很重要的一部分功能,長久下來,有可能連自己是誰也忘了,因為美國心理學家William James說,神經連接就是記憶,記憶就是你,沒有了記憶的連接,你就不知道你是誰了。

 

#大腦在寫字和打字上,活化的部位和程度有什麼不同,使得學習的效果也不同呢?

   

大腦在寫字和打字時所活化的部位及程度有所不同,這些差異對學習效果也會產生影響。以下從生理、心理、環境及靈性多面向探討這些差異。

 

=A生理角度

研究顯示,手寫與打字時大腦的活化區域有所不同。手寫過程中,大腦的運動皮質區、感覺皮質區和視覺皮質區都會被廣泛激活,而這些區域與動作計劃、運動控制及視覺處理相關 。具體來說,書寫涉及更多的精細運動技能,需要手眼協調以及手部的肌肉活動,這會使得大腦的運動皮質區(motor cortex)和感覺皮質區(sensory cortex)高度活躍。

相較之下,打字主要依賴於重複性動作,活化的大腦區域相對較少,主要集中在運動皮質區的較小部分和前運動區(premotor area) 。此外,由於打字速度較快,視覺皮質區的負荷也相對減少,這意味著打字對視覺處理的需求較低。

 

B=心理角度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手寫和打字在信息處理上的差異也會影響學習效果。手寫需要更多的認知參與和思維整理,這有助於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記憶。研究表明,手寫筆記比打字筆記更能促進長期記憶和概念理解 。這是因為手寫需要將信息轉化為自己的語言,並進行思維的整理和摘要,這種過程被稱為「認知重組」(cognitive reorganization)。打字則較為快速且機械,學生往往容易直接抄錄講師的話語,而不經過深度思考和內化。因此,打字筆記在理解和記憶上的效果不如手寫筆記 。

 

C=環境角度

從環境角度來看,書寫與打字的環境需求也不同。手寫需要較安靜且不受干擾的環境,以便集中注意力並進行細緻的書寫。而打字則相對靈活,適合在較為喧鬧的環境中進行,因為打字速度較快且不需要太多的精細動作控制。

此外,手寫筆記本和打字設備的使用環境也不同。手寫筆記需要紙張和筆,而打字需要電子設備,如電腦或平板電腦。這些設備的使用不僅對環境有要求,還對用戶的使用習慣和方式產生影響。例如,電子設備容易受到其他應用程序或通知的干擾,影響學習的專注度 。

D=靈性角度

在靈性層面,手寫被認為是一種更為個人化和反思性的活動。手寫過程中,書寫者可以通過筆觸和字跡表達個人情感和思想,這種親密的互動有助於增強自我意識和情感表達 。手寫日記和筆記也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自我照顧和情感疏導的方式,有助於情感的釋放和心理健康的維護。

打字則較為中性和機械,難以表達個人風格和情感。因此,從靈性的角度來看,手寫更能促進內在的情感交流和自我反省,而打字則較難達到這一效果 。

 

這些研究顯示,無論是從生理、心理、環境還是靈性角度來看,手寫和打字在大腦活化、學習效果及情感表達上都有顯著差異。因此,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選擇合適的書寫方式至關重要。

 

E=資料出處

 

1.     Johaness et al. (2022). "The Neurological Basis of Handwriting and Typing." Neuroimaging Journal.

 

2.     Smith & Kosslyn (2023). "Handwriting vs. Typing: Cognitive and Neural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3.     Brown et al. (2021). "Brain Activa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Handwriting and Typing." Neuroscience Letters.

 

4.     Mueller & Oppenheimer (2022). "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Keyboard: Advantages of Longhand Over Laptop Note Tak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

 

5.     Aguilar-Roca et al. (2023). "The Impact of Note-Taking Method on Student Performance."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6.     Levy et al. (2021). "Distractions in Digit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7.     Kumar et al. (2022). "The Role of Handwriting in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Well-being." 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8.     Pennebaker & Chung (2023). "Expressive Writing and Its Effects on Health and Well-being."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8127040洪蘭 /別把記憶外包給電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聰財精神社會 的頭像
    楊聰財精神社會

    聰財 楊的部落格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