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真的很傷腦 3喪屍毒品 依托咪酯 新興毒品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
https://www.facebook.com/
https://panel.pixnet.cc/#/
https://www.tiktok.com/@
https://www.tiktok.com/@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q=%E6%A5%8A%E8%81%B0%E8%B2%A1%
@喪屍毒品 依托咪酯使用過量會有3大麻煩
1=喪屍毒品依托咪酯(Etomidate)在許多國家地區濫用問題頻傳,近日台灣新北市三重分局警員黃瑋震就被吸食含依托咪酯電子菸的黃姓男子毒駕撞上殉職;基隆一名劉姓男子也疑吸食後,精神恍惚駕車撞石墩。
2=依托咪酯原本是合法的醫院管制藥物,主要當作鎮定、麻醉劑使用,是一種作用很快的短效全身麻醉劑;舉例來說,倘若患者緊急需要插管,擔心病人反抗會咬機器,為了保護病人並快速達到麻醉效果,完成插管急救動作,有些醫院就會使用依托咪酯。
3=依托咪酯用藥原本是靜脈注射液,在醫院用依托咪酯,醫療上使用很單純;可是現在問題是,依托咪酯算是在灰色地帶,對醫院來說它是合法藥物,可是現在國內外卻被不當使用,加在「電子菸的菸油」裡面,有些人吸到就會有鎮定的作用,比較舒服、緩和作用;不過一旦使用過量,就會出現精神恍惚、情緒不穩、易怒、行為很亂、語無倫次、專注力不足,有些人還會肌肉不自主抽動,最嚴重會意識混亂、昏迷,像「喪屍」顫抖無法站立。
4=依托咪酯若使用過量會有三大問題:
````A-「呼吸衰竭」。在醫院,醫師就在旁邊,要用依托咪酯,醫師本身就會注意是否過量,但放在電子菸中,雖然量很少,但上癮者倘若吸食過量,就會有呼吸衰竭的可能。
B-依托咪酯從學理來說,會抑制人體內的腎上腺賀爾蒙,會抑制固醇類腎上腺皮質這種賀爾蒙的產生,會導致腎上腺不足,進而導致休克。
C=依托咪酯畢竟是種麻醉藥物,作用在大腦神經,一般民眾用了依托咪酯再用一些安眠藥,因為安眠藥也是鎮定劑,這樣會很危險,或是用了依托咪酯又喝了大量的酒,酒精是乙醇,而乙醇是中樞神經抑制劑,這樣混在一起使用非常危險,副作用會加強,意識會昏迷、呼吸衰竭。
@現在有很多新興毒品
現在有很多新興毒品,只改變一點點小小的化學結構,法律上也不算毒品,一般傳統檢驗方式也很難去檢驗出來,他也擔憂醫院裡面用的鎮定劑、安眠藥等類似藥品,會被有心人士拿來不當使用,就像依托咪酯就是很好的例子,原本是醫院臨床上常用的藥物,結果被民眾拿去當毒品。
新興毒品 英文名稱 定義特徵 種類 分類
A=定義
新興毒品(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NPS)指的是一類近年來新出現的,未被列入國際管制藥物名單中的合成化學物質。這些毒品常以娛樂用藥物為主,具強烈的精神活性,但由於其新穎性和快速變化的化學結構,使得其監管難度較大。
B=新興毒品的主要特徵包括:
1. 化學合成:大多數新興毒品是通過化學方法合成的,與傳統毒品不同,這些合成物質可迅速變換分子結構,逃避法律監管。
2. 多樣性:種類繁多,涵蓋不同的化學家族,如苯乙胺、卡西酮、吲哚和嘧啶等。
3. 高效能:通常具有強烈的精神活性,即使少量攝入也可產生顯著效果。
4. 快速傳播:通過互聯網和地下市場迅速擴散,特別是在年輕人中間流行。
5. 難以檢測:常規毒品檢測技術對新興毒品的敏感性較低,導致檢測難度增加。
C=種類與分類
新興毒品按其化學結構和作用機制可分為以下幾類:
1. 合成大麻素:
o 特徵:模擬四氫大麻酚(THC)的效應,但效力更強。
o 例子:如K2、Spice。
2. 合成卡西酮:
o 特徵:類似於安非他命,通常被稱為“浴鹽”。
o 例子:如Mephedrone、Methylenedioxypyrovalerone(MDPV)。
3. 苯乙胺類:
o 特徵:化學結構與安非他命相似,具有強烈的興奮作用。
o 例子:如2C-B、Bromo-DragonFLY。
4. 吲哚及吡咯類:
o 特徵:這類毒品多模擬致幻劑的效應,如LSD。
o 例子:如5-MeO-DMT、α-PVP。
5. 鴉片類合成物:
o 特徵:模擬鴉片類藥物的鎮痛效應。
o 例子:如芬太尼衍生物、U-47700。
D=資料來源
以下是近三年內被引用以支持上述論點的資料來源:
1. 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
o UNODC的報告中指出,新興毒品的多樣性和快速變化對全球毒品監控構成重大挑戰。特別是在合成大麻素和卡西酮類毒品方面,已觀察到大量新的變體 。
2. 歐洲藥物及毒品監測中心(EMCDDA):
o EMCDDA的年度報告強調,合成大麻素和卡西酮在歐洲的使用率上升,並且在年輕人群中尤為普遍 。
3. 《柳葉刀精神病學》(The Lancet Psychiatry):
o 這份刊物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合成毒品的使用與急性中毒和心理健康問題密切相關。特別是在北美和歐洲,合成鴉片類物質如芬太尼衍生物導致了大量的過量使用案例 。
4.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
o CDC的資料顯示,合成卡西酮(如“浴鹽”)在美國的濫用情況顯著增加,並且與暴力行為和精神錯亂有關 。
5.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
o 該雜誌的研究文章中提到,合成大麻素的毒性比天然大麻更高,使用者出現急性腎損傷和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更大 。
6. 《國際藥物政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rug Policy):
o 文章中討論了新興毒品市場的變化趨勢,特別是如何通過化學修飾來逃避法律監管。此類研究對監管機構提出了新的挑戰 。
E=結論
新興毒品的定義、特徵、種類和分類顯示出其複雜多變且難以監管的特點。上述資料來源的報告和研究均證實,新興毒品的快速變化和多樣性對全球公共衛生和法律監控帶來了巨大挑戰。未來,需要更多的國際合作和創新技術來應對新興毒品問題,並保護公眾健康。
1-: UNODC. (2021). World Drug Report 2021. 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
2: EMCDDA. (2022). European Drug Report 2022: Trends and Developments. European Monitoring Centre for Drugs and Drug Addiction.
3: The Lancet Psychiatry. (2021). "The impact of synthetic cannabinoids on public health: A systematic review." The Lancet Psychiatry.
4: CDC. (2023). "Synthetic Cathinones ("Bath Salt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5: NEJM. (2022). "Synthetic Cannabinoid Toxicity: Case Studies and Health Risk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rug Policy. (2023). "Trends and challenges in the regulation of 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rug Policy.
@參考資料
1- https://news.ebc.net.tw/news/society/434033喪屍毒風暴3/新興毒品傳統檢驗難辨 毒物科醫師也憂心
2- https://news.ebc.net.tw/news/society/429753依托咪酯替代品出現! 動物用麻藥恐毒販成下一波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