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sychotherapy Counselling 241006 Book心理治療與諮商理論 【楊聰財專欄】

 

Psychotherapy Counselling 241006 Book心理治療與諮商理論

心理治療與諮商理論-觀念與個案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Richard S. Sharf 譯者:邊光昶 游恆山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評論

 

《心理治療與諮商理論-觀念與個案》是由Richard S. Sharf所著,並由邊光昶與游恆山翻譯的一本心理學經典教材。本書透過對各種心理治療與諮商理論的介紹、比較與分析,為讀者呈現了不同理論流派的核心概念及其在臨床實務中的應用方式。以下將對本書的重點內容、重要理論論點、推薦原因以及在臨床生活中的運用與實用性進行詳細說明,並輔以具體例子來幫助理解。

 

  • 本書內容重點與理論論點

 

本書共分為16章,每章針對不同的心理治療與諮商理論進行詳細探討,包括精神分析、榮格學派、阿德勒學派、存在治療、當事人中心治療、完形治療、行為治療、理情行為治療、認知治療、現實治療、兩性平權治療、家庭系統治療等。作者在每章中不僅介紹了各個理論的背景與發展過程,還藉由個案摘錄與治療師-案主的對話,具體呈現每個理論在實際臨床中的應用,並探討了其優缺點及適用範圍。

 

  1.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

 

精神分析是由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所創立的理論,強調潛意識對個體行為與情感的影響。書中介紹了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包括驅力理論(Drive Theory)、自我(Ego)、超我(Superego)以及心理性發展階段(Psychosexual Stages),並闡述了精神分析如何透過自由聯想、夢的解析、移情(Transference)與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等技術來挖掘案主的內心衝突,以促進情感釋放與自我覺察。

 

  1. 榮格學派的分析與治療(Jungian Analysis

 

榮格學派的心理分析(Analytical Psychology)主張人類內在具有個體潛意識與集體潛意識兩個層面。榮格認為,個體潛意識中蘊含著個人過去的記憶,而集體潛意識則包含了人類祖先經驗的象徵,如阿尼瑪(Anima)、阿尼姆斯(Animus)和陰影(Shadow)等原型(Archetypes)。書中透過個案討論說明榮格學派如何利用象徵解讀、夢的分析和主動想像(Active Imagination)來幫助案主達成個體化(Individuation)的目標。

 

  1. 阿德勒學派的治療與諮商(Adlerian Therapy

 

阿德勒學派重視個人的社會興趣(Social Interest)與生活目標(Life Goals)。阿德勒認為,每個人的行為是受其追求的生活目標所驅動,而治療的過程中,治療師會協助案主覺察其錯誤的信念(Mistaken Beliefs),重新訂立目標,以達成自我改善與社會參與的目的。

 

  1. 存在治療(Existential Therapy

 

存在治療法強調個體面對人生困境時的主體性與選擇自由,幫助案主探索生命的意義。書中通過對存在焦慮(Existential Anxiety)、死亡、自由、孤獨和責任等議題的討論,說明存在治療如何協助案主面對生命的本質,達到自我超越與意義感的重建。

 

  1. 當事人中心治療法(Person-Centered Therapy

 

由羅傑斯(Carl Rogers)提出的當事人中心治療法認為,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潛能,治療師的角色是提供無條件積極關懷(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真誠(Congruence)與同理心(Empathy),以創造安全的治療環境,幫助案主自我探索與成長。

 

  1. 完形治療(Gestalt Therapy

 

完形治療法強調個體在此時此刻的全然覺察(Awareness),治療師通過各種創造性的技術,如空椅子(Empty Chair)、角色扮演(Role Playing)和夢境探索,協助案主整合過去與現在的經驗,並重建其與環境的連結。

 

  1. 行為治療(Behavior Therapy

 

行為治療著重於改變個體的具體行為模式,利用條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與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技術,如系統減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代幣制度(Token Economy)和暴露治療(Exposure Therapy)等,幫助案主克服焦慮、恐懼與強迫症狀。

 

  1. 理情行為治療(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REBT

 

由艾利斯(Albert Ellis)創立的理情行為治療認為,情緒問題源於個體的不合理信念(Irrational Beliefs)。治療過程中,治療師會透過辯證(Disputation)來挑戰案主的負面信念,並教導案主如何採取更為理性積極的思考方式,以減輕情緒困擾。

 

9. 認知治療(Cognitive Therapy

 

由貝克(Aaron T. Beck)發展的認知治療強調,個人的情緒與行為是受其思維模式影響的。治療師通過認知重建(Cognitive Restructuring),幫助案主識別並改變負面的自動思考(Automatic Thoughts)和認知扭曲(Cognitive Distortions),達到減輕憂鬱與焦慮的效果。

 

  1. 現實治療(Reality Therapy

 

現實治療法由葛拉瑟(William Glasser)創立,主張個人應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並且治療應著重於現狀而非過去。治療師會鼓勵案主設立明確的目標,並檢視自己是否在選擇有助於達成目標的行為,進而幫助案主獲得更多的控制感與成就感。

 

11. 兩性平權治療(Gender-Sensitive Therapy

兩性平權治療關注性別角色對個體心理健康的影響,強調性別平等與個人選擇的重要性,幫助案主擺脫性別角色的束縛,實現自我。

 

  1. 家庭系統治療(Family Systems Therapy

 

家庭系統治療認為,家庭是一個整體系統,每個家庭成員的行為都會影響整個家庭的運作。治療師會協助家庭成員覺察並打破不良的互動模式,以促進家庭功能的改善與個體的心理成長。

 

  1. 比較、批評與整合

 

最後一章對上述理論進行了系統性比較與批評,指出各理論在理論基礎、技術應用、治療效果和局限性上的異同,並嘗試將不同理論整合,以提供更為全面的心理治療模式。

 

  • 本書的推薦原因

 

1.  理論介紹詳盡全面:本書對不同理論的背景、發展歷史、核心概念與技術應用進行了詳盡的介紹,幫助讀者全面理解心理治療與諮商的各種理論流派。

 

2.  理論與實例結合:書中採用了大量個案摘錄與治療師-案主對話,具體呈現了理論在臨床應用中的實際運作方式,使讀者能夠直觀地了解理論如何轉化為具體的治療技術與策略。

 

3.  理論比較與批評:作者對各理論的比較與批評,不僅強調了不同理論的特點與優勢,還指出了其可能的局限性,有助於讀者在實務操作中靈活選擇與整合。

 

4.  多元文化與系統觀點:本書以開放的態度來呈現不同理論的應用領域,並探討了文化、性別、家庭等因素對治療過程的影響,顯示了系統觀點在心理治療中的重要性。

 

5.  臨床實用性強:書中不僅介紹了各理論如何處理常見心理疾患,如憂鬱症、焦慮症、人格障礙等,還展示了治療技術如何應用於配偶、家庭及團體治療,具有高度的臨床實用性。

 

  • 臨床生活中的應用與實用性

 

本書提供的各種心理治療與諮商理論,對臨床工作者在實務中的應用具有極高的指導意義。以下以幾個具體例子來說明其在臨床中的實用性:

 

1.  應用行為治療法治療社交恐懼症:對於患有社交恐懼症的案主,可以使用系統減敏法進行逐步暴露,從簡單的社交場合開始,逐步提高挑戰難度,並透過放鬆訓練減少焦慮反應。

 

2.  應用認知治療法治療憂鬱症:治療師可以協助憂鬱症案主辨識其負面自動思考,並通過認知重建技術,挑戰這些負面信念的真實性,最終幫助案主改變思維模式,提升情緒狀態。

 

3.  應用家庭系統治療處理親子關係問題:對於存在親子衝突的家庭,可以通過家庭系統治療,幫助家庭成員理解彼此的行為與情感需求,並在治療師的引導下進行有效溝通,打破不良互動模式。

 

4.  整合存在治療法與當事人中心治療法處理生命危機:當案主面對生命重大變故或存在性焦慮時,治療師可以結合存在治療與當事人中心治療,提供案主無條件的接納與支持,並幫助其探索生命的意義,達到自我覺察與內心平靜。

 

  • 結論

 

《心理治療與諮商理論-觀念與個案》是一部內容豐富、理論與實務結合的心理學經典教材,對心理學專業人員、諮商師及臨床治療師而言,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書籍。透過對各種心理治療理論的深入探討與實例應用的介紹,本書不僅幫助讀者理解各理論的核心概念與技術應用,還鼓勵讀者在臨床實務中靈活選擇與整合不同理論,以提供更為有效的心理治療服務。因此,本書值得推薦給所有對心理治療與諮商理論有興趣的讀者及專業人員。

 

Psychotherapy Counselling 241006 Book心理治療與諮商理論

心理治療與諮商理論-觀念與個案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Richard S. Sharf 譯者:邊光昶 游恆山

本書為了對心理治療與諮商理論提供有包容力的論述,乃經由使用個案摘錄和治療師-案主的對話來呈現概念解說及應用實例。相信對於想要瞭解治療歷程的學生而言,透過概念和實例的結合將可使心理治療與諮商更清楚而真實。針對每個理論,也顯示了它如何被應用於個別治療或諮商以處理常見的一些心理疾患,如憂鬱症、泛慮症及邊綠型人格異常。此外,因為許多治療也涉及配偶、家庭及團體治療,本書也將顯示每個理論如何被應用於這些處理模式。
本書以不干涉的態度來呈現每個應用領域,在論述上已包括了與教導心理治療和諮商理論最有關聯的一些應用主題,值得讀者參考。

1 序論
2 精神分析:驅力、自我、客體關係與自我心理學
3 榮格學派的分析與治療
4 阿德勒學派的治療與諮商
5 存在治療法
6 當事人中心治療法
7 完形治療法
8 行為治療治
9 理情行為治療法
10 認知治療法
11 現實治療法
12 兩性平權治療法
13 家庭系統治療
14 其他心理治療法
16 比較、批評與整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聰財精神社會 的頭像
    楊聰財精神社會

    聰財 楊的部落格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