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therapy RET 241006 Book 讓自己快樂 理情行為治療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評論
《讓自己快樂》是由理情行為治療(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REBT)之父亞伯‧艾里斯(Albert Ellis)所撰寫的一本經典自助書籍,原書名為 How to Make Yourself Happy and Remarkably Less Disturbable。本書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與實踐指南,旨在幫助讀者透過認識自己的情緒、信念、行為三者之間的關聯,逐步改變負面情緒與思維,進而達到內在和諧與快樂的生活。本書內容深刻而廣泛,包含了REBT理論的核心觀點、具體應用技術,以及許多實例的解說,適合一般讀者及心理治療師參考。以下將針對本書內容進行詳細介紹,並探討其理論與應用於臨床及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
1. 理情行為治療(REBT)理論的基礎
亞伯‧艾里斯於1955年發展出理情行為治療(REBT)理論,並提出「ABC模型」作為其核心架構。書中詳細闡述了「ABC模型」的定義與應用,並進一步提出「ABCDE」策略來幫助人們改變情緒困擾。以下為該模型的說明:
A (Activating Event) 事件:引發情緒反應的觸發事件,如生活中的各種困難、挑戰、失敗或人際矛盾。
B (Belief System) 信念:個體對事件的看法與信念系統,是理性或非理性信念,決定了我們對事件的反應。非理性信念通常包含「我應該」、「我必須」等強烈的自我要求。
C (Consequence) 情緒與行為結果:由信念系統所引發的情緒反應與行為反應,通常非理性信念會導致負面的情緒結果,如焦慮、憤怒、抑鬱等。
D (Disputation) 駁斥:對非理性信念進行挑戰與駁斥,質疑其合理性與真實性,進而消除情緒困擾。
E (Effect) 新信念的效果:經過駁斥後形成的新信念,讓個體能以更加理性、穩定的方式來看待事件,最終達到情緒的平衡與內心的和諧。
書中重點強調,透過識別與駁斥非理性信念,個體可以有效地減少負面情緒反應,建立積極而健康的心態,進而提升生活質量。
2. 無條件自我接納與接納他人的觀念
艾里斯在本書中強調「無條件自我接納」(Unconditional Self-Acceptance)與「無條件接納他人」(Unconditional Other-Acceptance)的概念。他認為,人們必須先接納自己不完美的本質,承認人性中的弱點與缺點,而不再自責或追求過度完美。同樣地,我們也應接納他人的不完美,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與行為模式。這樣的接納可以減少人際間的摩擦與衝突,促進內心平和與人際關係的和諧。
3. 驗證與駁斥非理性信念的方法
書中提供了多種駁斥非理性信念的技巧,包括邏輯分析、現實驗證與實用性評估等,幫助讀者挑戰與改變內心深植的負面信念。例如,當個體認為「我必須要被所有人喜歡」時,可以問自己「是否真有可能所有人都喜歡我?」、「即使有人不喜歡我,這真的就代表我不好嗎?」透過這樣的理性挑戰,逐步減少負面信念對情緒的影響。
4. 實用的REBT技巧與步驟
艾里斯在書中提供了許多實用的REBT技巧,如正向想像、理性自我陳述、角色扮演、參與自助團體等,以幫助讀者在生活中運用REBT來改變困擾情緒與行為模式。
=正向想像:將自己置身於某個情境中,想像自己以理性的信念應對該情境中的挑戰,反覆練習以加深理性信念的影響力。
=理性自我陳述:透過口頭或書面形式不斷重複某些理性語句,如「我並不需要所有人認可我,我只需要認可自己」,來增強理性信念對情緒的影響。
=角色扮演:與治療師或夥伴模擬某些情境,如面對批評或拒絕,練習以理性的信念來回應,減少情境對情緒的負面影響。
1. 臨床心理治療中的應用
REBT在臨床治療中具有高度的實用性與可操作性,尤其在處理焦慮、抑鬱、強迫症等情緒困擾時,效果顯著。治療師可以運用本書所介紹的技術,協助患者識別與駁斥非理性信念,並提供結構化的認知與行為干預策略,逐步減少情緒困擾的強度與頻率。
案例分析:書中提到的麥克(因完美主義而產生焦慮與強迫症狀),透過REBT治療,逐漸認識到「我必須做到完美,否則我就是個失敗者」這一非理性信念,並學會用「沒有任何人能做到完全完美,我只需盡我所能」這一新信念來代替。經過多次的練習與駁斥,他的情緒反應逐漸減弱,焦慮感也大幅減少。
2. 日常生活中的自助應用
除了專業的臨床治療,本書也適合一般人日常自助使用。讀者可以根據書中介紹的ABC模型,識別日常生活中可能引發情緒反應的事件,並自我檢視是否存在非理性信念,如「我必須在工作中達到所有人的期待」,並試著駁斥這樣的信念,改變情緒反應的方式。
實際運用例子:當讀者在工作中面臨過多壓力時,可以運用書中「正向自我陳述」的技巧,每天早晨提醒自己:「我並不需要完全符合所有人的期望,只要做好我能力範圍內的事情。」透過這樣的方式,能逐漸減少因過高期待而帶來的壓力與焦慮感。
3. 教育與家庭中的應用
父母或教育者也能從本書中學習到有效的情緒管理與非理性信念駁斥技巧,並運用於孩子教育中。理解孩子的情緒反應背後可能潛藏的非理性信念,幫助他們逐步駁斥這些信念,並建立健康的情緒觀與行為模式。
例子:當孩子因成績不理想而自責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反思:「你是否認為自己永遠都應該得高分?」並幫助他用「成績只是對某段學習的反映,不代表整個人的價值」來替換。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重新看待學習與成敗。
1. 理論簡單易懂,方法實用有效
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於,艾里斯將其深刻的心理學理論以簡單明瞭的語言表達出來,並透過實際案例與具體步驟指導讀者如何一步步改變自己的情緒與行為模式。無論是一般讀者還是心理專業人員,都可以從中獲得啟發,提升情緒管理能力。
2. 重視實踐與應用,幫助讀者真正改變
本書不僅僅停留在理論的講述,而是注重實踐與應用,提供了許多簡單且有效的技巧,幫助讀者將REBT理論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實現真正的情緒變化。
3. 深具啟發性的個人哲學
艾里斯的REBT理論不僅是一種情緒治療方法,更是一種積極的個人哲學觀。書中強調的無條件自我接納與無條件接納他人,可以幫助人們建立更加寬容、理解與自愛的生活態度,適合用於自我成長與個人哲學建構。
四、結論
《讓自己快樂》是一部融合了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的經典心理自助書籍。透過深入淺出的講解,艾里斯將REBT理論的核心思想與技術傳遞給讀者,幫助人們在情緒困擾中找到新的出路,並藉由駁斥非理性信念、改變情緒反應,進而創造更加健康、快樂的生活方式。無論是在臨床治療中還是日常生活中,本書都具有高度的實用性與啟發性,是一本值得反覆閱讀與實踐的經典之作。通過本書的學習與實踐,每個人都可以培養出理性且不受困擾的心態,真正做到「讓自己快樂」。
=B 讓自己快樂:【沒有放不下的情緒,只有不肯放下的你】理情行為治療之父亞伯‧艾里斯經典著作,影響力超越佛洛伊德的心理學家
How to Make Yourself Happy and Remarkably Less Disturbable
作者: 亞伯‧艾里斯 Albert Ellis 譯者: 蘇子堯 大牌出版
|
Chapter1 如何讓自己快樂,而且困擾大減
「不管我的行為如何,都沒有什麼事會讓我變成糟糕的人。我依然有能力,為自己創造相當豐富而快樂的人生。」
●擺脫煩惱,她怎麼辦到的?/一般讀者也可以做到嗎?/你真的能改變自己嗎?/為什麼要再出一本自助書?/如何才能讓自己快樂?/沒有人是完美的,但……/REBT到底有何不同?
Chapter 2 發現、駁斥和推翻你煩人的要求
「如果我不夠成功,或是如果我遇到的人事物對我很糟糕,為什麼會是糟糕透頂或是可怕至極?」
●駁斥「糟糕化」/駁斥「我簡直無法忍受」/駁斥「譴責自己與他人」
Chapter 3 讓自己顯著改變的ABC
「幸運的是,如果你有困擾,那大多是你讓自己變成那樣的。通常你也有能力和力量做出比較不愚蠢的行為,幫助自己擺脫情緒困擾。」
●REBT到底是什麼?/重要的是想法
Chapter 4 只要你覺得自己做得到,就可以改變自己:五種建立自我的信念
「你確實可以幫助自己處理情緒問題。該從哪裡開始呢?身為一位哲學家兼治療師,我會說:『從幾種有建設性的態度開始。』」
●第一種建立自我的信念/第二種建立自我的信念/第三種建立自我的信念/第四種建立自我的信念/第五種建立自我的信念
Chapter 5 走在減少煩惱的路上
「要避免愚蠢的行為常常很困難,要沉溺其中卻很容易!然而,你可以藉由努力與實踐,改變你自己。」
●意志力的力量/失落很糟糕,是嗎?/成為理性的人:七個心態/你可以被完全治癒嗎?
Chapter 6 接納自己與他人
「『就因為我存在,就因為我選擇認定我自己是好的,所以我很好,我有價值,我還不錯。』要強力說服自己這一點,並帶著感情。」
●對於改變自我,抱持實際的期望/無條件自我接納/無條件接納他人
Chapter 7 好糟糕!好可怕!好恐怖!我受不了了!
「要說服你自己,壞事只是壞,不是糟糕透了。就算非常壞也只是壞而已,從來不會超過壞的程度。你努力改變討厭的事件時,也要接受這些事。你要一直去除恐懼和害怕,直到你真的再也不相信。」
●優雅的減少「我受不了了」/避免過度類化與貼標籤
Chapter 8 最壞的狀況會是什麼?
「就算是最壞的狀況確實發生了,也只會是非常令人沮喪,而不會是全然的壞。面對極端惡劣的逆境,你可以保持關注,但不是陷入恐懼。」
●接受可能發生在你身上最壞的狀況/為什麼你需要停止抱怨?/根除「我做不到」的信念/七個步驟打敗「我做不到」的信念/對情緒困擾提前布署/保持開放的平衡心態/實事求是的理性面對/接受逆境中的挑戰
Chapter 9 轉念的力量:讓自己減少困擾的思考方法
「你把人生的不幸看得太過嚴重,因而製造了更多不必要的破壞,而這些不必要的破壞是你本來不必碰到的。」
●找出自我挫敗和非理性的信念/駁斥你的自我挫敗和非理性信念/建構理性的自我暗示/正向想像技巧的利弊/使用參照比較或成本效益分析/REBT的認知作業/使用REBT和其他認知行為教材/你可以學得更好!向別人傳授REBT/活出自我,善用模仿學習的本能/小心標籤!避免過度類化的語言
Chapter 10 更多思考的方法:問題解決、領悟、自我效能感
「做好心理準備,要預期可能會出現一些失敗,有時會很多。不要堅持認為這些失敗一定不能發生,或在失敗發生時就認為自己是不夠好的人。要做好準備,就算想到的是差勁答案,也要全然地接納自己,擁有REBT所說的無條件自我接納。」
●解決實際的問題/焦點解決技巧/運用你的優勢,但避免過度樂觀/擺脫壓力與焦慮感的轉移技巧/使用靈性或宗教的方法幫你處理情緒問題/深入了解你的困擾和不足/提升自我效能感和自尊
Chapter 11 做情緒的主人:重新架構你的「感受」
「如果你想要改變你的感受和行為,那最快、最好的方法,就是改變你的想法。這是你的感受,是你創造的。所以你永遠都有能力改變。」
●使用強力因應的自我陳述/使用理情心像/使用克服羞愧感之練習/使用REBT的角色扮演/互換角色扮演/保持幽默!拒絕把事情看得太認真/重新架構情緒困擾的ABC/強力駁斥非理性信念/使用矛盾介入法/參加支持團體、自助團體、工作坊和密集課程
Chapter 12 細微行動帶來巨大改變: 克服不安,學會自我肯定
「去做你害怕做的事,而且最好是頻繁、反覆的去做。這對你所有的非理性恐懼而言,或許不是全面的萬靈藥,但是我與你打賭,這將很有幫助!」
●面對不理性害怕的事情,去做!/使用增強技巧/使用刺激控制法/使用暫停法/技能訓練的運用/
Chapter 13 邁向自我實現,增加幸福感
「什麼才算是真正的實現自我。最好的格言似乎是:實驗,冒險,充分且精彩地經歷。無論如何,試著努力讓自己的情緒更健康、更快樂、更加滿足。」
●自我實現的限制/自我實現的各種目標
Chapter14 結論:你可以選擇讓自己快樂
「你生來有能力解決實際問題和情緒問題,在行為愚蠢而自我挫敗的時候,你可以改變你的想法、感受和行為。而且,通常你可以做得相當好。」
●你可以靠自己做到更不受困擾嗎?/對「治癒」務實的期待/維持與增進自我治療的收穫
Chapter 15 給你的頭腦與心靈的理性雞湯
「如果我下定決心,要做到讓自己煩惱減少、不受困擾,並且一直致力於這個目標,我就很有可能做得到。但我不是超人、不完美、不會完全不受困擾。」
|
內容簡介
世界三大心理治療師亞伯‧艾里斯,歷久彌新的溫暖力
與焦慮和解,克服不安、完美主義、負面思考、情緒陰影……
讓自己快樂,而且困擾大減的自助智慧
(你可以,而且一定做得到!)
★ 理情行為治療之父艾里斯大師經典之作,風靡全球20年,繁中版全新上市!
★ 理情行為治療(REBT)──世界上最廣泛實踐的心理治療形式之一。
★ 想法情緒行為,任何人都適用的簡單心理治療法!適用範圍廣、實用性強、見效快
★ 「在現代心理治療所產生的影響力,沒有人能大於亞伯‧艾里斯,就連佛洛伊德也不例外。」──《今日心理學》的高度評價。
◎「我們治療師不但是要讓我們的案主感覺好一點,最終的目的是要讓他們今天開始就活得好一點!」──武自珍心理師暖心推薦
羅莎琳因為與丈夫離婚而感到嚴重憂鬱,還害怕工作表現不好而感到焦慮;
麥克認為自己一直處於恐慌中,還患有強迫症,總是擔心自己做任何事情都不完美;
羅莎莉需要別人不斷對她表達喜歡,如果做不到,就是不愛她,而她就是個沒價值的人;
黛娜夢想成為演員,但她太害怕自己「做不到」,所以一再拖延參加試鏡,又不斷自我貶抑;
馬提想要解決過度肥胖問題,當他把食物大口塞進嘴裡時,覺得自己就像個可憐蟲,極度羞愧:
蘇絲認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一定要跟大家一樣,不然她就會被團體排擠、被討厭。
如何把你的煩惱轉變成健康的想法與感受?面對逆境與挫折,如何讓自己不那麼容易受情緒干擾、陷入不安?如何靠自己的力量,克服焦慮、憂鬱、憤怒、自怨自艾還有自憐?
本書將提供簡單且富有成效的方法,以及實用的心理學智慧,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快樂,而且困擾大減。美國最受尊敬的心理學家之一的亞伯‧艾里斯所開創的理情行為治療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REBT),主要是透過感受(情緒)、想法(認知)、行為三大面向的技術,使人們的非理性信念獲得改變。並且提供了一種簡單直接的公式(A-B-C-D-E),以及多種實用的自助技巧,有效幫助人們「打從心裡」享受更快樂,更無憂無慮的生活。如果你真的努力實踐REBT的自助智慧,本書不僅能幫助你真正的學會「讓自己快樂」這項技能,還能讓你懂得在未來即將經歷情緒問題前,先行避開。
即使你認為「天啊,一切都完了……」
世界也永遠不會真的毀滅。
你依然有能力,為自己創造相當豐富而快樂的人生。
生活無時會出現令人沮喪的挫折與麻煩,這使我們總是容易陷入焦慮、憤怒、怨恨和痛苦,並又為產生這些情緒的自己,感到焦慮、憤怒、怨恨和痛苦……我們無法避免麻煩一再發生,卻可以選擇如何讓自己面對,創造一套更容易獲得快樂的個人哲學。
多數時候,你的焦慮、憤怒、怨恨、痛苦,大多來自於看待事情的「非理性信念」,例如:「我應該……我必須完美……別人絕不能這麼對我……。」在本書中,艾里斯博士將透過數十個真實案例,詳細描述REBT的自助步驟,以詼諧、清晰的口吻告訴你,如何運用REBT找出你的「非理性信念」,一一拆解這些無所不在的情緒地雷,大幅減少你「自尋困擾」的思考習慣。你將發現,運用REBT將能讓你的日子過得更有效率也更快樂!
◎只有真正的接納了你自己,你才能發自內心去愛、去快樂。
・創造一個不會因焦慮失控的堅強自我。
・藉由簡單的方法,理性與自我爭辯,擊退負面思考的自己。
・因為你大多是自尋煩惱,所以你一定也有能力停止不幸的「感覺」與困擾。
・挑戰困境的自信──試著去做那些「無緣無故令你感到不安」的事。
・找到並消除你的非理性信念,例如:「我絕不能…」、「我必須要完美…」、「別人應該…」
・停止無止盡的「過度解釋」和「標籤化」,降低焦慮與不安。
・不再對他人抱有過高的莫名期待。(例如:「你應該為我做……」的信念)
・學習無條件接納自己的一切,也接受他人。
・不論發生什麼事,你永遠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為,改變主意。包括快樂。
|
亞伯‧艾里斯(Albert Ellis, Ph.D)
美國心理學家,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在1955年發展了理情行為治療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REBT),常被譽為「心理學認知革命的創造者之一」,對現在流行的認知行為治療法首開先河,奠定基礎。在1982年的調查中,美國與加拿大的心理學家將艾里斯博士評為現代最具影響力的心理學家第二名,超越佛洛伊德、榮格與史金納。(該調查中,卡爾·羅傑斯排名第一,佛洛伊德第三)。《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雜誌並給予高度評價:「在現代心理治療所產生的影響力,沒有人能大於亞伯‧艾里斯,就連佛洛伊德也不例外。」
艾里斯博士投身心理治療工作60餘年,幫助過數千名以上飽受各種情緒困擾的人,並在紐約創立亞伯‧艾里斯學院(Albert Ellis Institute)。艾里斯博士在1950年代開始推廣理情行為治療法,在佛洛伊德理論主宰心理治療的當時曾引起許多爭議,但他仍勇於挑戰眾人,要求人們處理現實存在的問題、克服非理性信念、採取正向行動。該療法適用範圍廣、實用性強、見效快,後來成為最廣泛使用的心理治療方法之一。
艾里斯博士是心理學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創造力、最多彩多姿也最受爭議的一個人。著作超過80本書、1200餘篇文章,皆是以心理治療、關係治療與自助為主題。艾里斯博士對心理學的貢獻眾多,曾獲得多項不同榮譽:《今日心理學》雜誌稱呼他為「理性之王」(The Prince of Reason),美國人文學者聯合會(American Humanist Association)在1971年提名他為「年度人文學者」。他獲頒多項專業學會的最高獎項,包括紐約州心理學會的終身傑出服務獎,以及美國心理學會(APA)的最高獎項之一:傑出專業知識貢獻獎(Distinguished Professional Contribution to Knowledge)。
|
=Y你快樂嗎?認識「理情行為治療」,讓你活得真實又優雅~《讓自己快樂》凱宇和嘉玲的對談|【有聲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