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器可以晚成:耐心與多面向成功的藝術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

 

文章主要標題:耐心的力量:探索大器晚成的智慧與魅力


分段標題與內容

1. 引言:當代社會的快速與壓力

在資訊爆炸的現代,人們對成功的定義常與速度掛鉤,早慧與年少得志成為媒體的焦點。然而,《大器可以晚成》提醒我們,耐心與自我探索的價值不可忽視。本篇將探討如何理解大器晚成的意義,並結合生理、心理、社會與靈性多面向,呈現這一智慧之道。


2. 成功的多元時間軸:重新定義成功的時機

重點1: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軸
《大器可以晚成》強調,人生的成功並非需要一個統一的時間標準。例如,科學界的突破多在壯年,而藝術與文學的創作高峰可能在晚年。生理上,大腦不同功能的發展速度也因人而異,前額葉負責的決策能力與洞察力往往在成年後期成熟。


3. 心理學視角:耐心如何培養創造力與韌性

重點2:耐心促進深層學習與創造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耐心與深層學習能激發更具創意的解決方案。《超速學習》中提到的「刻意練習」,同樣需要時間的累積,而非急功近利的態度。當我們允許自己探索,內心更能承受挫折與壓力。


4. 跳脫主流的枷鎖:社會對年齡的迷思

重點3:擺脫社會對年齡的既定期待
社會通常偏愛「年少得志」的成功故事,對「遲來的光芒」缺乏耐心。然而,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這些偏見反映了快速文化的壓力。那些願意突破主流觀點的人,更容易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


5. 生理層面的探索:大腦成熟與學習高峰的關係

重點4:大腦的可塑性與成熟的時間
生理學研究表明,大腦的可塑性持續到成年,特別是前額葉的發展在30歲後才達到高峰。這解釋了為何許多人的創造力與洞察力能在中年後更深刻地展現。


6. 精神靈性的維度:內在的成長與自我實現

重點5:靈性層面的耐心與智慧
靈性學者認為,人生中的每一個階段都具備其獨特的意義。大器晚成的過程,更多地著眼於內在的成長,而非外在的成就。一種對生命旅程的信任感能讓人更好地接受自己的步調。


7. 放棄的藝術:選擇性的堅持

重點6:放棄也是一種智慧
作者挑戰了「不放棄即成功」的迷思,指出適時的放棄能讓人聚焦於真正重要的事。生理上,長期的壓力會損害健康,而適度的放棄能減輕壓力,提升心理與生理的健康。


8. 案例分析:一位音樂家的遲來榮耀

案例內容

  • 主角:亞歷克斯,一位在30歲前默默無聞的音樂家。
  • 背景:他出身普通家庭,自幼熱愛音樂,但始終未能在年輕時獲得成名的機會。
  • 轉折點:在40歲時,他因一次偶然的街頭表演被發掘,隨後錄製了一張受到好評的專輯。
  • 時間與地點2020年的紐約街頭,音樂廳的首次表演。
  • 結局:他透過持續的學習與堅持,成為一位備受尊敬的音樂大師。

9. 成功的心理與社會聯繫:晚成者的共同特質

重點7:韌性與同理心的價值
心理學家認為,大器晚成者往往更能展現韌性與同理心,這些特質在晚年的職業與社交中尤為珍貴。亞歷克斯的成功故事中,正是這種對人性的深刻理解幫助他吸引了更廣泛的聽眾。


10. 總結:成功沒有期限,耐心是關鍵

重點8:耐心的藝術在於持續成長
《大器可以晚成》鼓勵我們相信,人生每個階段都有其價值。無論是職業上的突破還是內在的成長,耐心都是最強大的推動力。


10個重點內容總結

  1. 成功的定義不應受制於時間的束縛。
  2. 耐心能促進創造力與深層學習。
  3. 擺脫社會對年齡的既定期待是成功的關鍵。
  4. 生理上的大腦可塑性支持中年後的學習高峰。
  5. 靈性層面強調對生命步調的接納與信任。
  6. 適時的放棄能聚焦於真正重要的事物。
  7. 晚成者通常具備韌性與同理心的特質。
  8. 成功是一場持續的成長,而非一時的榮耀。
  9. 案例故事展示耐心如何改變人生的軌跡。
  10. 無論年齡,每個人都有機會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功。

結語:慢與美的力量

當世界醉心於速度與年少得志,我們需要學會欣賞耐心與成熟的美。大器晚成的智慧提醒我們,人生故事永遠不會太遲,只要我們願意在自己的時間軸上,持續努力,迎接未來的每一個驚喜。

 

241222 Success chat Growth Book大器可以晚成 03

@重要參考資料

 

=B=超速學習+大器可以晚成【雙書合購套組】

1=Ultralearning: Master Hard Skills, Outsmart the Competition, and Accelerate Your Career

2=Late Bloomers: The Power of Patience in a World Obsessed with Early Achievement 史考特.楊里奇.卡爾加德  Scott H. YoungRich Karlgaard林慈敏林力敏方智 出版日期:2020/10/06

 

-b-《大器可以晚成》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我的讀後心得 當世界沉迷於年少得志,耐心是你成功的本事 Waki 瓦基2021-05-09

https://readingoutpost.com/late-bloomers/

推薦序

我們的故事都還沒有完結

  你認為自己是年少得志還是大器晚成的人?在二選一的情況下,我猜大部分人都會回答:「大器晚成!」就算年少得志的人,他如何知道自己往後的人生不會再創高峰?就算覺得自己一事無成的人,他如何知道自己的人生故事何時結束?大器晚成的人永遠不為自己的故事下定結局,永遠保持好奇:「如果我再多跑一點點,將會遇到什麼不一樣的人生風景呢?我的人生故事可能還有轉折嗎?」

  六大優勢、三大建議助你大器晚成

  本書指出大器晚成的人,擁有好奇心、同情心、韌性、沉著、洞見和智慧等六大優勢,其中多數來自年齡的淬鍊。我覺得其中智慧最為重要,因為,本書在這六大優勢之外,還對讀者做出了三大建議:第一,在察覺自己耗損過多意志力卻一事無成的時候應該選擇放棄;第二,在成功的時候要擅於使用自我懷疑來對抗自滿並追求進步;第三,在察覺所處環境充塞太多嫉妒、虛偽、剝削、妨礙進步或向下沉淪的氛圍時,換個環境吧!而且要如同植物換盆,連根拔起,徹底移植。這三大建議,都需要某種智慧的判斷與矛盾的平衡,例如:既要懂得放棄,又要有恆毅力,如何判斷放棄的時機?既要自我懷疑,又要有自我效能,如何拿捏懷疑的分寸?既要換到對的地方,又要不逃避環境的挑戰,如何適度堅持?這一切都需要智慧的判斷與複雜的平衡。

  雖然大器晚成有其優點,但我們的社會和本書所描寫的美國社會一樣,欣羨英雄出少年。當我在寫本篇序言的時候,身旁一份報紙的頭版正在報導「台灣小神童於日本國際心算大賽奪冠」的故事。媒體喜歡報導年少得志的故事,可能是因為這類故事很少見,比較可能成為吸引注意力的新聞,但這不就意味著:大器晚成是較常見的現象,不足以成為新聞?如此看來,大器晚成的人,才是這個社會當中隱形的大眾。

  年少得志有許多風險,因為,身心成熟度不足時,得志比較容易陷入志得意滿;如果得志伴隨得名,則往往難以應付名聲所帶來的期望、壓力、誘惑、陷阱、刻板印象、患得患失、利益糾葛與複雜的人際關係。這就是為什麼國內外有頗多童星(包括歌星、影星或運動明星等),長大後並不順遂,過著平凡的生活已算是幸福,有些不幸者甚至落入黑暗困境、難以自拔。

  顛峰成就的年齡因人因領域而異

  年少得志或大器晚成的年齡界定必須因人而異,且因領域而不同。例如,廿五歲成為頂尖數學家也許不會過早,但承擔總統職位卻可能過早。總統職位所面臨的國際局勢、理念拉扯、領導統御、人民期望、權力遊戲、派系平衡、金錢誘惑和政治算計,遠超過一位大學剛畢業的年輕人所能處理的情境。對某些人來說,五十歲當總統都還可能過早,因為結晶緩慢的人生智慧跟不上累積快速的成功經驗,很容易被權力的滋味引入歧途,當上總統反而成為一件不幸的事,如果再晚幾年才選上總統,也許公、私決策皆大為不同,後果與命運也將大為不同。

  創造力心理學研究發現,不同符號領域對應不同的認知能力,並在不同的年齡層達到高峰。一般來說,結構越清晰緊密的領域,越容易出現神童,例如圍棋、數學和古典音樂等領域最常出現神童或天才青年,但在結構越曖昧鬆散的領域,就越不可能;例如,一個人想在物理、化學或生物等自然科學領域達到高峰成就,其年齡通常晚於在數學領域;想在歷史、政治或哲學等人文領域達到高峰成就,其年齡通常又晚於在自然科學,這就是我們沒有聽過「歷史學神童」或「政治神童」的緣故。

  本書第三章提倡「容許個人以多元步調發展自我」,其實這也就是當代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首先要鼓勵個人發現自己的天賦、潛能與熱情,尊重個人對於投入領域的選擇,提倡文化多元的價值觀,形成社會異質互補的合作結構;其次要容許個別差異的學習步調,承認領域差異的學習策略,欣賞速率迥異的人生發展軌跡,並耐心等待每一個善良的靈魂。

  最後別忘了:無論是等待或被等待的人,我們的故事都還沒有完結!
 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詹志禹

-b-《大器可以晚成》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我的讀後心得 當世界沉迷於年少得志,耐心是你成功的本事 Waki 瓦基2021-05-09

https://readingoutpost.com/late-bloomers/

你是否覺得當代社會的鎂光燈,總是追捧著那些「年少得志」的卓越人才?如果你總是覺得自己學東西學得太慢,賺錢賺得太慢、都一把歲數了還是平平庸庸?有本書或許能帶給你一股安定心靈的力量,與其慌亂追趕,不如放慢腳步後發先至。

這本書在說什麼?

大器可以晚成》的作者是美國權威財經雜誌《富比士》發行人里奇.卡爾加德(Rich Karlgaard),他是典型的大器晚成者:畢業後對人生目標感到茫然,當洗碗工、夜間警衛、臨時打字員,年輕的時候沒有闖出什麼名堂。他一直到了30歲才試著創業,多方歷練之後在44歲時打破年資天花板,被評選為《富比士》發行人。

他認為現代社會資訊高度流通的情況下,那些走得比別人快、成功得比別人早的「極端值」,越來越容易被發現跟看到。人們著迷於「英雄出少年」的精采事蹟,結果天天被這些亮麗的故事轟炸,感覺自己落後了、跟成功絕緣了。結果,人們不但沒辦法過得更開心,反而陷入了更深層的憂鬱。

這本書中,他反而認為「大器晚成者」這個可能被現代社會鄙棄已久的族群,需要被重新重視。這群人有著別人一開始看不出來的天賦,但卻比「預期更晚」發揮其潛能。他們沒有咬緊牙關設法滿足父母或社會的期望,反而是以超乎預期的創新方式發揮潛能。

我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社會,人們瘋狂追求盡早、盡快達到功成名就,做不到就認為自己是失敗者,這導致很多人才被浪費,很多創意被扼殺了。社會不偏重個人發展的差異性,而是嫉妒偏好很早就展現考試才能,有資源上對的學校、相對的課程、找對的教練,既早慧又能在考試中取得高分的人。

一直以來,我很不喜歡聽到「你已經XX歲了,應該要怎樣怎樣」的說法,不知道是出自於本能的反抗,還是源自於對傳統觀念的質疑。偶爾,會覺得自己是個長不大的小孩,內心仍然懷抱許多熱情和悸動,總是想和時間逆著跑。關於「什麼年齡就該達到什麼成就」的觀念,似乎也與我絕緣。

因此,我很好奇自己這樣有點「反骨」的想法,是否有類似的書籍在探討類似的事情。很巧地,讓我遇到了《大器可以晚成》這本書,隨手翻到書中一段話觸動我的心弦:「無論在人生的任何階段,每個人都能夠綻放光芒、重獲新生、成長茁壯,與成就非凡。」當下有一種「收到情書」的感覺,我毫不猶豫地結帳買回家。

1.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軸

我很喜歡的勵志講師傑.謝帝(Jay Shetty)曾經發表一段畢業演講短片〈30歲沒成功人生就很失敗?其實你只是走在自己的時區〉,他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軸,不要讓任何人用他們的時間表來催促你。」每個人的發展路線都是獨特的,我們不該以別人成功的速度來衡量自己的成就,別人的成功是用來砥礪自己持續進步。

作者在書中提到,創業的平均年齡為47歲,在醫學和資訊科技的平均創業年齡最低,也還是落在40歲。他認為40歲到60歲是一段特殊的年紀,這個時候「創意」和「經驗」兩相結合,還有想獲得人生意義的普遍人類渴望,人們想要做出在死後仍會繼續流傳的正面貢獻。報章雜誌大肆追捧的成功青年創業家其實只是少數極端值,大多數創業家是在所有年齡的光譜上發光發熱。

 

2.跳脫主流文化的枷鎖

許多書都曾經提過,人是一個依賴群體的生物,我們必須要合群,才能夠在長期的自然演化中生存。雖然合群可以達成很多一個人的力量沒有辦法做到的事情,但是如果把這樣的精神,放在「個人多元化」的發展方向上,顯然就背道而馳。

書裡面有提到我們容易受到團體、社會、家庭的影響,那一些「什麼年齡該做好什麼事情」的價值觀,就像一個無形的枷鎖套在我們身上。你在生命的某個時間點該長成什麼樣子,好像早就已經被定義好了。似乎只要有一點點的偏差,就會被人說三道四,如果你偏得太多,還會被看成是離經叛道的族群。

大器晚成的人必然是走在與眾不同的道路,歷經重重阻礙、產生自我質疑、被逼著合群與從眾,還面對著種種逼迫的壓力。因此,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需要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做出跳出主流的決定更需要強大的勇氣。作者認為,一旦我們有辦法擺脫那個無形的枷鎖,從這些阻礙中就可以找到隱密的寶藏,發覺獨特的自我,人人都能走向卓越,施展自己真正的潛能。

3.放棄竟然是一種美德

作者挑戰人們總把「刻意練習」和「恆毅力」奉為圭臬的精神,他也挑戰那些認為「放棄」的人沒辦法成功的想法。與其一開始就強調堅持耐久才是王道,他認為順序應該是反過來才對。

大器晚成的人,透過自己長年的累積經驗,會發展出更為敏銳的嗅覺,知道哪些事情是不值得堅持的,因此他們在放棄的決定上面,反而會顯得比較果斷。適當的放棄並不是代表你很脆弱,只是代表了你把自己的時間精力,用在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面。

當你放棄了那些不重要的事情,聚焦於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時,就可以放手讓刻意練習和恆毅力發揮作用。《恆毅力》這本書比較容易被人忽略的一項研究指出,一般人隨著年紀越大,恆毅力越高。唯有大量地嘗試、快速果斷地放棄,才能引出值得堅持到底的事情。

後記:成功沒有期限

大器可以晚成》這本書和另一本《黑馬思維》書中的觀點有許多共鳴之處,最明顯的就是:「避免落入主流價值觀『標準化』的陷阱,懂得發揮『個體化』優勢、追尋『自我實現』目標的人,反而顯得更滿足、更快樂。」兩本書都有發人深省的地方,我也都非常推薦閱讀。

最後,回顧整本書作者想傳達的核心精神:「大器不僅可以晚成,只要找到自己的步調,在任何人生階段都能有不同的發揮,獲得各式各樣的成就。」書中引用各行各業人們大器晚成的故事,讓我們可以透過不同的視野,看到與平常生活中截然不同的世界。

對於錢,我們常調侃:「錢沒有不見,只是變成你喜歡的樣子」。很弔詭地,對於人,反而是苦笑道:「你沒有不見,只是變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隨著年齡漸增,許多人反而越來越不喜歡自己過的生活、成為了自己當初不喜歡的樣子。

讀完這本書後,我闔上眼享受當下的寧靜,重新提醒自己:「大器當然可以晚成,只要你始終記得,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當世界沉迷於年少得志,耐心是你成功的本事。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黑馬思維》讀書心得:尋找熱情前必問自己這6個問題

《僧人心態》最激勵人心的數位心靈導師教我的三件事

《刻意練習》為什麼一萬小時定律是錯的?我學到的四件事

《恆毅力》讀後心得:總是練習對自己提出這3個問題

《發現你的天職》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既重要且迫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聰財精神社會 的頭像
    楊聰財精神社會

    聰財 楊的部落格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